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主的名言
『壹』 论语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
“
父母惟其疾之忧。
”——
《论语
·
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长幼有序。
——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
事之本也;
孰不为守?守身,
守之本也。
——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
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
庄
『贰』 百善孝为先,请写一写关于孝顺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抄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叁』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长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肆』 关于孝的名言十句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法国莫泊桑《项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春秋孟子
白话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以运行在掌管天下。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西晋挚虞《族姓昭穆》
白话文:侍奉父母以敬,美超过三牺牲。
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希腊伊索克拉底《全希腊盛会献词》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国拉法格《思想起源论》
7、母爱胜于万爱。—— 英国莎士比亚《奥赛罗》
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白话文: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现代林语堂《宇宙风》
10、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英国罗素《西方哲学史》
『伍』 关于孝的名言
1、人之行,莫大于孝。
出自《孝经》。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版孝,是为人之权本;敬,乃做人之根。
2、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出自司马光的《家范》。父亲慈祥而能训教,儿子孝顺而能自我规劝。
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辙。 孝道是每个人都有且必须要懂,要去孝顺。
4、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出自《书·伊训》。确立爱心相要从亲人开始,确立恭敬要 从长辈开始。指品德修养首先应该从亲近者做起。
5、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出自《增广贤文》。不管有什么样的经典,忠孝仁义都是首要的。
『陆』 关于孝顺的名言
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2、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3、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释义: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释义: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
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释义: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
孝顺,读作xiào shùn,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6)以孝为主的名言扩展阅读:
关于孝顺的成语:
1、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
2、孝子爱日: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出自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释义:能够谨慎地服侍父母,却总是担心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让父母不满意,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舜这种圣人的伟大人格了。人们希望能够永远陪伴在身边,让自己尽一点孝心,报答养育之恩,但这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柒』 关于孝顺的名言
关于孝顺的名言: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法国莫泊桑《爱》
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希腊伊索克拉底《孝》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现代老舍《老舍选集》
4、不同的人对“孝顺”二字的理解,虽然会有些许不同,但对于“孝顺”行为的实施,却是大体相同的。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现代林语堂《林语堂语录》
5、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国拉法格《听风的歌》
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现代林语堂《林语堂语录》
7、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英国罗素《罗素语录》
8、我们对待老人就像对待孩子一样,会过度地迎合和讨好。在这里,他们得到的是男人般的尊敬。——美国乔治·古斯里《翻转人生的教育》
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现代鲁迅《鲁迅诗集》
10、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现代巴金《巴金语录》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捌』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名言名句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名言精选
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名言
6.事父母,能竭其力。——孔丘
7.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8.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0.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11.关心他人是成功的关键。——艾森豪威尔
12.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3.礼貌是青少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1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7.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18.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者做坏事,而要学得在 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漠克里特
19.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古
2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玖』 关于孝敬的名言
1、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2、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4、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5、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6、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9)以孝为主的名言扩展阅读:
中国历来是一个宗族势力强大的宗法专制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政治统治,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孝”来作为其主流价值观,从而隐蔽的利用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所以而历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春秋战国儒家便提倡实行“仁政”,主张“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汉代的“察举制”便注重“孝廉”一科;
其后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与“孝廉”作为中国政治范畴的重要内涵一直发展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