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向日葵赏析

向日葵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08 10:23:02

A. 梵高的向日葵的赏析

文森特·梵抄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袭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这个数据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断有真品问世,同时不乏赝品得到证明)

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B. 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赏析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
精神异常内激动,
向日葵金黄色容的花瓣,
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作画时梵高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单纯和粗厚中却又充满了灵气和智慧。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C. 向日葵的诗歌鉴赏

《向日葵》是日本神秘主义诗人野口米次郎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十二行,诗人用激昂的笔调来歌颂向日葵蓬勃的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向日葵在该诗作中是作者理想中自我的写照,并借向日葵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超越,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满足以及那一瞬间生命存在的辉煌。
说到向日葵不能不让我们想到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笔下的向日葵,诗人的笔调正如凡,高画下的向日葵一样,向世人展示出那一片绚丽的金黄。本诗也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文风和笔调,带有几分神秘,几分哲理,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及生活意义进行着追问。
全诗开头就用激情奔放的笔调来描述向日葵冲破情调而出,这里的情调更多的是世俗的尘扰和情感的纠葛。然后诗人把自己也比喻为和向日葵一样,曾经都是感伤怀旧之人,但是此时的向日葵(可以指现实中的作者本人,亦可理解成诗人心中那个理想的自我)在面对世俗的烦恼时,却能勇抛却过去那感伤的情怀,让自己在旧日的感伤中死亡并获得新生,重新放出生命的活力和色彩,而这些已不同于以往的生命,而是一种对于往日生命的超越。“你每一个细胞都燃起生命的奇迹/你的生命是那校样的充实!/你的情感是那么的热烈”,赞美向日葵的同时也表达对向日葵那样具有活力和激情的生命的向往,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它在阳光中生存。现实世界的人们无法抛开白天黑夜,也很难超脱现实的严寒和阴影,因此,诗人笔锋一转,“然而,你面对过严寒,面对过阴影吗?”生命的辉煌和灿烂是否必然要经过严寒和阴影呢?诗人的转折更多地可能是来自对其自身经历的一种反思和追问,他本人出生日本,留学美国,长期居住在伦敦,总是在不时地往返于日本和他国之间,旅途的苦劳自不必说,诗人内心的苦闷在这一句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这些构成了我们对始终生活在阳光中的向日葵的向往。
向日葵的世界也许也有严寒和阴影,但这些都被它抛在身后,因为它顾及的只有阳光,严寒和阴影在阳光面前也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一切都显示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应该是充实,就应该是永远向着阳光,永葆青春。即使有过严寒,即使有过阴影,但向日葵仍像是一首飞扬的彩色抒情诗,伴着歌儿在跳跃,只因为它领略到了生命的内涵,那就是永远乐观,永远面对阳光。“呵,多么惊人的自我意识!/多么宏大的存在感!”一气呵成,体现了自己通过描写向日葵对于生命意之的把握后那种超越自身的收获。现实中的向日葵盛开时是美丽的,但这美丽也是难以持久的,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凋零。所以诗人笔下的向日葵其实并非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生命和感情的真实流露,是他以火热的激情在高唱生命的赞歌。严寒和阴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无法避免,也无从逃避,但这并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的意义显然不在于此,它们只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生命色彩的金黄绚丽。
在经历短暂的困惑和追问后,诗人的笔调又回归到开头对于生命的感叹,不同的是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超越,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向往。不管是否曾经经历过多少生命的苦难和忧伤,但向日葵永远是向日葵,永远朝着明亮的阳光在生长,在歌唱,在自我绽放,而不去在乎或者不愿过多地去感伤以及为未来的凋零担忧,也许这就是生命全部的意义,享受生活,超越自己,获得一种自我意识的满足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

D. 莫奈的《向日葵》赏析

这是 考察你 印象主义和 后印象主义的 区别呢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 的颜色更丰富 画面更柔和
后印象派的梵高 一直是那种看似很笨的笔法 但是更能体现梵高那种刚强
个人拙见 仅供参考

E. 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赏析

在世界当中有非常多知名的艺术家,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副又一副精妙绝伦的作品,梵高就是其中的一位,知名代表作品《向日葵》更是火遍世界,在艺术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也听说过这幅作品,大家对于这一幅作品的评价程度非常之高,那么这部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呢?接下来就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而更重要的是,这幅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意义更是让人潸然泪下,梵高想通过向日葵这样一幅作品,呼吁人们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等等,呼吁人们要像那灿若盛开的向日葵一样,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光芒。梵高的一生虽然并没有那么的幸运,但是对于生活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希望大家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样看待这样一幅作品的呢?

F. 梵高向日葵赏析

《向日葵》 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敬神情感。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这个数据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断有真品问世,同时不乏赝品得到证明) 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像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 英文名称 Still Life: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 法文名称 Vase avec quatorze tournesols 荷兰文名称 Veertien zonnebloemen in een vaas 创作地点 阿尔 Arles 创作时间 1888年8月
类型 油画 Oil on canvas 尺寸 93.0x73.0cm 现存 伦敦国家画廊 London,National Gallery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梵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时, 精神异常激动, 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向日葵》创下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被日本收藏家所收藏. 此幅名画是梵高的代表作, 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 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 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这幅作品在1990 年的艺术品拍卖行中创造了数千万美元的世界最高纪录, 然而在当时, 他的生活却是与一贫如洗的痛苦联系在一起的.

G. 阳光中的向日葵的赏析

它有什么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呢?
我们看到:这棵阳光下的向日葵,它并没有低下头,也没有把微笑的脸庞朝向太阳,而是把头转向了身后。这意味着什么呢?诗人对这棵向日葵的行为动因进行了解说——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这是怎样的绳索啊?是牵在阳光手中的绳索。在这里,我们感到了诗人的表述是那么奇妙,获得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向日葵,这种喜爱阳光的植物,总是把花盘朝向太阳,以获取更多的阳光,使子粒更加饱满。向日葵的喜光性,在诗人的笔下,却被作出了另外的阐释:并非向日葵喜爱太阳,而是太阳用手中的绳索,套在向日葵的脖子上,强暴地牵引着向日葵把脸朝向它……向日葵并不情愿的,它不要做任太阳约束的、以太阳的意志为行为守则的、没有自己的头脑与思想没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余地没有自我的缺乏生气的木偶。它迫不及待地要挣脱那太阳手中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它要抗争,要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尽管太阳也曾经、而且一直都在用阳光哺育着它成长。
第一节诗,用新奇的说法,把读者的思想引导到了一个新鲜的问题里去,引导读者更深地走入这首诗。第二节诗一开头,诗人仍是提醒读者继续关注这棵向日葵。看它,这棵解脱了太阳的绳索羁绊的向日葵,昂起了它的头。那么自信,那么生机勃勃,它在用自己的姿势挺立着!它怒视着太阳,怒视着那颗象征着专断蛮横意志的太阳。它要用自己的头颅去思想,它要用自己的头颅去遮住太阳。这金黄的向日葵,挣脱了束缚,也就获得了思想的能力。所以,即使没有了太阳,它也一样能够闪耀光芒,那是独立自由的思想的光芒。“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如果有谁曾经认真地阅读过大画家凡高的《向日葵》,能够领会那种尽情释放生命活力的美,那么,他一定会对这两句诗有更鲜明的体会。在这节诗里,这棵阳光中的向日葵,在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姿态,显示着饱满的力量,尽情地闪耀着独立自主意识觉醒后的光芒。
然而,任何胜利都要付出代价。就像冰心的诗里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诗人并不只是一味歌颂争取自我解放的抗争者,他还要向人们揭示抗争着所付出的血的代价。诗人召唤读者关注这棵向日葵,并期待人们走近它:“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在这棵向日葵胜利与自信的姿态的背后,在它的不为人留意的脚下,是浸透着血的泥土!这惨烈而悲壮的真实,显示着抗争胜利的来之不易,也更加衬托了这棵向日葵的崇高与神圣。
伴随着对这棵向日葵的关注,读完了整首诗,我们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一棵简单的向日葵,而是一棵有着思想象征意义的向日葵。这首诗创作于1983年。我们留意一下历史的描述,就会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刚刚解脱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在那个时期之前的文学话语中,“向日葵”总是被阐释为面孔始终朝向太阳,头颅被阳光牵引,丧失自我意志的人群的象征。那个时代中的人们,遭受着“左倾”错误思想的压制,绝对地服从着当权者的意志,丧失了自我,丧失了独立思想的自由。这首诗的诞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宣言。他激励饱受历史惨重折磨的人们,奋力抗争,去争取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
当一首诗能够反映时代的声音,它就可以列入诗史而不朽了。所以,这也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一本现当代诗歌的选本中发现这首诗的原因。
这首诗之所以受人喜爱,也还有着艺术方面的原因。它并不把诗人所要讲述的时代的思想明明白白一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而是借助一棵向日葵的形象,来含蓄地暗示出来,因而不会被读者轻易地获得确定的信息。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在感受这棵向日葵的抗争、愤怒、骄傲、喜悦、痛苦的同时,心随着这棵向日葵而跳动,情感随着这棵向日葵而起伏,获得的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试想,如果明明白白地写上几行口号:打倒思想专制,追求思想自由!实现自我价值,倡导独立人格……还会有这么浓郁的诗意吗?
诗意的含蓄,还可以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让读者自由地联想。如果我们把这棵向日葵看作一个成长着的孩子的象征,看作一个摆脱父母专横过分的爱、寻求独立自主的生命规划、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孩子的象征,是不是也可以呢?毕竟,寻找自我,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在生活的磨难中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阅读这首诗,仍能够感到它是那么新鲜、激动人心的原因。
生活是充满了诗意的。有谁没有尝试过写几首诗?那么,什么是诗?写出怎样的诗句才能够感人?就让我们从这首小诗里,去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启示吧!

H. 请简要分析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专力,把向日葵绚丽属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该作品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从构图色彩上,色彩饱满,有冲击力但是不乱,从形象上表达出了向日葵的样子,有些抽象但是一眼能看出来它是个向日葵,在写实和抽象间有比较好的平衡,构图也很好,比例协调有张有驰。

(8)向日葵赏析扩展阅读: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动的火焰,颜色鲜艳夺目,明亮的黄色饱和度极高,可以被称为“黄色的交响曲”。如果仔细数的话,这幅画里有38种黄色。

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这幅最为有名。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个画布都被这火焰燃遍,表达着狂热的生命激情。

I. 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赏析

余光中:凡高的向日葵凡高一生油画的产量在八百幅以上,但是其中雷同的画题不少,每令初看的观众感到困惑。例如他的自画像,就多达四十多幅。阿罗时期的《吊桥》,至少画了四幅,不但色调互异,角度不同,甚至有一幅还是水彩。《邮差鲁兰》和《嘉舍大夫》也都各画了两张。至于早期的代表作《食薯者》,从个别人物的头像素描到正式油画的定稿,反反复复,更画了许多张。凡高是一位求变、求全的画家,面对一个题材,总要再三检讨,务必面面俱到,充分利用为止。他的杰作《向日葵》也不例外。 早在巴黎时期,凡高就爱上了向日葵,并且画过单枝独朵,鲜黄衬以亮蓝,非常艳丽。一八八八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更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罗同住。这正是凡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更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 凡高在巴黎的两年,跟法国的少壮画家一样,深受日本版画的影响。从巴黎去阿罗不过七百公里,他竟把风光明媚的普罗旺斯幻想成日本。阿罗是古罗马的属地,古迹很多,居民兼有希腊、罗马、阿拉伯的血统,原是令人悠然怀古的名胜。凡高却志不在此,一心一意只想追求艺术的新天地。 到阿罗后不久,他就在信上告诉弟弟:“此地有一座柱廊,叫做圣多分门廊,我已经有点欣赏了。可是这地方太无情,太怪异,像一场中国式的噩梦,所以在我看来,就连这么宏伟风格的优美典范,也只属于另一世界:我真庆幸,我跟它毫不相干,正如跟罗马皇帝尼禄的另一世界没有关系一样,不管那世界有多壮丽。” 凡高在信中不断提起日本,简直把日本当成亮丽色彩的代名词了。他对弟弟说: “小镇四周的田野盖满了黄花与紫花,就像是——你能够体会吗?——一个日本美梦。” 由于接触有限,凡高对中国的印象不正确,而对日本却一见倾心,诚然不幸。他对日本画的欣赏,也颇受高更的示范引导;去了阿罗之后,更进一步,用主观而武断的手法来处理色彩。向日葵,正是他对“黄色交响”的发挥,间接上,也是对阳光“黄色高调”的追求。 一八八八年八月底,凡高去阿罗半年之后,写信给弟弟说:“我正在努力作画,起劲得像马赛人吃鱼羹一样;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画几幅大向日葵,就不会奇怪了。我手头正画着三幅油画……第三幅是画十二朵花与蕾插在一只黄瓶里(三十号大小)。所以这一幅是浅色衬着浅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也许我不止画这么一幅。既然我盼望高更同住在自己的画室里,我就要把画室装潢起来。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这计划要是能实现,就会有十二幅木版画。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呵成。” 过了两个月,高更就去阿罗和凡高同住了。不久两位画家因为艺术观点相异,屡起争执。凡高本就生活失常,情绪紧张,加以一年积压了多少挫折,每天更冒着烈日劲风出门去赶画,甚至晚上还要在户外借着烛光捕捉夜景,疲惫之余,怎么还禁得起额外的刺激?圣诞前两天,他的狂疾初发。圣诞后两天,高更匆匆回去了巴黎。凡高住院两周,又恢复作画,直到一八八九年二月四日,才再度发作,又卧病两周。一月二十三日,在两次发作之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长信,显示他对自己的这些向日葵颇为看重,而对高更的友情和见解仍然珍视。他说: 如果你高兴,你可以展出这两幅向日葵。高更会乐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让高更大乐一下。所以这两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无论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画一张。 你看得出来,这些画该都抢眼。我倒要劝你自己收藏起来,只跟弟媳妇私下赏玩。这种画的格调会变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显得丰富。何况,你也知道,这些画高更非常喜欢。他对我说来说去,有一句是:“那……正是……这种花。”你知道,芍药属于简宁(Jeannin)。蜀葵归于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足见凡高对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颇坚,简直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这些光华照人的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证凡高的预言不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这么说:“如果我们所藏的蒙提且利那丛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说真的也真值,则我敢对你发誓,我画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苏格兰人或美国人出五百法郎。” 凡高真是太谦虚了。五百法郎当时只值一百美金,他说这话,是在一八八八年。几乎整整一百年后,在一九八七年的三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竟是画家当年自估的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倍。要是凡高知道了,会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鸢尾花圃》售价竟高过《向日葵》,又会怎么说呢? 一八九〇年二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展”(Les Vingt)。主办人透过西奥,邀请凡高参展。凡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屈辱。参展的画家里有一位专画宗教题材的,叫做德格鲁士(Henry de Groux),坚决不肯把自己的画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庆祝画展开幕的酒会上,德格鲁士又骂不在场的凡高,把他说成“笨瓜兼骗子”。罗特列克在场,气得要跟德格鲁士决斗。众画家好不容易把他们劝开。第二天,德格鲁士就退出了画展。 凡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画册上,只见到四幅:两幅在伦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凡高最早的构想是“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但是习见的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黄的花簇衬在浅蓝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黄衬黄,烘得人脸颊发燠。 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凡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向日葵,也许是因为郁金香太秀气、太娇柔了,而粗茎糙叶、花序奔放、可充饲料的向日葵则富于泥土气与草根性,最能代表农民的精神。 凡高嗜画向日葵,该有多重意义。向日葵昂头扭颈,从早到晚随着太阳转脸,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样。西班牙文叫此花为girasol,是由girar(旋转)跟sol(太阳)二字合成,意为“绕太阳”,颇像中文。法文最简单了,把向日葵跟太阳索性都叫做soleil。凡高通晓西欧多种语文,更常用法文写信,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含义。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吗? 其次,凡高的头发棕里带红,更有“红头疯子”之称。他的自画像里,不但头发,就连络腮的胡髭也全是红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盘颜色相似。至于一八八九年九月他在圣瑞米疯人院所绘的那张自画像(也就是我中译《凡高传》封面所见),胡子还棕里带红,头发简直就是金黄的火焰;若与他画的向日葵对照,岂不像纷披的花序吗? 因此,画向日葵即所以画太阳,亦即所以自画。太阳、向日葵、凡高,圣三位一体。 另一本凡高传记《尘世过客》(Stranger on the Earth:by Albert Lubin)诠释此图说:“向日葵是有名的农民之花;据此而论,此花就等于农民的画像,也是自画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阳,而文生之珍视太阳,已奉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状有若乳房,对这个渴望母爱的失意汉也许分外动人,不过此点并无确证。他自己(在给西奥的信中)也说过,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 从认识凡高起,我就一直喜欢他画的向日葵,觉得那些挤在一只瓶里的花朵,辐射的金发,丰满的橘面,挺拔的绿茎,衬在一片淡柠檬黄的背景上,强烈地象征了天真而充沛的生命,而那深深浅浅交交错错织成的黄色暖调,对疲劳而受伤的视神经,真是无比美妙的按摩。每次面对此画,久久不甘移目,我都要贪馋地饱饫一番。 另一方面,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所以在我的近作《向日葵》一诗里我说: 你是挣不脱的夸父 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轮回 从曙到暮 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 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J. 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赏析

文森特·梵高复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制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这个数据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断有真品问世,同时不乏赝品得到证明) 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