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堂记赏析

堂记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09 02:50:26

1. 庐山草堂记的作品鉴赏

唐代白居易的山水游记,尤显自我的风格,享有盛名的《庐山草堂记》,即是其个性的显现。白居易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癖好,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诗人下了决定,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三、四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蔑,纳阳日,虞祁赛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2. 《湘行散记》中正文:湘行散记从第一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向后每章概括50~100字

一、《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记录了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他有着浑话嚣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讲着最不中听的话,但却有着最中肯的情谊,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二、《桃源与沅州》

叙述桃源城里的风雅轶事,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本文篇幅不算太长,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

从桃源的总体印象,具体到桃源的特产、生意往来、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生存现状和人生奋斗的过程,再讲到桃源的花草,最后到桃源人的精神气质等等,有详有略,作者尽可能地在简洁的语言里包容了丰富的内容,让人们充分地了解桃源的风土人情。

三、《鸭窠围的夜》

文章记写了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 写夜色,写夜声,写夜店里和夜船上的人,让人想到西伯利亚的夜,遥远而模糊。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四、《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本文描绘了作者坐船经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时所见的风物和所怀的心境。作者夹叙夹议,不时地透露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反刍与思考。其实,除了有关沅陵地方特征的一般介绍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长滩船只遇险、一位拉纤老人的固执倔强、河边村寨的声音和影像。

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定人物的特写,也有村寨风情的写意,且无论叙事写景,都虚实相间。然而,行文虽富有变化,却只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所叙人事,也不过是沅水流域司空见惯的人生悲欢。

五、《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本文写的是水手牛保的故事。牛保因与吊脚楼上的多情女子缠绵,一再延误启程时间,使同伴由催促而至辱骂,这让“我”对牛保充满了好奇。

机缘凑巧,牛保回船时从我”船边经过,“我”冒昧地招呼他,他竟笑着举起满满当当的棕衣口袋要请我吃核桃,且告诉“我”从吊脚楼得来的那口袋里还有栗子、干鱼等许多好吃的。

为感谢牛保赠以核桃,“我”回馈他四个烟台大苹果。没想到牛保拿着那四个苹果飞奔而去,又上了吊脚楼,导致他的同伴那天骂哑了嗓子…文中有那贪恋着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脚楼人家窗口鬓发散乱的年轻妇人,那骂骂咧咧野话连篇的水手,还有那打扮得像个观音的夭夭。

六、《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写的就是给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龄三十七年;壮的三十一,船龄五年,却有五年兵龄和十一个月的土匪经历;小的十五六,那只会傻笑或说几句狠话可怜儿。“我们”在船上漂泊了十二天,在这十二天的相处中,“我”了解到水手的工资极低。

“我”请他们喝酒,给拦头的水手钱,让他上岸去,结果他却给“我”买回了橘子,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还写了码头的从繁荣到衰败,突出了社会经济萧索,人们生活贫困。

七、《箱子岩》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作者15年间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及感受,它以湘西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对政治、经济和人的精神状态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去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

文中有那在寒风中缩颈敛手修补渔网的几个老渔婆,那脸上刻着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跛脚年轻人。

八、《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矿工于七年前的一个深夜,杀了一名哨兵沉尸煤井,然后落草为寇做了土匪。在防军与土匪对峙的时候,五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军官,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用计捕捉了矿工出身的土匪头子。

而最后这个土匪头子谎称自己还有枪械在矿井旁,邀他们随自己去取。趁着大家翻找枪支的时候,土匪头子便纵身跃进煤井中自尽。那正是当年他夺枪杀人后抛尸的井口。

九、《老伴》

跨度十七年,写一个补充兵与一个绒线铺女孩的爱情传奇故事。十七年前十三名补充兵中的赵姓少年发誓将来作了副官,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做媳妇。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去那绒线铺买白棉线草鞋带子,可是他连一双多余的草鞋都没有。

十七年后“我”重回故地,发现那女孩还是那女孩,只是发辫上多了一绺白绒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女孩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位发誓要做副官的少年,只是眼前这个鸦片鬼已经认不得“我”了。

可见十七年前那个女孩后来真的成了少年的“俘虏”,随后就成了现在这个女孩的母亲,至于再后来她是怎么死的,不得而知。更没想到后来她自己又成了《边城》里面那个翠翠的原型。

十、《虎雏再遇记》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虎雏,“我”叫他祖送。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他不主动招惹人家,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本文主要写“我”为了路上平安,向哥哥借了他送“我”的事情。

在路上,他热情地帮助水手们干活,还跳进水中帮着去扛船。路上遇到一个军官要搭船,他和颜悦色地劝其另找一条船,军官的挑衅让他后来禁不住去揍了那家伙一顿。文章刻画出虎雏热情乐于助人、嫉恶如仇、处事圆滑的特点。

十一、《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三件事来叙写这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印瞎子”。第一件事是踢球,写出了他对踢球的痴迷喜爱;第二件事是言志,他认为自己长这个鼻子是有福气的,甚至可以做皇帝;第三件事就是在过渡时赖账。

通过这三件事写出他极度爱护自己的鼻子,刻画了一个乐观、自我而又幽默的形象。

十二、《滕回生堂的今昔》

这篇文章写了“我”小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认了一个干爹,他聪明能干,有着武学精神。但是当“我”后来回到阔别十八年的地方,才发现干爹死了,他的孩子生活也很贫困。桥头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战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 朱自清《春》赏析各段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偷偷”、“钻”等词语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传神地表现出来,正所谓,“一岁一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而这也象征了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且总是向着更美好、更高级的社会进化、演变。“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用的是“反复”(重复)修辞格。

嫩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长满了园子和田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这绿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这春草绿得多么诱人,而且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用的是“排比”修辞格。

值此大地回暖时节。人们告别封冻了一冬的粉妆玉砌的世界,来到满是绿色的草坪“坐着,躺着”,沐浴着春阳,甚是惬意。和着和煦的微风,开展各种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人得以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排比”、“连环”及“拟人”几种修辞格连用,将桃花、杏花、梨花的竞相开放描绘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三个“比喻”修辞格连着使用。

而这三个比喻句又组成排比句。作者从色彩的角度,将桃花、杏花、梨花描绘得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而且非常逼真。确是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这些个花儿,充满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图的色彩更为丰富、润泽。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的是“通感”和“排比”修辞格。“花”是视觉,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觉,说是“带着甜味”。看着春华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着实让人过足了喜获水果丰收之瘾。

这样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的“拟人”修辞格。一个“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比喻”的连用及“比喻”、“拟人”修辞格的套用。草丛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生动。

正是这些小野花,与别的花儿一起组成春花大家族,将春天大地装扮得分外靓丽妖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引用”与“比喻”修辞格的套用。句子先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用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非常亲切可感。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比喻”修辞格,这个比喻让人觉得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容易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倍感母爱的温暖和伟大。“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此句用的是“拟人”修辞格。鸟儿都来“卖弄”歌喉,它们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以“鸟唱”等鸟儿欢快的表现,衬托出人们愉悦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给人们、鸟儿、大地上的一切生灵带来了欢愉。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入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修辞格。作者将连绵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这三个比喻连用构成了排比。接着,用一个“织”字,将春雨人格化,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是宽式的(非严格意义的)“对偶”。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草的“青”,使整幅图更加浓墨重彩。图中所描绘的树、草及其它植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其中,“小路上,石桥边”“披着蓑.戴着笠”用的是“对偶”修辞格,将乡间的各式人等的活动描绘出来。

撑起伞,走在小路上、石桥边的入,心情放松.正慢慢地体会着初春的细雨“斜织”;而农夫则为了当年的好收成,借着大好的春光,“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忙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此处的“叠音”体现了声音美和语感美。房屋“在雨里静默着”是将房屋人格化,将蛰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绘得更富有灵性,装点着烟雨初春的乡村。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共用了三个“叠音”修辞。作者通过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强语调的和谐。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用了两个“反复”修辞格和一个“对偶”修辞格。

“舒活”、“抖擞”两个词语的重复出现使前两个语段构成“排比”,有意识地突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不愿辜负大好的春光,正大步迈进春天,以十二分的热情,聚集十二万分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引用”修辞格和“双关”修辞格的套用。农民抓住农时,忙于春耕春种,以使来年衣食无忧。其他行业的人们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机,通过一番努力,实现生活的美好愿景。

(3)堂记赏析扩展阅读: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

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4. 豁然堂记的作品赏析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内受,然后记下来的容一种文体。《豁然堂记》就是一篇和《岳阳楼记》一样的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的“记”。
这篇“记”语言精美,意义深刻。作者先描述了“豁然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山水等人间风物,突出景致的优美,然后写“豁然堂”名字的由来、“豁然堂”改建前后堂内截然不同的景观及其给人的感受,点出了去晦塞而即况明的改建原则,最后由“豁然堂”所带来的人的视野的改变,自然地联系到“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的关系。作者由事及理,借物说理,充分表现了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作品层次清晰,描绘景物细致入微,语言以短句为主,杂以长句,错落有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5. 泰戈尔的《飞鸟集》讲解,赏析。

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它是由325篇短小精悍的小诗组成。诗的形式自由、语言精湛、笔法清隽朴素;《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以前我粗略地泛读过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当时,在我的印象中它似乎带有一点点童趣;今天,细细品味,我更多感受和领悟到,他的诗集的确颇具哲理性。说童趣:在《飞鸟集》中,它通过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死物”,赋予了它们“生命力”和“说话的权力”。例如:他在《飞鸟集》30篇中写道,“月儿呀,你在等候什么呢?”“向我将让位给他的太阳致敬。”在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月儿发问,向太阳致敬。又如他在《飞鸟集》36篇中写道,“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这句话就是作者赋予了瀑布“唱歌的权力”;再比如他在《飞鸟集》86篇中还写道:“‘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这是一则“花”与“果实”的对话,在对话中,作者好象给它们了生命力。和人一样可以聊天 。说哲理:泰戈尔的《飞鸟集》诗集,清新自然这些且不论,在他的诗集中,更多的是他充满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无可非议,泰戈尔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现实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作了深动的描述。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笔者认为,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笔者还认为,在泰戈尔眼中,爱是神圣的。例如,他在283篇中写道,“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在287篇中,“爱的痛苦环绕着我的一生,象汹涌的大海似地唱;而爱的快乐却象鸟儿们在话林里似地唱着。”在170篇中,“我把我心之碗轻轻浸入这沉默之时刻中,它盛满了爱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再则,笔者还特别欣赏泰戈尔的诗集中,对伟大女性的歌颂,诗意更深刻。例如泰戈尔在在119篇中写道,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我是死,是你的母亲。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他在192篇中写道,“妇人,在你的笑声里有着生命之泉的音乐”。又如他在209篇中写道,“ 少女呀,你的纯朴,如湖水之碧,表现出你的真理之深邃。”通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描绘了母亲、妇人、 少女之伟大。尾声:《飞鸟集》的诗大部分只有一两行,极少数是三四行。诗人把这些小题为《飞鸟集》,笔者认为,也许他意在用这些描叙南来北往的漂泊者的长途跋涉的诗句,把自己比作寻求理想境界的“永恒的旅客”,记录自己的行程。因此,泰戈尔在诗句中,往往善于捕捉一个自然景物,或叙说一个素理,犹如空中的闪电,海波的泛光,夕阳的余辉,黎明的暗影,给人一种鲜明的印象,蕴藏一种深奥的哲理。虽然诗中表现的是一刹那的印象,或瞬息万变的心里想空中飞鸟没有足印的行程,诗人似见非见,若有若无,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但只要紧紧扣住诗人的基本哲学思想和社会观,这部诗集中的哲理内容还是可以理解的。《飞鸟集》景情意 理四妙兼得,尤以“笔者得于心、 阅者会以意”的哲理高妙为最。这正是他发人深省之奥妙所在。

6. 阅微草堂笔记的翻译,原文: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白话释义:

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僧人,在集市上卖药。先在放一尊铜佛在桌案上,旁边盘子里存放药丸,铜佛伸手像是要拿东西的样子。

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就双手捧着药盘靠近铜佛,如果是可以医治的病,盘中药丸就会跳跃到铜佛手里。如果病难以医治,盘中药丸就不会跳跃,全城(的人)都以为这件事是真的。

后来有人在游僧住宿的寺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游僧盘中的药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铁屑,有一半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一层金(以掩人耳目),经过检验这件事,果然如此,那个游僧骗人的花招也就败露了。

原文: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6)堂记赏析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1789——1798),历时十年,约在纪昀66岁到76岁之间。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

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文章赏析:

《阅微草堂笔记》以“超传奇追晋宋”为己任,熔记叙和议论为一体,以从容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其内容丰富多样,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记载了大量社会基层、边疆士卒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赞扬他们的勤劳质朴和胆识,并对当时的民间疾苦寄予很深的同情。

其文体简约、笔法凝炼、语言精湛,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

《阅微草堂笔记》具有鲜明的反理教倾向,这其中体现出作者对人性及社会问题的进步认识。读者可以从那些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纪昀对宋儒议论的苛察,尤其对道学家言行的虚伪、世俗偏见的迂腐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

而其中对当时社会上诸类丑恶黑暗现象的谴责,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也许还带有明显的封建意识,但其对社会悲剧的痛心,已足以使人们对纪昀有一个允当的评价。

除此之外,《阅微草堂笔记》保留了丰富的官场及民间掌故、民俗趣事和里巷异闻,这其中自然有不少荒诞不经、渗透着迷信糟粕的东西,但透过这些庞杂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历史、文学及社会文化价值的内涵,仅就这一点而言,《阅微草堂笔记》的价值是其他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非凡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鹤立鸡群,成为唯一能够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人们把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道理正在于此。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过高度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7. 阅微草堂笔记 醉鬼 赏析

屠者许方,尝担酒二罂夜行,倦息大树下。月明如昼,远闻呜呜声,一鬼自丛墓中出,形状可怖。乃避入树后,持担以自卫。鬼至罂前,跃舞大喜,遽开饮。尽一罂,尚欲开其第二罂,缄甫半启,已颓然倒矣。许恨甚,且视之似无他技,突举担击之,如中虚空。因连与痛击,渐纵驰委地,化浓烟一聚。恐其变幻,更捶百余,其烟平铺地面,渐散渐开,痕如淡墨,如轻谷,渐愈散愈薄,以至于无。盖已澌灭矣。余谓鬼,人之余气也。气以渐而消,故《左传》称新鬼大,故鬼小。世有见鬼者,而不闻见羲、轩以上鬼,消已尽也。酒,散气者也。故医家行血发汗、开郁驱寒之药,皆治以酒。此鬼以仅存之气,而散以满罂之酒,盛阳鼓砀,蒸铄微阴,其消尽也固宜。是澌灭于醉,非澌灭于棰也。闻是事时,有戒酒者曰:“鬼善幻,以酒之故,至卧而受捶;鬼本人所畏,以酒之故,反为人所困。沉湎者念哉。”有耽酒者曰:“鬼虽无形而有知,犹未免乎喜怒哀乐之心,今冥然醉卧,消归乌有,反其真矣。酒中之趣,莫深于是。佛氏以涅盘为极乐,营营者恶乎知之。”庄子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欤?

屠夫许方,一天夜里挑着两坛酒赶路,累了在大树下休息。月光明亮如昼,忽听远处传来呜呜的声音,只见一个鬼从乱坟中钻出来,样子十分可怕。许方连忙躲到大树后,紧握扁担准备自卫。那鬼走到酒坛跟前,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开怀畅饮。一坛酒喝光了,还想打开第二坛酒,刚把封口开启了一半,便醉倒在地上。

许方恨得要死,看出那鬼好象也没有别的能耐,便突然抡起扁担猛击过去。扁担打在鬼的身上,却感觉虚空无物。于是,许方连连猛击痛打,那醉鬼慢慢瘫在地上,化为一团浓烟。许方惟恐它再有什么变幻,又一连打了百多下。那团浓烟平铺到了地上,渐渐散开,色如淡墨,状如轻纱,越散越薄,最后完全消失了。

我认为鬼是人死后留下的阴气,这些阴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所以《左传》上说新鬼大,旧鬼小。世人有见过鬼的,但没听说谁见过伏羲、轩辕以前的鬼,这是因为年代久远,阴气早已消失了。酒这东西,有散气的功效,所以医家用它作行血、发汗、开郁、驱寒之药。这个鬼仅存那么一点阴气,却喝了满满一坛子酒,阳气强劲,逼散阴气,当然必定会消失。所以说,这个鬼不是被许方打死的,而是喝酒喝死的。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位戒酒的人说:“鬼善于变幻,因为喝醉了酒,瘫软无力,才被人击打。人本来怕鬼,鬼因为喝了酒,反而为人所困。沉湎于酒的人应该以此为教训。”而另一位嗜酒如命的人却说:“鬼虽然无影无形,但也有感觉,还没有泯灭七情六欲,而今他昏然醉倒,化为乌有,也算是返回本真了。酒中的乐趣,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佛家把涅盘看作是终极的快乐,那些为生计而奔走劳顿的人怎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呢!”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各有各的相对标准吧。
就鬼之“澌灭”,“戒酒者”与“耽酒者”,居然观点截然相反,表明了人非圣贤,各有局限,观察思考,难免偏颇。同一事物,因观察者环境、立场、角度、思路不同,令结论千差万别,以至大相径庭,应不难理解。
参考资料:网络文学吧《醉鬼之澌灭·揭秘红楼·品三国》、书香屋。

8. 赏析《庐山草堂记》四季之景

《庐山草复堂记》的赏析制:
全文在写景的同时也交代了庐山草堂的由来,以及作者白居易在草堂居住和欣赏美景的心情。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蔑,纳阳日,虞祁赛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描写融合了庐山的气候和景色来写,其中还穿插自己对居住其中和庐山美景的喜爱,以及由此展开的淡泊志趣。可以说,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作者当时身处庐山的社会背景,也表达了作者淡泊志趣,酷爱山水之情。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