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赏析别时茫茫

赏析别时茫茫

发布时间: 2021-01-10 02:09:23

1. 别时茫茫江浸月

月亮的影子在江水上(常识,但最好翻译时照如下,书下要有注解更好,因为考试时的标准答版案采用书下解释)
白居权易《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幽幽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2. 怎样赏析诗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内即以“秋瑟瑟”“惨容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意思是: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2)赏析别时茫茫扩展阅读: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

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 别时茫茫江浸月前一句是什么

  1. “别时茫茫江浸月抄”前一袭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

  2.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3. 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4.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琵琶行》,原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4)赏析别时茫茫扩展阅读: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5. "别时茫茫江浸月"是写景的句子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别时茫茫江浸月”用环境描写的手法烘托出秋夜送客时的感伤孤寂之情。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与朋友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6. 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一景物描写有何妙处

“别时茫茫江浸月”用环境描写的手法烘托出秋夜送客时的感伤孤寂之情。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与朋友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7.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诗中起到作用是: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悲惨起来的氛围版,更好地衬托出了诗人当权时的心境。

出自: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1、原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译文: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7)赏析别时茫茫扩展阅读

醉不成欢惨将,别时茫茫江浸月。

该句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与朋友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夜”、“船”、“月”相呼应,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8. “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作用是,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悲惨起来的氛围,更好的衬托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别时茫茫江浸月”,原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意思是”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幽幽明月“。该句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白居易与朋友将别时的悲惨凄凉的氛围,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人的心境更是凄凉愁苦。
3、“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说“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这句诗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4、出处:唐朝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9. 《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翻译是什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译文是: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琵琶引》,部分节选如下:

《琵琶行并序/琵琶引》

作者:唐代白居易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译文: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9)赏析别时茫茫扩展阅读:

《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

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

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10. 别时茫茫江浸月中浸是读四声还是读一声

这个劲应该读第四声,因为它是出自一首古诗,别时茫茫江浸月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