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对烛之武的赏析

对烛之武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8 20:29:37

① 对烛之武的评价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回才不遇的答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② 对于烛之武,荆轲,樊哙的精神你有怎样的感悟

这些人都属于那种张飞式的人物,粗中有细,但是又难以堪当统帅的大任。

③ 历史对烛之武的评价

烛之武绝对是个人物,可以说是个英雄,短短几句话就消弭了一场事关郑版国存亡的战争。真真的了不起权!

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的这些文字外,似乎再难找到他的名字了。《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让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还是小说里的描写更具体鲜活清晰,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里说:烛之武“须眉尽白,佝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无不含笑”;佚之狐对他的评价是“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从其后来的表现来看,此言不虚。让人心底生疑的是,这样的人物为何“老不见用”,年过七十,也只是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教师教学用书》称佚之狐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这让人实在不敢苟同。佚之狐了解烛之武是不假,但为什么不尽早在其“壮也”时向郑伯举荐?以我小人之心度之,恐怕还是担心一旦烛之武灿烂了发光了,自己就要黯淡了。嫉妒,红眼病,恐怕从大禹哪会儿就从兔子传到了人身上。

④ 评价烛之武以及他对我们的启示

评价烛之武

烛之武能言善辩,让濒临灭绝的郑国化险为夷。他本来不被重用,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国君让他承担重任,虽有牢骚和不满,却仍然圆满完成任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国之人。

对我们的启示

  1. 懂得事情进退的分寸。起初,郑伯请烛之武为使说劝秦君退军,烛之武因一直没能被郑伯重用,心怀不满,婉言推辞,“称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遣词间内含不满,却有理有据,使郑伯无话可说。再当郑君一番诚恳之言下,他见好就收,接受了命令。

  2. 善于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替秦王分析局势,言明利害关系,而非一开始就请求秦王退兵。从而说服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使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最终解除郑国的危机。

⑤ 对烛之武的颁奖词

一、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二、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辩士。
烛之武的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艺术让人叹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⑥ 对烛之武的评价

烛之武是抄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袭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⑦ 对烛之武的评价500字

当秦晋围郑。兵临城下之时。您,一个默默无闻的“弼马温”,被佚之狐推荐给回郑伯,当郑伯来请求您答的帮助之时,您的一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饱含了多少的牢骚与不甘!是啊,逝者如斯,可是人的一世是短暂的,人的青春就更为短暂而易逝,人的青春是何等的宝贵啊!可是您没有因为这个小事而怨天尤人,您识大体顾大局,危难之时毅然接受了这个特殊而艰巨的使命!只身一人,夜缒而出。(中国作文网)
您,作为一个养马的小小官员,却对秦晋的历史了如指掌,对秦国国君的性格了解得如此透彻,句句打动穆公之心,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但佩服您那令人惊叹的综合分析能力,更是佩服您心中那股强烈的爱国情怀!

⑧ 烛之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人就算是曾经不被重用,但是一旦国家需要,人民需要。自己可以尽己所能为人民做一些好事,就要立即挺身而出,不要抱怨,对以前的事耿耿于怀。做人要大气,凡是要以大事为重。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全文(节选)如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如下: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8)对烛之武的赏析扩展阅读: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⑨ 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分析,300字左右

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说是相当丰满的。文章通内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容示了他的“志士”“勇士”“辩士”的性格。一、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二、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三、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强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邻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以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犀利.....

⑩ 鉴赏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基本就是,明明想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却显得句句话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分析版事情的利弊,而且不是硬编道理,权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还揭开当年晋国对秦国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事情,勾起秦穆公的旧恨。火上浇油。
最后,为秦国提供东道国的供应,用小惠来吸引秦王作出最后的决定。

说谏的前提条件是:国家危在旦夕,君王不得不问。
秦晋围郑,攻势逼人,郑伯才不得不问烛之武;越军败退会稽山上,勾践才不得不问文种。
从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推辞和文种“今君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的婉讽中,可以听出他们其实是很有情绪的,那多半是国家安宁时他们或别人也曾提过意见之类的,但未被采纳,甚至也许因此而受了训、挨了批。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