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㈠ 忆秦娥娄山关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通过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来表现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内和博大胸怀。容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译文: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1)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扩展阅读: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三人军事小组。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遭遇,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娄山关激战与遵义战役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梦想。
遵义战役后,红军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冲出绝境,实现了北上会师的伟大战略计划。
㈡ 《忆秦娥·娄山关》简单的诗词赏析
作品赏析
这首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
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另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
原诗如下
忆秦娥·娄山关
现代: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
西风正壮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2)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
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
㈢ 忆秦娥 娄山关 原文
忆秦娥·抄娄山关原文及释义如下:袭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释义: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3)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扩展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激战后。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0日,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战。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㈣ 忆秦娥娄山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全诗如下: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如下: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4)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㈤ 诗歌赏析忆秦娥娄山关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主题的理解
毛泽东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下半阕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激抒了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表达了诗人的一种博大苍茫之气概。
㈥ 毛泽东诗词赏析——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此词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下半阕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激抒了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表达了诗人的一种博大苍茫之气概。
㈦ 忆秦娥·娄山关的上阕景物赏析
上阕可以来用“霜晨行军自”四个字来概括交代了时间(残月天边的拂晓时刻),环境(西风凛冽、天空辽阔),景物(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马蹄声和喇叭声)从这些景物可以看出行军环境的艰苦,营造了一个悲凉沉郁的氛围上阕写景,景中含情
㈧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此词开篇即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一开始三个字“版西风烈”,悲声慷权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
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
(8)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扩展阅读:
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㈨ 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全词的理解。
《忆秦娥·娄山关》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译文: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全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9)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2、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