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莲的联想赏析

莲的联想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8 12:41:12

❶ 余光中 乡愁 赏析 赏析中要有古诗,越多越好!!!!

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都会不禁泪流满面。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说,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他说,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他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苏人,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重庆时期,两人青梅竹马。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用普通话吧”,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

从香港返台后,余光中为躲避繁琐的事务和各种交际,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尽管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幽默健谈,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坚持工作,上课、创作、编书,乐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时被大陆报刊转载,一些大陆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辞辛苦亲自校对。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紧邻寿山风景区,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湾,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❷ 余光中的《寻李白》作赏析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没有这种雄奇骇俗之句,怎么解为我们民族的诗的“谪仙”写照传神?

❸ 少年中国说 赏析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如“和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与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又如“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不仅是“小”与“长”运用了西方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法,而且“长安城小”与“壶中天长”又是无理而妙的反向的变形,加之一“怨”,更觉文字向内紧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义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全诗最光彩照人的笔墨,“七分”,“三分”,“半个”等数量词运用各呈其妙,而“酿”,“啸”,“吐”这几个动词更可以说诗中之眼,没有这种雄奇骇俗之句,怎么解为我们民族的诗的“谪仙”写照传神?

❹ 余光中的《莲的联想》怎么解读

余光中的《莲的联想》,是诗人开始走向新古典主义的标志。这可以算是余光中年轻时的著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情诗集。诗句典丽,意境缠绵悱恻,诗人自己也说,这可以算是现代词了,当然,这也是婉约词。

在余光中的笔下,莲是爱、美和神的综合象征,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是高洁人格的象征。这里的水仙指的是水中的仙子。

《莲的联想》已将古典的意象开发出新的想像与不同的意义:莲,能牵扯出洁白、透明、超然、爱情,将古典转成现代,也将文学的层次提升。“已经进入中年,还如此迷信 ,迷信着美,对此莲池,我欲下跪 ,想起爱情已死了很久 ,想起爱情 ,最初的烦恼,最后的玩具 ,想起西方,水仙也渴毙了 。”

余光中诠释「当代」与「现代」的不同:当代,指的是时间点→不断推陈出新的东西;现代,指的是精神→生命可以日新又新的东西。一个真正的艺术是可超越时间的限制,它会与你的生命对话、对你的灵魂产生召唤,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现代的精神。所以,余光中批判传统又继承传统、抗拒现代又发扬现代,彰显现代诗的精神。

余光中诗风多变,其情诗亦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今,余氏情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告白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言语直截,稍欠委婉。例如《别时》的末尾:上次临别时欠我的一吻,下次要加倍还我利息。

二、呓语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情到深处,如梦似醒。诗集《莲的联想》是代表作。例如《遥》的末尾:秋更深,夜更深,我臂上的睡莲睡意何深深。

三、独白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后):深情质朴。

❺ 蛛网 余光中 赏析

余光中诗集

扬子江船夫曲
算命瞎子
西螺大桥
招魂的短笛
钟乳石
我之固体化
天问
火浴
石器时代
或者所谓春天
星之葬
纱帐
五陵少年
第三季
圆通寺
春天,遂想起
连环
银叶板痕
民歌
海棠纹身
问烛
乡愁
莲的联想
等你,在雨中
碧潭
当我死时
在冷战的年代
灰鸽子
大江东去
下次的约会
白玉苦瓜
永远,我等
夜色如网
月光光
狗尾草
乡愁四韵
黄昏
蛛网 。。。。。。。。。。。。

中元夜
所谓永恒
与永恒拔河
戏李白
寻李白
风铃
寄给画家
布谷
控诉一支烟囱
珍珠项链
梦与地理
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欢呼哈雷
蜀人赠扇记
附:读《蜀人赠扇记》
中元月
向日葵
秦俑
鼎湖的神话
对灯
浪子回头
与海为邻
高楼对海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
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
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
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
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
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
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
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
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
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
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
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
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❻ 余光中的诗《莲的联想》含义

余光中的《莲的联想》,是诗人开始走向新古典主义的标志。

《莲的联想》不仅具有语言、结构、韵律等来自文本的美感,在余光中诗歌风格从虚无向新古典主义的转型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莲的联想》是余光中年轻时的著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情诗集。诗句典丽,意境缠绵悱恻,诗人自己也说,这可以算是现代词了,当然,这也是婉约词。

《莲的联想》已将古典的意象开发出新的想像与不同的意义:莲,能牵扯出洁白、透明、超然、爱情,将古典转成现代,也将文学的层次提升。

余光中诠释「当代」与「现代」的不同:当代,指的是时间点→不断推陈出新的东西;现代,指的是精神→生命可以日新又新的东西。一个真正的艺术是可超越时间的限制,它会与你的生命对话、对你的灵魂产生召唤,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现代的精神。所以,余光中批判传统又继承传统、抗拒现代又发扬现代,彰显现代诗的精神。

余光中诗风多变,其情诗亦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今,余氏情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告白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言语直截,稍欠委婉。例如《别时》的末尾:上次临别时欠我的一吻,下次要加倍还我利息。
二、呓语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情到深处,如梦似醒。诗集《莲的联想》是代表作。例如《遥》的末尾:秋更深,夜更深,我臂上的睡莲睡意何深深。
三、独白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后):深情质朴,清吟细细。例如组诗《三生石》的首篇<当渡船解缆>的末尾:在荒荒的渡头,看你渐渐地靠岸,水尽,天回,对你招手。

❼ 急求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的赏析艺术特色的赏析文

这是一首优美空灵的爱情诗,描述了一次约会前的等待心理。诗中将写景与抒情、用典与象喻精巧地熔铸为一个整体。

第一节以写景为主,背景是在莲池旁边。夏日黄昏,细雨濛濛,日光折射,形成虹霓,蛙声骤起,红莲吐焰,画面上有声、有色、有光,极富于立体感。黄昏细雨的莲池,之所以出现生意盎然、热烈欢快的景象和气氛,原因是一位少年在这里等一位“小情人”。人乐,则景物无不欣欣然而乐。

第二节则以言情为主,表现少年对姑娘的一往情深。但诗人很巧妙地使用移情的手法,他从人取景,因情写景,点景写情,从而避免了言情的空泛和点景的雷同。在少年的心目中,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这样他的痴情就有了依托,显得形象而真实。

诗的第三节是少年的内心独白:“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这几行,按照王国维的说法,是“述事则如其口出”,十分符合人物的个性和心态。所谓“时间之内”和“时间之外”,据余光中本人解释,“这是写少年等待小情人对时间的感觉。

即是说,小伙子因等‘小情人’心切,所以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就是所谓‘时间之内’;‘小情人’误了约会时间,小伙子等了许久还不见她来,这就是所谓‘时间之外’。”诗中其他各节在写景、言情、述事之中,也都达到了情景交融,再加上语言的蕴藉委婉、缠绵含蓄,出而使作品形成一种秾丽典雅的柔美意境。

此诗艺术上的动人,也和诗人成功地使用复沓的手法有关。例如,诗中“等你”一词前后出现三次,“在雨中”和“刹那”、“永恒”也是三次,“你走来”则是四次。其中有的表现为连续反复,有的表现为间隔反复,有的表现为首尾反复。

反复的手法使用得好,穿插得当,可以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和谐悦耳的感觉。这首诗写的是雨中等待情人的情景。我们试着朗诵一番,似乎感觉到少年在喃喃自语:“等你,在雨中”,从而窥见其虔诚的心理;而在“……走来”的复沓声中,也似乎看见了“小情人”由远而近,娉娉袅袅,含笑而来……

此诗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说是一种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

他的现代意识重视诗歌意象和比喻的奇特,反映出诗人对现代生活中某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想的独特观察和感知方式。诗歌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糅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

(7)莲的联想赏析扩展阅读:

《等你,在雨中》是现代诗人余光中写于1962年的一首爱情诗。此诗描写了一个少年在雨中等待一个美丽纯情的少女的焦急复杂的心态,感情真挚、热烈。全诗句式参差,语意顿挫,音韵柔婉,语言优美典雅,尤其是心理描写更加细致动人。

1962年夏,诗人突击写出《莲的联想》系列诗三十首,倡言“新古典主义”。《等你,在雨中》为系列诗之四,作于1962年5月27日,收入《莲的联想》,是余光中爱情诗的代表作,但诗歌的意义并不局限在纯爱情主题,而包括表现爱情的选择的途径,和从爱情中升华出来的一种皈依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哲学思考。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❽ 余光中莲的联想赏析

最好的办法就是您自己去荷塘边看着再闲让眼睛慢慢眠思,就这样!外人教您的体会不到其中:

❾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是那首诗

这句话出自《寻李白》,作者是著名诗人余光中。

原文如下: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9)莲的联想赏析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

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

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死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

如“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

❿ 扬子江船夫曲赏析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象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附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选自《当代台湾诗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已出版的诗文创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诗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焚鹤人》等散文集。余光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从自由体到现代诗,从敲打乐到民歌,无不显示他那丰富多样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现实的题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乡愁。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诗作中,莲的意象曾多次出现。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因此,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便知晓了诗作中为何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写到此处,诗人笔锋陡转,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按常规,诗人应把幻觉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绪未了,让读者顿时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