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爱尔克灯光赏析

爱尔克灯光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30 15:21:14

⑴ 爱尔克灯光的象征意义

1,讴歌姐弟之情,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2,爱尔克的灯光能照亮归来的路,若它熄灭了,这里就不再给人以光亮的感觉;
3,引人深思,使全文有浓郁的诗意.

谢谢,如满意,请采纳我的答案

⑵ 试述《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

1.故居门前的灯光,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并不曾照亮什么。这灯光象征着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的大家族。
2.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是照路的灯,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
3.我的心灵的灯,是心灵的灯光,与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⑶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爱尔克”是什么

爱尔克的灯光作为本文的题目,具有丰富复杂的象征意蕴。
"爱尔克的灯光"原是欧洲一个古老版的传说,在哈利权希岛上,姐姐爱儿克每天夜里都在窗前点上灯笼,用这灯光为她航海在外的兄弟指路,然而她至死也没能等到弟弟归来。这个传说是讴歌姐弟深情、表现游子归乡情思的,恰与作者返乡念姐之情相契合,因为作者的姐姐也是没能等到与弟弟相见的那一天,在封建家庭中"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文章很自然地将它引来作为感情线索。在这里,爱儿克的灯光就是姐姐窗前的灯光。它是照路的灯,蕴含着姐弟之间纯洁深厚的感情;它是希望的灯,寄托着姐弟所认同的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它也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

⑷ <<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寓意.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相当深刻丰富的。全文以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为中心,通过自由联想,抒写了对被旧制度吞噬了生命的姐姐的怀念,抨击了旧社会、旧家庭摧残生命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长宜子孙”的思想。从而再次肯定了对封建家庭的背叛,表达了对光明世界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使作者“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想到了“在寂寞中死去”的姐姐。由此,作者清醒地看到:祖上的遗训是荒唐的,“长宜子孙”无法改变封建家族的堕落。作者在批判了封建家庭的遗训后,告诉人们:“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文章最后,当作者再一次离开狭小的家,又投身于广大的世界中去时,作者说他仿佛又看见了灯光,那是作者常见的灯光,是永远指引他前进的“心灵的灯光”。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二,抒情色彩浓郁,语言平易流畅。
巴金在《谈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曾这样谈自己的创作:“我写小说不论长短,都是在讲自己想说的话,倾吐自己的感情”,“我只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读者的心”。确实,巴金是一位擅长抒情的作家。其实,抒情色彩浓郁,不仅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巴金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本文抒情笔调真挚、浓郁。当作者望见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时,他“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当忆起可怜的姐姐忆起在这年中“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时,作者的情感由悲转怒——“‘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文章结尾处,当作者决意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庭,去拥抱广大的世界时,笔调又由怒转喜“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表达了对新生活、对大世界的热爱。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抒写情感一波三折,时而哀,时而怒,时而喜,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抒情色彩。另外,文章无论叙事、抒情,还是议论,都不事雕琢,作者总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向读者倾诉内心的情感,字字写得真诚,句句语意真切,具有平易中见真情,朴实中见深刻的魅力。

⑸ 《爱尔克的灯光》中三种灯光的象征是什么

《爱尔克的灯光》中三种灯光分别象征着:

1、故居门前的灯光,是阴暗中专的一线微光,并不属曾照亮什么。这灯光象征着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的大家族。

2、姐姐爱尔克的灯光,是照路的灯,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

3、我的心灵的灯,是心灵的灯光,与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⑹ 《爱尔克的灯光》中"灯光"有何意义为什么说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作品写了几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作为本文的题目,具有丰富复杂的象征意蕴。"爱尔克的灯光"原是欧洲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哈利希岛上,姐姐爱儿克每天夜里都在窗前点上灯笼,用这灯光为她航海在外的兄弟指路,然而她至死也没能等到弟弟归来。这个传说是讴歌姐弟深情、表现游子归乡情思的,恰与作者返乡念姐之情相契合,因为作者的姐姐也是没能等到与弟弟相见的那一天,在封建家庭中"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文章很自然地将它引来作为感情线索。在这里,爱儿克的灯光就是姐姐窗前的灯光。它是照路的灯,蕴含着姐弟之间纯洁深厚的感情;它是希望的灯,寄托着姐弟所认同的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它也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作者清醒地看到:“长宜子孙” 这种祖上的遗训是荒唐的,无法改变封建家族的堕落。文章结尾处,作者将要离故居而去,忽然他"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是又一种灯光。它显然不是爱尔克的灯光,“我那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着我应该走的路”。可见"心灵的灯光"是作者离开故居时的突然顿悟,是作者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十八年后作者回到了家乡,他所看到是“反而在我心上添加了黑暗”的故居的灯光,和令人十分伤感地联想到的姐姐爱尔克的灯光。但作者并不使自己的情感囿于这恨和爱之中,他要提升,他要超越,于是他从前两种灯光中顿悟出真正照耀人生道路的"心中的灯光"。这种灯光照耀着作者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整篇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41年3月。这一年,巴金本是怀着希望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情回到故乡探望的,此时已是离别家乡十八年后了,但在故乡成都住了50天后,他失望了。他发现,那里和他18年前出走的情况几乎差不多。他思绪万千,最终再次离开家乡。《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便记录了作者此次重返家乡的心情。

从内容看,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相当深刻丰富的,全文以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为中心。通过自由联想,抒写了对被旧制度吞噬生命的姐姐的怀念,抨击了旧社会、旧家庭摧残生命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宣扬“长宜子孙”的思想,从而再次肯定了对封建家庭的背叛,表达了对光明世界的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1923年,巴金冲破家庭樊篱,离开了家乡,一直没有回去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家乡没有一丝留恋。1937年,巴金在小说《家》中曾这样写道:对自己的家虽然是充满愤怒的,然而“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我想忘掉他们,我觉得应该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说没有一点留恋”。正是这种留恋,18年后,作者终于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回到了生他养他而且刻印了他无数儿时记忆永不能忘怀的故乡成都。但是,18年过去了,作者故地重归又见到了什么呢?

傍晚,当作者“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指引”,伫立在18年前分手的“旧友”——故居面前时,尽管故居的面貌已有些改变,但最终没有变的,是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大字。那大门内依稀透出一线光线,让他“好象看见一个盛满着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黑暗中,他仿佛看见了哈力希岛上的灯光,那欧洲古老传说中的爱尔克姐姐的灯光,那灯光下坐着却是自己满面悲伤的姐姐。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古老的欧洲哈立希岛上,哈立希岛上有个叫爱尔克的姐姐,每夜每夜都在自己的窗前燃着一盏灯。因为她有一个在海上航行的兄弟,她怕他那远航的兄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她要用自己燃亮的灯光给她航海的兄弟指路,指出一条回家的路。她每天都在等,每天都在盼。可是一直等到死,那可怜的姐姐也没有等回自己的兄弟,最终带着无尽的失望走进了坟墓。
巴金也曾经有一个在黑暗中殷殷期待着的姐姐,一个在狭隘的圈子中憔悴地捱着日子的姐姐。巴金离开的时候曾经亲口答应过那个姐姐有一天会回来看她,跟她谈一谈外面的事。可是巴金回来了,死亡却已经带走了姐姐的一切,姐姐如所有的旧式女子一样在寂寞中走了,她也终于没有看到自己心爱弟弟的归来。善良的姐姐,生前没有得到过丈夫真正的爱,死后她的丈夫“不曾做过一件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也这让那在梦中也会偶尔看见爱尔克灯光的巴金,这让那常常睁着眼睛做着飞向那灯光的梦的弟弟,怎么不为之心碎!

巴金姐姐的悲剧正是罪恶的家造成的。那么,这18年来,这个家中的其他人又怎样了呢?1932年,当作者的长篇小说《家》刚在报纸上发表,家里又传来了噩耗:巴金的哥哥在痛苦中自杀了。18年来,这个家中的人有的死去了,活着的,有的堕落了,有的也只能“摘吃自己栽种的树上的苦果”。正因为这样,作者悲愤地说:“十几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变化了的是“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没有改变的是“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还是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也正因为这样,作者在痛苦中意识到:“长宜子孙”只是祖辈们的一个梦想。一个富裕的家庭,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能拯救其中一代代人被毁灭的命运。“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的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生活的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人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由此,作者将对“长宜子孙”这一封建家族遗训的批判,拓展到了对封建道德,以及整个封建没落制度的批判。当然,作者在否定旧道德、旧思想的同时,还坚定了自己“走向广大的世界”,追求光明的信念。文章最后说“这不是我该来的地方”,“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赏析<<爱尔克的灯光>>

本文来抒写了作者见到故居时的复源杂心情和联翩思绪.
由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字所引发的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祖父创下家业,原想给子孙安排有条平坦而舒适的生活道路,但结果带来的却是家破人亡的痛苦.姐姐的残死就是证明.由此作者联想到:"财富'和"家这个小圈子''并不能"长宜子孙',只有给子孙一个生活技能,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人生道路.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家庭.封建道德的否定和"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坚定信念.
"灯光''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古居大门亮起的昏暗灯光,是旧家庭及其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崩溃的见证.爱尔克 的灯光,象征着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从反面教导人们要做旧生活.旧礼教的叛逆者和反抗者."我心灵的灯''则是 作者冲破旧家庭.在十八年的"搏斗''中,从心中升起的照亮了他人生道路的灯,是作者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作者巧妙地将"灯光''与"人生道路''交织在一起,不仅便于展开自由联想,开掘生活哲理,使文章充满诗意,将文章凝聚成一个结构谨严的艺术整体.

⑻ 爱尔克的灯光的赏析

一、文章分段
从内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回到18年前的故居,在门外徘徊时的所思所感。当作者看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嵌在那里时,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18年前的往事。
第二部分,从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自己对一位被旧制度吞噬掉生命的姐姐的深切怀念,指出:生活在这个封建家庭中的子孙,只能是“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第三部分,从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满怀激愤之情,抨击了旧社会、旧制度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
第四部分,从第十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批判了“长宜子孙”对子孙们的迫害,并指出:“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第五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至文章结束。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在“心灵的灯”的指引下,走向广大的世界。
二、作者引发的关于人生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感情浓烈的抒情散文。 一九二三年五月,为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生活理想, 作者毅然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探索社会的出路; 一九四一年一月,作者第一次回到故乡成都时,巴金已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斗士, 他以自己的笔倾诉着对封建制度的恨和对光明的不懈追求,影响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走向革命; 但令作者悲哀的是,十八年后,他的故乡依然笼罩在旧制度的阴影下,于是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短文,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毒害,表达了对旧制度的强烈憎恨,通过对“财富并不‘长宜子孙’”的这一思想的分析,指出: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自己的生活技能,从旧家中冲出一条血路,到社会中去寻找光明之路。 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是本文的主题之一, 但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并不是空洞地说教, 而往往是让这些主题从现实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进而引发读者的深思。
如作品开头在写了故居外貌的变化以后, 笔锋一转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大门开着, 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
这富有深意的一笔绝不是在写故居的不变,而是通过这种自然景观表达着作者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显然,没有被“风雨剥蚀”的不会是“长宜子孙”这四个字,而是难以撼动的封建遗教,暗示出五四运动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活的依旧,在其中透露着作者对时间无情地流逝而人的际遇却无变化的现状的悲哀。
第九自然段的一段话则更为切实地流露出了这种感情: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 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 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 ”
物是人非,生活依旧,这体现了作者对难以改变的社会秩序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探索。
作者在写故居时,其感情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而往往能让读者通过作者家庭的衰败,体会出生活中的深意。在写到写有“长宜子孙”的照壁时,作者并不是睹物伤怀, 而是在自己家庭衰败的这一背景下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
“财富并不 ‘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
如果没有生活技能,财富只能让子孙坐吃山空;如果只是让子孙们遵守家族的遗训而不让他们去睁眼看外面的世界, 那么它就成为一个囚笼,禁闭青年人的心灵, 使他们在狭小的个人天地和财富的享乐中耗尽生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更进一步地指出了另外一条新路: 冲出家的束缚,走向世界,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的道路! 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在深化作品主题的同时,也能使不同时代的读者在其中探讨生活的真谛,从而走上真正隶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灯光的象征意义及其结构作用
文中多处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 在作品中,灯光是贯穿全篇的线索。本文出现了三种灯光,不同的灯光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1、大门内昏暗的灯光。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
这个灯光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它与罪恶的过去和必然灭亡的未来相联系,象征着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同时也是窒息人的生命的封建礼教制度彻底衰亡的象征。
2、欧洲古传说中 “爱尔克的灯光”,这一灯光在引出作者思念姐姐的感情的同时,也象征着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同时也暗示青年人只有冲出家庭走向世界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3、第三种灯光出现在作品的结尾,是作者“心灵的灯”,是追求理想和光明的象征。
这三种灯光在文中依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结构线索,使作者的思绪和感情层层推进,文章内容不断深化,前后呼应,把全文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增强了作品的诗意,给人思之不尽、味之无穷的额艺术感受。
四、姐姐的悲剧命运及其表现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姐姐的悲惨命运的回忆。
姐姐“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是被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吞噬的千万“旧式女子”的典型代表。作者以姐姐为例,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春与生命的罪恶,从而抨击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家庭、封建社会。姐姐的悲剧也提示我们,只有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道路。
五、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
记叙、 抒情、议论相结合是本文艺术上的另一特色。作者自己曾经说过:“我有感情必须发泄, 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谈<灭亡>》 ),“我只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读者的心”(《谈我的短篇小说》)。
本文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记叙, 触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进而引发了作者对旧家庭衰败的感慨和议论, 从而使作者由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姐姐的怀念发展到对人生哲理的积极探索。
回忆性的记叙引发了抒情,而议论又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如果仅仅是记叙, 则使文章显得平淡,仅有抒情、议论则会使作品流于枯燥,由于作者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使本文中的“情”真挚感人,“理”精辟透彻,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⑼ 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

读完《爱尔克的灯光》后,仔细想想,才发觉,财富是能否成才的外因,而且他即可以促进成才,又可以阻碍成才。

从理论上说,成才的内因在于自身的奋斗(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但奋斗站主要地位),而财富只不过是一个外因。而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对事务发生作用。比如一块石头,哪怕又在好的条件也不会孵出小鸡,因为它不是那块料;又如钢锥不管将它裹得多严,他迟早都回落出锋芒。是火它总会燃烧起来。同此,外因:财富,也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在某种反应中,它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但在另外的化学变化中,他也许抑制反应的发生。也就是说财富是一柄双刃剑,他既能为成才提供优越的条件,也可能成为羁绊成才的顽石。

在数学的概念中,财富既非成才的充分条件,也非成才的必要条件。因为有财富不一定能够成才,而成才也不一定有财富。赖宁曾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再好的草地上也有饿死的马》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正如在荒漠中骆驼照样能自在的生活一样,财富只是外在的一个条件。有了它,可能使你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但也仅仅能解决你的“硬件”,而“软件”得靠你自己去充实。

说句白话:财富有时是发动机,让你乘风破浪一路前进;有时是挡路石,让你摔倒再也爬不起来。总之,想成才,只能靠自己。

正如《爱尔克的灯光》中的“我”要冲出财富的壁垒,冲出牢笼,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去闯天下、去建功、去立业;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每一个项成功地人们,好好利用你们的财富,为你的成功铲平道路,铺设美好前程

⑽ 《爱尔克的灯光》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几点

《爱尔克的灯光》写了几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作为本文的题目,具有丰富复杂的象征意蕴:它是照路的灯希望的灯,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在神话传说的哈里希岛上姊姊爱尔克点起的灯光,是给航海的兄弟照路的灯,然而她至死都没有等到兄弟归来,这盏灯本身又是希望和理想幻灭的象征。文中作者在梦中看见的“爱尔克的灯光”又与姊姊的悲惨命运相连,是生活悲剧的象征与写照。
灯光使文章充满诗意,使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得到生动形象的表现。灯光还成为本文的线索,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穿始终,把不同地点、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在一起,最后则以心灵的灯作结,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推进和深化。
6.分析《爱尔克的灯光》的艺术特点。
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具有鲜明艺术特点的散文。
第一,结构巧妙。这篇散文写作家阔别旧家十八年后探访旧居时,思绪万千,并对人生道路进行思考。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两条情绪线。
一条情绪线是旧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作者把它作为封建家庭的象征,从这四个字看到了封建家庭的罪恶。作者通过姐姐的悲剧,以及关在家这个圈子中而发生的许多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囚禁了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从而从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条“长宜子孙”的道路,并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
第二条情绪线是各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不同的长河,不同心境下的灯光称为本文的线索,尤其是爱尔克的灯光,贯串作品始终,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生活材料有机串联起来,最后以心灵的灯作结,体现了作者思想和感情的推进与深化。
第二,象征手法的运用。这篇散文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长宜子孙”四个字是写实的,但也具有象征意蕴,正是那个“家”的象征。而象征意义更明显的是灯光:旧居的灯光象征着“家”的阴暗,象征着失望;爱尔克的灯光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它是照路的灯——为弟弟照路;是希望的灯——盼望航海的弟弟平安归来;又是生活悲剧和希望破灭的灯——一直到她死,弟弟还是没有回来。心灵的灯则是作者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它指引作者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第三,感情浓烈。巴金是一位情感型作家。散文《爱尔克的灯光》正体现了他作品感情浓烈的特点。文章中对“长宜子孙”四字的由来及否定;对姐姐悲剧命运的叙述,对爱尔克的灯的传说的转述,对自己“又一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信息,都融叙事、抒情、议论与一炉,感情浓烈,抒情性强,以情感的真挚感染着读者。
7.简析《爱尔克的灯光》中“长宜子孙”的作用。
巴金回到阔别十八年后的旧家,探访他的旧居后,给他留下最深印象,反复提到的是旧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这“长宜子孙”如同其故居的照壁一样,是故居的代表,是封建家庭的象征。在这座故居中所发生的种种悲剧,如姐姐的死,许多年轻有为的心灵被囚禁,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被摧残,都从这里反映出来。
这“长宜子孙”也反映了封建家长愿望的破产。当年祖父临死时还周到地为儿孙爱拍舒适的生活,嘱咐他们保留这个大宅子和许多书,希望能“长宜子孙”。可是儿孙们对它的遗嘱却不当一回事,对待他的遗产的方法却是卖和分。作家从中悟出一个重要道理,如果不留正确的做人的规范,而仅仅留下财富的话,是不能“长宜子孙”的。“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财富只能毁灭高尚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所以,作家从理性和感情上彻底否定了这一条“长宜子孙”之路,而高兴于自己走上了冲破封建家庭“走向广大世界中去”的道路,认为这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这“长宜子孙”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它成为“灯光”之外的又一条情绪链,它使文章结构严谨、集中,把作家和旧居联系得更紧,对人生道路思考得更加深刻。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