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式微赏析
⑴ 八下语文式微
式微
作者: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官家事,
怎会顶风又饮露!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老爷们,
怎会污泥沾满身!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 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 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 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 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 还是一种权谋?
⑵ 式微什么意思
含义:
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出处:
见明归有光《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回族德厚源远,能自答振于式微之后。”
式微式微,胡不归?——《诗·邶风·式微》
引证解释:
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茅盾《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2.《诗·邶风》篇名。《诗序》说, 黎侯 流亡于 卫 ,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荣城伯 赋《式微》乃归。” 唐 王维《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 崔璞《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清曹寅《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十竹秋来好,连宵咏《式微》。”一说《邶风·式微》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⑶ 《诗经.式微》的内容,原文啊
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人民行役,颠连困苦,对统治者发出不平的怨恨。
式:作语助。微:昧,黄昏。
微:非。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这可能要算《诗经》中最简短的一首诗了。
然而,这样一首简单的诗,千百年来,竟也是千人千解。毛诗序说,“《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现代人则说,这是服劳役的人发出的怨声。
如果取前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是: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浓露之中呢?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泥泞之中呢?
根据毛诗序所言的历史背景,此诗是黎侯的臣子给黎侯的劝告。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留于卫。卫国拨给他两个邑让他们安顿,黎侯后来可以回国了,但又不思归。后世三国时阿斗的乐不思蜀,大概可追溯到这里。从他的臣子急切劝勉的情况来看,形式确实很有些麻烦,看来是国内人对黎侯的乐不思黎颇有怨言了,做臣子的当然要尽到自己劝谏的责任,便作此诗以劝。
如果采后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成了: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要不是因为老板的缘故,我哪会在这里冒着风露?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还不是因为老板的身体,我哪会身陷在泥泞之中?
两相对比,谁是谁非?谁优谁劣?一清二楚。
按现代人头脑中充满的阶级意识和所谓人民性的革命精神,来解读此诗,唯一可以表达的就是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劳动者在发牢骚,至于诗意全无。这样一首“民歌”,就差强于一首打油诗。
确实,诗无达诂,易无达占。
然而,诗无达诂?本来无诂。易无达占?本来无占。
所谓“诗无达诂”,纯粹是后世解诗者强梁之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发,在写诗者那里,自有一种本意和机心。怎么可能允许后世解诗者胡乱而诂?写诗是一种事业,而解诗只不过多了一种职业。事业和职业,貌相似,情不同,往往一个南辕,一个北辙。
现代女诗人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这在朦胧诗派里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然而,据她自述,这首诗本来是她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台上一位老先生大发歧视女性的高论,因之即兴而在台下写下了这首诗,其意仅仅是在表达对这种大男子主义现象的一种不满。可是,是诗一经传开,竟然花开别枝,成为风行一时的爱情诗。女诗人也无可奈何,只有莞尔。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现代人中有人写下这样一首抱怨“老板”的诗,那么,我们的“老板”们会把这样一首诗拿到职工文艺晚会上歌唱吗?
正如历来解诗者反驳毛诗序时爱用“牵强”二字一样,那么,我在这里也不妨送给他们二个字:“荒唐”!
“人民性”不等于民歌,正确认识“人民性”才是理解《诗经》的本质的态度。“人民性”固然存在于人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奴隶和平民的思想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固然是人民性,然而,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先进的思想者,有一批先进的知识集团,正是他们率领着人民在创造着先进文化,这些知识分子或思想家,他们所代表的思想难道就不具有人民性了吗?狭隘地从那种出身、成分、地位来看待人民性,结果只会闹出无数的笑话来。
⑷ 八下语文古诗词《式微》
式微
作者:佚名
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官家事,
怎会顶风又饮露!
暮色昏暗天将黑,
为何不能把家回?
不是为了老爷们,
怎会污泥沾满身!
赏析
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 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 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 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 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 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 还是一种权谋?
望采纳
⑸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一、《式微》
原诗: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赏析习题及答案:
1、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分析: 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劳动者的不满)。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
原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
赏析习题及答案:
1、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分析: C、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 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原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赏析习题及答案: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分析:D、”嫌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分析:B、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分析:D、没有批评友人的意思。而是劝慰友人不要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
5、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答案: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6、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共沾巾”。
答案: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7、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案: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原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赏析习题及答案: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B是气势磅礴。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尾联两句 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 C )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阳楼》。
5、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 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分析:C抒发了诗人有心出世却无人引荐情感,希望张九龄引荐。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案: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答: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⑹ 古文中的“式微”一词怎样解释的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天将暮。)——《诗·邶风·式微》 式微 (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明 归有光 《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 《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