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巴金的日月赏析

巴金的日月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1-04 13:21:03

Ⅰ 巴金 短文两篇<日月>

《短文两篇》赏析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是一天之隔。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而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的是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词不同,巴金笔下的月是别样的,“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种感觉”,暂时没有了前文中对热的礼赞,而对冷有了别样独特的感受。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时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悠闲、自在的,而是忧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这样忧愁情绪之下,作者却并未就此沉溺,而是写道:“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姮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看了对《月》的赏析,你应该有点明白了吧
他把月比为明镜
那明镜中看见的是嫦娥的影子了
而结合前面的分析,嫦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应该会有更好的体会
前面的赏析是搜寻的,后面的分析是我自己的看法
希望对你 有帮助

Ⅱ 巴金 《日月》日 原文

《日》——现代作家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2)巴金的日月赏析扩展阅读

《日》是巴金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诗,选自散文集《龙·虎·狗》。此诗通过飞蛾扑火和夸父追日两个事例,赞美了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火热象征了光明的崇高信念,表达了作者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

全篇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此诗后被选入《语文·八年级·下册》教科书中。

创作背景

《日》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怀着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写下了此篇。

名家点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已《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太阳在中国新诗中颇受诗人们的偏爱。“五四”时期郭沫若在《太阳礼赞》中表示:“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哟!你请把我全部的诗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沤?”

到了抗战初期,艾青又在《向太阳》中描写自己向太阳奔驰而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巴金的《日》,与这些诗里所表现的感情,实是一脉相通的。

福建师大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汪文顶《汪文顶讲现代散文》:“日”代表着光和热,这众所公认的。巴金据此联系世间万物,着眼于生命本质需求的视点,来歌颂飞蛾扑火、夸父逐日的生命壮举,体悟“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的生命哲理,表达“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的生命追求,即使“化做一阵烟,一撮灰”也在所不惜。这是作者一贯追求光和热、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人格的诗意表现,也是这篇仅两百来字的散文诗有新意耐咀嚼的根本所在。

Ⅲ 巴金的 日月 中有很多象征,写出象征体和被象征体有哪些

《短文两篇》赏析 在《日》中,作者写道:“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这样的话:“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虽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写日,一篇写月,但看看写作时间,仅仅是一天之隔。并且将文章联系起来看,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自古以来,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征,很多人都曾经歌颂过太阳,但巴金虽写的是日,意却不在此,他在文章开篇首先写的是“飞蛾”,一种渺小而不美丽的生物,但是它“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为此,“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飞蛾和夸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内涵。而人也要像他们那样,应该“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这个人间“没有了光和热”,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的是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与千百年来吟月的诗词不同,巴金笔下的月是别样的,“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种感觉”,暂时没有了前文中对热的礼赞,而对冷有了别样独特的感受。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时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悠闲、自在的,而是忧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这样忧愁情绪之下,作者却并未就此沉溺,而是写道:“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姮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看了对《月》的赏析,你应该有点明白了吧 他把月比为明镜 那明镜中看见的是嫦娥的影子了 而结合前面的分析,嫦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应该会有更好的体会 前面的赏析是搜寻的,后面的分析是我自己的看法 希望对你 有帮助

Ⅳ 巴金 短文两篇 日月

赞扬,因为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Ⅳ 短文两篇 巴金 (日月的写作背景)

《短文抄两篇》写作背袭景

这篇文章都写于抗日战争的1942年,前后只有一天之隔。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作《日》和《月》,就是为此而发,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Ⅵ 巴金日月创作背景的介绍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Ⅶ 巴金的《日月》的启发。。。跪求!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Ⅷ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请概括日月的主题

主要写了作者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对中华的光明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人的一种赞美

Ⅸ 巴金日月读后感

- -|||
偶也要写着文滴读后感,目前只找到一篇,借你分享吧,这篇不太适合~~

读巴金散文《月》有感

早就读过这篇散文,因为很喜欢,就保存下来,想着让自己慢慢品味。可今天再次读它的时候,心里真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并且这感觉总围绕着自己,让我有种顾影自怜的想法,且心里很难受。
以前我最喜欢站在窗前独自看着月儿慢慢的升空,把它那皎洁而融融的月色尽情挥洒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映照着我家的窗棂;那月光透过玻璃,倾泄着它温柔的色彩,感觉到柔柔的月光,普照在我的身上,一如照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感觉不到它的遥远,感觉不到它的清冷,仿佛它那皎洁的月色能把我的心照亮;看着它,心像是被什么温暖着,喜欢它就这样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感动着我的心。总愿意看到它高高挂在天空,总盼着它时时月圆,刻刻透明。
但现在这种难受的感觉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为了自己无为的追索?是为情感一而再三的这样对我,为了今天,还是为了那不可预知的未来?我真的说不清楚。只是那种疼痛的滋味在心里慢慢的滋长,慢慢的延伸着,触及到我身体的各个部分。看身边所有都朦胧模糊,感身心里所体味的一切都那么意味深长,想自己所要的情感,在自己还没真正体会它的温暖和温馨之时,就这样毫无声息的远离了我,只余漫漫长夜笼罩着我的心,只剩皎皎清月陪伴着我从黑夜走向黎明。
长夜漫漫雨霏霏
思情长长泪串飞
情深意切寄数语
隔断天涯路通谁
情感的追索真的就这样在漫长的归途中迷失了方向,思想的爱恋在皓月当空之时,倍感孤寂,身体里的血液凝固于清冷的月色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粘湿了我的衣襟。想着你我一起抵窗相对邀明月,遥寄相思之情;细数着黑夜中的星星,找寻着你我的踪影,明白到底那颗才是我们的归程,何时才能相逢于清冷的黑夜中;细闻春夜花香飘四野,感春雨滴落心间,春风吹拂着我的面庞,春雨浇透了我的心。皎月依旧清高的挂在天际,伴月的云朵早已把冷寂归于清明,归于我的心。
“月的光是死的光。”是的,月光是死的光,它不如阳光般可以让世界温暖,可以让人心燃烧,更不可能给万物以孕育。我为什么还要这样在意清月是否皎洁,在意你是否能圆呢?


—— 作者:巴金

每次对着长空里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是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样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的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摘自《巴金散文集》

Ⅹ 巴金日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