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风波赏析

风波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7 06:57:16

『壹』 鲁迅《风波》的赏析

鲁迅《风波》的赏析如下:

“风波”由何引起呢?只因七斤没有了辫子。张勋复辟的消息传到江南这个乡村,人们关心的问题就只成了有没有辫子的问题了,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悲。

主人公七斤做着帮人撑船的工作,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这种工作让他得到其它村民的尊敬,只因他到过城市,看到了城里的景象。村里的人想听他在城里的见闻。从中反应了农民身上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封闭性。

既然他们这么想看看城里的样子,想看看城里的人,他们自己亲自去不就行了吗?可这些人偏偏喜欢听别人的见闻,还带着崇拜和尊敬的听,他们崇拜只是城里的是繁华生活罢了!

七斤的慌张与手足无措,鲁迅并没有用七斤本身来表现。而是借助他妻子七斤嫂的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来进行间接的反应。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七斤嫂可以破口大骂自己的丈夫,这就足以看到七斤嫂担心自己丈夫的程度,我想这时的七斤可能已经绝望到认为自己已经必死无疑了,完全没有了挣扎的意识,更不会想到反抗。七斤从来不会想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等死的原因。只因没有了一根辫子这不让人感到滑稽和可笑。

在全村里除了七斤的没有了辫子外,其它人的辫子都完好的保留在他们的头上,革命的成功,却没有给这些的生活带来一点改变,连清朝封建社会的一个象征辫子都保留着不愿自愿减去,他们还会改变他们身上的封建奴才思想吗?

赵七爷完全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当是共和时,他把他的辫子蟠在头上,掩盖掉自己的辫子,当听到复辟后他又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辫子,来显示对清朝自己的忠诚,赵七爷这种人不管是什么社会都只是想当别人的忠臣奴才罢了,革命带来结果,只是让他换了主子,这种人自称是封建礼教、封建社会的代言人。但却不敢为他代言的思想牺牲。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钱财,这才是最重要的。

鲁迅想告诉我们革命的成功觉不是简单的推翻他的统治机构罢了。只有人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维、思想,愿意做个有尊严,不愿当别人奴才的人,有勇气反抗一切压迫的人,这样革命才会真正成功。

(1)风波赏析扩展阅读

鲁迅《风波》创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我曾在《风波》里提到它……”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

这篇小说写于1920年8月(据《鲁迅日记》),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1号,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贰』 风波的赏析

《风波》是一首极富特异性的“情诗”。它不象二十年代初期一般情诗那样怯弱而羞涩,也不象同时代的“湖畔情诗”那样带着孩子般的甜蜜和单纯,闻一多的情诗是受过灼伤的,无论多么热烈,也不显露出表面的喜悦和轻狂,正如他的作人一样。
诗人对爱是虔诚的,“我戏将沉檀焚起来祀你”,一开始就点出了这爱的珍贵,然而这珍贵的爱竟来得如此之难,在诗人纯洁而执着的追求中还要陡起“风波”。“那知他会烧的这样狂!/他虽散满一世界底异香,/但是你的香吻没有抹尽的/那些渣滓,/却化作了云雾/满天,把我的两眼障瞎了;”青春的盲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看不见你,/便放声大哭,/象小孩寻不到他的妈了。”诗人以双目失明这一人生中极度的不幸,来比喻爱情追求中的风波。它不仅导致个体生命的残缺,更预示着美好追求的破灭。如果全身心投入的奋斗变成了徒劳,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年轻的心灵放声大哭,急于寻找爱的归宿。虽然这风波只是诗人极富戏剧化的虚拟,但那动人的真情却是不掺半点水分的。终于,真挚的爱心得到回报:“立刻你在我耳旁低声的讲:/“在这里,大惊小怪地闹些什么?”一句温存的话语,一个明媚的笑,驱散了那突如其来的风波留下的阴影,使“我”的心重新在温暖中复活。对爱的执着渴望几乎铸成大错,爱河中的银帆也会陡遇风波,经历了一番风险锤炼的“我”再也忍不住对爱的呼唤:“爱人!这戏禁不得多演;/让你的笑焰把我的泪晒干!”情人的笑象光艳的火焰,能将一切悲痛和苦难化为轻烟。“我”经历了风波的险恶,终于重新回到了爱的光环中。
《风波》是情诗,但又绝不仅仅是一首情诗,它那从热到冷,又从冷到热的波浪型曲线,典型地体现了“五四”一代青年在现实斗争中的情感变化。如果我们推进一层,将“我”视为“五四”青年的群体象征,将“爱人”看作一切美好追求的话,那么,“风波”则是一代青年在追求生活与事业的理想图景时必然遇到的挫折与磨难。现实的一切羁绊着他们的手脚,更有那沉檀香雾般阴险的陷阱,貌似芬芳馥郁,实际上却隐含了无限杀机,能“障瞎”追求者的双眼。焚沉檀是“我”主动选择的行动,但又是极为错误的一举,险些使“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真如那爱人所说的“一个好教训哦!”在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中,初涉人生的青年很难一开始就走上追求理想的直路,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假象的迷惑,做出如“焚沉檀”一般虔诚而又幼稚的行动,引起恶浪骤风的侵扰。在初次遭遇的人生风波中,他们很可能“放声大哭,/象小孩寻不见他的妈了。”但只要爱与美的理想向他们发出呼唤,他们就会顶住风波的戕害,重新振作起来,让理想的“笑焰”把痛苦的“泪晒干”。不管诗人是否有意,《风波》都向读者提供了一种“五四”青年追求理想而中途受挫并继而奋进的象征化模式,体现了一种极为典型的时代情绪。这样的内涵也许不是这首14行小诗包容得下的,但它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五四”时代的精神气息。

『叁』 风波的作品鉴赏

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
在总体上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通过富有个性色彩和乡土气息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把赵七爷欺骗农民,头脑顽固不化,却又不学无术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其次是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如写七斤的长烟管,从烟管的刻意反复交代就清楚地点明了他得意时目中无人,无知浅薄,失意时又一筹莫展,心中惶恐慌乱的心理变化。再次作品开头的环境描绘和场面描写,不仅是一幅充满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而且以其场景的恬静,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风波的波澜起伏起到了对比衬托作用.
本文所设置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值得我们推重。本文中出现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组:赵七爷与七斤、七斤嫂,九斤老太与六斤。前者,七斤、七斤嫂与赵七爷虽分属不同的社会阶级,但是七斤和七斤嫂浑浑噩噩,一事当前只是知道保身活命,绝无反抗意识。因此七斤、七斤嫂就与赵七爷一样,无形中也成为了张勋复辟的社会基础。后者,尽管在九斤老太的眼中,六斤是一副“败家相”。而六斤则骂九斤老太“这老不死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里,六斤也只能沦为九斤老太的翻版,走她的前辈所走的路。因此,人物与人物相互比照、映衬,都极其形象而深刻地演绎了本文的主题。
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其取名往往只是便于呼叫而已,所以 ,他们的取名常常体现了社会的残酷、人民生活的悲惨。如江浙一带旧俗,婴儿生下来常用秤称重量,而这婴儿落地的重量便成了该人物终生的称呼符号。如《风波》中的“七斤”、“六斤”等。至于《社戏》中的“八公公”、“六一公公”的取名,更是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有力控诉。

『肆』 风波的作品赏析

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中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回一种象征答,是国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国民性弱点。
〇主题:
同时,作品围绕辫子危机,揭示了这个事件的实质,及复辟终究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沉渣短暂的泛起之后,终究要被重新淘汰。
〇结构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三层,第一部分写景,写晚餐前恬静的田园风光:第二层写家庭中婆媳之间的争执;第三层写七斤和七斤嫂听说皇帝又要坐龙庭,因为没有辫子而苦恼。第二部分写封建遗老赵七爷、八一嫂、众乡民围绕辫子问题展开的一场争辩。第三部分写村民对七斤的疏远和七斤家境的黯淡。第四部分写张勋复辟失败,皇帝不坐龙庭了,村里有一切如旧,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到头顶上,七斤又受到了众人的尊敬,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伍』 契科夫 风波赏析

这世上并不存在绝对的痛苦或幸福,但却有乐观和悲观之分。最近在看韩寒的杂文集,每看完一篇都要感慨一次,世界那么危险,而我还好好的活着,这真是一件好事。傻是幸福的,如果一个人把事情看的太清楚明白,可能泪点笑点都提高了,一个人若是稀里糊涂的反而更快乐。但,谁又能左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痛苦挣扎,越来越多的人沉溺荒唐。感恩可能并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因为生活太过艰难。所以乐观者想要一直乐观着并不容易,但老是悲观着可能也不太容易活下去。所以,大概白岩松才会说他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如果你不够傻,那就要足够聪明。需要聪明到什么程度才好呢?我认为就聪明到可以让自己装傻,或者说好听点,可以让自己从这悲剧世界里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可以了。这就像契诃夫的《生活是美好的》里面说的那样了,当我遭遇到大雨的时候就该庆幸没遇上海啸,当我断了一条腿的时候该庆幸自己还能站起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你总会遇见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不公平的国家里,大概我们也只能这样想了。其实也并没有说的那样苦涩,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会想那么多,大家都在兢兢业业的活着,遇到不好的事情也大多会往好的方向想,这大概就是让性格里的条件反射机制在发挥作用,以至于我们自觉不自觉的会这样想。不管怎么说,这篇文章都是让人愉悦的。因为看完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还活着,这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事情。

『陆』 鲁迅,风波,句子评析赏析,最少三句

深刻的思想蕴涵抄,隽永袭的艺术魅力
——鲁迅的《风波》赏析
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柒』 鲁迅《风波》句子评析赏析都有哪些

1.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2.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3.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

4.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捌』 鲁迅《风波》人物赏析

1、七斤

七斤是一个住在农村的船工,愚昧、麻木、落后,缺乏觉悟,胆小怕事。由于是一个船工,经常往来于城乡之间,所以,与一般农民相比,他“很知道些时事”,“是一名出场人物”。但他所知道的时事也非常有限,只是“雷公劈死了蜈蚣精”、 “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

而对辛亥革命则没有什么认识,自然更谈不上有革命觉悟。正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所以,“风波”发生在他身上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引疑了这场风波。风波发生之前,他已经因为“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而发愁。

风波发生后,赵七爷的恫吓使他觉得“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到后来“非常忧愁”,“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脑子里最后有的只是一句国骂。

2、赵七爷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老板,同时又是一个封建遗老:不学无术,懂得韬晦,时刻梦想复辟。因为是个酒店主,又“有学问”,使他成为“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

但其“学问”又恰恰显示了其浅薄——他只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三国志》和“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皇帝坐了龙庭”的消息传来,他不但立即放下辫子,

而且立即穿上那件“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的宝蓝色竹布长衫,得意洋洋地跳出来,声色俱厉地恫吓农民,并荒唐地为复辟制造“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之类的舆论。

3、七斤嫂

七斤嫂泼辣粗俗,伶牙俐齿,“恨棒打人”,出语刻毒;好胜压人,强词夺理,不为人后,并无一般农村妇女的诚厚。她与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他人物一样,依然自私,落后,愚昧,麻木,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

4、九斤老太

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简单地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作者把国粹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在九斤老太的身上,表现了对复古家、国粹家的一种讽刺。

(8)风波赏析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复辟时要求百姓留辫子。鲁迅在他的一篇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中说:“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张勋的‘复辟’,一不小心,辫子是又可以种起来的,我曾见他的辫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对于没辫子的人们真是气焰万丈。

幸而不几天就失败了……”“……我曾在《风波》里提到它……”这篇小说即取材于张勋复辟的历史事件。这篇小说写于1920年8月(据《鲁迅日记》),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1号,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风波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