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李商隐的爱情诗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2 05:28:13

1. 求李商隐的全部爱情诗,要有解释。

二.李商隐前期的爱情诗 我把李商隐开成三年(838)二十七岁就婚王氏(即他娶王茂元女儿为妻)前的爱情诗称为他前期的爱情诗。
明末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曾指出古人对李商隐诗常有误解,其曰:“学者不察本末,类以‘才人’‘浪子’目义山,即爱其诗者,亦不过以为帏房暱媟之而已,此不能论世知人之故也。”这样的误解在现代的李商隐研究中依然存在,现代作家蘇雪林先生可称得上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1927年蘇雪林的专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47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改书名《玉溪诗谜》)出版给学界耳目一新之感。蘇雪林承清人程梦星、冯浩的研究成果,指出李商隐早年学仙玉阳与女道士有过恋情,还是有一些根据的。问题是小说家蘇雪林的想象太丰富,她的解诗与冯浩等人所持多闻阙疑的审慎态度不一样。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三为不编年诗,其笺《圣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帏”)云:“程氏谓为女冠作,似之,但无可细详。”以冯氏精於义山诗仍不敢一字一句硬作解人,这种多闻阙疑的态度即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冯浩、蘇雪林对《银河吹笙》一诗的不同笺注解说。诗云: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作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冯浩笺曰:“上四句言重衾幽梦,徒隔他年,羁绪离情,难禁昨夜,是以未及平明而起,望银河吹笙遣闷也。总因不肯直叙,易令人迷。缑山专言仙境,湘瑟秦笙则兼有夫妻之缘者,与银河应。此必咏女冠,非悼亡矣。”诗人早年与女道士恋爱,有夫妻之缘,所与他不肯直叙,但又情不自禁地要写诗抒发情感。冯浩从诗中湘灵鼓瑟,萧史吹箫的神话典故中可以看出他与女冠曾有夫妻之缘,十分符合李商隐诗用典含蓄,内涵丰富的特点,这正是知人论世。
蘇雪林的解说则不免有小说创作的味道了。她说:“女道士既与义山决裂,而义山馀情不断,尚不胜其眷恋之意。‘楼寒院冷’犹言共衾无人,觉楼院更为清冷。……女道士之厌弃义山,必饰词将专心修道,不更牵於儿女之情了。其实他却和另一个羽士在闹恋爱。义山也知道她说的是一派假话,所以最後二句用一种如恨如嘲的口吻劝她道:你何必假惺惺拿修道来骗我呢?恐怕你们湘瑟秦箫早在那裏倡和了!”③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李商隐成为三角恋爱中的失败者,如此优美的诗句成了对所爱者如恨如嘲的酸溜溜的话。古代美好的神话故事被歪曲成李商隐所爱的人和他的情敌的和谐倡和。这样的解诗实在太离奇!
更离奇的是蘇雪林第一个从李商隐诗中发现了他和皇帝的两个宫嫔飞鸾、轻凤偷情。蘇雪林说:“?a href=mailto:瑟是宫人赠给义山的纪念品”,他们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④蘇先生想象太丰富,她的论著是一篇哀感玩豔的小说,但这不是关於李商隐研究的科学论文,读者千万不要上当。飞鸾、轻凤于敬宗宝历时入宫,当时李商隐还只有十四岁,义山家贫,一家所托,他不到二十岁时就开始到各地大官的幕下去谋生,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而奋斗。李商隐这个贫穷无依的青年竟然能够闯进宫禁森严的皇家内宫,与皇帝的宫嫔谈恋爱,实是蘇雪林先生编造的梦话。因为现在一些年青大学生仍不瞭解《玉溪诗迷》这本书,所以我在讲李商隐前期的爱情诗时不得不对这本书作一番简要的评价。>瑟是宫人赠给义山的纪念品”,他们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④蘇先生想象太丰富,她的论著是一篇哀感玩豔的小说,但这不是关於李商隐研究的科学论文,读者千万不要上当。飞鸾、轻凤于敬宗宝历时入宫,当时李商隐还只有十四岁,义山家贫,一家所托,他不到二十岁时就开始到各地大官的幕下去谋生,为解决一家人的生计而奋斗。李商隐这个贫穷无依的青年竟然能够闯进宫禁森严的皇家内宫,与皇帝的宫嫔谈恋爱,实是蘇雪林先生编造的梦话。因为现在一些年青大学生仍不瞭解《玉溪诗迷》这本书,所以我在讲李商隐前期的爱情诗时不得不对这本书作一番简要的评价。
李商隐前期爱情物件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名叫柳枝的姑娘。义山有《柳枝五首》,其中序言说:她的父亲是洛阳的一富商,在经商时遭遇风浪,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数人,但她的妈妈最喜欢这个女儿。诗人二十三岁,正当才华横溢,充满著青春热情之时,他在由洛阳赴长安的一次旅行中与十七岁的柳枝姑娘一见锺情。天真的柳枝姑娘能弹琴吹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对诗歌又有很高的理解鉴赏能力,他们的爱情媒介物就是诗。诗人的堂兄李让山住在洛阳,是柳枝的邻居。那年的春天,让山高声吟诵诗人的《燕台》诗。柳枝听著这情深意长的爱情诗惊问这是谁写的?让山就说,是我堂弟李义山所作。於是,柳枝手断衣带,请让山转赠义山乞诗。第二天,诗人与让山一起并马来到柳枝家的裏巷,柳枝梳著双髻,两臂交错在门下,乃指著诗人说:“三天後焚香以待,请郎君过访。”诗人愉快地答应了柳枝的邀请,但李商隐的一位朋友却恶作剧地将他行装带到长安去了,诗人不得不追赶那位开玩笑的朋友,而负了柳枝的约会。这年的冬天,让山冒雪到长安,告诉李商隐,“柳枝已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取为姬妾了”。义山感伤不已作柳枝诗五首请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让我们来看看这五首凄哀动人的诗: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诗表现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悉心体贴,为她命?a href=mailto: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诗人与柳枝的相爱绝不是《柳枝五首》序中所说的那样,仿佛是一次偶然邂逅,实际上可能有更哀感动人的内幕,而序文中有意回避了。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诚深挚,他的严肃认真,有情有义。第三首“上二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二句说她虽然这般美妙,自己却‘不忍’对她轻薄”⑤他对於柳枝的尊重体贴,绝不是当时风流诗人杜牧、温庭筠之辈对於女性的那种“薄幸”可以比拟的。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东诸侯的摧残,他深深地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担忧。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事物能成双作对,而自己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诗人与柳枝的相爱绝不是《柳枝五首》序中所说的那样,仿佛是一次偶然邂逅,实际上可能有更哀感动人的内幕,而序文中有意回避了。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诚深挚,他的严肃认妫

2. 李商隐的爱情诗好在哪里

浅说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李商隐是写爱情诗的能手,古人把他和另一为写艳情诗的温庭蕴并列,称之为“温李”。其实呢,李商隐与温庭蕴很不相同,不但在风格上李氏更加严肃,李氏在情,温氏在艳;李氏在心,温氏在面,这就使他在诗的成就上也大大领先于温氏。所谓“温李”,实质“李温”也!
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如他写恋人初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写恋人的离别:“刘郎已隔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等,那真是刻画精细,如在目前,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李商隐情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意象表达情感和愿望,很少直接描写具体动作、情事。
我觉得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就在于它蕴含的情感,一味的去追究那些旁枝末节的东西是在亵渎传承千古的文化。诗歌的价值还体现在通用性上,一首好诗必然是在一些或者某个领域内通用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就是如此。他将爱情的美妙娓娓道出,让一些和爱情有共性的感情也得到了表达。我们对待李商隐的诗就该以端正的态度细细审视,我可以保证大家的感受都会是一惊,一静,一叹。
李商隐是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喜欢写爱情。唐代对男女之情没有太大约束,但是他不想杜牧那样放浪,来个“楚腰纤细掌中轻”。作为唐皇后裔的他选择更多的是中正的写法,直接来写情感。有人说画鬼容易画虎难,那是因为虎人见过而鬼没有。在写爱情诗方面就不一样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情感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对诗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李白喜欢用誓言呼告的方式表达情感,杜甫习惯用昏黄的老眼来洞察情感,白居易喜欢用直白的讲述来传达思想,李商隐则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手法,海量的典故渲染出深厚的古典韵味,清丽而意蕴深微的文辞将爱情展现给我们。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更有甚者,应李商隐的诗产生了很多传奇故事,把李商隐的诗以另一种形式往后传承。
有些人可能觉得李商隐的诗典故太多,晦涩难懂。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读李商隐的诗时不看笺注先读一遍,和谐优美的音调会给带人无与伦比的美感,再去看笺注,这样既可以读懂李商隐的诗又可以体会到李诗的独特韵味。

3. 李商隐经典爱情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李商隐是如何描写爱情诗的

李商隐以真实的复爱情体验制为基础,着力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和意境的精心创造。他所描写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爱情,在与客观现实环境的冲突中,在恋爱者之间的情感纠葛中,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忠贞品质、执着意志和缠绵情思得到极为动人的表现。不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去时代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也成为人类崇高美好情感的悲歌和颂歌。

5. 李商隐的爱情诗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春心莫共花争发,版一寸相权思一寸灰!
——
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
李商隐《风雨》

6. 李商隐的七律爱情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回干。 晓镜但愁答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7. 关于李商隐与其爱情诗

看梁启超如何读《锦瑟》?

作者/李国文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

《锦瑟》是唐人李商隐的一首名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喋,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天鹅之歌,约作于公元858年的荥阳,不久,诗人就在他的家乡,抱恨离开人世。人故去,诗长存,一千多年来,口碑流传,家弦户诵,任何一个读点旧诗的中国人,无不知道这首绝唱。如此的身后声名,大概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不朽。

文学这东西,别人吹,不作数,自己吹,更不作数,甚至当代文学史的吹,也是作不得数的。只有时间的验证,而且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以后,那判断才能接近于正确。所以,我的那些同行们,或者被人吹成,或者自己吹成,那副永垂不朽的大师状,都有把话说得太早之嫌。只有像李商隐这样,千年以后,还有人吟诵他的诗,玩味他的诗,被他的诗感动,为他诗中的意境,悬想不已,揣测不已,那才是真正的一点不打折的永垂不朽。

然而,“文章憎命达”,写出这样好作品的诗人,他一辈子却活得很尴尬,很艰窘。《旧唐书》说他“坎壈终身”。“坎壈”,大约为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沟沟坎坎,连滚带爬的意思。所以,才高命薄,屡受挫折,郁郁不得志的他,便盛年早逝了。

他只活了47岁,当然,太短命了一点;否则,会有更多的好诗,留存后世。

这首七律,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可以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谜,要是一猜即破,也就没有什么耐人寻味的了;要是总猜不开,也就无法使人生出破解的兴味。而李商隐这首显然有着难言之隐的《锦瑟》,既有猜想价值,又有猜想余地,是一个使猜解者错以为不难找到门径的谜。然而,深入堂奥,接踵而至,便是更多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宋、元、明、清,揣度了一千来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所有答案,无一不被诘难,被质疑,被否定,被推翻,几乎没有一个论点能够站得住脚。

估计,再猜上一千年,一万年,大概也休想解开这个诗谜,仍旧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分歧着。

梁启超的读《锦瑟》法,是读文学作品的门径

因此,近人梁启超的读李商隐法,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只有这样嵚峙磊落的大师,才敢率直说出来。一,他坦承自己并不“理会”诗中“讲的什么事”;二,他还坦承自己“解不出来”“一句一句”的“文义”。

但是,他又说:一,“我觉得他美”,“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二,“美是多方面的”和“含有神秘性的”。

不求其字句上的甚解,而领略其通体之美,得精神之享受,这才真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不二法门。中国人讲做学问,而做学问的中国人,是一点一滴,句栉字比,认真求实,探赜索隐地做起来的,这种治学态度,毫无疑问,当然是极其正确的。但用在文学作品上,这样死抠深挖地做起来,只能将文学的想像力越做越死,最后大家成为僵尸为止。

说到底,诗词歌赋,小说演义,唱词话本,杂剧戏曲,从来也算不得什么正经学问。即使在封建社会里,虽然孔夫子删定的三百篇古代民谣,成为六经之一的《诗经》。但对那时的读书人来讲,也是属于小菜一碟,是有它可,无它也可的东西。《红楼梦》中那位严肃的家长贾政,绝对规行距步的正人君子,也不把《诗经》当经看。他对贾宝玉的奴仆领班李贵说:“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他还说:“你去请塾里师老爷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显然,有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可以“虚应故事”的,一种是必须“讲明背熟”的。既然贾老爷都认为文学作品不过“虚应故事”,我们干吗要像做学问那样“讲明背熟”呢?

因此,梁启超的读《锦瑟》法,才是读文学作品的门径。

只取其总体上的感觉,领受,颖悟,融通,而不斤斤于字句的诠释,词义的解析,要旨的体认,典故的实证,宁可失之于细部的推敲而获得整体,宁可失之于枝节的深入而把握全盘,宁可失之于末端的探究而得窥完豹,你被作品的美学意境所感动,所共鸣,所吸引,所呼应,你的阅读任务,也就完成了,你的阅读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别听蝲蝲蛄叫唤,千万不要被那些权威专家、教授学者,牵着鼻子走。阅读文学作品,一怕乡夫子的迂腐,舍本逐末,顾小失大;二怕方巾气的穿凿,郢书燕说,歧路忘羊;三怕章句儒的刻板,咬文嚼字,胶柱鼓瑟;四怕恶讼师的偏颇,鸡蛋挑缝,苍蝇下蛆。这些所谓的评论家、注解家、研究家、编纂家,很大程度上类似《水浒传》里孙二娘和张顺在十字坡开的那爿黑店里,所雇用的操刀伙计,无论什么文字、什么作品,只消到得这班职业杀手的刀下,犹如摆放在案子上的那位吃了蒙汗药的武松,等待着的便是大卸八块的命运。

一部文学作品,经得这等人的剖解,肥肉用来剁馅,瘦肉用来切臊,骨头扔进锅里熬汤,杂碎推去案下喂狗,支离破碎,零七八碎,血肉横飞,不成样子。试想,美,没有了,文学的生命何在?庄子在《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就是梁启超和那些做学问的书虫子,对于文学作品根本不同的阅读态度。

文学,这种形象思维的艺术产品,其中梁启超所说的美的神秘成分,很难说得清,讲得明的。要是能够说清讲明,还有什么神秘可言?正是这种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体验和感觉,才构成文学的灵魂所在,魅力所在。

因此,梁启超读《锦瑟》的高见,倒是文学作品的写家和读家,应该记取的。

李国文,作家。现居北京。著有《危楼纪事》、《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等。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佳人锦瑟说华年——李商隐《锦瑟》破译
作者 张宇绰 2000.9.28

缘起
笔者于大一时读刘大杰先生《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一次接触到《锦瑟》这首诗,马上就被它的华丽、深沉、缥缈、神秘所迷醉,同时也知道了此诗求解之难。从此,“一饮琼浆百感生”,这首诗就“存疑”在脑海里,不时被“调用”(retrieve)出来思考(turn over)一下。想不明白,再放回脑中。这些场合(occasions),多半是在等公共汽车、排队、开会、等人……之类的零碎余暇。而岁月不居,存疑多年的一首《锦瑟》,虽然始终未获得自认为满意的“破解”,犹幸本人的学识,虽不能与日俱增,亦尚不无寸进。随着马齿加长,涉猎的范围也不免有所扩大:从理论物理到西方现代派文学,从《红楼梦》研究到经济学上的投资理论,从自然哲学到佛学,侵淫陶冶之后,思维方法也日趋成熟。更重要的,是人生遭际,苦辣酸甜都尝遍之时、之后,对人生的体味也有所加深。而此段期间,触机便要想到《锦瑟 》一诗,而《锦瑟 》一诗亦未尝须臾离开脑际也。随着最近对几篇《聊斋》的“破译”成功,对《锦瑟》的思考酝酿也渐趋成熟。有如化学上的过饱和溶液,只待一颗晶种的加入,就要析出结晶。恰值与一位灵犀之交论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余,辱蒙热切期许和殷殷奖勉,于是因缘和合,执笔写成了本文,自信原则上解开了《锦瑟》之谜。
(一)《锦瑟》定解的存在性和可探究性
每见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的论文,开宗明义先要讨论“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仿此,我们先来探讨《锦瑟》一诗是否可能得到确定的解释。
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幺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梁任公学际天人,一代宗师,没有空暇去“理会”义山诗“讲的什幺事”,而自愿停留在欣赏一种“神秘性”的美这一层次,可置勿论。
作家王蒙认为,像《锦瑟》这类诗“没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种解。”他认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那样的见仁见智了。然而,李义山写《锦瑟》,就如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一样,自有原创的唯一确定的本旨。问题是,后人对此有无“破译”的可能?
我们认为,“破译”《锦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请看下述思路:
一.《锦瑟》是一首准(pseudo)“无题”诗
《锦瑟》一诗,表面上摘了首句的开头两字为题。一般人都认为这种诗题,是有题而等于无题。但实际上,全诗虽以锦瑟起兴,而开头两句,却都是直写锦瑟而引入正题。写锦瑟而占了全诗四分之一的篇幅,不可谓不重要,故应视作务实而非务虚。这就与其它以开头两字为题的诗不太一样。因而也就有可能不像其它“无题”诗那幺费解。于是我称之为“准无题”诗。
二.《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有特殊的排列位置
《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可以作为编年诗而排在末位,可见是他晚年之作。而在他本人晚年编定的《玉溪生诗集》中,却又被置诸卷首。这种特殊的“排列”,提供了特殊的信息。探求原创的本旨,自然要考虑到能否合理地解释这个特殊的“排位”。有了这个限制,也就帮助排除了某些主观猜测的可能性,例如“令狐家婢女”的说法。要是《锦瑟》原创的本旨,真是写的“令狐家婢女”,它就不会被排在卷首。
三.《锦瑟》有确定的“边界条件”
我们知道,求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如果没有“边界条件”,那幺,这种方程的解就会是一族曲线,称为“解族”。如果有确定的“边界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得到唯一的定解——— 一条曲线。再说简单一点,那就像是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区别。
《锦瑟》一诗,有着明确的“框架”。我们可以将它“化简”,而不会影响它的主旨。这也与其它无题诗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化简”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当中的四句(颌联和腹联),仅是对“追忆”“华年”的内容的具体展开,将它暂时忽略,不会影响全诗的主旨。相反,这种“简化”,却可以使诗旨凸现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全诗的内在逻辑。“破译”就可以从此入手。而“破译”的结果,自然就被要求能够满足上述框架。毫无疑问,一首诗也是一个逻辑系统,它是逻辑上自洽的(salf-consistent)。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具体的“破译”程序。
(二)对颌、腹二联作“陈情限定”
李商隐的《锦瑟》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笔者按自己的理解加了标点)
这首诗有一个特点,就是:颌、腹二联,迷离恍惚,发散而难以把捉;而首尾二联正相反,却是回环呼应,收敛而且规范甚严。正如田同之在《西圃诗说》中所说:“盖此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心思紊乱,故中联不伦不次,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职是之故,千余年来,人们受颌、腹二联困惑,始终觉得“一首锦瑟解人难。”
既然如此,我们何妨“向红楼存问春消息”,先从首尾二联入手,看看能得到什幺对“中联”的提示和限定。
首联借锦瑟起兴,关键在“一弦一柱思华年”。而关键中的关键,是“思华年”。所以笔者在标点中加了冒号“:”,说明“中联”的内容必然是“思华年”的具体展示。至于“思华年”的具体展示是否要由“一弦一柱”引发,因而与锦瑟的乐曲有关,还不是最重要的。
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对“思华年”的具体展示作收束的同时,对“中联”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提示:“此情”,说明“中联”所述的情事,所重者是“情”。而“此”字的含义,相当于“前述”(above-said),即“中联”所述,殆无疑问。什幺样的“情”呢?在末句有进一步的说明:“惘然”。即“惘然之情”是也。
综上所述,本诗中联的四句,其内容应该被首联和末联限定为:由锦瑟引起联想,“思”及前尘影事,并主要传达当事之时的迷惘心情。全诗的关键,有四个字,这就是:思(“思华年”)、忆(“成追忆”)、迷(“迷蝴蝶”)、惘(“已惘然”)。抓住这个精神,“中联”就会从“发散”而回归于“收敛”,不是那幺“漫漶不可收拾”、那幺随意地可以让人见仁见智的了。
在对本诗试加诠释之前,现在已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将笔者对本诗的理解略述如次:
《锦瑟》这首诗,李商隐以锦瑟起兴,由锦瑟中五十弦柱中的一弦一柱而生发对自身前尘影事的“追忆”,并通过颌腹二联,用不同的意象,表征和传达了作者在前尘影事的当时亲经亲历中就已经存在的迷惘心“情”,这种 迷惘心“情”,并非要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回首前尘,才感到“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也。(韩冬郎《五更》诗)。
正如苏轼凭吊欧阳修的《西江月》所说的:“莫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也就是说,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告诉读者,他在“未转头”时就已经疑梦疑真了。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笔者这样分析,并不等于说一首《锦瑟》,只说得“前情如梦”四个字;也不等于说,笔者同意《锦瑟》是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应该说,《锦瑟》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有着更高远、更深沉的意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的。正因如此,《锦瑟》才会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锦瑟》全诗试释
一.“锦瑟”的意象(image)
“锦瑟”是什幺?根据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菚注》中的注释,“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周礼乐器图》)。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由此可见,锦瑟,是“绘文如锦”者,是有“文采”的瑟。而“五十弦”的瑟是古时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间现时所用的只是二十五弦的瑟。因此,“锦瑟”的意象,就有可能是作者自况: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意存高远而不合时宜。这样,锦瑟五十弦中的一弦一柱,才会像树的年轮一样,触动作者思忆几十年来的往事。细玩全诗,似还可以加上一种“迷惘”:是义山寄情于锦瑟,还是锦瑟化身为义山?
“人生识字糊涂始”,“一饮琼浆百感生”。正因为读书识字,有了文采,有了梦幻,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更深刻的疑问。百感交侵,迷惘历乱,都只为瑟被“无端”端地“绘文如锦”,人被“无端”端地教以识字明理。可胜概叹!
二.“无端”
汪师韩在《诗学篡闻》中说:“《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
上面两说大抵近是。“无端”,意谓“没来由”。加上感情色彩,可以释为“好没来由”:锦瑟啊锦瑟,你为什幺偏要有五十根弦?义山啊义山,你为什幺偏要去读书识字,作赋吟诗?这也还罢了,好端端的一个书生,为什幺放着正途不走(二十五根弦),却偏偏要去学道求仙(五十根弦),以致整个人生被弄得连自己都处处觉着迷惘,究竟是什幺样的因缘在作怪啊?!
三.“一弦一柱思华年”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象中听到了瑟的曲调。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颌腹二联的种种意象。
四.“晓梦”与“迷蝴蝶”
我们开始进入颌联。如按前文所述,瑟所弹出来的曲,有“适、怨、清、和”四种,则颌联与腹联正好四句。分配起来,像是挺融洽。
据《邵氏见闻后录》说:“庄生、望帝皆瑟中古曲名”。此说好则好矣,可惜有孤证之嫌,只作考虑吧。
庄生梦蝶,是熟典:“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庄周做梦,化身为蝴蝶,闲“适”自在;梦醒,又变回庄周。于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
先说“晓梦”。比如早上五点钟方才开始做的梦,梦必不能长久,只如电光石火,这是一层意思;笔者进一步认为,“晓梦”更有可能写快乐无忧的儿时。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说:“‘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有一定道理。但笔者以为,更多地会是和小朋友一起捉鱼、放风筝、捉迷藏那种童趣。然而,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候,聪明慧悟的孩子也会隐隐觉得好象有点儿不对,朴素地猜测到“好物必不坚牢”:“我能永远这样开心吗?”、“我是谁?”,因而会感到惆怅和意兴萧索。几十年后“追忆”,更觉“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叶矫然语,见《龙性堂诗话》)
再说“迷蝴蝶”。庄生梦蝶之典,取义可以是“迷离变幻”;也可以是“栩栩然闲适”。从上文可见,笔者是倾向于后一种取义的。
五.“望帝春心托杜鹃”
顺便说一句,颌联所用两典,与崔涂《春夕》所用两典相同:“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都用了蝶梦、鹃啼两典。当然,用事虽同,用意迥异。
根据冯浩注,《文选.蜀都赋》注中引《蜀纪》说:“杜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又据朱鹤龄注,引《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
总之,这也是个熟典。望帝本人的“春心”,是“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义山的“春心”呢?
前文我们说到“晓梦”应是指儿时情事,“春心”自然应指青年时情事了。义山风流韵事很多,我们这里只需说一件最刻骨铭心的:
据钟来茵先生考证,义山二十三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宋姑娘年轻、聪明、美丽,因两峰之间的来往,很快就与义山双双坠入情网。当然,这种偷欢是不容于礼教和清规的。恋情曝光后,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但真诚的相恋,往往终生难忘。义山晚年在长安还与宋氏相逢……(《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正是“望帝春心托杜鹃”很好的脚注。华阳山的初恋,由于环境险恶,欢期幽会都是“来是空言去绝踪”(义山《无题》),来去飘忽,为欢短暂,并且随时有败露分飞的危险。恋爱中的义山,深知“盖人生奇福,常恐消受不得也。”在滞雨尤云之时,一方面会十万倍地珍惜欢娱之短暂;另一方面不由得会因为想到“永好”之无望,而怅然若失。这也是当时就会“惘然”而不必等数十年后“追忆”才会觉得“万缘皆空”的。不会有结果的恋情,换得的肯定是终生的哀怨。“赢得更深哭一场”,宛似杜鹃啼血。那幺,是作为皇室后裔的李义山(望帝)幻化成杜鹃呢,还是杜鹃幻化成了望帝?欢会时的春宵一刻,轻怜蜜爱;离别后的牛衣清夜,独对孤灯,在在都要让人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是:作者想象中手抚五十弦锦瑟,瑟曲转入“怨”调。随着乐曲的韵律,回忆起玉阳旧梦的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整句写的是一生中的爱情、怨恨和迷惘。
六.“沧海月明珠有泪”
这一句比较复杂,共有四个意象(image):沧海、明月、珠、泪。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联:
1. “海”和“月”
海的运动(潮汐)和月的盈缺相关,这是自然常识。
2. “月”和“珠”
据《吕氏春秋》说,“月乃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又据《吴都赋》说:“蚌蛤珠胎,与月亏全。”又:《汉书.扬雄.羽猎赋》说:“剖明月之珠胎。”可见,“珠”也和“月”的“望、晦”相关。
3.“珠”和“泪”
《博物志》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又,郭宪《别国洞冥记》说:“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可见,“珠”可以是鲛人的“泪”;而“珠有泪”,则是一个逆向变化:“珠”开始化去而重新变成“泪”( recing to tears )。
4.“海”和“珠”
根据上条所引,可知鲛人是住在海中,而孕珠的蛤蚌也是在海水里的。因而,“沧海”应是“珠”的出产地。恰如“兰田”是“玉”的种植和生长地。
又据《新唐书。狄仁狄杰传》说:“……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综上所述,我们来试释这一句:
瑟的曲音转入“清”,随着清越的曲音,我们似乎渐渐见到这样的图景:茫茫沧海,上有一轮满月。而沧海中有一颗孤独的明珠,却含着眼泪,其意境凄“清”而寂寥。意思好象颇为明显:政治清明之时,本应野无遗贤,珠玉均应搜罗殆尽。可是独有明珠一颗,被遗忘在它的产地(尽管它并未故意隐于山林!),寂然垂泪。联系作者的身世,抱绝世之才华,却莫名其妙地卷入牛李党争,终于不为世用。一颗明珠,被投闲置散。从鲛人之泪变成的“珠”,日渐被“还原”(rece)成“眼泪”这种无用之物。真是“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腾王阁序》),真是万般无奈!
因此,如果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讲了“华年”中的爱情,那幺,这一句讲的乃是“华年”中的事业。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时已惘然”是怎样的一种“惘然”呢?
作者青壮年时,人们所见到的是犹如“海上生明月”般的一派政治清明好景,月是满月,正是报国的好光景。可是,作者却不无迷惑:
1. 月“满”,则暗示着开始走向“亏”和“缺”。作为大唐宗室的作者,忧心国运,不由会预想到唐室残破,兴索靖荆棘铜驼之悲,黯然垂泪于众人皆大欢喜之时,见满月而怀疑:“好则好矣,只怕不能长久呢。”这,是“惘然”;
2. “珠”和“泪”可以互相转化(见前文)。鲛人泣,而泪成珠;珠有泪,则珠逐渐“化去”,又“还原”成泪。是珠还是泪?襟上不分明。正如庄生和蝴蝶一样,是庄生梦中幻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在“非梦”时幻化为庄生?是鲛人泣泪成珠?还是珠“退化”而成泪?此时此身,到底是合该受人欢迎,争相宝爱的明珠,还是“百无一用”的“带汁的”书生?这也是“惘然”。
作为参考,让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人人都看着贾府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宝玉所感受到的却是:“苍凉之雾,遍被华林”。
七.“兰田日暖玉生烟“
据《长安志》:“兰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无独有偶,李义山及第前,曾在玉阳山修仙习业(见前文)。义山有诗一首,篇名《玉山》,实暗指玉阳山。该诗的开头二句说:“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玉水”应指玉阳山下的玉溪。义山以“玉溪生”为号,可见“玉山”、“玉水”,对其一生影响之大、之深,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玉山”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穆天子传》说的:“天子北征东还,至于群玉之山”。而《山海经、西山经》中“玉山”一语的注解说:“《穆天子传》谓之群玉之山”。我们知道,玉山,乃是西王母所居之处。穆天子到玉山拜访西王母,在瑶池上祝酒时,“西王母为天子谣曰:‘……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天子传》)。而李义山的《瑶池》一诗也说:“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那幺,“玉”和“烟”有什幺关联呢?《搜神记》中有一篇《吴王小女》,说的是吴王之女名叫紫玉,和童子韩重要好。因吴王反对,紫玉殉情自杀。而韩重情难尽,意难忘,趋紫玉墓吊唁。于是人鬼情未了,紫玉与韩重欢会,并赠他以陪葬之珠。后来紫玉又在宫中现身,向父母说明这颗珠不是韩重盗墓所得,乃是自己所

8. 李商隐悲伤爱情的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还有李白的秋风词回也不错
秋风清,秋月答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泣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如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9.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何特点

``李商隐的爱情诗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过想象,借助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把自己苦闷沉痛的心声,埋藏在深曲婉转的诗境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