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划分赏析

划分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07 02:44:49

1. 赏析文章。1、划分层次,2、概括大意,3、归纳中心,4、亮点赏析

20.( 2 分)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

21.( 2 分)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每一点1 分,共2 分)

22.( 3 分) “禀赋”指的是:过内心生活的禀赋(1 分); “习惯”指的是:关注心灵,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进而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的习惯(2 分), (或答成“习惯”指的是关注心灵,寻求心灵的宁静,得2 分。如果抄录原文“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只得1 分。)

23.( 3 分)( 1 )一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为此不断努力,追求尽善尽美,就能坚守自我的精神家园,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l 分,意对即可。)

(2)开放题,事例合理能够证明观点即可,(2分)示例:

(1)“镭的母亲”居里夫人,毕生从事科学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她淡然面对荣誉,把奖章作为女儿的玩具。她抵御物质诱惑,坚守心灵家园,致力于科学探索。

(2)1936 年,华罗庚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放弃攻读博士学位,专心研究“完整三角合计”问题。1938 年,亨有盛誉的他毅然告别剑桥回到了祖国。(3)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女儿巴鲁玛· 毕加索,拒绝用父亲的遗产和声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十八岁时就将姓名中“毕加索”的字样抹去,选择服装、珠宝设计行业,并为之不懈努力。

24、( 3 分)人们应该关注生活家园,( 1分)也应该更多地关注精神家园,( 1 分)只有找到精神家园,才能活得充实,才能像钱学森那样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抵挡得住名利诱惑,公而无私,投身于祖国的事业,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l 分

2. 给观沧海这首诗划分层次,并赏析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版。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权):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3. 三毛『如果有来生』分段赏析

1.赏析: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多动人的念想。只那永恒一说,便已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没有三毛潇洒,但三毛的念想我们都曾有,我们也想站成永恒,也想没有悲欢的姿势,但说到底
我们是人,人的悲欢离合就如月的阴晴圆缺,纯属一种自然现象。
而树,从它站成那一刻,便已是“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无论在哪里生根,便可以站成永恒,即使干枯败落,那根下的泥土依旧有滋养它的养料,倒下之后,也还是那里,不动不移,永恒的姿态。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是种追求吧。命运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三毛在荷西逝去之后写的那些话:“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她选择做一只“不死鸟”,不轻言消失与死亡,只因为有爱,只因为有与荷西的承诺。以前看《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时候经常感慨:一个女子可以如此坚强,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呢?不依附、不依靠、不寻找,似乎认定命里既来的东西,又不屑于命运的安排。一个人的信念就是如此巨大,它可以摧毁一切,也可以支撑一切。

伤心,是可以分期摊还的,假如你一次负担不了。”
如果我们的背负有那么多,也请分期摊还吧;如果你的压力真的有这么多,记得分期摊还。假如你一次负担不了。是的,假如你一次负担不了,不要让自己在那种背负里日渐沉沦,不要让自己在那种压力下,日渐焦虑。很多事,时间可以给你慰藉。
2.原诗: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洒脱,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远行,
把淡淡的思念统带走,
从不思念、从不爱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
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
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为永恒。
3.作者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平,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其之所以在中国知名,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白先勇曾评价:“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4. 《哦,香雪》的分段

全篇共8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部分。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火车开进了山乡,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写对主人公香雪的赞叹。

中间第2至81自然段为小说的主体部分,写火车在一个叫着台儿沟的小站停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每一层里又有若干小层次,可以概括如下:

(一)山乡一群女孩的故事,这是一个“面”;

1、出门看火车(第4至11自然段)

2、议论“北京话”(第12至45自然段)

3、按需换东西(第46至55自然段)

(二)香雪换铅笔盒的故事,这是一个“点”。

1、因铅笔盒被人奚落(第56至62自然段)

2、换铅笔盒忘了下车(第63至68自然段)

3、得铅笔盒勇走夜路(第69至81自然段)

内容梗概

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富的情感。

作品主要描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以清新隽永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4)划分赏析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文学赏析

《哦,香雪》,标题清新可人,富有诗意。铁凝的作品,擅长捕捉人物的细微心理活动,并以精妙的语言传达作家敏锐而细腻的艺术感觉。《哦,香雪》是这方面的代表作。1982年发表后,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哦,香雪》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小小的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孤独、贫穷的角落,那儿的人们过着几乎是封闭式的生活。他们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无从知晓山外的世界。然而,前进着的生活浪潮终究会冲击每一个角落。

火车开进了深山,也就为深山中的人们带来了山外的新鲜事儿。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破了山村往昔的寂静,拨动了山村人平静的心,带来了山外陌生新鲜的气息,诱发了山村人的不安与渴望。正是这短暂的一分钟,为山村人、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了观察、了解山外天地的可贵时机。

作家写山村姑娘们为那一分钟而急急吃饭、细细打扮的一段,寥寥几笔,却传达出多么丰厚的生活意蕴:现代生活的强大诱惑力、山村姑娘们奔向现代文明的急切与真诚……

17岁的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巨大的火车使她兴奋也使她恐惧的描写,极生动地表现了村姑的好奇与纯朴混杂在一起的微妙心绪。她的伙伴们感兴趣的是乘客的首饰和漂亮的乘务员,香雪却与众不同——她注意的是乘客的书包,她关心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小山沟的人。

尤其是那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几乎牵动了她的全部注意力。她因此而与众不同。作家着意刻划香雪求知的渴望,便为这位村姑增添了一层清纯脱俗、积极向上的光彩。香雪是小山村唯一的初中生。她因贫穷而被公社中学的同学所歧视,又因为这歧视而萌生了走出贫穷的决心。这样,香雪的清纯中又透出了刚毅。

作家通过一个细节展示香雪内心情感的单一与丰富:铅笔盒。她那木制的铅笔盒使她面对同学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而自卑;她猜测那泡沫塑料铅笔盒的价钱值多少鸡蛋的一段描写,揭示了她的纯朴与可爱。

而她最后在火车上以一篮鸡蛋换一位大学生的铅笔盒,并因此而不在乎被火车多拉了一站、不畏惧多走三十里夜路的那一段情节,和她因为铅笔盒而感到充实、感到无畏的心理活动,都使她的性格塑造完美了、升华了。香雪的举动是真诚自然的,只有像她这样的既渴求知识而又纯朴天真的山村少女才会有如此的勇气与行为。她的追求是如此具体、微小,却又是如此丰富、广大。

在香雪的委屈与希望、胆怯与执着、羞涩与果敢的交替转换中,作品展示了山村少女美好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感情与理智、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暗示了一种古老陈旧生活方式与观念的逐步解体,传达了新一代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尊严的维护,对于现代文明的热切呼唤。一个山村少女的清纯、朴实、执着、热情,都通过铅笔盒这个细节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的。小说构思精巧,以短短的篇幅包容了丰富的内涵。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

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小说笔调清新婉丽,文字鲜活灵动,风格淡雅别致,意境回味悠长,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不仅香雪的追求充满诗意,甚至村姑们对首饰和乘务员。

的向往也饶有诗意,甚至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件,作者也赋予它们以灵气——试探着前进的铁轨、羞涩地畏缩着的小木盒、群山像母亲的胸脯、树叶在夜风中歌唱、小溪欢腾地迅跑……这样,既烘托了全篇的诗意,又展示了作家的童心。

现代文明冲击传统人生,许多作家笔下都是浮躁的悲剧——路遥的《人生》、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柏慧》……莫不如此。作家们欲为人类唤回传统美德、古朴风景的情怀,不难理解。而这篇《哦,香雪》却写出了传统人生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与追求,写出了一首希望之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哦,香雪

5. 陈敬容的诗《划分》的赏析

这是一首极美的诗,初读再读,终不厌倦。掩卷之余,似觉有潺潺流水,在心头缓缓淌过,时而安分静穆如处子,时而绚烂夺目如云霞。徜徉诗中的我如天地间的一份子,尽情享受着莱辛评价拉奥孔所拥有的那份“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雨是忧伤,是惆怅,是柔柔的千思万绪,是撩人的思想。雨后的黄昏,静谧、干净;闭上眼,青草香泥土味扑鼻而来;被淋洗过的天空是这般的纯洁,是那虔诚祈祷的少女上的披肩,印上生命的神圣。树叶上的雨滴儿映着新的绿,汇成一个流动的海;沐浴在这灵动的世界,那尘世的热意、那俗世的烦躁,从躯体里慢慢流出,化成那凉凉的山风一阵,吹着披肩的下摆,吹进我们的心底。
我们踩着欢快的节奏,一路小跑进槐树的怀抱。在一树一树的槐花下,我们十指相扣,闲等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猜想着那云的背后一定还有云飘过。等到无限好的夕阳渐渐隐退,夜的黑爬满天空;突然,那林梢间的一颗星,映入眼帘的唯一而美丽的光,闪闪烁烁,如生命的律动,温婉却也迷离。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带着假想的悲哀?那万家灯火里又有多少烦热的身躯,注定今夜无眠?生活的非易、人心的欲火都带着种种的虚妄,对于疲于奔赴人生的我们,雨后的今夜,飞去了什么,又有什么飞来?什么才是永恒?此情此景,犹似朱自清《匆匆》里的一段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溪水书写着我们的表情、我们的心事,它也在倾听,我们的世界和生命。当一只青蛙在草丛中跳跃,我们仿佛看见了大地的眼睛,那份深情与悸动,那份沧桑与沉浮,那份顽强与沉稳,那份静谧与淡然……都在这大地的眼睛里,深邃的大地的眼睛里。通过那双深深深无比的眼,生命横亘在眼前,就在这一刻,我仿佛悟透了这一沉重而又庄重的问题——生命,生命。
还记得《哈姆雷特》里那句震撼人心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命的思考从来都是非易事。陈敬容实在是一个情感细腻到极致的女子,她把这沉甸甸的话题轻巧的融入钢琴曲般的文字里,如那曲《kiss the rain》,在黑键与白键,热情与柔情的交集里,感受生命的气息。雨后的黄昏,雨后的天空,雨后的树叶,雨后的云霞,雨后的你我,雨后的一切,都在这一刹那豁然开朗。一切都只是顺应自然的过程,一切都只是我们人生中的风景,那个流动的海会干涸,那颗闪烁的星会消失,那个黄昏会退去,那个黑夜会降临,那颗槐树会枯萎,那些假想的悲哀也都会过去……但是这些动态的更替并不会改变人生的本质,生命中的那些疑惑、困难、失意终会过去,人生本就是一种明净、安详、自然的姿态,我们要学会的是诚然坦然释然。
《庄子·逍遥游》有言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如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我想超脱于此神人的境界该是多么不易,逍遥于天地之间,神游于大千宇宙之中,顺应造化,宠辱偕忘。如此也就有同于陈敬容笔下的《雨后》,回归原始心态和本真情怀,以凝望而非参与的姿态来看待这个世界,体会什么才是生命的永恒。生命的真谛尽在这里,看懂了《雨后》,也就明白了生命的方向。
请原谅我以如此浅薄的文字抒写下此时此刻的情怀,假想雨后的我的感悟。谢谢陈敬容在我深处烦躁都市不能自拔之时,带来如此清新的空气,这雨后的清新明丽,恰似一场春雨的淡泊,空山新雨、曲径通幽、润物细无声。

6. 陈敬容《划分》的赏析

这是来一首极美的诗,初读再读,终自不厌倦。掩卷之余,似觉有潺潺流水,在心头缓缓淌过,时而安分静穆如处子,时而绚烂夺目如云霞。徜徉诗中的我如天地间的一份子,尽情享受着莱辛评价拉奥孔所拥有的那份“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雨是忧伤,是惆怅,是柔柔的千思万绪,是撩人的思想。雨后的黄昏,静谧、干净;闭上眼,青草香泥土味扑鼻而来;被淋洗过的天空是这般的纯洁,是那虔诚祈祷的少女上的披肩,印上生命的神圣。树叶上的雨滴儿映着新的绿,汇成一个流动的海;沐浴在这灵动的世界,那尘世的热意、那俗世的烦躁,从躯体里慢慢流出,化成那凉凉的山风一阵,吹着披肩的下摆,吹进我们的心底。
我们踩着欢快的节奏,一路小跑进槐树的怀抱。在一树一树的槐花下,我们十指相扣,闲等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猜想着那云的背后一定还有云飘过。等到无限好的夕阳渐渐隐退,夜的黑爬满天空;突然,那林梢间的一颗星,映入眼帘的唯一而美丽的光,闪闪烁烁,如生命的律动,温婉却也迷离。

7. 我国民法关于行为能力是怎样划分的及其鉴赏

您好!天星培训网络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专 限制属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8. 《马说》的赏析以及语段的划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整体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本文与《龙说》有相似之处,建议大家去读读。
二、问题研究
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能发现并任用人才的人或圣明的君主。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的人或愚昧的统治者。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满。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练习说明
一、先熟读课文,后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教学建议
本文篇幅短而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艰深。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关键是教师要仔细而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内容也要讲讲,但不宜过深,要认真考虑学生在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为标准。教师讲述应当简而明,不旁征博引,以免剥夺学生诵读的时间。从长远观点看,能够熟练地背诵这篇短文,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1.领读,即由教师(或选择1~2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地读,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文章的语气。领读者事前应有充分准备,能流畅地背诵全文。
2.结合文中的虚词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见“有关资料”中《〈马说〉中的五个“也”字》一文),一边讨论,一边诵读。还可以用比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体会,例如下列划线的字句如用括号里的字句来替换,效果就不一样了: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马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乎)
其真不知马也(矣)
3.逐层分析语调的变化,轻重分明。
三.理解评述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接着又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这也是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的历史。接着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运用三个“不”,一组排比句以及描写食马者洋洋得意的神情和自居的心理。写出了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特征。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9. 陈敬容的诗歌《划分》的赏析

这是一首极美的诗,初读再读,终不厌倦。掩卷之余,似觉有潺潺流水,在心头缓缓淌过版,时而安分静穆如权处子,时而绚烂夺目如云霞。徜徉诗中的我如天地间的一份子,尽情享受着莱辛评价拉奥孔所拥有的那份“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划分》
陈敬容
我常常停步于
偶然行过的一片风
我往往迷失于
偶然飘来的一声钟
无云的蓝空
也引起我的怅望
我啜饮同样的碧意
从一株草或是一棵松

待发的船只
待振的羽翅
箭呵,惑乱的弦上
埋藏着你的飞驰
火警之夜
有奔逃的影子

在熟悉的事物面前
突然感到的陌生
将宇宙和我们
断然地划分
——一九四六年三月于重庆(选自诗集《交响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