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08 02:46:30

A. 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 》 赏析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B. 运用文本层次赏析《虞美人 听雨》

文学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C.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倾诉词人少年、壮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是词人对往昔生活片段的回忆,下片则回到词人老年的境遇与听雨的不同反应。虽然结构简单,却极富有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不同时期、不同阅历之人读之,皆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人所处历史、环境各异,经历错综复杂,但是都必须经历由少年至老年之变化,且有诸多共同感受。所以有人认为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喜欢三位诗人:青年时代喜欢李白,尤其是他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性格与纵横驰骋的豪放诗篇;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中年时代会转向杜甫,“杜诗韩笔愁来读,恰似麻姑痒处搔”;到了老年阶段,正是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时期,开始承认大自然的种种规律,一切皆归于平静,则会更喜爱陶渊明的“委运任化”之诗。蒋捷这首词借少年、中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高度浓缩了人生的必然历程和共同体味。因此雨在本词中也可以具有多重含义。它首先是自然界的最平常的雨,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永无变化。词人将不变之雨声与自己不断变化之境遇、感触作鲜明对照,以雨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情感变化。恰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雨也可以被理解成词人移情之物,成为他不同人生阶段感情变化之重要见证。最重要的是雨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被词人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味,成为人世间的凄风苦雨。正是这人间风雨使词人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一个流离四方的游子,最后变成一万事皆休、看破一切的头发斑白的老者。
词人还非常善于运用一些精确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如少年时期的“歌楼”与
“红烛”“罗帐”构成一个非常欢快、和谐的氛围,壮年时的“客舟”与“断雁”“西风”一对应,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而词人老年时寓居“僧庐”则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之影响,达到心如止水之心境。
生命短促,转瞬之间由少年而壮年、由壮年而衰老。岁月的流逝是如此无情,然而雨声依旧,它不会因人生的变迁而改变,大自然有其固有的存在模式。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始终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人类作为情感的载体,可以跨越时空达到感情的共鸣。词人与作为读者的我们虽然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似的生命体验。所以岁月无情、雨声依旧而生命却是永恒。

D. 虞美人·听雨的作品鉴赏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此种襟怀固不易到,亦不愿到。”
清·刘熙载:“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
清·《四库总目提要》:“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清·王闷运《湘绮楼词选》:“此是小曲。‘情’亦作‘凭’,较胜。”

E. 虞美人·听雨赏析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F. 《虞美人 听雨》的赏析

《虞美人·听雨》
作者: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G. 如何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

  1. 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倾诉词人少年、壮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是词人对往昔生活片段的回忆,下片则回到词人老年的境遇与听雨的不同反应。虽然结构简单,却极富有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

  2. 不同时期、不同阅历之人读之,皆会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受。人所处历史、环境各异,经历错综复杂,但是都必须经历由少年至老年之变化,且有诸多共同感受。所以有人认为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会喜欢三位诗人:青年时代喜欢李白,尤其是他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性格与纵横驰骋的豪放诗篇;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中年时代会转向杜甫,“杜诗韩笔愁来读,恰似麻姑痒处搔”;到了老年阶段,正是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时期,开始承认大自然的种种规律,一切皆归于平静,则会更喜爱陶渊明的“委运任化”之诗。

  3. 蒋捷这首词借少年、中年与老年听雨的不同感受,高度浓缩了人生的必然历程和共同体味。因此雨在本词中也可以具有多重含义。它首先是自然界的最平常的雨,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永无变化。词人将不变之雨声与自己不断变化之境遇、感触作鲜明对照,以雨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情感变化。恰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雨也可以被理解成词人移情之物,成为他不同人生阶段感情变化之重要见证。

  4. 最重要的是雨在这里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被词人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味,成为人世间的凄风苦雨。正是这人间风雨使词人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一个流离四方的游子,最后变成一万事皆休、看破一切的头发斑白的老者。

  5. 词人还非常善于运用一些精确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如少年时期的“歌楼”与
    “红烛”“罗帐”构成一个非常欢快、和谐的氛围,壮年时的“客舟”与“断雁”“西风”一对应,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而词人老年时寓居“僧庐”则暗示他已受佛家“空幻”思想之影响,达到心如止水之心境。

  6. 生命短促,转瞬之间由少年而壮年、由壮年而衰老。岁月的流逝是如此无情,然而雨声依旧,它不会因人生的变迁而改变,大自然有其固有的存在模式。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始终是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人类作为情感的载体,可以跨越时空达到感情的共鸣。词人与作为读者的我们虽然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似的生命体验。所以岁月无情、雨声依旧而生命却是永恒。

H. 《虞美人·听雨》的赏析是什么急!!

虞美人·听雨 (宋,将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内云低,容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南宋遗老将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此人曾为宋朝进士,他拒绝了元朝要他做官的召见,隐居终老与竹山。本词寥寥数语却已囊括了人的一生: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老年几句僧庐,鬓发星星。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使人凄然:少年听雨不知愁滋味;暮年听雨浮生已了,分外悲凉。结尾(一任)两字,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了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I. 如何赏析《虞美人 听雨》

历代诗抄人的笔下,绵绵不袭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J. 《虞美人 听雨》诗词赏析

1.年少“歌楼听雨”,“不识愁滋味”;中年“客舟听雨”,悲欢离合觉有情;暮年“僧庐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
2.“悲欢离合总无情”,既对一生情感、生活进行了总括,也包含着历尽波折起落而对生命的执著。此句占了全篇一半的篇幅,暮年的脚步总是缓慢,落笔时的节奏也就格外悠长。这一句已是人生最后的切片:僧庐。鬓发斑白的游子,走遍天涯之后来到佛前,求个安歇处。这时的雨声,才是真正的入耳动心,点点滴滴的雨声,和多年来历劫红尘的往事与心情杂糅在一起,怎能不断肠蚀骨、教人彻夜难眠?写到这里,字里行间的棱角与光芒都化为淡漠平和。那只是一个终夜听雨的旅人,虽然难以了解他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岁月,跋涉了怎样的破碎山河,却多少透露出:即使在佛前,他的心远未获得生命收梢处应有的宁静。枯槁身躯内这一点温热的跃动,应和着僧庐外丝缕飘零的雨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