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张衡传名句

张衡传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1-02 07:36:29

⑴ 带正字的名言名句,给孩子起名用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公卿诗满壁,雅正日相亲。
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自正气。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 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正法则,选贤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传·隐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正身以黜恶。——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正则无景。——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乐出其途。——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以土圭正日景。——张昭远《旧唐书》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书·说命下》
诸侯与正而不贤也。——《谷梁传》
尽璇机之正。——《后汉书·张衡传》
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尚书大传·皋繇谟》
指苍天以为正。——《楚辞·九章·惜诵》

《康熙字典》:
〔古文〕㱏《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
《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注》守一以止也。
《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
《易·乾卦》刚健中正。
《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备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尔雅·释诂》正,长也。
《郭注》谓官长。
《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注》五正,五官之长。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
《郑注》正,於周鄕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载也。
《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
《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
又正人,寻常之人也。
《书·洪范》凡厥正人。
《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
《注》正,犹定。
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
《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
《王霸记》曰:正,杀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质也。
《论语》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
《注》谓质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为凭曰正。
《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论语》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诗·小雅》正月繁霜。
《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
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
又预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
又三正。
《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
《後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注》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书·舜典》作七政。
《史记·律书》作七正。
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史记·律书》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
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
又先正,先贤也。
《书·说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书》内外賔服曰正。
又与政通。
《诗·小雅》今兹之正。
《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
又朝觐曰朝正。
《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
《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
《杜甫诗》不见朝正使。
又姓。
《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汉有正锦,《後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又室之向明处曰正。
《诗·小雅》哙哙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传》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
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闲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又与征通。
《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
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

⑵ 《张衡传》文言文中重点句子,常考翻译的有哪些

重点句子及翻译: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翻译: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翻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翻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翻译: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翻译: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6,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翻译: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出来了。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⑶ 求古语名句大全,或者电子书!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吕氏春秋·尽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淮南子·《主术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汉·刘向《说苑》)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

●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 (汉·杨雄《解嘲》)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引自《资治通鉴》)〕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宋真宗《励学篇》)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

●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宋·苏轼《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明日歌》)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原臣》)

●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清·梁同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洪应明)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林清玄)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盐铁论·制议》)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

●片言九鼎,一公百服。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患;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喜;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

●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

●择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

●天欲祸人,必先与微福骄之, 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与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会救。

●下情难于达上,君子不耻下问。

●舞弊者得利,效仿者纷至;舞弊者受罚,接踵者敛(绝)迹。(舞弊者得利则效仿者至;舞弊者受罚则接踵者绝。)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兮;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兮。

●石可破,而难夺其坚;丹可磨,而难夺其赤。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4,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8,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1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2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3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

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3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 《滕王阁序》

36,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3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 《赤壁赋》

3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凌蒙初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后出师表》

4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42,久旱逢甘雨(霖),他乡遇故知。

4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45,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争报恩》

4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训俭示康》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5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 《春夜喜雨》

5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诗话》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5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5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 《生查子》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曹植 《白马篇》

5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5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6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6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6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6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6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6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6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6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7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 《移居》

7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7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7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7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7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7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7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7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80,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8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82,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丘迟

8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85,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吕氏春秋》

86,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8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8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89,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9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94,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01,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10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0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0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10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1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10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滁州西涧》

10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10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

11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1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1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1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西山村》

1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1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1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11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病起抒怀》

1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12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1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12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12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12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惠州一绝》

12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1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1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12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1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1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13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13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13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13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13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3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13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绝句》

13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相》

13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14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14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1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14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14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14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苏麟

14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14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咏史》

14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14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15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15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15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1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15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15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15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5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15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16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16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16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16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16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6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16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167,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关汉卿

16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16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17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

17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17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

17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

17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17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176,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7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178,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

179,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18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181,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 《古今小说》

18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 《七夕》

183,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18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石灰吟》

18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 《论诗》

18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清代·孙洙 《唐诗三百首序》

18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⑷ 求高中文言文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否” 不给
“捧” 双手捧着
“按” 审察、查看
“熟” 仔细
“廷” 朝廷
.
.
.
.
.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 通: ,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
(8)与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
“现” 表现
“叛” 背叛
“毡” 毛织的毡毯
“弆” 收藏
“无” 没有
“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
“已” 已经
.
.
.
.
.
. .
.
.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
“圆” 圆周
“樽” 酒器
“擒” 擒拿、捕捉
私下
送给
理亏
权衡、比较
.
.
.
.
.
.
.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捧着
傲慢
招待、款待
身边的侍从
高兴、喜悦

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
赞许
赠送礼物
暗中
陷于困境
妹妹
.
.
.
.
.
.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
游学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汉代官署名
升官
豪族大户
官员到职工作
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
. .
. .
.
. .
. .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扬言。
. .
. .
. .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相抵押。
栽培,提拔。
. .
.
. .
.
(7)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做了皇上的侍臣。
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篆,篆文;文,花纹。
. .
. .
. .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苏武传》

(2)使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依仗
使……承担
违背
辜负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

使者
.
.
.
.
.
.
.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
(4)观
应验
表现
出征
证明
征收
征召
征讨
学习
宫殿
景象
道观
观察
.
.
.
.
.
.
.
.
.
.
.
.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名词作动词,上前。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名词作动词,献上。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
.
.
.
.
.
.
.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弹。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
.
.
.
.
.
.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苏武传》
(19)单于壮其节:

(20)舆营归: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汉节牧羊: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
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
使动用法,使……肥美。
名词作动词,拄着。
.
.
.
.
.
.
《张衡传》
(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4)衡少善属文:
(25)妙尽璇机之正:

意动用法,以……为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
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
.
.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何以知之:
③赵之良将也:
④未之有也:
⑤寡人之于国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乃使从者衣褐:
代词,这
代词,这件事(相如出使)
助词,的
代词,这种仪器
助词,取独不译
表判断,……者……也
定语后置的标志,“求可使报秦人者”
代词,……的人
(2)者
.
.
.
.
.
.
.
.
7. 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不如因而厚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伺者因此觉知:
(6)因以讽谏:
(7)于今无会因:
连词,于是,就
介词,趁机
介词,通过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依据、凭借
机会
.
.
.
.
.
.
.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蔺相如者,赵人也: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4)君何以知燕王:
(5)使不辱于诸侯: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判断句,……者……也
被动句,见,被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见……于……
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
《苏武传》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张衡传》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0)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定语后置句,“留在汉匈奴使者”
被动句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9.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 “之”,这;“负”,使动用法。
答案 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
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10.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解析 “见……于”,表被动;“间”,名词活用为状
语。
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
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苏武传》
11. 汉亦留之以相当。
解析 “当”是抵押的意思。
答案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
12.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解析 “凡”译为“共”;“以”介词,在。
答案 苏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在壮年时出使,
等到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白了。

.
《张衡传》
13.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解析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答案 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多次征召他,他也不
去应召。
14.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解析 雅,素常;征,征召;拜,任命,授予官职。
答案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让公
车特地指名征召,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
担任太史令。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16. 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
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
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
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
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
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
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
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 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 )
A. 向来,本来 B. 朴素
C. 真情 D. 白的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
A. 排列 B. 割,分
C. 众,各 D. 位次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
A. 独自 B. 一个人
C. 难道 D. 单独
A
D
C
.
.
.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
A. 今天 B. 现在
C. 即将,马上,就要 D. 如果,假使
2. 下列句子中,“固”的意思与“蔺相如固止之”的
“固”相同的是 ( )
A.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 A项与例句为坚决。B项为一定,必定。C项为
固执,顽固。D项为巩固。
A
D
.
.
.
.
.
3. 古汉语中的同义复音词是由两个单音的同义或近义词
素组成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同义复音词的是
( )
A.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B. 而君畏匿之
C. 恐惧殊甚 D. 况于将相乎
C
.
.
.
.
.
.
.
.
4.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的用法不相
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A.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六王毕,四海一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解析 例句中加点的“廷”,其用法为名词作状语。
A、B、D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均为名词作状语,与例
句相同,分别解释为“当面”“在早晨”“向上”,
只有C项中加点的“一”,用法为数词作动词,解释
为“统一”。
C
.
.
.
.
.
5.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2)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而
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
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
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
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
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
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
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
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
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
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五月,兵皆
罢归家。
.
.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
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
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
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
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
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
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
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
.
.
.
.
.
.
6.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淮阴先合,不利,却 合:交锋
B. 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诛:诛杀
C. 陛下慢而侮人 侮:侮辱
D.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失:失去
解析 诛:讨伐。
B
.
.
.
.
7.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所以失天下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 臣等以死守之
臣以供养无主
C. 项羽仁而爱人
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
D.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解析 A项原因/用来……。 B项用/因为。 C项并
列/却。D项取独,不翻译。
D
.
.
.
.
.
.
.
.
.
.
8. 下列能够表明高祖善于谋略、富有心计的一组是
( )
①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②汉王引诸侯兵北,
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③陛下慢而侮人 ④汉
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⑤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解析 ③是谈刘邦对人轻慢,⑤所述对象是“项羽
卒”。

C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文中高祖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韩信在南征
北战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
同时也炫耀了自己的英明。
B. 汉王再三推让不登皇位,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想
落个篡位之嫌,表明了刘邦的宽广的胸襟和远识。
C.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就是他固执
多疑,不会使用人才。
D. 汉王利用他的智谋,充分发挥手下将领的作用,攻
无不克,战无不胜。
解析 虚伪之举。
B
10.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
(3)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

答案 (1)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
护别人。
(2)如果说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千里以外战场上的
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
(3)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
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参考译文
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
羽在垓下决战。 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
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
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
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
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
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
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
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
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
有鲁地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因为怀王当初封项
羽为鲁公)。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地
的父老们看,鲁地人这才投降。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
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
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汉王说:
“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光有虚名而无
实际的人,是不应把持皇帝之位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
尊号。”大臣们都说:“大王从平民起事,讨伐暴逆,平
定天下,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
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些人愿意以
死坚持(自己的意见)。”汉王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
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做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
的便利吧。”甲午日,汉王在氾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
天下全都平定了。高祖定都在洛阳,诸侯都称臣归从
于高祖。五月,士兵都遣散回家了。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
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你们的真心话。我能取得天下
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
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
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
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却妒贤
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
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
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说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千里以外战场上的胜利,
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
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
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
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
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课本素材活用
1.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
蔺相如列传》)
适用话题 宽容、大局观念、国家利益至上、舍小家
保大家、合作、沟通
精彩运用 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
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
如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
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
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
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2.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
列传》)
适用话题 知错能改、团结
精彩运用 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有美食,
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性命,渡过难关。天堂
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正是互相合作,把勺
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
如捐弃前嫌,文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
六国各自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
“弊在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如果他们密切
合作,共同对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 (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
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适用话题 爱国精神、守节不移、面对艰难
精彩运用 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
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
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
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
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
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
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返回

⑸ 名言警句,一定要有出处和作者,类型不限,速度,今天下午必须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⑹ 淡泊名利的名言警句

1、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2、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3、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4、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5、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8、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9、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0、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11、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2、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4、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1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7、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⑺ 带“历”字的诗词,或是名句都可以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回。——清·答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杜光庭《李筌》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韩愈文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赤垆历强肥。——《管子·地员》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⑻ 求古今异义词(100),通假字(80)和千古名句(100)

很多耶,我们老师都打印让我们做的,买本高中语文导学与测试吧,那上面有

常见双音节古今异义词举例(1)
1.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更衣 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旱与之绝。(《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6.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7.春秋 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③书名。
例如: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8.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9.约束 今义:限制;古义:①盟约。②法令制度。
例如: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例如: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治平篇》)
10.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12.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勾结。②互想通连。
例如:①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3.秋天 今义: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4.可恨 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15.怠慢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16.丈人 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②长辈。
例如:①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常见双音节古今异义词举例(2)
1.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亦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
2、.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3.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4.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①求学的人,读书人。②学术上有——定成就的人。
例如: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
5.不避 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6.人情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古义:①人的常情。
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原君》)
7.把握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古义:手掌内。
例如: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论贵粟疏》)
8.县官 今义:如县、县令;古义:朝廷。
例如:今募天下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论贵粟疏》) 县官日(此处PPT上显示有误)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9.慷慨 今义:大方;古义:①理直气壮,意气激昂。②感慨、悲叹。
例如:①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②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柳敬亭传》)
10.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②方便。
例如:①释之既有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史记·张释之列传》) ②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11.无赖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①胡作非为。②活泼好玩。
例如:①王子唏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那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②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12.故事 今义:起初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①先例,旧事。②当两个词解。
例如:①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②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察今》)
13.可怜 今义:值得怜悯;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例如: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14.束手 今义:没办法。古义:投降。
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15.具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常见古今异义词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
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
,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
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
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
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
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
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
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
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
,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
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
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
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
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
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
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
,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
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
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
“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
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
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
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
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
级报告。
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
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
少,不重要。
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
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
分,意外获得成功。
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
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
,少年儿童。
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
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
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
方。
52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
兽的东西。
53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今,一同回去。
54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
小”;今,动词,描述。
55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
采特异,业绩突出。
56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
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7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
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8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
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9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今,思想不进步。
60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
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
吹嘘”;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
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孔明急唤细作问
之”;今,小气,吝啬,形容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
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65理会:古,办法,名词,如“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
不知何处,正没理会,又不见王平兵到”;今,关心,在意,
动词。
66约束:古,准备,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
;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67萧条:古,空虚,如“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今,寂寞
冷落,毫无生气。
68整顿:古,整理,如“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今,使
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9曲意:古,委婉,如“十娘亦曲意抚慰”;今,违反自己的
本心。
70同志:古,形容意见相同,如“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今,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共同奋斗的人,或人们惯用的彼此
之间的称呼。
71方面:古,独当一面,如“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72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73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 而反,腹犹果然
”;今,与事实相符。
74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75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
的触角。
76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77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没有功劳。
78部署:古,分部安排,如“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今
,安排,布置。
79作案:古,作几案,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今,进
行犯罪活动。
80舅姑: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今,舅舅和
姑姑。
81流涕: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今,流鼻涕。
82通达:古,到达,如“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今,通
行无阻。
83珍重:古,保重,如“负载珍重,不复言矣”;今,爱惜。
84失意:古,意见不合,如“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今
,不得志。
85谴责:古,处罚,处分,如“前所谴责,因而获免”;今,
斥责,责备。
8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
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8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今,暴虐,没有德政。
88无伤:古,没有关系,如“无伤也,是乃仁术”;今,没有
受到伤害。
89妻子:古,妻子和儿女,如“兄弟妻子离散”;今,只指妻
子,不指儿女。
90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91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
和国。
92意气:古,辞意和语气,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志趣和
性格。
93勤勤恳恳:古,诚恳的样子,如“意气勤勤恳恳”;今,勤
劳而踏实。
94寒心:古,因恐惧而心冷,如“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今,失望而痛心。
95变色:古,变了脸色,如“同子参乘,袁丝变色”;今,变
了颜色。
96苟合:古,以苟且的态度来适应皇帝的心意,如“苟合取容
”;今,不正当的结合。
97殷勤:古,感情深厚,如“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今,热情而周到。
98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
,亲密而周到。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
也?”;今,尘土。
100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
,品德低下。

1.“共”通“供”,供给
2.“阙”通“缺”,侵损
3.“说”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聪明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
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8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9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
丁。
36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敛不凭其棺。
38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56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57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
就下。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6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6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6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见。
6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
仆偿前辱之责。
6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7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7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7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7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7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7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7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7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8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8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82 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8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8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8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8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8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8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8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9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9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9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千古名句给你网站,写不下了

⑼ 带“雅”字的古诗名句有哪些

含“雅”字的古诗名抄句有以袭下:

  1.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

  3.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

  4. 彩云飞上日边霞,体态轻盈那闲雅,精神羞落树头花——无名氏[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5.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

  6.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7.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袁枚《祭妹文》

  8. 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史记·五帝本纪》

  9.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王勃《滕王阁序》

  10. 闻弦歌而知雅意——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

  11.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范晔《张衡传》

  12.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13.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

  14.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15.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郑樵《通志》总序

⑽ 张衡传重点句子翻译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直译为: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官府征召,也不去就职。解释为:这里用“不行”,“不就”的具体事例表现张衡不慕富贵的高尚品德。 “举”和“辟”都应解释为被动意义,即“被推举”和“被官府征召”。“孝廉” 一词的含义为“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共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 称为孝廉。”“公府”即“官署”,“就”即“就职”。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直译为:张衡不羡慕做高官享厚禄,他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解释为:顺帝初年,张衡第二次转调重新担任太史令。五年前张衡也曾担任太 史令一职,五年后张衡才重新回来任原职。这其间,他任公车司马令的官职,张衡 的这种经历表现了他不追名逐利、不争权夺势,淡泊宁静的高洁品格。“徙”即 “迁升,提拔”。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直译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纪,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同时收捕,于是举国上下秩序井然,人人都称赞他政治清明。 解释为:当时河间王刘政及许多豪门大户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反而彼此勾结 专干坏事。张衡正出任河间王刘政的相,面临这种腐败的政治,张衡采取强有力的 措施,革除时弊,效果很好,政绩斐然,得到百姓的高度赞许。这几句充分表现了 张衡突出的政治才能,他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和我们今天“上、下车”的含义截然不同。“治”即治理,树立。“阴知”即暗中 查知;“阴”和“阳”相对。“禽”通“擒”,捉拿。“肃然”指严肃恭敬的样 子。“政理”即政治清明。④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直译为:张衡任职三年,就向皇帝上书请求辞职返乡,皇帝不仅不同意,反而 下诏书封他为尚书。解释为:“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 求辞职叫“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去。张衡“乞骸骨”而未 得,反被皇上下诏封为尚书,这表明张衡政治才干相当出色,受到皇上重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