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法家名言

法家名言

发布时间: 2020-12-26 09:49:17

Ⅰ 法家名言名句

关于法家名言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内;人臣太贵,必易容主位。
3、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4、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5、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6、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7、不吹毛而求小疵。
8、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9、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0、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12、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Ⅱ 法家名言

韩非子名言警句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战国时
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王歇的儿子。他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
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
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
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他还是法家的代表人 。

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以智说愚必不听

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小忠乃大忠之贼
小利为大利之残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韩非子名言警句由名言网整理

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则制於人。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

资(根基)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过诬陷者,以公法诛之!

Ⅲ 法家名人名言

韩非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初见秦第一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回答者: chiukaijung - 秀才 三级 3-30 15:48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Ⅳ 诸子百家的法家所出的词语或名言

商鞅:

徒木立信(来或南门立木);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国;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法及太子;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大爱不爱,大仁不仁。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韩非子:

自相矛盾 郑人买鞋 讳疾忌医 杀猪教子 三人成虎 中饱私囊 子罕辞玉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螳螂捕蝉 老马识途 宋人疑邻 和氏之璧 买椟还珠 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 有的放矢 恶贯满盈 舍近求远 进退维谷

Ⅳ 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的管理名言。

儒家管理思想有着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的道德性,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了一整套的人才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的和“刚柔相济”、“宽严结合”的领导原则指导原则,以“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所以,在现如今的许多企业中,都运用了儒家的管理思想。除了儒家的管理思想之外,主要还有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的管理思想,仍然可为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兼容并包,借鉴运用的。如道家的管理思想是以“道法自然”,“无为而不为”的柔性管理为特征。所谓“柔性”管理,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法则来进行管理,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柔弱胜刚强”,认为只柔弱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刚性的事物很快要走向反面。

人们在认识问题时,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状况,要看它的发展和将来;管理还要像水一样,水普利万物而不争利,它虽然柔弱,可是其力量却强大无比。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法治,强调他律,强调法律的强制作用,强调集权的权威,强调管理手段的运用,强调尚贤。法家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益,充满着强力、竞争、严密控制的倾向。墨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尚同”、“尚贤”,同时还赞成劳动过程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从事其所能”的原则。强调“利”和“力”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又一显著特征,墨子强调“交相利”,“义者,利也”,“万民被其大利”;“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民无食,不可为事”。还强调“非命”,认定人生在世要竞力而争,“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要与命运、自然进行抗争。人只要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自然争战就能求得生存。

兵家十分重视管理中谋略的运用,管理的战略和策略的正确运用,是获得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还强调管理的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的运用等。以上所述的管理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应该是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只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民族管理文化的精华,并且在实践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才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

正如成君忆先生自己认为的,其实我们对管理学一直都有很深的误解,这种误解对中国人来讲就是否定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人为的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一个所谓的一百年来的文明对立了起来,这种对立的方式也就是导致了我们只能去批判自己的历史文化而不能正确地去理解认识它。这样以来中国人理解管理学就只能到西方学习,古代的东西看不到,更多的是指责落后。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荒唐的现象就是把一个外国人称为“管理学之父”。 “管理”也许很多人过分注重“管”,信奉不管则乱,实际上管得太多才容易乱。管理缺乏物质的基础,缺乏人文的基础,所以必定会失败。没有物质环境基础,超前的管理手段和意识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人文意识的共识,超越的管理手段,不可能被时代接受。中国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一样的道理,管只能把握一个度,松则散,刚则脆。

人性化的管理才是长远之计,而获得最佳管理方法的途径是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创造一个员工都肯为它奋斗,为它长期努力的工作环境,那样管理起来也轻松,就是管理者本身也会过得开心,工作得顺心。成吉思汗戎马一生,他建立的铁骑军团横扫欧亚非。然而他的“管理模式”只适合建立强有力作战能力的军队,而不适合统治疆域辽阔的国土。不但因为军团和国家的管理性质有区别,更因为文化,更因为适时的、有针对的管理理论模式的缺乏……。

从治理军队到治理国家,管理的目标变了,管理目标的性质变了,被管理的人也不仅仅是他本民族的人了,被管理人群的人文范畴也广了,管理模式也同样要随之改变。不“转型”,就得遭受失败。如果成吉思汗用治理军队的理念来了解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来治理打下的江山,审时度势,转型“管理”模式,那或许还可能有成就统治大业机会。
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它的精华就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这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合于中国,而且适合于一切管理过程;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上看,也必须继承和弘扬民族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成就。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上的创新。

中国有极厚重的历史,有各种成败得失的体验。中国也因而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积淀了丰富的智慧。——这一点无可质疑。今天的问题是:如何对中国本土的智慧,尤其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智慧,加以现代化的诠解,并运用到现今的管理过程中。</P>
<P> 很多人坚持认为,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于古代的先秦时期。的确,先秦各学派对中国社会发展、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可能是后来任何一个年代都无法比拟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些思想也正是“中国传统”的源头。</P>
<P> 先秦各学派中,与管理行为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我们将以极简略的形式,从上述四家中析取最精华、最具现代价值的成分,希望能够对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越来越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被管理者、合作者或是竞争对手,了解中国本土的文化背景,肯定是有益的。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的目的已不仅是你死我活的“求胜”,而更重“双赢”。)</P>
<P>一、 儒家。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字面意思是对人际关系及身心和谐的关注,用现代语言说,儒家管理是基于人性的管理。相应地,管理手段是“为政以德”,即使在施行法律的时候也不忘道德教化的结合使用,始终强调人性关怀、伦理亲情的感化、劝谕功能,强调“诚”、“信”、“忠”、“恕”等品质的培养、塑造。儒家管理的推行途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从自我管理开始,再到家庭管理、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这几个过程的关系既体现为逐层演进又表现在彼此的相互渗透印证中。总起来说,儒家管理是强调自我责任、注重和谐、注重整体利益的管理。近几十年,日本是运用儒家智慧最成功的例子。被称为 “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著有《论语讲义》,解释儒家管理思想,并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以此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日本,非常多的企业家自觉学习儒家经典,并力求化为己用。实际上,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人思想、行为、性情的主线,无论其优劣,他总是在以各种形式或隐或显地塑造、影响着中国的发展。</P>
<P>二、 道家。道家非常注重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式上,道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责时,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道家同时也创建了一整套管理艺术,如静观待变、守弱用柔、知盈处虚、居上谦下、不争之争、见微知著、欲取先予、以曲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中的倡导的“自动化管理”、“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化管理”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同样致力于避免干预、提倡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从道家的管理模式或管理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崇尚、对个人创造能力的尊重及对管理绩效的追求。道家管理艺术中,如“见微知著”、“欲取先予”等,更是经常被企业界人士所津津乐道。</P>
<P>三、 法家。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对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但若抛开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还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管理制度,没有强力、灵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须的。法家将管理权威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前者指管理者在既成条件下(如受委任)所获得的权威,后者指管理者利用各种资源自行创造的权威。法家尤其注重充分利用和强化“自然之势”,主动创设“人为之势”,并以此为后盾,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法家通常较少理会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准则,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却比其他各家都要丰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历史上,法家代表人物大多有丰富的执政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人物所获毁誉各异,但法家理论却从未被遗忘过。)即便在今天,我们也仍能从中不断寻求启示。</P>
<P>四、 兵家。兵家管理的领域主要在于军事,但其中蕴涵的管理战略、策略、方略,对其他领域无疑也有借鉴价值。在管理战略方面,兵家讲究运筹谋划,强调管理者审时度势,对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并据此作出判断和决定。在管理策略方面,兵家提出要“因变制胜”,强调“变”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对各种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能积极创新求变,时时处处占据主动,不受制于人。在管理方略方面,兵家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想管理很多人像管理很少人一样轻松,就须依靠组织和编制的作用;要想形成富有效率的组织,就须以严格的纪律、法令进行层层控制,辅以思想教育,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形成特定的层级制度,以做到首尾一致,令行禁止。兵家因擅于计算、预测,强调变数而备受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有人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市场尚未完全规范化)环境中,兵家思想将大有用武之地。一些涉足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在关注中国文化背景时,也确实将兵家学说放在了重要位置。</P>
<P>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关于上面四家思想的论述,仅是我个人所理解和感兴趣的部分,绝非其全貌。并且,在历经千年的治国、管理实践中,儒、道、法、兵四家的理论也绝不是截然分开、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彼此充实、互相吸纳地被结合起来运用。我们今天所要考察、研究的,也不应止于对各家学说的分判,而要力求将这些先哲智慧的结晶,融汇起来,转化为有利于现实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求采纳,共两篇

Ⅵ 法家经典言论

法家名言
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3、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5、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7、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8、以智说愚必不听
9、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10、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4、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15、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16、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17、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8、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19、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20、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21、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2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23、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样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我的马呢?)
2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5、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26、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27、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
28、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优美文章)
2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30、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3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因此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因此经常有人淹死)
3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3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35、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3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7、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3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39、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40、小利为大利之残
41、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我的人才是明智的)
4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
4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4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男人伤感签名)
46、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一旦任职),则烛重人(当道权臣)之阴情。
47、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4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49、君人者释其刑?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50、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
51、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52、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5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54、巧为?,拙为鸢。(做车?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思考成本与实际功效)
5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56、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57、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5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59、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6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6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62、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6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64、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6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描写菊花的句子)
66、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67、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6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6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70、因可势,求易道。(根据能够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71、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7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73、一以当十,所向无敌
74、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忙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7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7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77、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7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但是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79、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80、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8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8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83、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8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8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8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8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88、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8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90、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91、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92、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93、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因此就应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94、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95、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96、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9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必须要让人明了,而术必须不能被人觉察)
9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持续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9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100、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透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101、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朝纲)之外矣!
10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0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0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0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正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106、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0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0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09、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10、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1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
113、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114、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115、小忠乃大忠之贼
11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1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18、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钟爱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期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11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120、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2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12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123、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124、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25、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126、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我的长处,因此能取得大名;但是早显示自我的才能,因此能成就大业)
12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正因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12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29、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30、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3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32、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3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一样的才能有不一样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因此君主就能够无为而治。)
134、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3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3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37、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就应表露自我的喜好)
13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能够明察,不显贤能能够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39、虚静无事,以暗见疵。(持续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40、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14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42、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43、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Ⅶ 法家名人名言

1、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回喜好。
2、去甚答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
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
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4、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
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5、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Ⅷ 韩非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1、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4、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5、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6、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火的形状威严可怕,人们害怕不敢接近,因此很少被火烧伤;水的样子绵软柔弱,人们喜欢游泳戏水,因此被淹溺的人很多。

7、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译: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Ⅸ 法家的名言

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

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韩非子

自见之谓明。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小利为大利之残。

君无见其所欲。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小忠乃大忠之贼。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自胜谓之强。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