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重点名句
1.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名句
必修抄一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 而绝江河 。
3、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 圣心备焉 。
2. 高中必修1~5、选修1、2、12、14的文言文名句
各地历年高考题中诗文名句多出自课本中大纲规定篇目,并且重复出现,鉴于很多考生答错此题并不是因为不会背而是因为写错字,对名句名篇进行如下训练,并附详细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1--6册课本中应背诵名篇名诗易错字填空练习
第一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 )( )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 )飞舟。(2005年福建高考考了此题)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江天万里霜。 (2006年天津高考考了此题)
●荀 况 《荀子•劝学》
3.青,取之于( ),而青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 ),君子( )学而日( )省乎( ),则( )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见也。
6.假( )马者,非( )足也,而( )千里;假舟(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 )龙生焉;积善成( ),而( )( )自( ),圣心备焉。故不( )( )步,无以( )千里;不( )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一跃,不能十步;( )马十( ),功在不舍。 ( )而舍之,朽木不折;( )而不舍,金石可( )。(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8.群臣( )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寡人者,受中赏。能(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06年全国高考Ⅰ卷考了此题)
第二册
●韩愈《师说》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1.吾师道也,夫(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006年江西高考考了此题)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焉,小学而大( ),吾未见其( )也。
1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业有专( ),如是而已。
●杜牧《阿房宫赋》
1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 ),阿房出。(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山北( )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 ),流入宫墙。
1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何虹?高低( )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 )( );舞( )冷袖,风雨凄凄。
18.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 ),用之如泥沙?
(2004年江苏省高考考过此题)
19.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灭也?秦人不( )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04年福建省、北京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第三册
●苏洵《六国论》
2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在( )秦。( )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1.思( )先祖父,(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 )惜,举以( )人,如弃草( )。
22.呜呼!以( )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威之所( )哉。 (2004年北京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2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至于( )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 )也而不能(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 )之乎?(2004年辽宁省高考考过此题)
●《诗经•氓》
2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 )(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 ),体无(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 )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则有岸,( )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屈原《离骚》
2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江离与辟( )兮,( )秋兰以为( )。
27.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 )( )之木兰兮,夕( )洲之宿莽。
28. 余固知( )( )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9.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 )素手,札札弄机(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006年江西省高考考了此题)
30. 河( )清且浅,相去( )几许?( )( )一水间,( )( )不得语。(2006年上海高考考了此题)
●曹操《短歌行》
3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以(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 )南飞。绕树三(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天下归心。(2004年重庆市高考、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白马篇》
32. ( )手接飞( ),( )身散马( )。( )( )过猴猿,勇( )若( )( )。
33. 捐( )赴国难,视死( )如归。
●陶潜《归园田居》
34.(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
开荒南野( ),守(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柳( )后檐,桃李罗堂前。( )( )远人村,依依( )里烟。狗( )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 )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 )笼里,复得( )自然。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 )眉折腰( )权贵,使我不得开( )颜!(2004年广东省高考考了此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6.移船相( )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 )抱琵琶半遮面。转( )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7.大弦( )( )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 )(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 )语花底滑,( )(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 )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 )( )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 )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 )悄无言,( )见江心秋月白。(2006年上海高考考了此题)
38.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 )。同是天涯(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王维《山居秋暝》
3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 )归( )女,( )动下( )舟。随意春( )歇,王孙自可留。(2005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杜甫《登高》
40.风急天高猿( )哀,( )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 )霜( ),( )倒新停( )酒杯。(2003全国、2005北京、2006四川高考都考了此题)
●杜甫《蜀相》
41.丞相( )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森森。( )阶碧草自春色,(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 )( )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身先死,( )使英雄泪满( )。(2004年全国卷Ⅱ、2006年全国卷Ⅱ高考考了此题)
●刘禹锡《石头城》
42.山围故国周( )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2004年浙江、2006年安徽高考考了此题)
●李商隐《锦瑟》
4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 )。
( )海月明珠有泪,( )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然!
(2004年湖北省、天津市高考考过此题)
●陆游《书愤》
44.早岁那知世事(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 )(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 )已先( )。出师一表真( )世,千( )谁( )伯仲间!(2005年北京、2006年四川安徽浙江高考都考了此题)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5.世味年来( )似( ),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 )杏花。
●李煜《虞美人》
4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栏玉(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04年全国卷Ⅳ高考考过此题)
●柳永《雨霖铃》
47.寒(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都门帐饮无(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 )( )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004年全国卷Ⅲ、2006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秦观《鹊桥仙》
4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期如梦,忍( )( )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清照《一剪梅》
49.红藕香残玉( )秋,( )解罗(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 )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005年全国卷Ⅰ高考考了此题)
●姜夔《扬州慢》
50.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 )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 )麦青青。自胡马( )江去后,废池乔木,( )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李贺《李凭箜篌引》
51.吴丝蜀( )张高秋,空山凝云( )不流。江( )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 )。女( )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 )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 )斜飞湿寒兔。(2005年北京高考考了此题)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5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 )开。一( )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温庭筠《菩萨蛮》
5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 )香( )雪。( )起画( )眉,弄( )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 ),双双金( )( )。
●李清照《声声慢》
5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 )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怎一个愁字了得?
●王安石《桂枝香》
5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江似练,翠峰如( )。征帆去(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 )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千古凭高对此,漫(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004年全国高考卷1、2005年山东省高考考了此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巾,谈笑间,( )(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发。人生如梦,一( )还( )江月。(2004年全国、2005年上海高考考了此题)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7.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阳草树,寻常巷(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 )草草,封狼居( ),( )得仓(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记,( )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祠下,一片神( )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002年全国、2004年江苏高考考过此题)
●欧阳修《伶官传序》
58. “满招损,谦得益。”( )( )可以兴国,( )( )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归有光 《项脊轩志》
5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 )( ),风移影动,( )( )可爱。
第四册
●李密《陈情表》
6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立,形影相( )。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003全国、2006年浙江高考考了此题)
●苏轼《前赤壁赋》
6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 )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 )之潜蛟,泣孤舟之( )妇。
6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酒临江,横(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之上,侣鱼虾而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 )樽以相属。寄( )( )于天地,渺( )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 )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004年广东省、2005年浙江、2006年江苏、2006年湖南高考都考了此题)
6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乎!
6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04年广东、湖北省高考考了此题)
●王勃《滕王阁序》
66.云( )雨(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之( );( )阵惊寒,声断( )阳之( )。(2004年天津市、全国卷Ⅳ、2005年江西高考都考过此题)
67.( )三江而( )五湖,控( )荆而引( )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 );人杰地灵,徐( )下陈( )之( )。
68.时运不( ),命途多(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6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 ),不( )青云之志。
●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长亭送别》
70.【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南飞。晓来谁(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004年辽宁、2004年湖北省、2005年江苏高考考过此题)
第五册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 )于寡妻,至于兄弟,以( )于家邦。”(2004年辽宁省高考考过此题)
72.谨( )序之教,申之以孝(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 )食肉,(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004年重庆高考考了此题)
●李白《蜀道难》
7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 )及鱼( ),开国何( )然!
7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下有冲波( )折之回川。
75.飞湍瀑流争( )( ),( )崖转石万( )雷。
76.剑阁( )( )而(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006年四川高考考了此题)
●李白《将进酒》
7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 )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空对月。天生我(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004年福建、2005年全国卷Ⅲ、2006年广东高考都考了此题))
78.五花马、千金( ),呼儿( )出换美酒,与尔同( )万古( )。
79.钟鼓(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 )( ),( )有饮者留其名。
●杜甫《兵车行》
80.车( )( ),马( )( ),行人弓( )各在腰。( )娘妻子走相送,尘( )不见咸阳桥。
81.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 )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 )( )!
●杜甫《客至》
8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 )日日来。花( )不曾( )客扫,( )门今始为君开。盘( )市远无兼味,( )酒家贫只旧(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 )呼取尽余杯。(2005年全国Ⅱ、2006年江苏高考考了此题)
●杜甫《旅夜抒怀》
83.细草微风岸,( )( )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何所似,天地一沙( )。
(2004年湖南、2005年全国Ⅰ、2006年福建高考都考了此题)
●杜甫《登岳阳楼》
8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 ),( )( )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006年四川高考考了此题)
● 李白《峨眉山月歌》
85.峨眉山月半( )秋,影入平( )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 )州。
第六册
●司马迁《报任安书》
86.盖文王( )而演《周易》;仲尼(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有《国语》;孙子(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 )贤圣发( )之所为( )也。此人皆意有所( )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004年浙江省高考考过此题)
●《屈原列传》(节选)
87.屈平正道直行,( )忠尽智以事其君,( )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能无怨乎?
88.明道德之广( ),治乱之条贯,( )不毕(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 ),其称文小而其( )极大,举类( )而( )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 ),故死而不容。自疏( )( )污泥之中,蝉( )于( )( ),以浮游尘( )之外,不获世之滋( ),( )然泥而不(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9.举世( )( )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
附详细答案:第一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荀 况 《荀子•劝学》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邹忌讽齐王纳谏》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第二册
●韩愈《师说》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杜牧《阿房宫赋》
1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1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8.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9.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三册
●苏洵《六国论》
2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诗经•氓》
2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屈原《离骚》
26.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7.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8.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9.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0.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3. 如何学好语文
学语文,就是要“背”
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通过次数的累积,达到一定的记忆。
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他们是天生就懂得这些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经过不断的读到好的文章,从中领会了如何更好的去组织语言。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这都是对文化底蕴的积累。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
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记忆的积累,突破常规,举一反三,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东西。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写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实孩子“吞下去”这么多,也是为了“吐出来”,也就是写出好作文。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写作没创意,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总是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现在就算写好了,长大后就肯定也不会写。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
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4.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到必修五 名言警句默写
苏教版名言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直抒胸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下阕中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_,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 3、青,___________ ______;冰,_____ 。 4、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绝江河。 8、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蛟龙生焉;
______ ,______ ,圣心备焉。 10、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 ,不能十步;,__________ ,功在不舍。
12、锲而舍之,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13、师者,___________ 。
14、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 。 15、吾师道也,___________ ?是故无贵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6、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 。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20、___________ ,水波不兴。
21、举酒属客,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2、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2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 。
24、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25、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 。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 。 26、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
27、“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9、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 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 30、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 。 31、___________ ,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 ,而卒莫消长也。
3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 。 必修二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言得之。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则胜负之数,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或未易量。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 ,并力西向,___________ 。 7、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六国论》)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出。 9、五步一楼,___________ ;各抱地势,___________ 。 10、长桥卧波,___________ ?复道行空,___________ ? 11、歌台暖响,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风雨凄凄。
12、明星荧荧,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雷霆乍惊,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杳不知其所之也。 13、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 ;架梁之椽,__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瓦缝参差,___________ ;直栏横槛,___________;管弦呕哑,___________。 14、灭六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族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16、大江东去,___________、 。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18、羽扇纶巾,___________、 。 19、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间如梦,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21、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雨打风吹去。 22、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 23、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赢得仓皇北顾。
24、凭谁问:__________ ,__________ 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 修 三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而为之记,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 ? 4、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恐年岁之不吾与。 5、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君亦无所害。 7、___________ ,不仁;___________ ,不知; ___________ ,不武。 8、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必积其德义。 9、不念居安思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 。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怨不在大, ; , 。 10、将有作,___________ ; 惧满溢, 11、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 ,
则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
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 。
13、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 。
15、今者项庄拔剑舞, 。
16、杀人如不能举, 。 22、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
23、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何辞为。
必 修 四
1、夫颛臾,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稷之臣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而不持,___________,则将焉用彼相矣。 3、且尔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盖均无贫,___________ ,__________ 。 6、夫如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8、填然鼓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 9、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___。 百亩之田,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人死则曰:“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________。” 12、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 。 1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 。 14、___________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 。 16、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
1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0、___________ ,不见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 ,初为《霓裳》后《绿腰》。
2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25、间关鹰语花底滑,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27、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 。 28、___________ ,唯见江心秋月白。 29、曲罢曾教善才服,___________ 。 30、___________,秋月春风等闲度。 31、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33、浔阳地僻无音乐,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35、座中泣下谁最多? 。 36、庄生小梦迷蝴蝶,___________ 。
37、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38、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39、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40、明月不谙离别苦,___________ 。
41、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蝶恋花》) 42、、___________ ,暮霭沉沉楚天阔。 43、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44、__________ ,冷冷清清,___________ 。
45、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46、_______ ____,控蛮荆而引瓯越。
47、物华天宝,___________ ;人杰地灵,___________ 。 48、腾蛟起凤,___________ ;紫电青霜,___________ 。 49、________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
50、鹤汀凫渚,___________ ;桂殿兰宫,___________ 。 51、闾阎扑地,___________ ;舸舰迷津,___________ 。 52、__________ _,彩彻区明。,__________ _,秋水共长天一色。 53、渔舟唱晚,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 _ 。 54、遥襟俯畅,__________ _。爽籁发而清风生,_________ __。 55、天高地迥,_____ ______;兴尽悲来,___________。 56、时运不齐,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 57、老当益壮,________ 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 58、北海虽赊,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59、__________ _,空余报国之情;___________ ,岂效穷途之哭! 60、无路请缨,______ _____;有怀投笔,______ _____。 61、杨意不逢,____ ______;钟期相遇,___________? 62、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 ____。阁中弟子今何在? 。 63、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 ____。(《滕王阁序》)
5. 必修五文言文常考名句
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陈情表
6.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完整版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恰同学少年,专挥斥方遒
3.冰水属为之而寒于水
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5.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7.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君子生非异也
9.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13传道授业解惑也14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