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文化是什么赏析

文化是什么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31 13:42:22

① 什么是雨水文化赏析

雨水过后,春天的脚步更近了,此时雪已逐渐退出了季节的舞台,雨唱了主角,所以与此有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多与雨相关。

1.雨水诗词鉴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张十八员外指张籍,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特别是用“润如酥”来形容春雨,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是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的。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全诗用高度总结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雨景。其色彩鲜明,意味隽永。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以细致人微的描写,刻画了成都春夜降雨后绚丽多姿的景色,字里行问充分表达了诗人关心农事、渴求春雨的喜悦心情。

2.雨水民间谚语民间有关雨水节气的时令谚语基本都是通过雨水当天的天气状况预测后期气候变化的。

雨水无雨,夏至无雨。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雨水,有雨无水。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雨水明,夏到晴。

雨水阴寒,春季勿会旱。

雷响雨水后,晚春阴雨报。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雨水淋带风,冷到五月中。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雨水草萌动,嫩芽往上拱,大雁往北飞,农夫备春耕。

雨水南风紧,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雨水不落,下秧无着。

雨水无水多春早,清明无雨多吃面。

② 什么是冬至文化赏析

与清明一样,冬至不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节日的气氛中,很多诗人创作的诗歌都十分感人。

1.冬至诗词鉴赏冬至夜思家【唐】自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在古代,冬至同元旦、寒食、端午、重阳等一样,都是很重要的节日。恰逢这样的节日,出门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思乡之情。远行人:诗人自指。诗人在节日的深夜伴孤灯,而此刻,遥想家中的亲人们也一定是夜深不眠,怀念着漂泊在外的亲人。特别是诗中的后两句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荄:草根。吉祥寺:杭州有名的古刹,后改名为广福寺。在唐宋时期,吉祥寺中牡丹最负盛名。很多社会名流、才子佳人纷纷前来游赏,留下了很多题咏牡丹的诗词歌赋。诗人在这一年的春天曾游吉祥寺,观赏牡丹,有《吉祥寺赏牡丹》绝句。此日正值冬至,诗人又来游吉祥寺了。所以说,“不是花时肯独来”。从中可以看出吉祥寺的牡丹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冬至后【宋j张文潜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

梅如相见喜,雁有欲归声。

老去书全懒,闲中酒愈倾。

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此诗先写景,梅花相继绽放,南去的大雁已隐约听到归来的声音。写完景之后接着言情,后表明自己的志向,全诗自然、简洁,一气呵成,毫无雕琢痕迹。

冬至童谣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

先生不放学,学生不给钱。

《冬至》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童谣,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大冬”即冬至,冬至到了,家家都吃汤圆,私塾要放假休息,如果不放假,学生就要拒付学费,可见当时社会对冬至的重视程度之深。

扬州慢【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番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其词情真意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

淳熙丙申:公元1176年。至日:冬至这天。维扬:今天的扬州。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号。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之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

在作者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

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徜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辛酉冬至【宋】陆游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陆游(1125~1210),一生走过了85个年头,辛酉年是1201年(宋宁宗嘉泰元年),此年他已经76岁了。“家贫轻过节”,陆游一生清廉正直,劳累一生也没落下多少财富,只得“轻过节”了。而“身老怯增年”也是实话,因为“冬至”过后,马上就是新年,意味年事已高的作者确实时日无多了。

2.冬至民间谚语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十天阳历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天不喂牛,春耕要发愁。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干旱。

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冬至一日晴,来年雨均匀。

冬至不下雨,来年要返春。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

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冬至始打雷,夏至干长江。

冬至日头升,每天长一针。

冬至下雨,晴到年底。

冬至前后,冻破石头。

冬至过,地皮破。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恙。

冬至天晴日光多,来年定唱太平歌。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

算不算,数不数,过了冬至就进九。

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米价落,贫儿转萧索。

③ 什么是芒种文化赏析

芒种期间正是各地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受此影响,此时的文化作品及民间谚语也多与农业生产有关。

1.芒种诗词鉴赏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江南农村夏日的典型风光,后两句写牧童的天真,寄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芒种后积雨骤冷【宋】范成大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梅霖:即梅雨,久下不停的雨为“霖”。百渎:很多条河流大川。

这首诗写的是芒种后,农民在梅雨中插秧的情景。

2.芒种民间谚语民间流传的有关芒种的谚语,多是夏收、夏种以及春播作物的夏管内容。

由于流传地区有异,同是芒种谚语,表述方式和表述内容也有一定区别。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芒种夏至,芒果落蒂。(桂)五月龙船北。(桂)芒种疯鲨。(桂)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闽)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豫)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黔)芒种晴天,夏至有雨。(豫)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南方)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桂)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黔)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④ 什么是秋分文化赏析

中秋节与秋分临近,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不免让人有相思的惆怅。这分惆怅在一些诗词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1.秋分诗词鉴赞秋夜【南朝梁】沈约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

噎噎萤入雾,离离雁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

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噎:天阴沉。讵:表示反问。“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写作时节。由于秋分已是深秋,秋高气爽,所以全诗表现出一种从容的心情。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又是一年的秋分,诗人想起了远方的儿子。思念之情无处寄托,只得在夕阳下吟咏诗歌。回首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诗人感慨万千。

既然前途渺茫,还不如早日回家。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道中秋分【清】黄景仁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赢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这首《道中秋分》同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伤。

闾阖: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宫门。这是一首行旅诗,因在道中逢秋分而作。

2.秋分民间谚语流传于民间的有关秋分的谚语非常多,有关于天气变化的,有关于风俗习惯的,有关于农业生产的,等等。

秋分冷雨来春早。

秋分以后雪连天。

秋分有雨寒露凉。

秋分有雨天不干。

秋分秋分,雨水纷纷。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应时。

秋分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好晚禾。

秋分北风多寒冷。

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

秋分种山岭,寒露种平川。

秋分四忙,割打晒藏。

秋分梨子甜。

秋分过后必有风。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

秋分北风,热到脱壳。

秋分前后有风霜。

淤种秋分,沙种寒露。

秋分瞑,一暝寒过一瞑。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无雨春分补。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放大田。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油。

⑤ 什么是处暑文化赏析

处暑过后,秋意越来越浓。萧条的景象也渐渐让人心生“悲秋”

之感。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多多少少有些凄凉之意。

1.处暑诗词鉴赏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王之道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祜八年,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

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 《文献通考》传于世。

这首《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描写了处暑期问“大旱弥千里”的情况下,人们期盼已久的一场大雨姗姗而来,真可谓“久旱逢甘霖”。

这场雨不仅解了大旱之围,更带来了秋日的清凉。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处暑后风雨【宋】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仇远(1247~1 326),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在《处暑后风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处暑节气之后,不期而至的一场大雨把夏日的暑气一扫而去。诗人从天气的无常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多少有些无奈之情。

2.处暑民间谚语有关处暑的谚语内容多与农业生产相关。虽然不同的地区会有所差异,但区别不是非常明显。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禀仓。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一声雷,干到白露底。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人囤。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处暑长薯。

处暑出大日,秋旱暴死鲫。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处暑十日忙割谷。

处暑萝卜白露菜。

处暑见新花。

⑥ 什么是春分文化赏析

从理论上讲,春分一到,春天已过去一半了。此时,大江南北,处处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很多优秀的诗词正是此时此景的真实记录。

1.春分诗词鉴赏赋得巢燕送客【唐】钱起能栖杏梁际,不与黄雀群。

夜影寄红烛,朝飞高碧云。

含情别敌侣,花月惜春分。

钱起(约720~约782),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清丽而又不失深情的语言,描述了春分时节与爱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读来清新自然,令人回味。

仲春郊外【唐】王勃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滕王阁序》为传世名篇。

身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的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仲春郊外》由题而知,自是描写了春分时节郊外的一片大好风光。开头两句“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寥寥数笔勾画出了一幅美妙的郊区风景:一条杨柳舞动,柳絮飘来片片黄,脚踩一堆“柳花”。眼中观望的是水塘上红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忆,鸟儿飞了,村落已自天明,鱼儿扑腾于水层之中。而最后一句表达出了诗人自己的性格,“何处染嚣尘”颇有佛学祖师慧能的风格:“菩提本无树,转镜亦非台。佛法常清静,何处为尘埃。”但王勃更现实,雨后大地,灰尘由于心中沾染了雨杂念俱消,心静神往,绝对是诗人的真情流露,美景配佳人,诗人的崇高理念正融于自然之中。

答丁元珍【北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1 007~1 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也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山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这首诗是欧阳修被贬到峡州时所作,诗中“冻雷”是指惊蛰时的雷,“曾是洛阳花下客”一句道出了他还是怀念在洛阳做官的时期。

踏莎行【北宋】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日田家【清】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这是一首写春分前后农家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耳闻目睹,勾勒出一幅清新、素淡的春日田家图。朴直的语气中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欣羡之情。饭牛就是喂牛的意思。

2.春分民间谚语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⑦ 什么是小雪文化赏析

在大自然中,雪景是最具浪漫气质的景物之一。尤其是在诗人眼中,面对雪景总会有一番感叹难以释怀,于是就有了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面世。

1.小雪诗词鉴赏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荼。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徐铉(9 1 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祖籍会稽人,后迁居广陵。十岁能属文,宅居栖霞寺侧。初仕南唐,历官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官至吏部尚书。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齐名,精通文字学,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徐铉好谈神怪,有门客蒯亮乃江东布衣,九十余岁,好大言夸诞,所言皆载人《稽神录》。

这首《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写了北方小雪节气时的情境。日已西斜,起火煮茶,再加上“寂寥”的小雪,好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小雪【宋】释善珍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自古以来,有关雪的诗句数不胜数,而写小雪的诗相对来讲却是很少。与大雪的铺天盖地比起来,小雪白有其独特的美。释善珍的这首《小雪》正是描写小雪的典范之作。诗中的小雪飘飘洒洒、不紧不慢,尽数落于窗前,既怕狗的吠叫惊了这份宁静,又怕北风乍起坏了这份雅致。诗人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贺新郎·雪【宋l葛长庚是雨还堪拾。道非花、又从帘外,受风吹入。扑落梅梢穿度竹,恐是鲛人诉泣。积至暮、萤光熠熠。色映万山迷远近,满空浮、似片应如粒。忘炼得,我双睫。

吟肩耸处飞来急。故撩人、粘衣噀袖,嫩香堪浥。细听疑无伊复有,贪看一行一立。见僧舍、茶烟飘湿。天女不知维摩事,漫三千、世界缤纷集。是剪水,谁能及!

葛长庚(1194~?),字白叟,号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人。

人道武夷山。嘉定中,诏征赴阙,馆太乙宫,封紫清明道真人。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

噗:含在口中而喷出。顾名思义,这首《贺新郎·雪》的主题即是咏雪,在词中,作者善用比喻,联想丰富。如雨堪拾、非花人户、鲛人诉泣、天女散花、天孙剪水等,这些比喻和联想都能将雪的特征表现得生动而富有趣味。词的构思新巧、笔调潇洒,全篇亦未出题字,但从始至终都可感到雪花纷纷扬扬,正在漫天飞舞。

2.小雪民间谚语小雪点青稻。

小雪无云大旱。

节到小雪天下雪。

小雪收葱,不收就空。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大雪,炊烟不歇。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半年。

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不分股,大雪不出土。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

小雪下了雪,来年旱三月。

小雪不见雪,大雪满天飞。

小雪西北风,当夜要打霜。

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

小雪不收菜,必定要受害。

小雪棚羊圈,大雪堵窟窿。

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

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小雪不下看大雪,小寒不下看大寒。

小雪大雪不见雪,来年灭虫忙不撤。

⑧ 什么是立春文化赏析

立春位列二十四节气之首,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也是异彩纷呈。

1.立春诗词鉴赏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进冰出。

这是诗人在京中恰逢立春有感而作的一首诗。首句构思巧妙,“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方面告诉读者,这一年立春在正月初七;另外,则有一种蛰居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的欣慰感。第二句的意思是从这一天起,草木复苏,春天来了。末尾两句对仗整齐,语意自然,一派春意:远远的天边上,归来的大雁贴着云彩飞翔;眼前,鱼儿不时跃出还飘着浮冰的水面。

汉宫春·立春【宋】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存词六百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这首写立春情景和自己感怀的词很有代表性。作者写惜春、恋春、怨春的同时,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隐晦地表示了对统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满。

立春偶成【宋】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时值立春,顿觉眼前一片春意:冰雪消融,草木着装,春风徐徐,生机勃勃。诗人诗兴大发,偶成一绝。

律: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后又与历法结合起来,一律属一月。奇数月份属律,偶数月份属吕。律回,正月即一月,属律。立春往往在正月、腊月相交时,故说“律回”。

立春日郊行【宋】范成大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麴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旙彩胜何。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诗风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醅:没有过滤的酒。醅面,指浮醅。古人酿酒时,酒面漂浮着浅碧色的浓汁浮沫,这是酒的精醇所至,叫“浮醅”。这里是用来形容绿色的春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立春日,诗人散步郊外,眼前一派春天景象,耳边一片打春笙歌。如不饮酒吟诗,如何对得起这春日盛景?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吴文英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在南宋词坛,其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就题材而言,这些词大体可分为三类:

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世之作,忆旧惮亡之作。其词风善用典故,体物人微,遣词清丽。

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除夕立春在同一天而作。上片写的是寻常人家欢乐迎春和除夕守岁的情景,“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一句尤妙;下片写词人客居异乡的孤寂和凄苦,他只能在“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立春诗【宋】朱淑贞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体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朱淑贞,南宋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仕宦家庭。少喜读书,酷爱文学,善为诗词。因婚姻不遂素志,所以精神极其痛苦,郁郁而终。后人评其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

六街指唐宋时京城的主要街道。幡:唐风俗,立春剪纸或绸绢为旗幡形戴在头上,亦称彩胜,或合称幡胜。

朱淑贞在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一派迎春景象。诗人感到新一年的良辰美景,都是吟诗抒怀的好题材。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欢乐情景,如此欢快的诗词在朱淑贞的作品中是少见的。

清江引·立春【元】贯云石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女子戴上了金钗,剪彩为燕;人们扮神,鞭土牛,开始迎春仪式。中间三句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读时有春风扑面之感。“杪”、“始”、“初”都准确地点出立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贯云石,字浮岑,号酸斋,曾任翰林侍读学士,后弃官隐居,在钱塘市中卖药为生。这支元曲是应酬之作,有“金”、“木”、“水”、“火”、“土”五字位于每句之首,每句都用了“春”字,这是作赋前所定的规则。贯云石没有被作曲所限,而是扣紧“春”字,全方位地展现立春时节的春景春情,写得清新自然,情趣横生。

木杪:树梢;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这里指气候温度;土牛儿: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仪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礼,劝农民耕种,即“打春”,象征春耕开始。

2.立春民间谚语立春之后,白天渐长,太阳渐暖,降水也逐步增加。此时油菜抽薹,小麦拔节,小春作物长势加快,需要及时浇水、施肥。大春备耕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倒计时阶段。对于庄稼人而言,“立春”这个头开得好不好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未来一年的光景和收成。因此有关立春的时令谚语在二十四节气中数量相对更多些,可见先人对立春的注重,对一年光景收成的期盼。

立春北风雨水多。

打了春,赤脚奔,棉袄棉裤不上身。

立春不下是旱年。

立春不逢九,五谷般般有。

立春晴,雨水匀;立春阴,花倒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立春当日,水暖三分;立春十日,水内热人。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打了春,脱了瘟,人不知春草知春。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打春冻人不冻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⑨ 什么是清明文化赏析

一提起清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明节。在民间,清明节是备受人们重视的一个节日,所以有关清明的历史文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其他节气之上。

1.清明诗词鉴赏寒食日题杜鹃花【唐】曹松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经常受到诗人歌咏。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杜鹃花怒放枝头,给禁火的清明节带来了“火焰”。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题:“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唐】自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肃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城东即事【唐】王维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王维还感慨说,年轻人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何必要等到清明节呢?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的这首诗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有所不同,它明显地被赋予了些许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

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宫词【五代】花蕊夫人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的女涛人,青城(今都江堰)人,为后蜀主孟昶的贵妃,幼能文,尤长于宫词。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有清新朴实之作。

清明之际,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十床被子当做赌注,可见玩兴极浓。千载之下,让今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

抛球乐【宋】柳永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

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

艳杏暖、妆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

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

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

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

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

舞婆娑,歌宛转,仿佛莺娇燕姹。

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

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贳。

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

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

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柳永(约987~l 05 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宦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和运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有词集《乐章集》。

柳永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清明节的一幅情景,以写景物为中心,同时渲染出了浓厚的冶游气氛,营造出了欢乐协调而又生机无限的氛围:巷陌烟草,弱柳艳杏,宝马画轮,妙舞清歇,俨然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

江城子【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悼念亡妻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这是杨万里清明上坟祭奠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了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靠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字山谷,号山谷道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著有《山谷集》。

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不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深刻,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此诗看似写景,其实处处写心境。“半出城”“收拾去”、“属流莺”等语句,说明清明时节,天旷地野,尽管春色宜人,却哪有好的心情12.清明民间谚语因为清明前后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大忙时节,因此清明谚语除少数与气象有关外,其余多以农事耕作为内容。

清明前,去种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出现大头鲑,白带鱼跟在后面追。

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苞谷顶呱呱。

二月清明你莫赶,三月清明你莫懒。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赢。

清明晒干柳,撑死老黄狗。

清明谷雨风,冻死老家公。

清明晴,斗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斗笠蓑衣挂屋角。

⑩ 什么是惊蛰文化赏析

惊蛰是开始鸣雷的季节,此时的一声惊雷不仅象征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让文人雅士们多了一些吟诗作赋的素材。

1.惊蛰诗词鉴赏惊蛰【晋】陶渊明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遘:相遇。农谚上说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惊醒的,从科学的角度讲,雷是大气不同电荷云体放电的结果。本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

义雀行和朱评事【唐】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时节燕雀的活动情景。在诗中,诗人赞颂了燕雀的勤勉,并以此自勉:“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感觉自己还不如小小的燕雀,甚是惭愧呀!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洞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西安)人。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劬:劳苦,勤劳。这首《观田家》是韦应物任某地刺史时所做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自身无劳而领俸禄的惭愧心情。

秦楼月【南宋】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凉蛰,初·惊蛰。鹁鸠呜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渑:沾湿。时到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春雷起蛰【金】庞锖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这是一首写惊蛰前后景色的诗。开头两句写惊蛰前后草木发芽,渐浓的绿色透露着勃勃生机。第四句中的“葛陂龙”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汝南人费长房看见一个卖药老翁卖完药就跳入药葫芦中,知道自己遇见了仙人,于是随老翁人山学道。后辞归,老翁送他一根竹杖做坐骑。费长房眨眼间到了家,把竹杖丢弃在葛陂(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县北),待回头看时,竹杖已化为巨龙。后两句以巨龙作结,点明题意。

2.惊蛰民间谚语自惊蛰日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人春耕季节,所以惊蛰时期的谚语大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秧,赛油汤。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高粱春分秧。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不耙地,就像蒸馍走了气。

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插秧正适时。

惊蛰不开地,不过三五日。

惊蛰点瓜,遍地开花。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不过不下种。

惊蛰地气通。

惊蛰不藏牛。

惊蛰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点在惊蛰口,一碗打一斗。

惊蛰过后雷声响,蒜苗谷苗迎风长。

雷响惊蛰前,夜里捕鱼日过鲜。

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

过了惊蛰节,亲家有话田间说。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惊蛰点瓜,不开空花。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