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余华兄弟名句

余华兄弟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1-11 15:09:19

A. 求余华《兄弟》具体结尾部分

你去当当网在线阅读就可以啦

B. 余华的[兄弟]结局!

到了书的结尾,李光头发达了,宋钢放弃了尊严,甚至作了隆胸手术之类的荒唐事,林红背叛了宋钢,跟了李光头。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仿佛这是对宋李兄弟情的否认。

但是回过头来想,李光头的性格是自我,他的性格造就了他无法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他以前为了林红甚至结扎了自己,好吧,到了后来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为何不能自私的求追求自己一生都想要的东西。

这里不能说他背叛了宋钢,站在李光头的思想和角度,这件事的开头就是宋钢错了,是李光头先喜欢上了林红,在他心里,他的哥哥应该才是插足着,抢走他爱人的叛徒,只是他对哥哥的感情和宽容,才让他接受这样的打击后没有宋钢那番的表现,自杀或者是大闹。

接下来说宋钢,这个没有主见,只能忍气吞声的老好人,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软弱。曾经甚至被老婆的淫威迫使,跟兄弟一刀两断,如此软软的人,在一个女人的面前都能卑躬屈膝,更何况把他放在一个时代的压力下。

他不想忍受为了赚钱,李光头给他带来的屈辱,于是选择了逃避,他又觉得自己背负着对妻子的责任,所以又像往常以前拼命挣钱,这次他甚至抛弃了尊严,卖丰胸膏,做隆胸手术。

对于这个情商太低的人,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对他最重要,林红,还有他的兄弟李光头。当然,他把李红看的更重要。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这么一个规矩的人变成了这个样子,我觉得更能体现这个时代有多轻狂浮躁。

直到最后,宋钢,无法忍受两个重要的人同时背叛自己,有一次选择了逃避,这次他真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是想要逃避这个世界。他的兄弟李光头抱着他的骨灰,说我的兄弟是外星人了。他了解的宋钢的感情,他希望宋钢在另一个地方能逃离这个时代,外星,或者天国。

至于很多人所纠结的,李光头发达以后肯定知道自己兄弟宋钢的境况,没有理由不帮他。我觉得是有原因的。宋钢离开李光头,错在宋钢,李光头一直在等着宋能主动找他,那么一切恩怨都化解了,结果也是如此。

那个时代的种种原因把他们分开了,他们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相依为命,就如李光头落难时,宋钢在妻子的迫使后也有一年没去帮过李光头。

(2)余华兄弟名句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李光头:李光头的父亲是个并不光彩的流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李光头自己也是一个“流氓”——小的时候是个偷看女人屁股、讲黄色故事的小流氓,长大了是一个投机倒把、四处钻营,凭着几个钱乱搞男女关系的大流氓。

他费尽心思,动用自己不多的资源和小聪明,在一个匮乏的时代里面千方百计用专板车拉着母亲上坟,让一直觉得颜面扫地的母亲觉得无比骄傲、感动。第一次事业失败,他毫不气馁,心甘情愿地风餐露宿,仍旧豪情满怀地向别人都不愿涉足的行业领域开拓。

宋钢:宋钢是小说中一个老好人形象,对父母好,对兄弟好,对妻子好,完全的利他主义。他善良、正直,却善无善报,最后落得个凄惨命运。宋钢在母亲去世之后遵守母亲的意愿,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光头,为李光头做饭、织毛衣,并且他为了家庭背井离乡做生意,一生劳累。

但是,在他临死的时候,他都要摘下眼镜,怕把眼镜弄坏,并戴上口罩,怕自己的肺病传染给别人。宋钢太过内向,一直被视作别人的影子。

宋凡平:宋钢父亲,普通知识分子。他坦荡、正直,比赛中成功扣篮后,不顾众人的眼光,跑到球场边抱起李兰。结婚时发喜糖,在家门口为李兰洗头,带着全家吃冷饮、拍全家福,宋凡平用自己的爱与勇敢在那个闭塞保守的年代给了李兰和两个孩子充分的温情。

文革爆发后,宋凡平因着地主的身份被游街、戴高帽。在抄家后,他苦中作乐,用树枝做筷子与孩子们一起吃饭;被监禁的宋凡平左手被打到脱臼,却与孩子们玩游戏,说胳膊累了,让他休息几天,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乐观。

作品主题

余华的《兄弟》讲述了文革前后刘镇上一个重组的四口之家所经历的事情。普通民众和简单小事展现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情景,即表现出的是历史强权的存在和普通人的无助与无望。

《兄弟》的上半部分解释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性的泯灭,下半部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性在社会中的扭曲与抗争。作者借用苏妈之口说出“人怎么会这样狠毒啊!”表达了作者对六七十年代各种残酷现实的抨击。

《兄弟》主要围绕两个事件展开:一是李光头和宋钢的兄弟情;一是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三角恋。两个事件互相纠缠、交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小说整体。

小说中的兄弟情是在共同的亲情、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受苦受难、共同的扶持相帮中逐渐建立、慢慢发展,终至血肉相连、牢不可破的。这种兄弟情是食人间烟火的,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它为小说的故事及其发展提供了富于包容度的叙事框架和有力的逻辑支撑。

《兄弟》的下部则着重叙述李光头、宋钢和林红的情感纠葛。在商业浪潮和物质利益面前,人显得脆弱至极,亲情至上的宋钢而因此自杀。小说结尾,宋钢在遗书中原谅李光头,嘱咐他安排好林红,并说“就算生死分离,我们还是兄弟”。这一句点明小说主旨,就算对爱执着,他也愿意放下自己。

C. 余华作品:兄弟经典语录

再一次遭暴打,红卫兵将折断后的木棍捅进宋凡平的腹部,又一次昏死过去,可没多久往上海的长途汽车从车站开出时,宋凡平竟然再一次苏醒过来,还挥动了折断的右手,示意他要上车,红卫兵再一次拳打脚踢,将更多的木棍捅进宋凡平的身体,最后他从口袋里摸出李兰的信,“他郎当的左手本来已经不能动了,这时竟然打开了李兰的信,他要证明自己确实不是逃跑,没有一只手去接他的信,……。

余华

李兰在回家的路上充满了喜悦,她不断用手去轻轻碰一下宋凡平的手,宋凡平扭头看她时,她眼睛里的光芒像炉膛里的火焰一样热烈,他们回到家中,李兰将宋凡平拉近了里面的房间,关上门以后她紧紧地抱住了宋凡平,她把头贴在宋凡平宽阔的胸前,幸福的眼泪浸湿了宋凡平胸前的衣服。

余华

自从她的前任丈夫淹死在粪坑里以后,这个胆小的女人已经习惯了自卑,习惯了孤苦无依,现在宋凡平给了她做梦都想不到的幸福,更重要的是李兰从此有了依靠,而且这个靠山在她眼中是如此的强大,她觉得自己从今往后再也不用低头走路了,宋凡平让她骄傲地抬起头来了。

余华

李光头知道是他的揭发把宋凡平送进了那个像牢房一样的仓库,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宋凡平在台阶上被人乱踩乱蹬的情景,宋凡平的眼睛还在惊惶地寻找他和宋钢,李光头心理很难过,嘴上还是很强硬,他嘲笑宋钢的嘴巴像个屁眼一样只有出气的声响。

余华

宋刚低头坐在那里,此刻遥远的往事雪花纷飞般的来到,他和李光头的共同经历仿佛是一条雪中的道路,慢慢延伸到了现在,然后突然消失了,宋刚思绪万千,可是又茫然不知所向,仿佛是皑皑白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也就覆盖了所有的方向。

余华

李兰双手抓住棺材,无限深情地看起了宋凡平,在这张肿胀变形的脸上,宋凡平的音容笑貌生机勃勃地浮现了出来,宋凡平回头挥手的情景栩栩如生,他走在一条空荡荡的道路上,四周的景色荒无人烟,李兰一生的至爱正在奔赴黄泉。

余华

我一直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奇妙的民族,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足以令数个民族都灭绝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活下来了,而且一代又一代繁衍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们活下来,现在我知道,是家庭。

余华

这是两个孩子第一次在夜晚看到大海,夜晚的大海神秘莫测和变化多端,让他们一阵激动,忍不住尖声喊叫起来,这次宋凡平没有捂住他们的嘴,他的大手摸着他们的头发,让他们叫个不停,他自己出神地看着黑暗中的大海。

余华

李光头的眼睛透过落地窗玻璃,看着亮晶晶深远的夜空,满脸浪漫的情怀,他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放在每天可以看见十六次日出和十六次日落的太空轨道上,宋钢就会永远傲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了。

余华

一千多个人看着呢,他竟然把李兰举了起来,灯光球场里的笑声哗啦哗啦地响了起来,大笑、微笑、奸笑、细笑、淫笑、奸笑、傻笑、干笑、湿笑和皮笑肉不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也是什么笑声都有。

余华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的美丽。

余华

李光头,你以前对我说过:“就算天翻地覆慷而慨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余华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余华

他们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辗了又辗,可是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了。

余华

这个迎着日出走去的高大身影,像是电影里的英雄人物。

余华

”不要哭,不要让别人听到我们在哭,“

余华

你们是兄弟,你们要互相照顾。

余华

D. 余华的《兄弟》

余华依然是我们最好的小说家之一,我并不认为一个人在45岁时写的一部长篇的成败具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恰恰相反,这对读者是有效的祛魅,它使我们意识到余华并非无所不能,他一样会失败,而余华本人也可能由此从封闭着他的文学神话中走出来,重新出门远行,获得新的自由。
——李敬泽(文学评论家)

余华的《兄弟》以这样的开头吸引阅读者的兴趣:“李光头坐在远近闻名的镀金马桶上,闭上眼睛开始体会轨道上的漂泊生涯,四周的冷清深不可测,李光头俯瞰壮丽的地球如何徐徐展开,不由辛酸落泪,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地球上已经是举目无亲了。”这真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

余华在推出小说《兄弟》之外也顺便把自己的粉丝再次逐一“检阅”。在评价《兄弟》的问题上,明显存在着对立的两个团队,一派是坚决支持派,他们捍卫着余华小说的文脉,甚至是他的叙述和讲故事的能力,并不惜摆出《兄弟》能卖上上百万册作为证据来支撑;而另一派则是苛求派,当然这些应该还是余华的粉丝,他们对余华10年没有作品抱怨太久,以至把很多刻薄和苛求的评价纷纷抛出。而笔者则认为,尽管这两派各自心怀鬼胎,却终究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这条战线的基点就是:《兄弟》是一本好读的小说。

余华自己更是卖了力气,他像个民工一样不惜力气地在媒体上频繁露面,从故事的起源讲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文章的叙述说到电视上的凶杀新闻。也许,他只是想证明一个10年不推作品的作家,10年之后可以照样写作;也许,他还想证明,一个此前写出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知名作家,10年后的作品应该比过去更好,即使不是更好,总该比过去卖得更多吧。

说句老实话,《兄弟》真是一个好读的作品,尤其是它的前三分之一。他对一个乡村“偷窥”故事的叙述,对情节的把握,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余华把作品的时代背景放在了从“文革”到今天这样一个将近40年的交接点上,他喋喋不休地对媒体说,中国的40年有着欧洲400年的历史跨度,小说要说的就是这个超越型的人性故事。尽管我们不知道《兄弟》的下部将如何演绎人性以及当代的传奇,但仅仅从《兄弟》上部来说,余华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企图。

文艺圈是不是又限入了一个“回忆”狂潮,就像去年的《孔雀》和《青红》,仅仅是今年最杰出的小说作品,笔者所看到的就有东西的《后悔录》和余华的这部《兄弟》,它们在某种气质上,简直太像了;而它们在类型上,也是如此相似,就像《兄弟》里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

不过比较起东西的《后悔录》来说,《兄弟》一书过于畅销,过于喧嚣。对一个牛作家来说,这是最为自豪的事情,也许也是最为耻辱的事情。 (编辑:赵露)
还有余华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467a32270100003b

E. 余华小说《兄弟》的语言特色有哪些

余华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范美忠说:“《活着》里面基本没有对人生对人性对生活的独到发现,而唯一的写苦难又失败,这种身体性生命的毁灭是惨剧而不是悲剧。所以《活着》根本就缺乏了文学之为文学的东西,对我来讲的确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文学性的小说”。
和范美忠英雄所见略同的是赵月斌。他的《承受与挣扎——试论余华》,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余华的小说创作,从中短篇到三部长篇都有。他说,“余华小说以祸福无常的故事情节传达出一种‘贵生’的趋向,作为人,活命成为第一要着,其他可以忽略不计。”为此,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比较的角度,以西方的悲剧形象为对比,对余华的小说提出了批评。
第一次读到赵月斌的《承受与挣扎——试论余华》,是在他个人的一个网站上。初初读了一遍,感觉还不错。仔细再读之后,我觉得比较单薄。
文章的中心是论述余华作品中的人物麻木的生存状态,虽然引用了不少西方的句子,也用得恰到好处,但因为立意的平常,没有发掘出更深的作品内涵。整个文章显得比较单一。不够丰满。就思想性来说,有思想的外衣,但没有分析思想影响人物的复杂过程,由于篇幅关系,我不再一一细说。我比较欣赏的是关于“空心人”一说,虽然我曾经在九六年我的一位朋友评论先锋作家的文章中,看到过这个说法。
再有,赵文的着重点在对于真实的人的寻找,而余华小说中的人都是抽离了人物重要本质,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这点上,我认为赵对余华的研究有前瞻性,可谓独辟蹊径。值得称道。
此外,赵文在表达上比较松散,逻辑性不够强。这倒很合我的胃口。我佩服逻辑性强的文章,但我更欣赏自由散漫的文章。这和我的天生懒散有关。是优点也是缺点。我喜欢自由的表达。感性一点。赵文的感性与理性相比,前者多于后者。
总的来说,赵文是一篇不错的随笔性评论。有时候,我喜欢这种评论,胜过喜欢专业性强的。
除了以上主要谈及余华作品思想性的评论外,过铁的《余华:妥协一种》,还特别细致地分析了余华小说的艺术及技术层面上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母语的失落,零度叙述手法的应用,对白与比喻的才华,对现实政治的过滤等,尤其对小说的语言缺陷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此文是那组评论中,最为独特的一篇。
此外,还有两篇率真可爱的文章:悠晴的《死去活来的活着》和婉儿花的《浅读三观卖血记》。分别表达了作者读《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后的,真实而强烈的感动,感情充沛,语言流畅,值得一提。此二文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余华作品的流行因素和大众魅力,有所助益。
三、谢有顺的余华研究及其价值本文是我在余华研究中的偶然收获之一,收录在此,作为对《我看余华》一文的丰富补充。这是一篇文本分析式评论,以我所评论的文章之结构为主体,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结晶而成。而我个人的看法和思想就流露于字里行间,并体现在我的言说方式之中。
在谢有顺十多年的文学批评生涯中,当代作家余华是他关注得最多的作家之一。早在1992年,还是一个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对余华的研究,并于1993年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上。他特别指出了余华作为一个先锋小说家的独特价值和奇异文风。
到后来,谢有顺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余华的评论(以1996年为例),都显示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从起初小说形式化的探求,到之后小说精神性的剖析,他对余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个步步进深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在后来的“余华论”中,所提出的“遭遇不是生存”,“消解苦难”等命题,对余华创作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开出了有益的良方。
而这些独特的命题,直接指向“终极关怀”。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所欠缺的东西,在学术界,它正被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思想者所关注(比如任不寐、刘小枫、摩罗等),谢有顺和某些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家的区别之处,就在于他和那些思考“终极关怀”的学者一样,把天堂(神性)的伦理带到了人间,带到了他的文字中,这个意义是不同凡响的。
这就是谢有顺那些犀利深刻尖锐非同寻常的文学批评的秘密。这是生命的秘密,人性的秘密。
遭遇生存,消解苦难,不过是他广袤思想中的一棵小树而已。而这,正是谢有顺一系列“余华论”的中心思想。下面以其中一篇为例,具体分析说明。文章标题是:谢有顺《余华: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此文又题:《余华:活着及其待解的问题》,以下简称《余华论》)
谢有顺的这篇《余华论》,一开篇就敏锐而大胆地猜测了写作搁浅了好几年的余华所遇到的写作难度。进而分析了其难度的几种表现形式。既例举了余华小说中的难度,还以此比较了卡夫卡、普鲁斯特超越巴尔扎克传统认知的革命性意义。
在以下的五个章节中,谢有顺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导致这个难度的广度、深度,和内在危机。从广度上讲,是世界的恶劣环境,以及“人在这个世界中的悲剧处境”。并挖掘出这个悲剧处境的关键词:暴力。他分别阐述了余华几个中短篇小说所表达的暴力,在中国文化中的状态和实质。并肯定了余华这一发现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某种意义(以《一九八八》年为其代表作),但也对余华的冷酷暴力美学提出了疑问。
接下来,谢有顺进一步细致深究了暴力的内在结构。并对《一九八八》年为主的几部小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
之后,在第四节《苦难及其缓解方式》中,他探查了余华小说中关于暴力的精神性伤害。此章节主要研究了余华的三部代表作《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以这三部作品来回应此章节的小标题“苦难极其缓解方式”显然,他的着中点在“缓解”二字上。这是苦难过于深重的哭喊和求救。
谢有顺是这样分析以上三部作品的。
《在细雨中呼喊》的缓解方式是——回忆。但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回忆是虚幻的,肤浅的。谢有顺独创而绝妙地将它称之为“皮相温情”。它只能部分地缓解苦难。比如一个孤苦孩子对童年生活天真烂漫的温情追忆——而人又怎么能永远生活在回忆中幻相中呢?
《活着》——既然回忆是虚幻的,那么活着总有某种程度的真实吧。眼可以看,手可以摸,脚可以行。然而即使是肉身的活着都是异常艰难的。在大自然的天灾人祸面前,人像一根稻草,不堪一击。主角福贵坚韧的生命力和求生的顽强意志使他一次次死里逃生。然而,他真的活出了温暖活出了幸福吗?谢有顺说,他不过是消解了苦难,是被动的——忍耐。和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苦熬”有天壤之别。苦难就这样虚假地消失了。
《许三观卖血记》——对苦难的进一步消解。其方式是幽默(在我看来,说滑稽还更贴切些)。谢有顺说,余华企图用幽默与现实建立一个新的关系,从而把他早期作品中的消极因素化解。
在评论完三部长篇之后,谢有顺总结到,回忆,忍耐,幽默,是余华缓解生活苦难的主要叙述方式。但这个方式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和局限。
谢有顺在文章的第五节中,仍然以余华的那三部长篇小说为主要分析对象。指出余华只是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遭遇,并没有提出生存的存在性问题——即灵魂性精神性问题。许三观追求“平等”的形而下意义,《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中生活的形而下受难——都是起于遭遇。他们的抗争方式还是忍耐。苟且偷生之后的虚无,厚重,和麻木。最多,有一点点庄子似的自欺欺人的逍遥。
谢有顺的《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的最后一个章节——“看法”有时比“事实”更重要。在我个人看来,是本文最重要最新颖最具有警世力的思想。它像寒夜里的火炬一样,照亮了灰暗不明,暧昧不清的沉睡思想。
谢有顺说,选择消解的轻,拒绝受难的重,是余华以及大多数中国作家的局限。他赞同李泽厚的观点,即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才能使中国走向人性化的新世界。
而中国作家只注重表现事实,却忽于表达对事实的看法。即是说,他们缺少一种高度的精神性来关照现实。因而他们揭示的只是表层的事实。而事实后面还有事实。与此类推。事物的真相是深藏不露的。谢有顺说,要从事实的层面进入价值的层面。即是说,要承担,要受难,要坚持。用精神穿透现实(事实)。
因为真理大于现实。所以,谢有顺说,是卡夫卡赋予《变形虫》、《饥饿的艺术家》,《诉讼》予意义。指出,卡夫卡对“事实”的“看法”,影响了他身后的作家们。此外,谢有顺还指出余华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在只有事实没有看法(意义)的生存,是远离真理的悲惨处境。这也是作家余华面临的写作难题。
在谢有顺的另一篇评论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文章《绝望的判词》中,他还提出了“皮相温情”这一说法,他是指余华在小说中写到的那些微弱而易碎的人性温暖,它们的光芒和热度是很有限的(见谢有顺《绝望的判词》一文);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重写爱情的时代》中指出的,“我们要清醒地拒绝一种乌托邦式的爱情幻念,以及一切没有终极参照的相对性价值规范,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去除一切的遮蔽物,洞悉爱情的本性。”这里的爱情也可以引申为广义的爱——也就是我所理解的“终极关怀”的意义之一。
综上所述,谢有顺的《余华——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逻辑严谨,见解独到,叙述流畅,语言生动,分析细致,结构完整,文风清新,是他的一系列关于余华作品的评论中,我个人较为欣赏的一篇。
如前所说,对余华作品的看法,有些已经形成公论。谈余华的文章,有些甚至给人大同小异之感。也许,我们可以要求谢有顺,及其他评论余华作品的朋友,对他作品的研读更深入更独特,更上一层楼。
四、总结综上所述,余华的作品和对余华作品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当代文学创作和评论的独特景观,或称“余华现象”,或称“余华研究现象”,值得祝愿中国文学健康成长的创作者、评论者和读者们,予以关注。

F. 余华写兄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即使有太多的不解,我们总能并肩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我一直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奇妙的民族。几千年来这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足以令数个民族都灭绝得干干净净,然而我们活下来了,而且一代又一代繁衍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我们活下来,现在我知道,是家庭。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的美丽。

难道虚伪不是大奸大恶 兄弟一场从来不分你我

”不要哭,不要让别人听到我们在哭。“

这个迎着日出走去的高大身影,像是电影里的英雄人物

李光头,你以前对我说过:“就算天翻地覆慷而慨了,我们还是兄弟;现在我要对你说: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一千多个人看着呢,他竟然把李兰举了起来,灯光球场里的笑声哗啦哗啦地响了起来,大笑、微笑、奸笑、细笑、淫笑、奸笑、傻笑、干笑、湿笑和皮笑肉不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也是什么笑声都有。

他们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辗了又辗,可是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了。


你们是兄弟,你们要互相照顾。


哪怕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你我还是兄弟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兄弟,你们要亲如手足,你们要互相帮助,你们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就是生死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当其他人都一次一次、一次一次对我失望,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慢慢走光,我的兄弟啊,抬头是你在身旁。

G. 谁能告诉我余华的小说《兄弟》最后结尾一句话是什么

从此以后,李光头突然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啦!

第三十三章 尾声
亿万富翁李光头成了新闻人物,更具轰动效应的是,声名远播的他还是个没尝过爱情的单身汉。全国各地的求爱信纷至沓来,向这位超级“王老五”奉献处女的纯情。李光头却在轰轰烈烈的求爱运动中发现商机,异想天开搞起了处美人大赛。
有处美人大赛推波助澜,惊世骇俗的处女膜经济应运而生。江湖骗子周游来到刘镇,他把落泊的宋钢招入麾下,四处推销人造处女膜,还让宋钢现身说法。宋钢深感屈辱,但为了他和林红这个家,只能违心地出卖脸面,甚至出卖他和林红的隐私,换取一点可怜的报酬。
李光头把处荚人大赛搞成一场闹剧,登台亮相的处女无一例外属假冒产品。精神空虚的李光头却如鱼得水,与假处女们肉欲狂欢,最后又在丑闻百出中以胜利者的姿态收场。
宋钢跟随周游离开刘镇,外出寻找他的发财梦。他不忍林红伤心,留下一封信后不辞而别。与这个浮躁纵欲的年代相辅相成,他和周游先是贩卖男性保健药,继而做丰乳霜生意,幽灵般出没于各种***场所,备尝人间辛酸。漫长的漂泊让宋钢对林红的思念与日俱增,林红也无时不在牵挂他。宋钢为这份刻骨铭心的爱,甘愿付出一个男人最后的尊严。推销丰乳霜需要活广告,他竟然做了隆胸手术,把自己变成个不男不女的怪物。他暗暗发誓,这一切都是为了他挚爱的林红。
林红的境遇同样越来越糟,李光头经常关心她,并帮她摆脱困境,林红渐生感激。李光头又做出惊人之举,出高价请俄罗斯大画家替自己画了幅肖像,还请林红为画像揭幕。李光头的不懈追求终于打动了林红,她投入了李光头的怀抱。
李光头如愿以偿,和林红疯狂做爱,不久却又失去了新鲜感。他希望林红能回到从前,回到纯真的处女时代,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就此冒了出来。他要林红去做处女膜修复术,当林红重新是个处女以后,他和她真正做一次爱,然后,他把她还给兄弟宋钢。
毫无着落的日子令江湖骗子周游也心生倦意,当他得知他跟苏妹已有了孩子,便离宋钢而去,回到刘镇过起改邪归正的生活。宋钢孤身一人,如迷途的鸟儿不知飞向何处。他的假乳房已经硬化,肺病又卷土重来。似乎走入人生绝境的宋钢怀念起家乡,他听到了林红的呼唤。他决定回家了,去医院取出假胸,不等拆线就踏上了回归之路。
但宋钢在期待与林红的重逢中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林红和李光头私奔去了上海。宋钢心如刀绞,他和林红、李光头之间的恩怨情仇一幕幕浮现,一个是他挚爱永生的妻子,一个是他曾经相依为命的兄弟,他不知该拿他们怎么办,惟有独自躺在没有林红的大床上,泪流满面。
李光头带着做完处女膜修复术的林红凯旋而归,二十多年前的梦想恍然成真,但他和林红却再也回不去,两人的***更像一出仿真版的拙劣滑稽戏,唯一真实的只是肉体的狂欢。
宋钢决定成全李光头和林红,毅然卧轨自杀,死前给林红留下他全部的血汗钱。这个患难与共的兄弟魂归西天之时,李光头仍在疯狂地跟他的妻子做爱。宋钢的死讯与李光头的高潮同时来临,李光头完全被惊呆,愧疚万分。林红也痛不欲生。两个负罪的偷情者都恨透了自己,也恨透了对方,用彼此伤害来减轻自己的罪孽。
李光头为宋钢大摆豆腐宴,将收来的巨额礼金送给林红,作为他对死去的宋钢的一个交代。
三年时光随风而去,众生万象的时代,小小的刘镇同样动荡万变。林红成为美发厅的老板,一个准红灯区八面玲珑的交际明星,她同时具备了两副面孔,生意场上的满脸笑容和生意之外的冷若冰霜,她对男人的态度和她的内心永远是个谜。
李光头却激流勇退,宋钢之死让他的性功能彻底报废,勃勃雄心也烟消云散。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坐在卫生间的镀金马桶上,梦想着飞离地球,像宇航员那样遨游太空。他刻苦学习俄语,希望有朝一日搭乘俄罗斯飞船,把宋钢的骨灰盒送上太空轨道。
从此以后,李光头突然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啦!

H. 余华写的《兄弟》。请理解和赏析括号中的三句话。

这本书挺好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