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舞剧赏析

舞剧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6 22:01:48

㈠ 芭蕾舞剧《吉赛尔》赏析

《吉赛尔》由简.克拉里和朱尔.佩罗共同创作,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1787-1856)的《德国冬日的故事专》,属剧本由泰奥菲勒.戈蒂埃等人完成,音乐创作由甘道夫.亚当担任。该剧于1841年6月在法国巴黎首演。

《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得到了“芭蕾之冠”的美誉。这部舞剧第一次使芭蕾的女主角同时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舞剧是既富传奇性,又具世俗性的爱情悲剧,从中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在第一幕中充满田园风光,第二幕又以超自然的想像展开各种舞蹈,特别是众幽灵的女子群舞更成为典范之作。

㈡ 斯巴达克斯的舞剧赏析

《斯巴达克斯》是一部史诗性的经典芭蕾舞剧,描写公元前1世纪奴隶斯巴达克与女奴弗里吉娅相爱的故事。为找回自由,斯巴达克与不忍相互厮杀的角斗士们揭竿起义。罗马帝国设下陷阱,斯巴达克在战斗中被俘,最终死在武士的长矛下。绝望的弗里吉娅来到斯巴达克战死的荒野上,缅怀自己的爱人……故事戏剧冲突非常强烈,配合粗犷豪迈的舞蹈风格,场面震撼人心。
与芭蕾巨匠巴兰钦齐名的前苏联编舞家尤里·格里戈罗维奇,与作曲大师哈恰图良在上世纪合作完成了这部《斯巴达克斯》芭蕾舞剧。哈恰图良谱写的音乐充满强有力的对抗性和戏剧性,时而抒情优美,时而雄浑激昂,充满张力。因此,这部芭蕾舞剧被称为“交响芭蕾”,也成为20世纪新古典主义芭蕾的不朽杰作。 《斯巴达克斯》里的英雄形象十分突出,一扫传统芭蕾多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阴柔之感,整个剧充满了男性的力量与阳刚之美,让几乎每一个芭蕾男演员都以能扮演斯巴达克作为毕生追求。而舞台上呈现的罗马军团的群舞、男女主角高难度的独舞以及凄美柔和的双人舞,或群情激昂,或缠绵委婉,却又相得益彰。
由于这部芭蕾舞剧对男舞者的跳跃及爆发力要求很高,常常需要数十名男舞蹈演员表演接连不断的跳跃和回转技巧,因此具备演出《斯巴达克斯》实力的芭蕾舞团并不多,一些欧洲国家的芭蕾名团更是对此剧避而不演。但《斯巴达克斯》却是莫斯科模范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剧中第一幕身陷囹圄的斯巴达克和最后一幕斯巴达克战死沙场的两段独舞,堪称该团芭蕾舞表演精品中的精品,每次演出都赢得满场喝彩。 这出史诗般的芭蕾舞剧除了展现男性健硕的体魄与力量,不容忽视的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经典场景与舞美服饰。巨大的罗马式建筑物,营造出宏大的古代场景,其中有壮丽恢宏的古罗马竞技场,有巍峨的维苏威火山,有充满血腥的古战场……而演员们考究的穿着———贵族式样的全丝质服装、奴隶式样的全麻质服装等,让数十位芭蕾舞者一出场就气势庞大,极具霸气和震撼力。

㈢ 现代舞剧《红梅赞》赏析

《红梅赞》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并且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自1964年问世,在大众中广为传唱,流传至今。这是一首携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红色歌曲,集中表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面对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

《红梅赞》这首歌能够超越革命宣传的政治藩篱,穿越时空,拥有广泛的歌众,并在新时代新世纪的音乐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永恒的艺术经典,得益于歌曲自身具有的朴实婉转而又高亢坚定的曲调,以及规整洗练的歌词,而这正是其保持恒久生命力的核心原因所在。

作曲者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金砂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3)舞剧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红梅赞》取材于小说《红岩》,作者截取了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从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入手,描写了以江姐(江竹筠)为代表的一批战斗在秘密战线和敌人狱中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一生, 是国共两党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搏斗的一部分。

在这个光明战胜黑暗的独特战场上, 面对叛徒的无耻出卖和敌人的威逼利诱, 江姐就像是一位通身透明的光明使者, 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 不怕手指被钉竹签的残酷折磨, 仍然坚贞不屈, 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江姐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象征解放的旗帜。

但这时,年仅29岁的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用镪水毁尸灭迹。江姐用铿锵誓言和沸腾热血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生命的辉煌,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㈣ 看芭蕾舞主要欣赏什么

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动态形象,技人体的姿态、造型,步法等动作借助音专乐、舞台美术、化属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变化。除了与动作相协调的面部表情外,有节奏的动作、姿态、手势和造型,亦可产生富有艺术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4)舞剧赏析扩展阅读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㈤ 芭蕾舞剧<天鹅湖>赏析

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

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芭蕾舞《天鹅湖》的魅力主要是有三点:

1、优美的旋律之王。《天鹅湖》音乐由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他采用交响乐写作手法,构建了一个宏大的音乐场景,许多乐曲成为传世经典。在这部芭蕾舞曲中,有如泣如诉的管乐呜咽,表达奥杰塔公主纯洁的内心世界;也有华丽明朗的舞曲,表现齐格费里德王子的阳光和活力。

2、纯美无比的童话。《天鹅湖》故事取材于民间故事,即恶魔把美丽的少女变作天鹅,但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邪恶。

最初《天鹅湖》拥有两个不同的结局,通常是混合上演:第一个版本里王子被幻象所惑,最后与奥杰塔公主双双逝去;但在著名的圣彼得堡版本里,尽管结尾音乐悲戚,却是个爱情战胜邪恶的大团圆结局。

3、32个“挥鞭转”的震撼。《天鹅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鹅奥吉莉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要一口气做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这一绝技由意大利芭蕾演员皮瑞娜·莱格纳尼于1892年独创,在圣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现。

舞者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诠释了白天鹅和黑天鹅完全不同的心灵世界,这一绝技至今保留在《天鹅湖》中,成为衡量芭蕾演员和舞团实力的试金石。

(5)舞剧赏析扩展阅读:

从1895年在圣彼得堡演出大获成功至今,芭蕾舞剧《天鹅湖》成为舞蹈家遵循的楷模,柴可夫斯基通过《天鹅湖》实现了舞剧音乐的革新。

如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天鹅湖》在世界各地千变万化,英国人既有在罗马竞技场排出60只天鹅跳群舞的壮举,又有让清一色男演员出演天鹅的另类版本,而中国人也尝试用杂技、用京剧改编《天鹅湖》。

不过,它们通通只是一种表现方法,转眼即逝,永恒的是真正的古典。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衰落以后,复兴芭蕾的使命就落在了俄国肩上,形成了俄罗斯舞派,流传至今。

中国人接触到高贵、典雅、优美的芭蕾,是从前苏联芭蕾舞剧《天鹅湖》开始的,至今都情有独钟。瓦洛佳介绍:“仅俄罗斯,就有上千家芭蕾舞团,但真正执着于古典流派的一流芭团,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大约有10个,俄罗斯全国不会超过20个。

其中马林斯基剧院最棒,俄罗斯大剧院次之,创建于1897年的基辅大剧院在前苏联时期和它们并驾齐驱。”自2006年起,剧团开始在圣彼得堡另一个宏伟壮丽而富有历史感的剧院进行演出——皇宫大剧院。每年,数以千计的芭蕾舞爱好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一睹精彩的芭蕾演出和雄伟的剧院风采。

㈥ 舞剧的赏析或感想(400字)

有关《白鹿原》的感想 白鹿原为今年的北京戏剧演出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话剧《白鹿原》的演出才刚刚开始。北京人艺已经多年没有排过如此纯粹的现实题材话剧,说它纯粹,是由于剧院选择这个题材时比起其它相关作品,似乎更少功利色彩,而更多从艺术或文学本身着眼。或许,正因其动机单纯,它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今天下午观赏了话剧《白鹿原》,虽然还没看完但我挺想写点东西的,我怕过后想说的一些话表达不出了,但又不知道到底要从哪个角度对这部戏剧作出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幸好自己有电脑同舍舍友的鼾声彼起彼伏,打开电脑终于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了,希望和大家能有共同的感受。 先前我看过小说的,可惜没能耐住性子把它全部看完,下午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得:这么一个鸿篇巨著,什么样的人能够让两个半小时内的舞台演绎出这么多人的悲喜和小说中一直在表述的一种精神? 每一个看了原著的人看完话剧后都很难给予一个高水准的评价,话这么说绝对了点,也许偏颇了一些。单独从我个人来说,整出话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匆匆又匆匆,时间匆匆,人物匆匆,时不时穿插着秦腔让人有时候摸不着头脑,我旁边的女生一直在说他们说的什么我都听不懂,哈哈,虽然是听不懂但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说对于我们这些不是专业的人来说它可能取得了些许的成功,教室里的阵阵暴笑声就说明了一切,只少给人的感觉不是苦涩乏味的,但我想评价一不巨作肯定不能只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秦腔好听是好听,但硬生生的也有点把剧情给扰乱了。人物出场缺乏戏剧性,也缺乏连贯性,缺乏背景的交代。 其实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毕竟这么厚重的一本书,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体现这么漫长的故事,是比较紧了点。但我不能忍受的是没有字幕,整出戏都是陕西话对白,方言不说能否明白,就是有些字的音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听懂,可这硬是没有字幕。我只是从周围一起观看者的角度发表一下我们的共同感受。对于好一部分观众来说,看的晕晕乎乎的,台上的人表演的卖力,台下的人却看着吃力。真恨自己为啥就不是陕西人呢?(哈哈)环顾一周,有不少观众已进入梦乡抑或是在那么昏暗的情况写还能写作业背单词,这就足以证明了这出剧的成功与否,也许跟正在步入22世纪的现在新人(大学生)也有关吧,我们正在一天天的疏远这种艺术,不知道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还可以用那个与时俱进来形容我们吗?悲哀!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不知怎么的对我一直有些喜欢的郭达产生了负面的看法,感觉有些遗憾,这就是媒体的力量很能影响到作为观众的我们,不知道这个写在《白鹿原》观后感上是否合适,是不是走题?呵呵,不管了反正这也是我的感受。不要怪我太刻薄。真的,作为一个观众来说,我有权抒发我的感受。捧臭脚不是的习惯。对于我来说,我要对得起我那宝贵的时间,更要对得起我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看态度,我认真的看了,从开始到下课。我不能被人抽了还嗲嗲地喊声爽。就好像狗蛋说的:“小娥,俄要日你,你就让俄日一下吧,鹿子霖能日,为啥俄就不能日?”换成我的话就是:“导演,俄没权怪你,你也别怪俄哦。 俄咋个又打起巴掌了呢?收起巴掌,在你的小脸上轻轻的揉一揉。剧中的是我最欣赏的人,死的真是可惜,他是一个情种,一个爱情的奴隶,可能是我(们)太年轻谈到爱情我们往往都特别的关注特别的在意认为那是神圣的。“情种,爱情的“奴隶”(单引号不会用,键盘上没找到!晕!)”我一直对你们是持肯定的态度!兆海说:“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到了屋里俄们就是俄们。”白灵是国民党,他就转而加入国民党,白灵成了共产党,他又想着加入共产党。对于他来说,什么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心爱的人儿在一起,为了爱情而活,不是为了理想(我可是有理想的)。兆海的爱情是伟大的,也是可悲的。正如同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讲到:纯洁的爱情要抛弃那些远大的抱负。但是兆海没有了抱负,也丢了爱情。这一段故事是此剧中我最喜欢的,自认为是最鲜活的一段。在不好的戏肯定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最后的对这部戏剧的看法:此剧不是很好看,但是里面的秦腔很好听,可惜秦腔是秦腔,不是话剧。写到最后才发现让我很苦恼的问题——从什么角度来说这部剧——听觉。

㈦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 赏析

芭蕾舞剧《胡桃来夹子》是世界上源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之一,它之所以能吸引千千万万的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它有华丽壮观的场面、诙谐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赋予舞剧以强烈的感染力。
《胡桃夹子》剧本是根据德国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改编的,全剧共分两幕,描绘了儿童的独特天地。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剧情大致为:圣诞节,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后来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乐。

㈧ 舞剧《花环》艺术赏析

价值的迷茫:
编导张云峰以小说版和电影版《高山下的花环》为基础创作的舞剧《花环》成为 2006 年创作中的一个谈点。管这部舞剧与小说、电影之间已经相距二十余年了,但编导还是延续 了小说和电影中“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的价值构架并以此作为整个舞剧的基本冲突。但 毕竟时代已经不同,这之间中国的社会、文化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舞剧在细节上 进行了很多新的处理,这些新的安排既是当下文化价值要求的结果,但同时也必然给舞剧结 构和表达带来更多的困难,从而要求人们重新思考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国家意识同个体之间的 合理阐释。 从19 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一直有两种冲动,一是国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和 普遍动员,二是个体意识的一再兴起。作为生命表现和现实再现的艺术无疑也要对国家意识 与个体意识之间的关系作出反应。 舞剧《花环》是根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小说改编的,但在精神主旨等方面已经明显 不同于小说。小说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一改军事题材作品将国家意识作为绝对的真理性价值并 以此把人分为善、恶两类的简单化倾向,将所有的人都叙述成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存在。赵 蒙生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与战争危险之间的犹豫,梁三喜在英雄的崇高与生活的困窘之间的愁 苦,赵母在特权意识与历史记忆之间的自审,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面对生命中各种价值作 出艰难选择的真实的个体,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舞剧《花环》基本上延续了小说的 思考,围绕着个人幸福与爱国主义之间的冲突来安排整个结构,通过两者在各自空间中的辩 护、召唤、回忆、自审、批判等,表现了私己的个体成长为爱国者的过程。 舞剧中最能体现国家意识对个体的召唤与重构的无疑是赵蒙生的自我意识的转变过程。 编导为这种转变设置了一个感性的和活生生的形象——梁三喜的母亲。这是一位来自人民之 中的、充分见证了创造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曾经在艰难岁月中抚养过赵蒙生、又将 自己的儿子梁三喜送到前线的英雄母亲,是一位将母爱和爱国、小我与大我、历史与现实、 道德与生活有机统一起来的母亲形象。梁母的出场唤起了赵蒙生的回忆,这是一份关于革命、 人民、国家及正义的历史记忆,舞剧中通过大量的劳动场面、母爱场景以及朴实的生活、乡 亲的感情、军民鱼水情等予以展现。通过这一回忆,赵蒙生在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明晰 了自我真实的价值,实现了生命的升华。梁母出场的另一层意义在于,通过历史重建了人们 理解现实生活的视野。在舞剧的结构中,梁母的戏份儿很大,这种结构安排无论是有意还是 无意,都体现了现代性的主流叙事之一,即爱国主义的感性化叙事对剧本创作的影响。 如果说赵蒙生通过梁母的现身说法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转变,编导又通过丰富的群舞来塑 造出真正的军人形象。刚劲有力的动作、整齐规范的队形、流畅有序的运动、丰富深厚的感 情等共同演绎出了军人的勇敢、军人事业的崇高以及战友之间的兄弟情谊。舞剧用较多篇幅 的舞段表现了梁三喜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民子弟兵的品质:坚定的爱国信念、英雄般的崇高、 大地般的淳厚以及兄弟般的真情。舞剧表现的另一个侧面就是赵蒙生的痛苦、挣扎和自我反 省:从一个普通人逐步成长为真正的军人;从对军人世界感到距离和陌生到融为一体的成长 过程。舞剧为表现赵蒙生的变化,在舞台空间、舞者关系结构等方面都安排了一个从疏离到 同一的演变过程;舞者的动作也从犹豫不安、缺乏力度和明确的目标逐渐转向坚定果敢、准 确有力。战争的洗礼、战后的成长都最终将赵蒙生召唤到崇高的爱国主体的位置上。 然而,舞剧在通过历史、感情和战场表现国家意识对个体的召唤和改造之时,也表现了 个体的私人化存在。因为如果私人生活本身就是卑劣的、不值得欲求的,那么国家意识就不 仅可以简单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且其本身的价值就会自然成为人们认同的对象,而无需经 过激烈的冲突,毕竟没有人会认同卑劣的价值。所以舞剧中表现个体空间的舞蹈动作非常丰 富,这些动作能体现复杂、丰富、人性化的情感世界,并力图通过动作的变形来表现爱情、 幸福的家庭生活、丰富的物质、母亲的关切等每一个个体都无法回避的私人化存在的丰富性 与合理性。 另一方面,赵蒙生个人的舞蹈动作也存在着双重性。首先,在表达个人生活空间时其舞 蹈无疑更富有表现力,这不仅在于此时动作的丰富变化和复杂的情感内涵,也在于这些舞蹈 动作更具有个性和冲突。赵蒙生表现战场生活的舞蹈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外在化,也更加突 出动作本身的形式特点,而冲淡了其中的个性特点。而他在群舞段落中,极力融入到群体之 中的表演,则基本抹去了作为个体的特点,从而使整个舞蹈略显机械、教条、僵化,缺少了 活力。其次,赵蒙生舞蹈的整体结构也存在颇不匀称的问题。舞剧时长两小时有余,内容包 括两大部分,即赵蒙生的个人生活和战场生活,舞剧为铺陈赵的个人生活世界,尤其是赵蒙 生人性中复杂矛盾的方面,用了很大篇幅,而表现其军人的崇高形象时则比较仓促。这种结 构上的困难并非编导个人努力不够,或者有意通过非均衡的结构安排来打破常规,而是由于 个人意识与国家意识在当代文化表达中的价值格局所决定的。 如果比较小说和电影,人们不难看到二者虽然也曾表现了个体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冲 突,但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判断,那就是国家意识相对于个体意识具有绝对支配地位, 个体意识在价值上是不可逾越的。但置身于21 世纪文化思潮之中的舞剧《花环》却难以有小 说和电影时代那样明确的评判,尤其是当个体意识已获得新的合理性价值认同,这就决定了 舞剧要在两种都具有合理性的价值之间寻找平衡。与此同时,舞剧也没有为新时代的军人主 体赋予更充分的心理冲突和复杂的时代内涵,基本上忠实于小说和电影时代的军人文化内涵, 这就造成了个体生活的丰富变化与军人主体的单一性之间的对比。于是人们可以看到舞剧中 所难以解决的文化冲突,即:个体意识和国家意识之间的调和与冲突,以及在面对个体意识 的合理要求的基础之上重构国家意识之主体——军人形象。 舞剧《花环》虽然不能算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但它在艺术上的诸多探索仍然值得关注。 作为一部呼应时代主导文化要求的严肃的舞剧创作,《花环》鲜明地体现了当前多种文化价值 的合理并置之间的冲突,堪称是这个时代文化的象征性体现,它的问题和努力都是这个时代 意识自身冲突的产物。

㈨ 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的介绍

二十余年来,作者一直在潜心研究中外舞剧理论与创作,前后也编创了五部舞专剧。《中外属舞剧分析与鉴赏》一书正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此书既涵盖了舞剧理论的新思考、新观念与新探索,又提出了舞剧分析与鉴赏方面的新方法、视角与切入点。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