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高中古诗赏析题

高中古诗赏析题

发布时间: 2021-01-09 12:34:47

① 高中诗词鉴赏的答题模式

有关诗歌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2)诗人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意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3)语言特点
①清新。②平淡,也称质朴。③绚丽。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⑥简洁。
(4)表现手法
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5)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c、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g、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h、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i、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6)诗歌意象诠释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
(8)松——坚贞高洁。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14)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15)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16)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17)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18)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19)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20)其它类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1)时段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意象:①望月怀远。②伤春悲秋。③见流水而思年华易逝。④折柳赠别。⑤以梧桐细雨写凄楚悲凉。⑥以菊花写隐逸。⑦以松柏表坚贞。⑧以莲花表高洁。⑨以牡丹写富贵。⑩以百合花写夫妻恩爱。○11以松鹤写高奉。○12梅花表现贞洁的品格。
(一)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
(1)表现离别、思乡、怀人的:
杨柳、长亭、(古代送别饯行的地方)
月,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月代表着团圆,它也就成为思乡的寄托。
大雁,作为候鸟来往于南北,思归的人望着大雁归去,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羌笛之声,往往勾起思念之情。
(2)象征精神品质的:
松、竹、梅、莲、菊、冰雪,象征人的高洁的品质。
(3)表现凄凉、悲伤、孤独的:
梧桐、细雨、鹧鸪、杜鹃、猿啼、寒蝉、流水,野草、落木、夕阳。
(4)象征边塞生活的:
大漠、黄沙、烽火、长烟、长河、关山、孤城、羌笛、战鼓、号角。
(二)同一意象表现不同情感的:
鉴赏诗歌,既要抓主要意象,又要联系全篇,对诗歌作宏观把握,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猿啼”意象:
(1)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因神往天姥而愉快成梦,兴致勃勃。
(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流放途中忽然遇赦,情绪兴奋。
(3)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一个“哀鸣”写尽了遭受贬谪之人的惶惑与凄凉。
又如“酒”意象:
(1) 欢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离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愁时——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4) 乐时——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金余杯。
熟知了常见意象的含义,了解了作者情感,把握了诗歌的主旨,高考诗歌鉴赏题就迎刃而解。
诗词意象的含义,有些是约定俗成相的。如月,表示怀乡、团圆;如柳,表示送别、思念;如孤雁、断鸿,表示飘零、孤寂……但是,并非意象一成不变,更多意象含义,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游子远家,两者对举,加深游子的飘零感;“落日”,潜含一个“归”字,“故人情”,也隐含“归”意,两相印证,显示出怀人、思乡的浓郁真情。这句诗里的意象,与常用的怀人、思乡的意象不同,但也能表达相同情感。懂得这一道理,对意象的分析和理解,大有裨益。

(7)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8)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a忧国伤时: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b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c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d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古讽今的情怀;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e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② 高中 古诗鉴赏 这题太那难了 看不懂。。

作品译文
编辑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文学赏析
编辑

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下面是他对此诗的赏析。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曲曲传出。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在同一地方,“夜”与“景” (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不能不给人以“奇”的感觉。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颖。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统一起来,自然给人以“险”的感觉。但玩其本意,“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险”的风格,还从上下两句的夸张对比中表现出来。同一终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昼未明”。一高一深,悬殊若此,似乎“夸过其理”。然而这不过是借一高一深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于以见终南山高深广远,无所不包。究其实,略同于王维的“阴晴众壑殊”,只是风格各异而已。
“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
这六句诗插在这中间的两句,以抒情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 的。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③ 高中古诗词鉴赏 要有答案的!【*简短**】

1. (2007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点火,节后点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解析】 第(1)题侧重于对其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由此把握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2)题侧重于对本词的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理解把握。赏析“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第(1)题时,同学们常常只注重语言的表层含义,而忽视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语言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全面把握词人的心情。其次同学们容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许多学生对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格印象深刻,没有认真地去读这首词,对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准。
在回答第(2)题时,有的同学弄不懂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不会由景入情作深入的分析。要记住“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中除了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之外,还有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要仔细体会蕴含在景物之中的情感。
2.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_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 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比较鉴赏。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较多地运用这种方式命题,2007年高考有6省市采用这种形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对意境营造的领会等方面的比较。
第(1)题第一问考查咏物诗所咏事物的特点,解读时理解这首诗中海棠的特点,不要去猜想海棠花共性的特点。第二问考查的是表现手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表现手法中包括修辞手法。
第(2)题比较分析抒发感情的不同,要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诗歌的比较鉴赏,一般是从两者的异同点出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之情。细微之处的区别一是爱花在盛开之时,一是惜花在将谢之际。
实战演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情(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注]不忿:怨恨。
(1)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台湾诗人郑愁予在《错误》一诗中有句名言“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认为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题为“孤雁”,结合首联和尾联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刻画孤雁?
(2)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分析作者在诗中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留春令 咏梅花(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顾、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一涓春月点黄昏”—句中妙用了“点”字,请你赏析这个词的妙用。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简析“闻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试从这一角度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2)“雁来音信无凭”一句,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5.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是两首送别诗,两诗诗眼分别是什么?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两诗首句都写得别致,有什么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
1. (1)描绘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的画面。(2)早晨的喜鹊声油然引起了深闺女子的惊喜和期望,但是喜鹊声并未给她带来喜讯,却又使思妇的内心限入极度的失望和怨恨;从而使诗韵不尽,耐人寻味。
2.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开篇即唤出“孤雁”,对孤雁进行正面描写;结尾用了衬托的笔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2)作者借刻画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抒发其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朋友重逢的真挚情感。
3. (1)“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2)曾几何时,梅花以芳心相许,“苦”字表达了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诉相思时,蓦然想借多情的使者“东风”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听说“东风”早被竹外幽香沁人的梅花迷恋住,因此,词人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闻说”,听说之意,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强烈表露出他对梅花的爱之深、思之切。
4. (1)作者写“砌下落梅”是眼前所见之景,“拂了一身还满”是自己所做之事,但全句着一“乱”字,表面写“落梅”,实际写心情,表明了自己心情的烦乱。(2)作者用古代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说家人也想念自己,会给自己来信,只不过是大雁没有把书信带给自己罢了,所以作者认为鸿雁传书的说法是“无凭”的。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极度思念的感情。
5. (1)孟诗诗眼是“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和伤感;王诗诗眼是“不觉有离伤”,用以抚慰友人,一扫送别之悲,而见其乐观开朗。(2)首句都不言别情,却说两地相连,有“天涯若比邻”之意,以此来宽解抚慰友人。

④ 关于高中古诗的选择题

1、阅读下列句子,完成⑴⑵题。(1992高考)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⑴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得一组是: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④⑤ D ③⑤⑥
⑵对名句原作按“古体诗/绝句/词”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 ③④/①②/⑤⑥ B ③⑤/①②/④⑥
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②④/①③/⑤⑥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92`)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1995年高考)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1、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93’)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的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手法
2、对下面《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94`)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附:2001年高考第10题:对下面臧克家的《海》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哲理。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95`)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的“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附:2000年春季高考第8题:对唐代虞世南的《蝉》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垂绥,指蝉。蝉头部有伸出的触项,状似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和“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和力度。
C、三四句蕴涵深情,表明立身品格高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人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选择解说错误的一项(96`)
问世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名成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的是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名成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5、下面宋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6、阅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完成下列两题。(98`)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①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 “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②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 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写景和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地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7、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册P8),选择赏析不恰当的一项(99`)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两题。(2001年春招) (原诗略,第①题略)
②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鹤鸣楚山中,露白秋江晓。

⑤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答题方式

  1. 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要,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写提要时,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钩精义时,必须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要钩玄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文章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说结构,语言修辞,论证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等等。

  3. 小中见大、对比、象征、巧合、抑扬、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悬念

  4. 和5题见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书

6.: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声寂相衬,乐哀相衬三种。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E点面、抑扬 正侧面结合 G起兴 H色彩渲染 I观察角度变化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7.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说明,描写,记叙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等
写作手法: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对比反衬,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

望采纳!

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的题,解答套话

高中的来语文学习是围绕着高考自而展开的,中心当然是如何取得一个好的分数。所以这些一些答题的规律是必备的。所谓规律是说得好听一些,其实就是一些套路,看到是这种题,把固定的套子拿过来,套在上面修饰润色一些,即可。举个例子:当考察诗词鉴赏中的赏析某个动词,就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先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词 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在分析这个词放在这个句子中或者这个意境里有什么效果,最后一步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者诗词的主旨什么的。
详细举例: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1)赏析“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绕字”
答:“绕”字的意思是环绕,围绕;这个绕字生动的表现了燕子的活泼,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了些许生机和活力;再者,作者描述这户人家的美好安详,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套路从何而来,当然是教室里唱戏的主角,老师呗,从平时讲题中就渗透给你们啦,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讲题中提高注意力,认真总结答题规律以及各种套路。

⑦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

1、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
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三、明了考查诗歌的几个角度: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评价思想内容。
四、读懂诗歌的主要途径:从题目入手、从作者及时代入手(知人论世)、从试题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结合诗歌的类别(见上文)、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推断。
五、常见题型的回答要点。
1、语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诗眼”的题目)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实词(虚词)并分析其好处。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诗中的某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属比较异同类题,同上,稍有区别,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一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如开头则统领全诗,结尾则总括全诗,贯穿全诗则是全诗情线物线。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这是从整体上考)
解析: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爱惜人才,儿女情长,为国戍边的征人,四处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洁的志士等。回答时,第一步,从上挑选一个(如果找不到,请自己概括),这是概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2)此诗写了哪些意象(景物),构成了什么意境?具体分析意境是怎样构成的。
解析:第一问简单,从诗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诗句。第二问,请积累意境常用词——雄浑壮阔,高远辽阔,雄浑壮丽,宏阔苍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冷寂荒凉,清冷寥落;恬静优美,幽美宁谧,自然和谐,细腻朦胧;热烈高亢,繁丽奇幻,绚丽热烈等。
第三问的格式是此诗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环境气氛,映衬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写作或者表达技巧(特色)的考查。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问:此诗或某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时问的委婉一点,如,此诗或某两句是怎样表现形象或感情的?此时,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类题请牢记常用术语: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白描等。
(3)答题步骤:先说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解说,接着说表达了什么感情,产生了什么效果。
4、思想内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主旨?
解析:这是从整体问答的题目,内容可结合诗句具体回答,答案在诗中。只要记住常见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会有话可说。譬如: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郁闷、壮志难酬的感伤、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乡怀人(羁旅行愁、思念亲友、边关思人、闺中怀人、宫中哀怨),生活杂感(对自然的热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怀古伤今或怀古伤人的情怀、青春易逝的感伤、仕途失意的苦闷),长亭送别(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别的惆怅、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等)。
(2)其他设问方式:此诗的内容(或主旨),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种说法,接着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什么情感,产生了什么效果。这样回答,很完整,失分的几率小。
(3)分析诗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作者情感的作用。
解析:先答写了什么景物,接着答怎样写的,再答表达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有没有答题技巧

⑧ 高中古诗文赏析,要整理好的,不要题.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这个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命题 特点,考查形式及命题趋向. 2,如何读懂一首古代诗词. (过程与方法) 点拨引导,强化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热爱民族文化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3 新课标《考纲》解读 1,考试能力要求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 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 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4 考点 1 诗歌的形象 考纲细读 鉴赏诗歌的形 象 鉴赏诗歌的语 言 鉴赏诗歌的表 达技巧 考查角度 概述形象特点 2 诗歌的语言 分析语言风格或特 色 分析诗歌词句的表 达技巧, 达技巧,抒情手法 和塑造形象的方法 等 总结诗歌内容, 总结诗歌内容,分 析作者观点态度 5 3 诗歌的表达 技巧 4 诗歌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 观点态度 具体要求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6 考情分析 09年高考 套语文试题中共 道古诗鉴赏大 年高考18套语文试题中共 年高考 套语文试题中共18道古诗鉴赏大 道小题. 题,计40道小题.从考点角度看,分析古诗意象 道小题 从考点角度看, 题3道,分析古诗意境题 道,品析语言试题 道 道 分析古诗意境题5道 品析语言试题6道 其中品析炼字题4道 (其中品析炼字题 道,上海卷和北京卷中分析诗 句含意的选择题共2道),分析古诗手法题 分析古诗手法题11道 句含意的选择题共 道),分析古诗手法题 道, 分析古诗情感题13道 此外还有2道考查文学常 分析古诗情感题13道,此外还有2道考查文学常 识的简答题(北京卷和上海卷). 识的简答题(北京卷和上海卷). 从命题方式上看,依然以主观简答题为主. 从命题方式上看,依然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其 中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简答题36道 上海, 中选择题 道,填空题 道,简答题 道.上海, 北京卷设置3道小题 比较题1道 开放性题2道 道小题. 北京卷设置 道小题.比较题 道,开放性题 道. 7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具体分析 1,从题干要求语看,在38道简答题中要求结合全诗整 题干要求语看, 38道简答题中要求结合全诗整 语看 体赏析的试题有18 18道 要求赏析诗中某句( 体赏析的试题有18道,要求赏析诗中某句(联)的分析局 部的试题有20 20道 整体赏析与局部赏析有平分秋色之势. 部的试题有20道,整体赏析与局部赏析有平分秋色之势. 为降低审题难度而在题干中加了提示语的试题有6 为降低审题难度而在题干中加了提示语的试题有6道.在 今年13道分析情感试题中, 13道分析情感试题中 今年13道分析情感试题中,要求结合全诗分析情感的试题 比前两年数量稍有增加, 有7道,比前两年数量稍有增加,表明高考更加注重对古 诗整体赏析能力的考查. 诗整体赏析能力的考查. 2.从能力层级看 36道简答题是分析古诗的形象 道简答题是分析古诗的形象, 2.从能力层级看,有36道简答题是分析古诗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赏析性试题,只有全国卷Ⅰ 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赏析性试题,只有全国卷Ⅰ和天 津卷各出了1 津卷各出了1道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性试 赏析性试题明显居于主导, 题.赏析性试题明显居于主导,主要是因为此类试题要求 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作答,难度相对较小且答案固定易 于评阅赋分,而评价性试题强调多元解读, 于评阅赋分,而评价性试题强调多元解读,难度系数较高 且答案比较开放,评阅赋分尺度不好把握. 且答案比较开放,评阅赋分尺度不好把握. 14份试卷保持原来分值外 份试卷保持原来分值外, 3.从试题赋分看 3.从试题赋分看,除14份试卷保持原来分值外,天津 卷,重庆卷,湖南卷和辽宁卷的分值均作了1-3分的升值 重庆卷,湖南卷和辽宁卷的分值均作了1 微调,其中辽宁卷由原来8分升至11 11分 微调,其中辽宁卷由原来8分升至11分.表明这些省份有 逐渐加大对古诗鉴赏能力考查力度的趋势. 逐渐加大对古诗鉴赏能力考查力度的趋势. 8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诗歌鉴赏 如何读懂一首诗 教学目的:掌握解读诗歌时应注意的几 教学目的: 个问题,做到大体上读懂诗歌. 个问题,做到大体上读懂诗歌.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9 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看题目. 一.看题目.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 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 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 邯郸"表地点,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 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 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 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 思家" 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 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0 看作者. 二.看作者.鉴赏时要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 看作者 鉴赏时要走进作者, 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了解 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 了解 作者的创作风格. 作者的创作风格. 2005年北京卷 年北京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 河:雁门西,青海际.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11 分析:回答此题,就要走近作者. 分析:回答此题,就要走近作者. 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 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他生活在北 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 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 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 从军抗金,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 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 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 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 写下不少战斗性的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 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居家乡,而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 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 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 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不同点:本诗主要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书愤》 突出了烈土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书愤》着重表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2 三.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 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 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 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 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 赏时不能忽视;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 赏时不能忽视;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 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 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 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2005年天津卷 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13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考生如果忽视了"注释"所说"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 考生如果忽视了"注释"所说"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答案的准确度势必受到 影响. 影响. 参考答案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 重怀古. 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 大江东去水悠悠"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4 看意象. 四.看意象. 看意象 在诗歌中,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 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 也就是说, 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 具有对应规律. 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 意象为突破口, 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 为突破点. 为突破点.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 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 " , "留"二 字谐音, 字谐音, "柳"多种 经常暗喻 于檐前屋 离别 后,常作 "柳丝 故乡的象 (思)"飘 征 忽不定, 忽不定,常 作遣愁的凭 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贺铸《 贺铸 青玉案》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 李白《 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月亮是思乡 的代名词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欲问吴江别来意, ——王昌龄 李昌曹宅夜饮》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王昌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王建《 17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李白《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赠从弟》 ———刘桢《赠从弟》 刘桢《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 青松》 ——陈毅《青松》 陈毅《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8 坚贞,高洁品格 坚贞, 的象征 谐音双关 爱恋思念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19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 爱情的象征 燕子双飞经常用来 反衬离人的孤寂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 事变迁, 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0 丁香,指愁 丁香, 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唐人牛峤《感恩多》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浮云比喻在外 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鸳鸯,指恩爱 鸳鸯, 的夫妇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1 (2004年广东卷) 年广东卷) 年广东卷 江汉【杜甫】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 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 交融的意境. 交融的意境.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2 解析: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 ""孤月 解析:"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 月亮和" 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 片云" 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 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 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 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 秋风" "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 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 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 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 冷清意境. 冷清意境. 把握常用意象的含义,再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握常用意象的含义,再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去补 充和扩大生活画面, 充和扩大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 总之,要重视整体阅读理解,利用好试题所提供的信息 总之,要重视整体阅读理解, 如题目,小注等) (如题目,小注等)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3 (09全国卷 ) 全国卷1) 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自号石湖居士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 ?):字尧章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今江西波阳)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 十四年( 曾去拜见范成大, 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 ) 此时. 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 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 句中的"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请简要说明.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4 【答案】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 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描绘了一 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一 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 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藉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 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 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 藉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藉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 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 只是泛指, 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 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 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 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 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 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25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2010年3月5日12时43分 鉴赏诗词莫 鉴赏诗词莫要慌 平心静气细思量 平心静气细思量 先从标题 标题来入手 先从标题来入手 再借注解 注解来相帮 再借注解来相帮 诗中意象 意象要注意 诗中意象要注意 暗示形象 形象和 暗示形象和思想 题干务必要精读 题干务必要精读 一字一句不能放 词句来作答 扣住词句来作答 自己不 自己不要乱主张 答 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