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小桥流水人家的赏析

小桥流水人家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10 20:45:17

Ⅰ 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句诗的 赏析是什么

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专一匹瘦马,迎着属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这是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Ⅱ 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诗的赏析是什么

这时在深秋复村野图的画制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这是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赏析

运用白描手法,将情寄于景,表现出作者的悠闲寂寞,思念家乡的心情。

Ⅳ 小桥流水人家这首诗诗意

诗意: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拓展资料:

原文: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赏析: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

“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

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 ,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年辈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卒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Ⅳ 如何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Ⅵ 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年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Ⅶ 小桥流水人家赏析

马曲前三句的意象为三个一组,自然排列。第一组意象是由下及上,枯藤缠老树回,树上落乌鸦;第二组意象答是由近及远,小桥下流水,水边住人家;第三组意象是从远而近,古驿道上起西风、走瘦马。三组意象皆不出秋景范畴,每一组都符合生活逻辑。后又以“夕阳西下”一个意象总括全曲,统摄前九个意象。总体来看,从老树、流水,到古道、夕阳,视野由近及远,逐步扩大,次序井然。 加上“断肠人”,马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一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加上真实环境,又是他忧伤悲凉之情的载体,众多意象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密集的意象凸显了作者无尽的感伤与惆怅。 在景物的选择上,为了凸显复杂的情感,选取了最能触动乡思之情及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以枯藤缠树、昏鸦栖树反衬作者的漂泊无归;“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安详拨动了作者思乡的心弦;“古道西风瘦马”则道尽了羁旅他乡的凄凉落寞。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景物之中,最后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与其情感不和的景物则付诸阙如,全曲的意象在情感表达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来源:中华瑰宝)

Ⅷ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

选择a,因为这首诗中作者在他乡,所以就有思乡之情,使断肠人更添悲愁,这句话是对的😁

Ⅸ 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年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 “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 “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 “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Ⅹ 小桥流水人家赏析

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年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阳下,乌鸦归巢,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瑟瑟秋风中,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枯藤老树昏鸦,” 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再加上平仄的转换与音韵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两字一顿,语调由低转高,再由高转低,“枯、老、昏”依次递进,紧压过来,让人顿感气息闭塞,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小桥流水人家,”诗人笔锋一转,读者的视线也跟着带向远方,一组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在平仄的运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组合方式,语调也因平仄的转换而显得欢快与和缓起来.“小桥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为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千古绝句.“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仄仄—平平—仄仄—”,音声一变,气息也由舒缓再次转为短促,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夕阳西下—,”“平平平仄——”我们的心再次被诗人揪起来:落日西逝,暮霭笼罩,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此时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种浓浓的离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诗人发出一声仰天浩叹,就此作结.“伤心的旅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流浪.”是伤心?是孤寂?是悲哀?是无助?还是无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这既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怀与嗟叹,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有力质问和无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来,纯用白描手法,仔细揣摩,却又满是比喻象征.用词之精炼准确,结构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广泛,实为罕见.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