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嵇康的诗名句

嵇康的诗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1-06 23:10:04

㈠ “嵇康的诗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木心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嵇康好竹,于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为竹所成。某日,阮籍来访,康不欲见,乃于桌上书拒客诗一句,纳身于内。

因为仕途是极危险的。那么他哥哥做何反应,我们不得而知,其实如果你看《全三国汉魏六朝诗》,就有他哥哥给他的答诗,诗中是劝他出仕的。他与他哥哥之间是他先赠,他哥哥后答。那么现在这《答二郭》则是二郭先赠。

然后他再回答给二郭。为了节省时间,我就不讲二郭给他的赠诗了,总之二郭也是劝他不应该如此激烈刚直,应该比较温和地接受仕宦,所以嵇康在这首《答二郭》里表现出了与他们不同的态度。





㈡ 关于嵇康的诗句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息徒兰圃,秣专马华山。 ——属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㈢ 描写嵇康的诗词

乱离
年代:【唐】 作者:【孟郊】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
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
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悲。泪下无尺寸,纷纷天雨丝。
积怨成疾疹,积恨成狂痴。怨草岂有边,恨水岂有涯。
怨恨驰我心,茫茫日何之。

言怀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此身未有栖归处,天下人间一片云。

感事六言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咏史下·嵇康
年代:【宋】 作者:【陈普】
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
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夏日览物思古人三首·嵇康
年代:【宋】 作者:【韩维】
翛然柳下锻,岂不遗世喧。
一忤贵公子,鸣弦竟谁冤。
性烈才且隽,有味孙登言。

听弹广陵
年代:【宋】 作者:【李处权】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五君咏·嵇康
年代:【宋】 作者:【钱选】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锵,龙性谁能驯。

嵇康
年代:【宋】 作者:【徐钧】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

贤八咏·嵇康抚琴
年代:【宋】 作者:【姚勉】
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马。
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这些都是描写他的,满意望采纳

㈣ 关于嵇康的故事诗句

嵇康好竹,于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为竹所成。某回日,阮籍来访,答康不欲见,乃于桌上书拒客诗一句,纳身于内,诗曰:竹林深处有篱笆。阮籍见无人出招,以为康未归,正道扫兴,偶睹桌上诗句,墨迹犹新,乃提笔续为:篱笆难挡笛声转。乃操桌上竹笛遣兴,须臾,林外有人大笑,原是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五人相偕来访,见桌上诗句,尽皆感兴,乃为联句,得七句诗云: 竹林深处有篱笆,篱笆难挡笛声转。笛声换来知音笑,笑语畅怀凝笔端。笔笔述志走诗笺,笔笔录下珠玑言。箴语共话咏篁句。 嵇康于内室见众人无去之意,只得出来相见,见联句之中,句首皆关竹字,知俱为爱竹之人,乃为其完曰:篁篁有节聚七贤。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606/12/31708_1313300.html

㈤ 嵇康的名诗句有哪些

四言诗十一首(一)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四言诗十一首(二)
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朝翔素濑。夕栖灵洲。摇荡清波。与之沉浮。
四言诗十一首(三)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
四言诗十一首(四)
敛弦散思。游钓九渊。重流千仞。或饵者悬。猗与庄老。栖迟永年。寔惟龙化。荡志浩然。
四言诗十一首(五)
肃肃泠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溯丹坻。含阳吐英。履霜不衰。嗟我殊观。百卉且腓。心之忧矣。孰识玄机。
四言诗十一首(六)
猗猗兰蔼。殖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馥馥蕙芳。顺风而宣。将御椒房。吐熏龙轩。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四言诗十一首(七)
泆泆白云。顺风而回。渊渊绿水。盈坎而颓。乘流远逝。自躬兰隈。杖策答诸。纳之素怀。长啸清原。惟以告哀。
四言诗十一首(八)
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
四言诗十一首(九)
有舟浮覆。绋纚是维。栝檝松棹。有若龙微。□津经俭。越济不归。思友长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四言诗十一首(十)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四言诗十一首(十一)
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叹过绵驹。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 五言赠秀才诗 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自谓绝尘埃。终始永不亏。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维。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隐姿就长缨。卒为时所羁。单雄翩独逝。哀吟伤生离。徘徊恋俦侣。慷慨高山陂。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巇。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

㈥ 【简答题】嵇康诗歌的特点。

嵇康的诗歌创作,据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嵇康现存诗歌五十余首。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杂言等等。诗体多样,取材广泛。其中以四言诗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诗现存《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1〕、《四言诗》十一首、《代秋胡歌诗》七首、《幽愤诗》一首、《诗》一首。何焯《文选评》曰:“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叔夜送人从军军诗至十八首,以开晋、宋四言之门户。然雄辞彩语,错互其间,未令人厌。”〔2〕超尘脱俗,冲怀旷远;其五言诗,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时代所限,不能为汉音之古朴,而复少魏响之群妍,所缘渐沦而下也。”〔3〕多写其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
中国诗歌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种形式,自汉魏以来五言和七言兴盛,然四言则主要以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为代表。四言诗歌并没有得到长期延续性发展,到正始时期,五言诗进一步发展。“魏晋时期,五言诗占有优势。除曹操、曹植、嵇康、陶渊明等数人以外,擅长四言诗的使人极少。嵇康与曹操并驾齐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四言诗人。”〔4〕在此种时代潮流之下,嵇康为何秉承《诗经》传统偏爱四言,他不是反对司马氏集团的传统名教,越礼而行的人吗?何以如此呢?《文心雕龙》评价嵇康诗歌:“嵇志清峻”,“清峻”二字正好说明嵇康的整体诗歌特点和艺术风格,嵇康性直刚烈,而又尚奇好侠。故诗歌必然峻切。这样的艺术风格似乎更能直切的表达嵇的思想感情,更加直露的反映其对政治的态度。“简约严明,文约易广”的四言诗歌特点正好与这种“清峻”的艺术风格相吻合。嵇康四言诗歌秉承《诗经》的写作传统和写作手法并予以创新,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如措辞、章法、比兴等都有明显学习《诗经》
的迹象,另一方面又有创新,他的四言运笔疏朗,色彩鲜明,圆通自如,状物叙事,呈现出新的面貌。在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有这样两首: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一)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二)
用简明畅快的四言勾勒出生动鲜明的画面。在《诗经》中的作品多用比兴,然而比兴只是手段,是为了引起主题,诗旨才是关键。然而,嵇康的上述两篇创作,通篇皆是描写之辞,刻画禽鸟优游俯仰之状,仿佛正在展开的画卷,却无一语涉及诗人的本意。这在传统的四言诗歌中式很少见的。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论四言之风格云:“四眼正体,则雅润为本”,“平子得其雅,叔夜得其润”。〔5〕正如所说,嵇康的四言注重“音律和谐”,“和谐”则显“圆润”。不刻意的去描绘“典雅”,却在其描写“圆润”“和谐”的措辞用字上,表现出“雅”的一面。典雅的环境,令我们直接想到的就是和谐的音律。而和谐的音律,所表现出来的必然已经有典雅的意境在里面。这种语言风格特点确有嵇康“清峻”之特色。
嵇康的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6〕关于嵇康的诗,后人大都以一个“峻”字来评价。著名的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中说道:“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7〕刘勰认为嵇康的作品风格是“清峻”,在《体性》篇中刘勰道:“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清人刘熙载在《艺概》卷二《诗概》中说:“叔夜之诗峻烈,嗣宗之诗旷逸。”〔8〕“清峻”与“峻切”、“峻烈”都是一个意思,“峻”原意是高峭,与其它词连用,或用其原意,或引申为严刻。“清者,清远;峻者,峻洁、崇高”〔9〕其诗歌抒情方式亦是如此婞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说:“叔夜婞直,所触既形,集中诸篇,多抒感愤,招祸之故,乃亦缘兹。夫尽言刺讥,一览易识,在平时尤不可,况猜忌如仲达父子者哉!”〔10〕 嵇康诗歌笔试飞动、蕴藉流转、飞动自如、文法高妙、气势昂扬、清丽深刻。我们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八首》的其中两首诗:
良马既闭,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九)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之十四)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八首》是嵇康在送哥哥嵇喜从军之时所写,诗表面上是在描写想象中的哥哥的军旅生活,戎马骑射、游猎弹琴、神情悠然的高超境界,实际上写的则是自己的生活情趣。“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气势昂扬,清丽深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语言自然天成,形象而又传神。洒脱自然、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正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写照,也向来是人们所称道的妙句。
在嵇康的诗歌中“游”字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以《代秋胡歌诗七首》、《 幽愤诗》、《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四言诗十一首》、《 五言赠秀才诗》、《 答二郭诗三首》、《 酒会诗》、《 与阮德如诗》、《 述志诗二首 》、《五言诗三首》来统计,“游”字共出现28次,为何嵇康情有独钟于“游”字?我们知道,《庄子》中有“逍遥游”,嵇康的“游”是否与庄子的“逍遥游”的“游”相同呢?这个字的屡屡出现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嵇康对老庄思想是有继承的。《庄子》中的“逍遥游”是庄子的核心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11〕《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嵇康继承了《庄子》的这种境界,“游”是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是对“自由”无所限制、无所拘束的追求。嵇康继承老、庄之学之外,他的个性和人生经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嵇康少孤,母亲和兄长把它抚养长大,自然缺少了父亲的严厉管教和束缚,形成了一种率性自然、天纵旷放的个性。他的这种个性与老庄思想不谋而合。他“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与怀抱之中”。〔12〕长大之后好老庄之学,旷达任放,反对名教礼法,在《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老子庄子,吾之师也。”又云:“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13〕向秀称“嵇志远而疏”〔14〕 也正是这种远离世俗、翛然物外的玄远之心的要求,使嵇康以庄学为阶梯,来表达自己得人生理想和目标。
嵇康思想的源头是老庄的人生哲学。老庄哲学所倡导的是绝圣弃智、适情任性、与束缚个人思想的传统礼教相抗衡。追求脱离现实,但又离不开现实。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有理想,然而理想的基础确是现实生活。老庄的人生哲学是矛盾的。老庄哲学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是:避世遁世、归隐山林。这只是一种痛苦的逃避。庄子在《逍遥游》中所阐释的自己所追求的个体自由“逍遥游”是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是通过“心斋”
“坐忘”来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中个体是独立的。而嵇康的“游”是与现实生活有所关联的,他抨击社会黑暗、礼教的虚伪,追求的是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独立”。庄子逍遥游是指无所依从、绝对自由地似鲲鹏般展翅翱翔在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一方面认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认为,“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嵇康的“游”继承了庄子的“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所出现的也正是这种逍遥游之“游”。所不同的是庄子是无法施展抱负,而嵇康是不屑于去做。在这点上阮籍与庄子有所相同,都是壮志难酬。但是嵇康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般的“逍遥”的对待人生。
嵇康的逍遥游之“游”是在继承庄子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发挥。使它成为自己所追求的的人生境界,嵇康去实践这种人生境界,在作品中表现这种境界。而庄子只是在他的思想有了这种境界,并没有去实践。庄子更多的是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而无所不为。嵇康继承庄子,更多的表现是嵇康以庄子的“逍遥游”这一境界为阶梯,使之更进一步。嵇康的“游”是实实在在的不受约束、任情而驰、优容游与的精神追求,是淡薄自然的生活的生命欲望,是竭力追求一种超凡脱俗、如诗如画般的宁静人生。嵇康的游仙诗之“游”是嵇康苦索“游”之境界的必然产物。嵇康“求仙问道”“服食药石”以求成仙得道,“仙”具体化是神仙,但却代表着“游”的境界。“游仙”的最终目标却是“游万物而任自然”的人生理想目标。这是他对生命的终极目标的考证。

㈦ 关于评价嵇康傲骨不屈的诗句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关于评价嵇康傲骨不屈的诗句主要有以下诗句:
1、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晋·颜延之《五君咏》
原诗: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2、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唐·白居易《杂感》
原诗: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3、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宋·李清照《咏史》
原诗: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此诗虽是赞赏菊花傲霜,但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嵇康傲骨不屈)
原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
原文节选:夫晋之人士,荡检逾闲,骄淫愞靡,而名教毁裂者,非一日之故也。魏政之综核,苛求于事功,而略于节义,天下已不知有名义;晋承之以宽弛,而廉隅益以荡然。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名教为天下所讳言,同流合污而固不以为耻。其以世事为心者,则毛举庶务以博忠贞干理之誉,张华、傅咸、刘毅之类是已。不然,则崇尚虚浮,逃于得失之外以免害,则阮籍、王衍、乐广之流是已。两者交竞,而立国之大体、植身之大节,置之若遗;国之存亡,亦孰与深维而豫防之哉?故与贾充偕而不惭,与杨骏比而不忌。如是,则虽得中主,难持以永世,况惠帝之愚无与匹者乎!董养升太学之堂而欢曰:“天人之理既绝,大乱将作。”诚哉其言之也!

㈧ 赞美嵇康的诗句

《中国名胜词典》载:“嵇康墓在安徽省涡阳县城东北公里的嵇山南麓。嵇康(774--763),字叔夜,三国曹魏时人。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其与当世名士阮咸、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为友,常驻聚会于竹林之下,时称“竹林七贤”。因政治上拥护曹魏,反对司马氏集团篡权,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前,他拒绝了二千太学生的营救,索赔琴弹了一曲已成绝响的《广陵散》。后葬于此。嵇康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嵇中散墓,位于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之临涣)。涡阳建县前属宿州。清嘉庆10年(1805),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现墓洞已被发现,但墓内被盗一空,只有空墓尚存。

从嵇康性格看待嵇康之死

嵇康是一个很具有性格的人,从他的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嵇康的形象。嵇康作为一个个人,但是他始终都不曾稍稍改变一下的性格,我认真地看了一下嵇康的作品,从他的言语中我看到他不羁的性格。我认为嵇康的死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所至的。
嵇康的死直接原因是他的性格。嵇康诗的风格,《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而《明诗》又说:“叔夜峻侠,故兴高而采烈。”我们注意到尽管这两者评价不尽相同,但是又应该发现惊人的相似:就是嵇康有一个的诗在《文心雕龙》和《明诗》的作者的眼中都有一个“峻”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到嵇康性格中不能容人而又不能容于人的一面。在《后汉书·朱浮传》中有这么一句话“以峻文诋之。”这句话中的“峻”是“严酷,严厉”的意思,文如其人,由此我们可以揣度出嵇康的性格中一定有很难被人接受的地方,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揣测罢了。但是我认为这种揣测幷不是没道理的。

在嵇康的《与山巨源头绝交书》中表达出他自己有九不堪的地方,其中有“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和“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可见嵇康性格中有一种不为世所累的性格,在嵇康的眼中尘世中有太多琐事的烦扰了,而嵇康的本性中是不能忍受这样的烦扰的。而他向往的生活是忘掉世间的烦忧。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可见嵇康性情中是无法接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他渴望的是超脱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如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表达出来的那样“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

其实他表达的意思是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时代,因为在人间就有送来迎往的忧扰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嵇康喜欢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他要过的生活是“游山泽,观鱼鸟”,幷且“心甚乐之。”他要过的这种生活完全是秉其本性行事的,不愿意稍稍地改变一下。因为是人就有生老病死的事情,在当时社会人们把送葬看成一件大事,但是嵇康却不愿意顺从世俗,可见其倔强不羁的一面了。既然不能顺从世俗,当然嵇康就希望能超脱他的那个世界——那个不能被他性情接受的世界。他渴望超脱他的那个世界,因此他“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在嵇康的眼中他是对的,他的追求秉其本性而行的信仰也是对的,即使和他的那个时代的人完全不相同,但是他只是“循性而动,不为物移”。我不由想到嵇康的观念其实和屈原是很相似的,屈原的观念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但是嵇康还是比屈原锋芒收敛许多的,《晋书·列传第十九》中有这样的描写“(康)性慎言行”。或许是他不屑和世俗交往吧。

嵇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真的是有点怪诞的,也是不能想象的,据晋书列传第十九中记载“(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击水围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这种性情也就接受了,但是对于不了解他的人会是怎么看待他呢?其实嵇康还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按照嵇康他自己的说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就因为山涛推荐他出来做官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人去干涉他追求自然,即使是自己认为最亲密的朋友。从其一生来看嵇康也算得上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他说过“君子之行贤,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不论于是而后为也。”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的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正因为崇尚自然本性,所以他不愿意为世俗忧扰,而只愿意平平静静“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也正是因为这样嵇康不愿意出来做官。嵇康不愿意出来做官是他本性的一面,其实嵇康”性慎言行”,但是他还是按照他自己的性情去行事的,只是他不愿意接触当时的统治者罢了,但是对于他身边的人,他从来就是一个性情。其实嵇康是间接死在钟会的手上的,对于嵇康的死《晋书·列传第十九》有这样的记载,:"(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虎耳。’因谮‘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豁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由此无疑钟会和嵇康的死有极大关系的,甚至可以说应该对嵇康的死直接负责。当然不愿意统治者服务的而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当然会引起统治者的恐慌的。一方面统治者害怕他聚众造反;另一方面这些有能力的人对于统治者的礼乐教化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是这样描述他自己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在当时儒学是作为正统的思想的,公开表达自己“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就是发表反动言论,当时的统治者怎么能容忍违背自己推行的正统思想的人呢?因为嵇康的死也是必然的,即使没钟会的出现。但是钟会还是看到了嵇康致命的缺点,“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其实钟会和嵇康也不见得有深仇大恨的,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隔阂的。《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九十七杂录五中有这样的描写“从前主父偃一家被孙弘杀掉,嵇康被钟会诬陷致死,因此曹操劝他的儿子说:‘我对小过失也非常愤怒,你们千万不要学这一点。’你们修业进德,以中和为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操眼中的嵇康一定不是一个中和的人。其实从嵇康的言行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了,《晋书·列传第十九》有这样的记载:“初,康居贫,学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瞻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掇。良久会去,康谓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常人眼中这样的话有很大的挑衅性,更何况这样的话对着钟会这样的富家弟子说呢?钟会这样的富家弟子一定是心气很高的,又怎么能忍受嵇康这样的漠视的言语呢?我想也因为嵇康待人接物的这种态度埋下了了祸根。应该来说,钟会还是对嵇康很崇拜的,钟会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不如嵇康名气大,便将自己的一篇文章写好送去,到了嵇康的家门口却不敢进去,只好把文章一卷,扔进去就跑。可是这一丢进去便没有了音信。心气太高的钟会一定是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钟会也一定不能容下嵇康的。

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并不是说嵇康心胸很狭窄,总的来说,是嵇康对天性自然的执著。对天性自然执著的嵇康必定不会很顺服地去接受儒教的教化的,对于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的那个时代,必定使得统治者有消灭异己的想法。而嵇康在待人接物方面的随意的性格是促成嵇康死因的直接原因。是嵇康的性格导致嵇康的死的。

㈨ 咏嵇康的 诗词

乱离
年代:【唐】 作者:【孟郊】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
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
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悲。泪下无尺寸,纷纷天雨丝。
积怨成疾疹,积恨成狂痴。怨草岂有边,恨水岂有涯。
怨恨驰我心,茫茫日何之。

言怀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此身未有栖归处,天下人间一片云。

感事六言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咏史下·嵇康
年代:【宋】 作者:【陈普】
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
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夏日览物思古人三首·嵇康
年代:【宋】 作者:【韩维】
翛然柳下锻,岂不遗世喧。
一忤贵公子,鸣弦竟谁冤。
性烈才且隽,有味孙登言。

听弹广陵
年代:【宋】 作者:【李处权】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五君咏·嵇康
年代:【宋】 作者:【钱选】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锵,龙性谁能驯。

嵇康
年代:【宋】 作者:【徐钧】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

贤八咏·嵇康抚琴
年代:【宋】 作者:【姚勉】
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马。
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这些是写嵇康的诗,如果你要看关于他的文章可以去买《晋书》、《文献通考》、《法书要录》、《史记三家注》这类的

㈩ “咏嵇康”的诗词有哪些

1、引得嵇康懒(唐·曹邺·《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2、嵇康、吕安连罪赋此诗(唐·曹邺·《续幽愤》)

3、嵇康殊寡识(唐·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