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诗经南陔赏析

诗经南陔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18 19:46:43

❶ 用历史学欣赏诗经

《诗经》本来只是周代的诗歌集,作者既有平民,又有贵族,涵盖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为历史的见证,《诗经》保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鲜明特色,保存了些国家大事的真实细节,同时也保存了上古史的某些素材。儒家学说将《诗经》加以引申发挥,有的固然合乎情理,有的风马牛不相及,有的简直是误解。但是由于儒家学说二千多年的正统地位,多么离奇的说法都被奉为圭臬!今天正本清源,充分认识《诗经》的历史学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诗经》共305篇。“小雅”的《南陔》、《白华》和《华黍》三首已经失传,而在一些版本中,仍列出这三篇的题目。《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居多,爱情、婚姻生活,歌颂人民美德,征人思乡,没落贵族的哀怨,奴隶反抗剥削.......真切的情感溢于言表。“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与“小雅”的区别《诗序》认为是王政有大有小,以此分为两类。“大雅”多作于西周早期,“小雅”则从西周后期到东周时。“雅”的主要是贵族宴会上歌唱,也有民歌。“颂”是祭祀时唱的,其中部分是民族史诗。《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事实上,在孔子之前“诗三百”已经成形,孔子只是编订这三百多篇诗歌的乐谱,亲自演唱,目的在于复兴礼乐。孔子删诗并不可信。周王朝有采集民歌的制度。各地民歌与贵族、王室的作品合为诗集,是由周王朝的乐官完成的,从《左传》引用《诗》看,早在孔子出生之前《诗》已成为上层人士的学习内容,在谈话中引用的《诗》,大部分见于后来传世的《诗经》 孔子把《诗经》作为自己讲课用的教材之一,后学不断发展孔子及其弟子的学说,《诗经》成为一门庄严伟大的学问。学者根据楚竹书《诗论》,认为《诗论》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者应为子夏。《诗论》经过了多次改编,最后成为《诗序》。由战国时代的毛亨和汉朝的毛苌即大小毛公所传的《毛诗》,又由汉朝的郑玄作注,唐朝的孔颖达作疏,《毛诗》在经学中确立了至尊地位。两千多年来,《诗经》研究既有训诂,又有思想的探讨,近、现代更有不少学者用于音韵学考证。在众多的学术流派中,用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去辩别,不仅是全面探究《诗经》的需要,还是把握中国思想史的需要。如《静女》: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表达细腻传神的爱情诗。《毛序》认为“《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完全是胡说!朱熹认为这是“淫诗”,看清了本质,可异定性不对,与理学的“伪君子”有关吧?理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这种伪善的说教。 另一方面,从《诗经》的某篇引申出新义,也是确实存在的。以《关瞧》为例,《毛序》:“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今人以为这只是一首爱情诗,从“梦寐以求”到“定婚”、“结婚”,很自然。但翟相君考证说,这是一首求贤诗。马王堆帛书载“(《关睢》)由色喻礼”,用淑女喻贤士是合乎战国时代观念的。当时“钟鼓”与今义不同,指编钟和悬鼓,欢迎嘉宾、祭祀或有乐事时才用,乡人不可能有钟鼓。诸侯宴宾、祭祀时,规定用《关瞧》等诗。当时婚俗必须有媒人,除了“野合”之外,应依礼而行,就算诗最初如字面所述,是爱情诗,而引申的意义在战国时代被人们认可也中事实。 《颂》对于上古史有一些记载,十分重要。尤其《长发》一篇关于殷人开拓海外业绩的追述,既已得到墨西哥考古发现的验证,足以说明其真实性。可惜多数专家对此不悄一顾作为《商颂》之一的《殷武》,记载“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是说商汤以德服天下,从氐羌到荆蛮无不朝贡。《越绝书.吴内传》:“汤献牛荆之伯。之伯,荆州之君也。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心归之。......”可以佐证。《殷武》又记载:“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甲骨文对此事件有明确记载,一条是:“乙未(卜),贞:立事(于)南,右比(我),中比舆,左比曾”,另一条是:“乙未卜,贞:立事(于南),右比我,(中)比舆,左比(曾),十二月”。是说十二月乙未就伐荆卜,在我、曾、举三国配合下,武丁亲自率右、中、左三军向荆楚发起进攻。可见《颂》包含的史实是传承下来的可靠记载,可以补充正史的缺漏。 周代政治风云在《诗经》中有明确反映。王雷先生对“共和行政”的考证就利用了《诗经》的证据他认为周朝史官有意隐瞒了发生公元前842年有大规模暴动,《桑柔》:“天降丧乱,灭我立王。”“立王”不可能指在位许多年的厉王,而是指宣王。厉王被逐后,宣王即位,国人暴动(这一次人所共知),召公用自己的儿子替宣王受死。“灭我立王”是诗作者的误解,他以为国人真的杀了新立的宣王,师毁簋作于共和元年正月丁亥日,“隹(唯)王元年”即宣王刚被拥立为王时。不久,国人暴动,宣王被召公保护起来,公元前827年再次即位”。但史书中隐去了宣王第一次即位的史实。《竹书纪年》说:“共伯和干王位”,共伯和位于天子之尊,师毁称他是“皇君”。这证明“共和”指“共伯和”,并非周召二公共和。《六月》:“薄伐严允,以奏朕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师和父即共武公,即共伯和。宣王五年尹吉甫接替他的职位。《庄子.让王》说共伯和“得乎丘首”,是有道之人,淡泊名利。《史记》对这段史实或隐或删,责任在周朝史官身上,《诗经》则有真实的记述。 《诗经》在名物、地理、习俗等方面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就不多谈了。我们在欣赏其艺术的一面之外,也可以发掘其中的史学内涵。

希望采纳

❷ 请问:<<诗经>>.雅.<<南陔诗>>的内容是怎样的

《诗经》“笙诗”之一《南陔》晋·束皙补佚诗在湖北五峰被发现
这是中国知网上的一个题目,我这边现在看不了。我也在找这个,不知道知网上有没有,如果找到了,我再来补充吧。

❸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拓展资料: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❹ 诗经 关雎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赏析

当诗人对淑女的追求没有得到答复后,心中炽热的情感不仅没有冷却下来,反而对佳人更加相思。无论诗人睡着了还是醒着时,梦中、眼前总是出现少女的形象,真是到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地步,心中不住地说着:“想念呀!想念呀!”以至于彻夜难眠。

“辗转反侧”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为了追求心上人,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一章刻画了诗人忧思、悲苦难眠的形象。“辗转反侧”包含了诗人那种苦闷而焦躁之情。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②寤(wu):睡醒.寐(mei):睡着.③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4)诗经南陔赏析扩展阅读: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❺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名句赏析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专歌305篇。
2、先秦称《诗经》属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3、现今流传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❻ 诗经采薇节选赏析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

《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出自:《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6)诗经南陔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记载周人与戎狄之战的诗篇,这首诗最早也应该是周穆王之时的诗篇。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之时与戎狄作战始于周穆王,周穆王是周康王之孙,周昭王之子。

周穆王继位时年已五十,这时王道衰微,他继位后虽然使西周天下再度安宁,但是却无故前去征伐戎狄之族,而又不听贤臣劝谏,他的宣战以失败告终,最后只得了四头白狼和四头白鹿回来。

此后就破坏了戎狄之族与周的关系,臣服的诸侯国就不再来朝周王了。后来到周宣王时,周宣王又与戎狄之族作战,也是以失败告终,而周宣王也因此而亡。

此后就使戎狄之族与中原的战争不断,到周幽王继位之时,周幽王无道,又无力平息战乱,戎狄之族经常侵犯西周之地,周幽王最终也被戎狄之族杀死,使西周灭亡。

这首诗以一个士兵的口吻,以薇菜的变化顺序来说明这些参与戎狄之战的人在战场上停留的时间。他们与戎狄之战开始很艰难,其中也有胜利,但是多数时间都是败仗,所以就特别指出。

与戎狄之战很棘手,不容易取胜,所以他们就不能及时回到家乡,所以士兵们就非常怀念自己的家乡。当家乡杨柳吐穗随风飘荡时,戎狄之族的居住地还是雨雪霏霏之时。

他们忍饥挨饿还要时刻警惕敌人来袭,而士兵心中厌战的痛苦情绪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雅:就是典雅之意,是记载君王之政盛衰过程、盛衰状况的诗篇。《小雅》,依照这些诗歌的内容分析,所记载的是君王之政兴盛美好的诗篇。

主要表现在小功德之类,如诸侯的功德,或者是颂扬。鹿鸣之什:什的意思,就是以十篇诗歌为一卷,也就是十篇诗歌为一个组成部分,什就是十之意。

鹿鸣之什就是指由《鹿鸣》为开头的十首诗歌。这十首诗歌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W》、《采薇》、《出车》、《杕杜》、《南陔》(而南陔这首诗歌是笙歌,即有声而无辞)。

❼ 诗经中的南陔有没有内容

没有。这是《诗经》中存名而无文的六笙诗之一。.《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❽ 《诗经 小雅 南陔》的内容谁知道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韦长>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々,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❾ 关雎的赏析

关雎的赏析: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原文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9)诗经南陔赏析扩展阅读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创作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❿ 诗经南陔象征什么

这是《诗经》中存名而无文的六笙诗之一。.《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