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文观止名句

古文观止名句

发布时间: 2020-12-25 06:23:10

① 《古文观止》传世名句,句句经典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悟人生,你怎么看呢

清康熙年间,为了帮助当时的青少年掌握文言散文,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编选从东周到明末的222篇散文精品,结集为《古文观止》。

因所选作品体制多样、应用性强、风格各异、篇幅适宜、语言精练、易于记诵,问世几百年以来,一直作为启蒙教本流传城乡,雅俗共赏。

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回顾一生创作道路时,多次坦诚地说,《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实在是终身难忘之启蒙导师。

0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是隐士的快乐,也是无数人心中所憧憬的简单快乐。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理想,远离现实的喧嚣,远离名利,寻找一个偏僻的地方,隐身山水、放浪形骸。

② 怎样学好语文

学好语文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给大家一些学好语文的方法吧:回
1、循序渐进。语答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③ 古文观止 名句

001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002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00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004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00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00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007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00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00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01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012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
013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014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01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016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017 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
018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019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
020 当思帝德如天
021 经正则庶民兴
022 土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02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02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025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026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027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028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029 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030 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031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03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03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034 业精于勤,荒于嬉
035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036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037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038 忿必争,争必败
039 方一食,三吐其哺
040 以圣人观之,犹泰山之于冈陵
041 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
042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
043 亲贤臣,远小人
044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045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046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047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048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049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050 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051 祸固多藏于隐微
052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053 民贫,则奸邪生
054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055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056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057 强毋攘弱,毋暴寡
058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059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060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061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062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063 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
064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065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066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067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068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069 士穷乃见节义
070 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071 故其为诗,如嗔如笑
072 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
073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074 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075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076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077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078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079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08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081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082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083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084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085 超鸿蒙,混希夷
086 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
087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088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
089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09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091 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092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093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094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095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096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097 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
098 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099 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
100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④ 古文观止的名篇名句有哪些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马并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故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浓郁的文章。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精彩篇章推荐

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无能”、“无好”,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立宗庙于薛”,永远地留下了退路。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

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过秦”而“规汉”。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6.《滕王阁序》 这篇精美绝伦的美文几乎可以赎尽它之前所有靡丽骈文的罪孽。年轻的才子王勃路过洪州,无意中参加了滕王阁上的盛会,中国文学史上却因之留下了最美丽的篇章。其词采华茂绚丽,至今看来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铿锵,至今读来满口留香。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无数的意境、意象从这里流出。这是才气灵秀所致的至美乐章,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谈起韩愈,人们总会说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其实韩文决非单纯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离死别,两世茫茫,这篇祭文正写此情。《古文观止》选编者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让我们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后几句:“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8.《秋声赋》 自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中国文人眼中的秋就带上了悲的色彩。欧阳修写悲秋,自出机杼,从秋之声着手,异于他人,文中的秋,不仅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绪之秋季,故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凉萧瑟弥漫其中。据载:此文成后,欧阳修曾亲手抄写数本,其钟爱之心可见一斑。

9.《前赤壁赋》 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苏轼被贬黄州,那里有著名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中,苏轼来了,洞箫如诉中,苏轼醉了,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永恒,赤壁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与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令苏轼彻悟了!人生是一个最美丽的谜!欢乐与忧郁、澄明与朦胧中,天亮了。文中有诗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文中有诗性的江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文中有诗性的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样的文章就是苏轼所谓的“行云流水”。

10.《报刘一丈书》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复信活画出谄谀者的嘴脸,真正是毫发毕现,维妙维肖。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郑伯克段于鄢》 这是《古文观止》所选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传》,它描写宫廷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堪称这类题材的始祖与经典。

12.《归去来辞》 陶渊明作了彭泽县令,上级官员来视察。小吏建议陶县令整冠束带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级官员,陶渊明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怒之下,弃官而去,开始了退隐田园的生活,此文即是当时所作的一篇宣言书,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3.《进学解》 “进学”是使学识和德行进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关于治学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与影响,而且文采斐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传世古训即出于此。

14.《岳阳楼记》 几乎每一位遭贬谪的文人心中无法释然时,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会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与气度自励。

15.《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善写寓言,一位姓郭的驼背老园艺匠的种树理论引发了作者对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铺直叙不动声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好唱反调,写翻案文章,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转折,语言道劲,警策惊人而著称于文坛。

精彩语言辑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智慧名句,蕴含处世大智慧,为何堪称经典呢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代散文总集。

小木看完《古文观止》后发现,《古文观止》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从古到今的顺序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大意】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⑥ 古文观止中的名句有哪些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其乐融融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曹刿论战 左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量力而行卷二 周文《吕相绝秦 左传》戮力同心《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唯命是从卷三 周文《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敬姜论劳逸 国语》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假道伐虢唇亡齿寒卷四 周文/战国文/秦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门庭若市《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苏秦典故:锥刺股《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宋玉对楚王问》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卷五汉文《史记·滑稽列传》乐极则悲,万事尽然。《管晏列传 史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屈原列传 史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太史公自序 史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奋不顾身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卷六汉文《前出师表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卷七 六朝唐文《桃花源记 陶渊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阿房宫赋 杜牧》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滕王阁序王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与韩荆州书 李白》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杂说四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卷八唐文《师说 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进学解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送董邵南序 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卷九唐宋文《捕蛇者说 柳宗元》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岳阳楼记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卷十宋文《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泷冈阡表 欧阳修》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朋党论 欧阳修》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留侯论 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晁错论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卷十一宋文《后赤壁赋 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芝阁记 王安石》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卷十二 明文《卖柑者言 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象祠记 王守仁》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⑦ 古文观止的名篇名句有哪些

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逗战国四公子地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逗无能地、逗无好地,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逗立宗庙于薛地,永远地留下了退路。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

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逗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地,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逗过秦地而逗规汉地。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地,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地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逗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地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逗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地大诗人陆游也感叹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地。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逗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地

6.《滕王阁序》 这篇精美绝伦的美文几乎可以赎尽它之前所有靡丽骈文的罪孽。年轻的才子王勃路过洪州,无意中参加了滕王阁上的盛会,中国文学史上却因之留下了最美丽的篇章。其词采华茂绚丽,至今看来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铿锵,至今读来满口留香。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无数的意境、意象从这里流出。这是才气灵秀所致的至美乐章,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谈起韩愈,人们总会说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其实韩文决非单纯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离死别,两世茫茫,这篇祭文正写此情。《古文观止》选编者评价说:逗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地让我们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后几句:逗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看呜呼,哀哉!地

8.《秋声赋》 自从屈原写下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地,宋玉写下逗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地之后,中国文人眼中的秋就带上了悲的色彩。欧阳修写悲秋,自出机杼,从秋之声着手,异于他人,文中的秋,不仅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绪之秋季,故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凉萧瑟弥漫其中。据载:此文成后,欧阳修曾亲手抄写数本,其钟爱之心可见一斑。

9.《前赤壁赋》 经受了逗乌台诗案地的沉重打击,苏轼被贬黄州,那里有著名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中,苏轼来了,洞箫如诉中,苏轼醉了,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永恒,赤壁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与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令苏轼彻悟了!人生是一个最美丽的谜!欢乐与忧郁、澄明与朦胧中,天亮了。文中有诗性的哲理:逗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地文中有诗性的江月:逗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地文中有诗性的洞箫:逗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地这样的文章就是苏轼所谓的逗行云流水地。

10.《报刘一丈书》 明代逗后七子地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复信活画出谄谀者的嘴脸,真正是毫发毕现,维妙维肖。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郑伯克段于鄢》 这是《古文观止》所选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传》,它描写宫廷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堪称这类题材的始祖与经典。

12.《归去来辞》 陶渊明作了彭泽县令,上级官员来视察。小吏建议陶县令整冠束带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级官员,陶渊明说:逗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地一怒之下,弃官而去,开始了退隐田园的生活,此文即是当时所作的一篇宣言书,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3.《进学解》 逗进学地是使学识和德行进步的意思,逗解地就是辨析、分析。此文关于治学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与影响,而且文采斐然。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地等传世古训即出于此。

14.《岳阳楼记》 几乎每一位遭贬谪的文人心中无法释然时,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会以其中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的襟怀与气度自励。

15.《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善写寓言,一位姓郭的驼背老园艺匠的种树理论引发了作者对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铺直叙不动声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好唱反调,写翻案文章,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转折,语言道劲,警策惊人而著称于文坛。

精彩语言辑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 高悬赏!古文观止 名句 要翻译 游侠列传序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屈原列传 滑稽列传 项羽本纪赞 孔

一定要上述这些的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左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列传 史记》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这类可不可以,可以我再打

⑨ 古文观止中的名句有哪些

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无能”、“无好”,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立宗庙于薛”,永远地留下了退路。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

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过秦”而“规汉”。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6.《滕王阁序》 这篇精美绝伦的美文几乎可以赎尽它之前所有靡丽骈文的罪孽。年轻的才子王勃路过洪州,无意中参加了滕王阁上的盛会,中国文学史上却因之留下了最美丽的篇章。其词采华茂绚丽,至今看来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铿锵,至今读来满口留香。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无数的意境、意象从这里流出。这是才气灵秀所致的至美乐章,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谈起韩愈,人们总会说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其实韩文决非单纯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离死别,两世茫茫,这篇祭文正写此情。《古文观止》选编者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让我们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后几句:“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8.《秋声赋》 自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中国文人眼中的秋就带上了悲的色彩。欧阳修写悲秋,自出机杼,从秋之声着手,异于他人,文中的秋,不仅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绪之秋季,故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凉萧瑟弥漫其中。据载:此文成后,欧阳修曾亲手抄写数本,其钟爱之心可见一斑。

9.《前赤壁赋》 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苏轼被贬黄州,那里有著名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中,苏轼来了,洞箫如诉中,苏轼醉了,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永恒,赤壁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与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令苏轼彻悟了!人生是一个最美丽的谜!欢乐与忧郁、澄明与朦胧中,天亮了。文中有诗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文中有诗性的江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文中有诗性的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样的文章就是苏轼所谓的“行云流水”。

10.《报刘一丈书》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复信活画出谄谀者的嘴脸,真正是毫发毕现,维妙维肖。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郑伯克段于鄢》 这是《古文观止》所选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传》,它描写宫廷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堪称这类题材的始祖与经典。

12.《归去来辞》 陶渊明作了彭泽县令,上级官员来视察。小吏建议陶县令整冠束带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级官员,陶渊明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怒之下,弃官而去,开始了退隐田园的生活,此文即是当时所作的一篇宣言书,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3.《进学解》 “进学”是使学识和德行进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关于治学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与影响,而且文采斐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传世古训即出于此。

14.《岳阳楼记》 几乎每一位遭贬谪的文人心中无法释然时,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会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与气度自励。

15.《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善写寓言,一位姓郭的驼背老园艺匠的种树理论引发了作者对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铺直叙不动声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好唱反调,写翻案文章,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转折,语言道劲,警策惊人而著称于文坛。

精彩语言辑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