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句心静
『壹』 佛教 禅语解读: 心静 一念不生; 心净 净念相续; 心境 明心见性; 心敬 心镜
心静:欲念轻淡,心如止水。
心净:心里不生任何念头。连“无念”的念头也无。就像擦拭的干干净净的玻璃一样透明无丝毫杂质。
心境:心的境界,境相。众生心无常,总是随缘变化。
心敬:内心真诚对一切人事物皆态度恭敬。
心镜:心如明镜照物而不在心中留有痕迹,这是道士之心。不能像照相机一样咔嚓咔嚓的总是在心里留住印象,这是众生之乱心。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阿弥陀佛
『贰』 佛经形容心静的成语
佛教形容心静的成语:心无挂碍。内心没有任何牵挂,非常清静。
出自佛经《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叁』 心静的佛教中意思
以佛教的见地反观,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很多麻烦都是由己而起。对所有的事都执着,对所有的烦恼都招惹,即使早已风平浪静,我们还要坚持,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痛苦也因此而来。心静能化解很多的矛盾。
『肆』 心净心静心境佛家说法
相遇相知相惜凡俗爱意
『伍』 能让心静下来的佛教诗词
能让心静下来的,看佛教诗词是无用的。 就是看了也不过是在心外而已,要静心就要从内心开始。 去禅修吧,20-30分钟,心就是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陆』 什么佛教歌曲能让人心静...(好听的)
阿弥陀佛心中有佛,自然清净。
『柒』 佛家,道家有没有使人静心或安心的咒语
这个是静心根本经典,常读十分有效
太 上 老 君 说 常 清 静 经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一线乃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捌』 佛教有没有能让人心静如水的经文
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
『玖』 佛教如何让心静
佛教让学会看破,放下,看的破,自然放的下,自然就会让心清静。
『拾』 佛教中和尚一般都念叨什么经,才能心静和空
一般的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即可。专心念指:佛号从心中内起念、从容口中念出,耳朵再把自己念得佛号听进去,如果这时心清净了,就可以了,如果还不清净,则还要再加上记数,即印光大师的十念记数法来念佛,基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