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乎字
1. 赏析:我的朋友!为什么说我“默默”呢世间原有些作为,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作者默默无闻,但付出了实际努力,而有些人,夸夸其谈,却光说不练.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悟
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先说第一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烂熟在心时,朗朗在口时,何止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是在过去的日子里认识了这些高贵的朋友,才至心灵重新弥漫似曾相识的快乐,何止?每每这时,我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喜悦。更何况,夫子讲的“习”,不仅包括诗,还包括礼、乐、射、御等等当时贵族子弟要学习的六艺呢!古语云:“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夫子的弟子很多是在实现孔子的施政纲领的。《论语》大多教人要积极出世,这和《老庄》迥然有异。更何况“学而优则仕”呢!古人读书,胸怀天下,因而在这种情境下,夫子之话,万古不移。
第二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于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超越生死,追求永恒成了不老的表现母题。比如《浮士德》、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而终究以英雄式的悲剧震撼人心。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而在了解之前自己不愠恼,难道不应该吗?如果非要人了解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那就找他,让他了解。如无伤,人不了解你就算了,如果愠恼,我觉得是庸人自扰。
3. 赏析:我的朋友!为什么说我“默默”呢世间原有些作为,超乎语言文字以外
静而不思~是高境界...
4. 语文阅读理解和赏析,包括加点词的作用几乎都不会.
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分析修辞的表达版作权用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2.从结构上看:①过渡②呼应③铺垫标题的作用和含义:(一)作用1.文章的线索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活动为线索。④以实物为线索。2.点明(暗示)中心。3.吸引读者。(二)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词语含义鉴赏文章的基本思路:1、品析思想内容:中心、选材;2、品析艺术特色:写作手法;3、品析语言:修辞、用词。4、紧扣原文,举出一定的例子。5、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参考资料:
5. 西游记39回句子赏析
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圭木母空
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龙王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观音,赚入洞内。
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四十四回 半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行至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僧人都被罚做苦工,悟空监工道士,放走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风吹散道士之会,推倒观内塑像,变为三清大吃供品。
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众道士将三人当作降临的三清祈拜,以求对水。三人将尿施与,纵云而回。三大仙向国王奏说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国王命唐僧等与三大仙赌赛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坛弄法,召来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无雨降下。悟空登坛,风雷大作,暴雨倾盆。
(5)赏析乎字扩展阅读: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6. 文学赏析上的论语十则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或注释: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7. 写水浒传人物赏析600字
1、鲁智深
性格特点: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嫉恶如仇、杀富济贫、坚定勇内敢,鲁莽直率、侠肝义胆、容豁达明理。
主要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
2、武松
性格特点: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主要情节:景阳冈打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十字坡遇张青,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醉打孔亮。
3、林冲-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主要情节: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水寨大并火。
4、李逵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主要情节:斗张顺,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斧劈罗真人,探穴救柴进,元夜闹东京,扯诏骂钦差,梦闹天池,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5、吴用
性格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主要情节: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密筹打盖郡,计鸩邬梨。
8. 《在那颗星子下》句子赏析
1、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寓情于景,把对美好中学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寄托在一片梦境般的景色之中。这也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并引出了全文。
2、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
概述了中学时代的生活,用一件小事引起了下文,那件事尽管是个教训,但林老师的亲切话语令“我”深受感动,给“我”留下了温馨的记忆。
(8)赏析乎字扩展阅读
主要讲述了一次英语考试前“我”溜出去看电影,意外遇到英语林老师。第二天考试凭强记意外得了全班第一,可是在试卷评讲时被老师点破。
重新检查后不及格,但老师在成绩单上还是给“我”评了“优”,并教育“我”不该糟蹋自己的天赋。由此“我”对老师肃然起敬,充满了对老师的赞美,钦敬与感激。
第一个意外:英语考试前夕看电影,巧遇林老师。
第二个意外:考前时因记忆力好而意外得高分。
第三个意外:重考只有47分。
第四个意外:成绩单上仍然是一个叫人不敢直视的“优”。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情节安排一波三折,语言充满诗意。
9.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求翻译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9)赏析乎字扩展阅读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
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10.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句赏析
一、赏析
1、西边太阳又要落山了,黑夜的脚步正一步步临近。独自走在这古老的石板路上,心里一阵凄凉、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
2、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马致远这首词应从思念者的角度去看:夕阳西下,应该是思念的人望着夕阳,想着羁旅途中的心上人走在荒草漫无边际的路上,无比孤独。
3、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10)赏析乎字扩展阅读
一、出处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三、作者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大都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