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吹箫赏析

吹箫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7 12:24:51

❶ 与月相关古诗赏析

  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2.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8.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0.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4.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5.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6.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7.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9.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0.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1.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22.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23.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❷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和《一剪梅》赏析对比(1000字左右)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❸ 谁能提供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的译文,要翻译不是赏析!

    词一开篇,点出游湖情事。但不直说我久离杭州,早就想重游西湖,今日终如愿以偿,而是说“天风”将我“吹堕”到“湖山一角”,得以饱览湖山“清丽”。意象雄奇,构思别致,将平淡、静态的叙述改为富于诗意的动态的描绘,体现出“雄奇”的风格特色。“果然”一词,包含对过去的忆恋和对眼前的实景的判断。离别杭州十年,西湖“重湖叠巇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一直萦绕脑际,怀想着西湖是否仍与昔日一样“清丽”。来到西湖一看,“果然清丽”。悬想而终被证实的心灵活动,迫切一见而如愿以偿的喜悦之情,被“果然”二字和盘托出。接下来回首往事,照应词序“予别杭州十年矣”。词意又紧承“果然”而来。西湖风景依旧,而“我”已非少年。“东华生小客”,意谓从小旅居京华。“东华”,以东华门借指京城北京。少年意气,居京华十年,却一事无成。人生理想未能变成现实,人生的自我价值未获实现,回首往事,不禁怅然若失。“茫然无际”写出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但词人之写愁苦哀怨,不是低声泣诉,而是激昂浩叹,不失英雄本色。“苍茫无际”表现的既是湖水的广袤空旷,同时也是弥漫其间的词人忧思。作者年方二十一,又值新婚燕尔,何来苍茫无际的忧思?我们不能不从当时的时代氛围去体察。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封建王朝百足俱僵的时代,是“九州生气”被消磨殆尽、“万马齐暗”而无法抖擞的时代。词人志在力挽狂澜,澄清天下,拯救苍生。故下文接着说,寻常功名、书生事业,岂是平生志向!“屠狗”,指卑贱之业,《史记·樊哙传》说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屠狗功名”含作者对当时官场上追求的功名利禄的蔑视。“雕龙文卷”意指书生的寻章摘句、著书立说(参见《文心雕龙·序志篇》)。龚自珍年初充任武英殿校录。他本是纵横慷慨的壮士,志在“揽辔澄清”天下,如今却让他去寻章摘句,在故纸文字之间度其青春,消磨意志,他怎能不感到压抑苦闷!书生事业并非所求,“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如果为此雕虫小技,浪费青春,别说是天下英雄豪杰,即使是红粉佳人也会嘲笑“我”无能“非计”。“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构思颇近似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不过,辛词是心存犹豫,龚词是决计无疑。“苏小”,指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龚自珍生于杭州,故称她“乡亲”。写豪情而借红粉佳人反衬,正显出其词雄奇中有绮艳的个性。

    过片承首句“湖山”而来,掉转抒情之笔来写泛舟西湖所见之景。章法上,他不是一气写完所见之景后再写主体的感受,而是情、景穿插描写,这种跳跃跌宕的章法又是与主体勃郁不平之气相联系的。词人本不是心平气和地来观赏湖山景色,而是借游湖来排遗胸中的不平与愤懑。明乎此,我们才能体察到开篇“天风吹我”的突兀之句原是主体心灵深处如潮怒气的排戛激荡。“清丽”的湖山,可爱可喜可感可写者多矣,什么样的景色最能引起主体心弦的震颤、情感的共鸣,决定于主体的心境和他的审美趣味。面对“清丽”的“湖山一角”,作者选择、观照的是“一抹斜阳,半堤香草”这一凄迷惨淡的湖景,唐代诗人白居易当年游西湖的感受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何以在龚自珍笔下却是这般衰疯惨淡?要知道龚自珍游湖时正值“十里荷花”的季节!这又不能不是时代苦闷的象征、主体忧思的衍射。实际上,“才见”、“顿惹”这一流水承接句式本身就指明了“斜阳”、“香草”所包含的情感意向。与其说是见斜阳、香草而起“清愁”,不如说是本有满腹清愁,故唯见惨淡的斜阳、香草。而“才见”、“顿惹”这种句式又极富于艺术的张力,作者有意不把这种愁思写尽,写足,写到情思的顶端,而只写到情感爆发的刹那间便夏然而止。情感的高潮留待读者去补充、假想、回味。这种表现“包孕性”片刻时间中的情感、心态,是诗画艺术常用的手法。

    词写到愁绪满怀,本该接下去写如何摆脱这种忧思,即应紧接“怨去吹箫”二句。但词人又不据常规,而是插以“罗袜音尘何处觅”二句,文情又一顿挫。情思一张一弛,一放一收,文气跌宕摇曳,章法上是学习周邦彦处,但这两句又不是游离于题旨之外,而是紧承“清愁”而来。“清愁”除了时代的苦闷,还有人生的失意,情场的挫折。“罗袜音尘”,语本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此指词人所怀念、追思的佳人。佳人已不知去向,踪迹难觅,如今唯我一人在此“孤”独思念,面对湖水,徒发幽思而已。从“渺渺予怀”语出苏轼《前赤壁赋》“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来看,词人的“罗袜音尘”似乎别有寄托。用美人香草来寄托人生理想,本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又把感情的音弦从低声哀诉中引向轩昂的鸣奏,犹如“声暂歇”之后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谭献说龚自珍词“绵丽飞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复堂日记》),颇具慧眼。“吹箫”者,以诉儿女柔肠,词意“绵丽”;“说剑”者,以抒豪侠之慷慨,情志“飞扬”。但面对忧患,龚自珍不是像周邦彦那样“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般的消沉,而是像辛弃疾那样“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般的悲壮,取周之绵丽而去其消沉,效辛之豪壮而狂放过之,此所谓“合周辛而一者”也、然而,“吹箫”、“说剑”,都无法诉尽胸中“清愁”,无法说尽“平生意”,故谓“两样销魂味”。结句,章法上照应词序的“泛舟”,情感上则由昂扬而入沉郁,“两般春梦”,一指“罗袜音尘何处觅”,一指揽辔澄清天下的“平生意”。爱情与理想,恰如春梦一般,随着橹声都被摇荡入云水之中。苍茫的天空中,无际的云水里,仿佛都弥漫着诗人的梦幻、忧思。在那风雨如磐、万马齐暗的时代,孤军奋战的狂客还有别的出路么?留待他的只能是不尽的迷茫与怅惘。

    ❹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白居易作品如下: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言》、《池上》、《缭绫》

    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4、《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5、《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❺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用白话怎么翻译啊

    翻译:一位少年擅长击剑又擅长吹箫,他击剑的剑气和竹箫的音韵,在他剑舞版乐音中融合为一。谁也权无法料想到,在他的剑气和箫韵中,涵韵着的是人世的苍凉还是步上归途之舟的释然,终归是万般千种的哀与乐都集中在这剑气和箫韵里了。

    出自:龚自珍[清代]《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作品原文: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5)吹箫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❻ 有关于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1[今译] 近来人瘦了,并非因为醉酒也不是为了秋天到来而悲哀。
    [赏析专] 丈夫赵明诚外出游学,李清属照思念不已,作此词以抒离情。此三句的好处在于虽写离愁别而字面上略不流露。病酒,因酒喝多了而致病,语出《史记·信陵君列传》。南唐冯延巳《鹊踏枝》云:“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是说因病酒而溲。这里首先排除了这一致瘦的原因,又进一步说也不是为了悲秋。那么为何消瘦呢?让读者去寻绎。语言闪烁而又疏宕,而种种离情皆蕴于字里行间,因此清陈廷焯《云韶集》评曰:“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❼ 灯火阑珊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兴致将尽,玩乐快要结束 。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文: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7)吹箫赏析扩展阅读: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

    “众里寻她千网络”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

    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❽ 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网络

    ❾ 关于描写柳树的诗句

    1、《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代:贺涛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译文: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

    潮水带着夕阳,涌进荷塘,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4、《寒食日即事》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新柳》

    宋代: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