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杨彪名言

杨彪名言

发布时间: 2020-12-31 14:58:28

『壹』 三国演义里的经典名言、、

曹操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于禁从孤三十余年,何其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焉?”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曹操 英雄论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也。” -- --曹操 孤独的枭雄
曹操: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所听说过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能够这样长驱直入(长驱直入的由来)敌围的。况且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曹操叹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遗诏;《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三国演义第五回
许劭: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徐晃:“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不知道满意不

『贰』 杨修是因为什么而死告诫杨修的名言有哪些

杨修恃才傲物,被曹操干掉。杨修,聪明有余,却智慧不足;才华横溢,却缺乏城府。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叁』 我要一些制怒息愤的名言和典故.

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祸招.

『肆』 三国演义经典名句

1.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3.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4. 献帝:谁敢杀朕?

5. 司马昭:父亲,你猜曹睿那小皇帝……(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这句太狠了!)

6. 傅彤:我乃汉将,焉能降吴狗乎!

7. 吴质: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

8. 张飞: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9. 扬龄:红脸贼!(指的是关羽)

10. 孙策临死的时候嘱咐孙权的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渝~

11. 水镜先生说的~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 还有”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志...... ”

12. 刘备临死前说的一句~~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3. 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14. 姜维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15. 曲有误,周郎顾。

16. 生子当如孙仲谋。

17. 诸葛亮:空城计、定军山、草船借箭

18.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

19.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20. 张飞:大闹长坂桥

21.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2.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3. 吕布说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24. 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25. 曹操:生儿当如孙仲谋

26.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7.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28.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9.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0.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3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3.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34.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35.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36. 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37.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38.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39.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40.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41.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42.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43.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44. (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45.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46. ……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47.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48. 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49.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50. (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51.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52. 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53.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54. (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55.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56. 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励志

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张飞对玄德、云长语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语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对允语

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杨彪对朱儁语

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刘备语

王朗负固守城,难可卒拔。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孙静对孙策语

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淮南袁术;江东孙策、冀州袁绍、荆襄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狐兔也。——曹操语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对陈宫的赞颂

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后世对平的赞颂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后世对赵子龙的评价
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对孙权的遗言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周瑜对蒋干语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唱

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经典名句

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对程昱语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关于刘岱、王忠策反刘备失利一事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后世对太史慈的评价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后世对的周瑜评价

『伍』 履职尽责在古语里引用的有哪些

预见性的成语睹始知终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出处:汉·袁康《越专绝书·属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见始知终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出处:《后汉书·窦融传》:“书妪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未卜先知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先见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陆』 求5句三国演义的名句和赏析,每句赏析要100字以上,只要句子赏析不要段落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3.
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4.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5.
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6.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7.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8.
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9.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0.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柒』 三国演义中名句

好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关张三人奋力救了董卓,但是当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

3、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5、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时,此一时也。---《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9、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11、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12、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1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16、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9、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2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25、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26、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27、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28、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29、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对联,也是他《诫子书》中的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业,是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热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宁静”地,甘于寂寞地进行自己的追求。

30、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

3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解释: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都使曹操中计,但是当周瑜隔江相望的时候,一阵风吹起,让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没有东风,再好的计谋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了。
32、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33、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解释:周瑜本来是个军事天才,可惜他气度小,看到诸葛亮比他更聪明就无比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总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使其被动。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刘璋听了身边谋士的劝告,请刘备入住西川拒抗张鲁的进攻。这时王累写书劝谏,希望刘璋别引狼入室,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5、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刘璋面对张鲁的进攻,寄希望于同姓的刘备的援助,他认为刘备一定会“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其实最后验证,刘璋的做法实为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36、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最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37、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38、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解释:张郃失败,丢了瓦口关,曹洪大怒,下令斩了张郃,郭淮劝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洪便宽恕了张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后世常用来表示人才难得,要倍加珍惜。

39、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解释:关于大意失荆州,遭到曹孙夹攻,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道出了这样名垂千古的话,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决意。

4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解释:曹植的《七步诗》感动了兄长曹丕,免于一死。这也揭露了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罪恶。只有夺取了王位,才能拥有操纵别人,践踏别人的权利。极端的权力可以腐蚀人性!

4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勤勉操劳,竭尽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诸葛亮后来讨伐曹魏失败,反过来读这句话,不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让后人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42、此间乐,不思蜀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解释:蜀国灭亡,刘禅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一个人胸无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好词: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捌』 形容预见性的名言或俗语

预见性复的成语

睹始知终
指看见事制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见始知终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明见万里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出处:《后汉书·窦融传》:“书妪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未卜先知
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先见之明
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原始见终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知来藏往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玖』 三国千古名句大全

第一篇:《三国中的名言警句》
1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2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刘备
3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 ——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
4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
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
6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以手指玄德
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评曹操
9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12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仲达
13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4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5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16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7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交之获也。——
韩卢,天下跑的最快的猎犬,东郭是海内的狡兔,韩卢追东郭二者都精疲力尽,死于山下,过路的农夫不费一点力气把它们捡走了。
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语出《论语》尽管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讲忠信的人)
19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20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转至:——杨顒谏孔明 21(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2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
23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孔明对孙权( 鲁缟,鲁国的丝织品,据说是最薄的 。强力的弩剑到了射程终了时,已经没有力量了,即使是鲁缟也不能穿破。)
24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赞》(徐庶之母)鼎镬,古代烹饪器,此指鼎镬烹人们酷刑。伏剑同流,指刘邦时期王陵之母,与徐母是一类人。断机堪伍,孟母曾把布机上的线剪断,以“废学如同断线一样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学的孟子。
第二篇:《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关张三人奋力救了董卓,但是当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
3、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5、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时,此一时也。---《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9、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11、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12、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1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16、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9、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2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25、
第三篇:《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关张三人奋力救了董卓,但是当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
3、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5、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时,此一时也。---《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
9、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11、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
12、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1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
1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16、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9、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2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由街道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句 > :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是由街道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三国有气势的名言名句的正文:
25、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解释:曹操放走了刘备,是刘备成为了他日后的劲敌。
26、见善若惊,嫉恶如仇。---《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解释: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认为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而曹操和刘表一样都因为祢衡的高傲态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刘表都不愿意杀祢衡,这并不表示曹操和刘表对有“叛逆精神”的“知识分子”多么宽容,只是两人都想借刀杀人,不想背上杀害名士的恶名。
27、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解释: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的最好评述。
28、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罗贯中评论徐庶母亲的话。曹操模仿徐庶母亲自己伪造一封家书给了徐庶,将徐庶骗至曹营。徐庶母亲批评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遂悬梁自尽。作者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高度评价了徐母的行为,认为他“气若丘山,义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29、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解释:这是诸葛亮南阳草庐对联,也是他《诫子书》中的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有积极的意义,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如果一个人要成就大业,是
需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热闹”拉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宁静”地,甘于寂寞地进行自己的追求。
30、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隆中对”时给刘备规划的事业蓝图。诸葛亮具有高度的战略眼光,对时局判断格外准确。
3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解释: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都使曹操中计,但是当周瑜隔江相望的时候,一阵风吹起,让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没有东风,再好的计谋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了。
32、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33、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解释:周瑜本来是个军事天才,可惜他气度小,看到诸葛亮比他更聪明就无比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总能识破周瑜的计谋并使其被动。
3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刘璋听了身边谋士的劝告,请刘备入住西川拒抗张鲁的进攻。这时王累写书劝谏,希望刘璋别引狼入室,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5、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刘璋面对张鲁的进攻,寄希望于同姓的刘备的援助,他认为刘备一定会“吉凶相救,患难相扶。”,其实最后验证,刘璋的做法实为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36、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解释:刘备夺取西川时候,派黄忠攻城,可是魏延却要抢攻,黄忠魏延最后要求比武,谁赢了谁攻城。刘备制止了两人的比武,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气,要将他们的明争暗斗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37、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解释:张郃守关,轻视前来攻打的张飞,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也”,罗贯中由此发出“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的感慨,对下一个故事张郃轻敌,终遭失败的预示,也告诫人们做事切不可骄傲轻敌。
38、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解释:张郃失败,丢了瓦口关,曹洪大怒,下令斩了张郃,郭淮劝谏:“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洪便宽恕了张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后世常用来表示人才难得,要倍加珍惜。
39、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解释:关于大意失荆州,遭到曹孙夹攻,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道出了这样名垂千古的话,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决意。
4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解释:曹植的《七步诗》感动了兄长曹丕,免于一死。这也揭露了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残的罪恶。只有夺取了王位,才能拥有操纵别人,践踏别人的权利。极端的权力可以腐蚀人性!
4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解释:这时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勤勉操劳,竭尽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诸葛亮后来讨伐曹魏失败,反过来读这句话,不禁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让后人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42、此间乐,不思蜀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解释:蜀国灭亡,刘禅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比喻一个人胸无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乐所迷惑。
第四篇:《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文章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出自
第五篇:《名人名言:三国演义名句集锦》
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名人名言:三国演义名句集锦】名人名言:三国演义名句集锦。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