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试赏析诗句

试赏析诗句

发布时间: 2020-12-24 02:28:07

Ⅰ 20首古诗赏析


2.江 雪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3、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4。清平调词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5,清平调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6.清平调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7.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翠绿色的柳树枝头上,两只黄鹂正在对话,一行美丽的白鹭向着尉蓝色的天空飞去,杜甫客居在客栈,他打开窗户,看到对面西岭山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再往前门河边看,一艘艘船只准备要到很远的东吴去,很壮观。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原文: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①,遥隔②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④夕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
〔析赏〕 古代云梦本有二泽(湖),跨今之湖北省的长江南北,江北叫云,江南叫梦。这两句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歌咏洞庭湖的名句,都是写洞庭湖水之壮阔的-洞庭湖一片氤氲的水气,蒸薰着整个云梦泽,湖水波浪壮阔,直摇撼着岳阳城。
------------------------------------------------------------------------

黄鹤楼①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
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品评】
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 (223),以楼址在黄鹤矶得名。然而费文袆(音
衣)登仙驾鹤于此之说既见于《图经》,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之说又见于《齐
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崔颢于仕途失
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前半篇就传说生
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
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虽
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
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望汉阳树,
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四句诗激情喷溢,顺流直下,与前半篇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此诗前四句借鉴南朝民歌和沈佺期《龙池篇》,运用了辘轳相转的句式。
“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每三句除“黄”字外全用仄声,第四句以三平
调煞尾,第二联“不复返”与“空悠悠”失对。这都不符合七律的要求。但由
于一气转折,自然超妙,且后两联格律精严,故论者不仅不以为病,而且视为
创体、奇格,高度赞扬。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之叹;其后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诸诗,均反复效法(见
《唐才子传》 卷一、《唐诗记事》 卷二一、《瀛奎律髓》卷一)。宋人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
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选此诗,评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
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坐观垂钓者, 空有羡鱼情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歌行(汉乐府)
作者: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里的葵花绿油油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期待阳光。
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
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
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啊它会再向西流淌?
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Ⅱ 优美诗句及赏析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赏析:月亮好似画家,月光好似银色颜料,月亮把月光倒进海中,海面马上就闪烁着银光。

摘抄:我望向连绵的群山,它们像率性舞动的水袖,像韵味无穷的五线谱。

赏析:啊,我好像已经看到那连绵的群山。群山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摘抄:等到朝阳细长的触角探出云层,金线一样的光芒穿过树叶的缝隙时,银杏树上又会传来一声接一声的关门声。

赏析:多秒的比喻啊!我能想象到光芒穿过树叶的缝隙,那树下一定有很多可爱的“小星星”。

摘抄:月亮慵懒地打了个哈欠,缓缓地离开天幕。

赏析:我从“慵懒”这个词感受到月亮的生活是多么舒适,真惬意啊!

摘抄:那一天早晨,露珠在我的睫毛上闪烁成七彩的光线,枝桠和草蔓静静地簇拥在我身旁。

赏析: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啊!“我”就像妈妈,而枝桠和草蔓就像小宝宝一样亲昵地依偎在“我”身旁。

摘抄:爱,统治了他的王国,不用一只利剑。—赫伯特

赏析: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你可以用它触摸别人的心灵。

摘抄:它的枝头上出现了一团团紫色和白色的云,这是由许许多多小花朵组成的。

赏析:我从“一团团”这个词感受到了那些“云”一定是非常圆润的,样子一定非常可爱。

摘抄:梨树下的石凳上洒着一片寂寞的光斑,四周仿佛还若有若无遗留焯薰衣草的气息。

赏析:梨树似乎非常孤独,从它的身上散发出了忧伤的气息,连薰衣草都被感染了。

摘抄:槐花落尽,两棵树在阳光下陪我们站着,青涩的小梨藏在枝叶下探头探脑。

赏析:我从“探头探脑”这个词感受到了小梨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一样,非常好奇,对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

摘抄: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地下细小的泥沙。

赏析:从这句话我懂得了:默默奉献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他们就像诗句中的泥沙一样。

摘抄:再往上,就是一座毛绒绒的绿色小山。

赏析:毛绒绒的绿色小山,我可以想象那些小草一定是柔柔的,轻轻的,非常可爱。

摘抄:窗外蓝色的天际中涌动着柔软如羽毛的白色。

赏析:那种白色一定非常轻柔,像“棉花糖”一样,让人一看就想咬一口。

摘抄:淡淡的秋日,太阳的温暖光芒四处游荡。

赏析:阳光就好似一位悠闲的人,在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十分惬意。

摘抄:不一会儿,却刮起了北风,太阳不知被吹到什么地方去了。

赏析:在我的眼里,太阳是风雨无阻的。但是,在这个句子里,我看到了一个像气球似的太阳。

摘抄:接着她就开始凝视窗外那片无边无际的荒野—它向四处扩张,似乎想爬到天上去。

赏析:那荒野一定非常大,它似乎想占有所有的东西,就连天空也不放过。

摘抄:她觉得旷野上刮来的风非常刺脸,好像一个无形的巨人在咆哮。

赏析:如果在这样的风中奔跑,那么我敢肯定风就像一根针或刺,扎进你的脸上,非常痛。

摘抄:暴风雨已经停歇,灰色的雾霭和云团被一夜的风扫得干干净净。

赏析:风好像一个清洁工,用它的“扫把“把天空中所有不美好的东西都扫走了,让人们能够看到晴空万丈的天空。

摘抄:下雨时我经常出去,躺在灌木丛下聆听雨水落在石楠上的柔和沙沙声。

赏析:如果我躺在灌木丛里,我会倾听雨点打在池塘里发出的清脆声音。这时,水面会对着雨点露出它的酒涡,微笑着。所有的植物都非常热爱雨点,花儿对它点头,树叶随它起舞……..

摘抄: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Ⅲ 赏析诗句的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1、虚实结合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Ⅳ 语文考试古诗诗句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赏析如下: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Ⅳ 好的诗句加赏析

次北固复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制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次:停泊 北固山:在今镇江市北,三面临水,依长江而立。

潮平一句:意指水涨及岸,与岸齐平,亦见江面宽阔。 风正:顺风

赏析: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写长江两岸风景,并抒发乡思。行客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舟行驶在青山之间、绿水之上。绿水初涨,原来很高的两岸变得和水面相平,以至于好像消失不见。江面上正吹着顺风,但见江面上船帆高悬,正飞快的行驶着。残夜未尽,太阳已经从东方大海中升起;江南春早,还在旧年已经有春意了。作者家在洛阳,旧年将尽,思乡念切,因生托归雁传书之想。

此诗一开头就着眼于江南的青山绿水;诗的第二联,寥寥十个字,写出了江南开阔的风景;第三联新颖精警,毫无雕琢之痕,其中寄寓着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情,并自然而然的引出了第四联。

Ⅵ 寻两首经典的古诗,带赏析的

【年代】:唐
【作者】: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咏史》
【内容】:

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继绍:继承。
新室: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称帝之后,定国号为新。
赘疣:皮肤上生出的多余的肉结,形容累赘无用之物,应予除掉。
嵇中散:即三国时魏人嵇康。
薄:鄙薄,瞧不起。
殷周:指殷汤王和周武王,二人皆以征战得国。

【赏析】:
这是首咏史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Ⅶ 试赏析下诗的情感以及艺术手法。

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 托物寓理4 借古抒情--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 借典抒情二、描写手法(表现手法)1、衬托:正衬(烘托) 反衬2、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4、对比 5、抑扬 6、白描 7、细节描写8、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9、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10、侧面虚写(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写景手法: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近景远景 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三、修辞手法01、比兴 02、比喻 03、拟人 04、对偶 05、对比 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 08、夸张 09、叠字 10、互文 11、反问 设问12、反语 例:阅读下面一诗,然后回答问题。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本诗用了什么手法看有什么作用看答: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技巧)。2、诗人是怎样(用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看有怎样的效果看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看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 X 这一手法的看 解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看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看3、这种手法怎样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看例: 早 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看有何效果看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逗草虫鸣地反衬环境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心中由飘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诗歌赏析几例:除 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看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 第三句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第三句采用曲写 ( 侧面虚写)的写法 (一) 。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逗我地,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二) 。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三)。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诗中写逗寒灯地有何作用看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逗寒灯地二字渲染了旅馆氛围的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 例:阅读下面一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看请作简要分析。答: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借物抒情、托物寓理)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诗歌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其实是以小松喻人。这样写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早 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梅花?请具体说明。答:此诗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写梅花。作者用逗万木冻欲折地和逗梅花孤根暖独回地逗昨夜一枝开地作对比。这样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梅花的孤高傲雪的品格。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答:借景抒情。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融情入景。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看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看答:对比。诗人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借物咏怀抒情)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逗静地与逗动地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Aa一二句以逗水面平地、逗明镜地、逗照檐楹地等写出了荷花池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逗忽起地地垂杨舞地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逗万点声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答案:双关修辞手法。逗晴地与逗情地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逗道是无情却有情地。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看请具体说明。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步骤一)。逗芳树地对逗春山地,逗花地对逗鸟地,逗自落地对逗空啼地(步骤二)。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逗春行地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逗花自落地 、逗鸟空啼地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①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银山:江中巨浪。1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作出分析。1:a虚实结合。b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c却给了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2:a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b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c为了领略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此诗写作背景:作者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至更偏远的柳州。1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看请具体说明。答:承下启下。逗意转迷地上承第一句,逗春半如秋地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了结合作用。2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逗春半如秋地的感觉看答: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a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b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3 有人说三、四两句将逗在物之境地与逗在我之情地融合无间,请以逗乱地字为例作简要分析。解析:三、四两句描写了阳春季节花飞叶落莺乱啼的逗境地,正因为满庭的残花落叶、莺啼,触动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心意凄迷怅惘。一个逗乱地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莺啼本无所谓逗乱地,是诗人心绪烦乱,才倍觉莺啼之乱。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逗两山排闼送青来地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看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看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开门见逗山地,逗两山地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逗送地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逗牙璋地逗凤阙地逗铁骑地逗龙城地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一往无前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问:逗古人地逗来者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逗独地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的感情基调。 答: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滕王阁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看槛外长江空自流。问: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_____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_____。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诗歌中的意象分类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地,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逗柳地与逗留地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逗今宵酒醒何处看杨柳岸、晓风残月地等。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逗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地逗长亭地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地等。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逗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地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逗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地)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逗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地等。4. 酒。元代杨载说:逗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地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地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地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地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逗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地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逗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看总是离人泪地,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逗莼羹鲈脍地,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逗莼鲈之思地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逗莼羹鲈脍地逗莼鲈秋思地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地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地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逗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地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逗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地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逗捣衣地,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看地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地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逗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地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逗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地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地刘禹锡《竹枝词》:逗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地李煜《浪淘沙》:逗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地李煜《虞美人》: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地宋代欧阳修《踏莎行》:逗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地秦观《江城子》:逗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地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地唐代杜甫《登高》: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地赵嘏《忆山阳》:逗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地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逗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地白居易《琵琶行》:逗其间旦暮闻何物看杜鹃啼血猿哀鸣。地宋代秦观《踏莎行》:逗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地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地王维《使至塞上》: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地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逗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地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地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地。宋人郑思肖《寒菊》中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地,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逗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地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逗战地黄花分外香地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逗分外香地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地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地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地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地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逗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地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逗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地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逗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地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逗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地,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逗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地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逗竹似贤,何哉看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地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地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地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地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 黍离。逗黍离地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逗黍离地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逗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地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地以逗冰心在玉壶地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逗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地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地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逗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地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逗相思子地,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地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 莲。与逗怜地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地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地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逗投笔地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逗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地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逗乃坏汝万里长城!地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逗万里长城地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地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逗楼兰地代指边境之敌,用逗破(斩)楼兰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逗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地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逗柳营地称纪律严明的军营。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逗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地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逗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地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逗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地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地范仲淹《渔家傲》: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逗五柳地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地2. 东篱。陶渊明《饮酒》: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地后来多用逗东篱地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逗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地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地的句子,后来逗三径地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地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逗无人信高洁地,李商隐《蝉》的逗本以高难饱地逗我亦举家清地,王沂孙《齐天乐》的逗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地,虞世南《蝉》的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地。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地,还未直接描写别离,逗凄凄惨惨戚戚地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逗寒蝉鸣我侧地(《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Ⅷ 怎样赏析诗句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在分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做到这几个方面,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几篇作品分析的例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其中的前两篇可以作为大家写赏析文章的参考,第三篇可以做大家考试中回答作品分析题的参考。

一曲哀歌动古今

——《诗经·谷风》赏析

韦 卓

《谷风》这首诗属于《诗经·邶风》。“邶”原来是周初的封国。朱熹《诗集传》说:“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今河南汤阴南),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后来不久,卫国尽得邶、鄘之地。所以《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实际上都是“卫风”。

卫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地处中原,是周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卫国的劳动人民又特别爱歌唱,所以收在《邶风》、《鄘风》和《卫风》中的民歌比起其他各地的“风”诗要多,其中约有一半是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的内容。因此,后世的一些卫道士们就说郑、卫之风好淫,多桑间濮上之音,故而反对《郑风》、《卫风》中的一些表现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篇,或者从经学的角度来曲解它们。

《谷风》是首弃妇诗,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对子女已不能顾及的悲痛;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已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第五、六章写女主人公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善良的。她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不以夫家的艰苦生活为苦,而以在艰苦中与丈夫共创家业为乐,“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反映了她在与丈夫共患难时享受到的爱情欢乐。在邻里关系上,不管谁家有大灾小难,她都尽力用心去帮助。“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匍匐”一词,使女主人公救人急难的善良心地跃然纸上。女主人公善良的性格还表现在被弃后对子女的挂念。诗中并未用揪心摧肠的语言正面描写她与儿女离别的场面,仅仅说:“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我自己尚且顾不上,哪里还有功夫顾及留在夫家的儿女呢?在这话语的背后,潜藏在女主人公善良的心底的却是对儿女牵肠挂肚的思念和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担忧!

诗中也多方面地描写了女主人公性格的温柔。这首先表现在她对故夫的一片痴情上。诗中没用多少字句表现他们的爱情结合,但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自叙,读者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结合,仍是有一定的爱情基础的。尽管他可能仅仅是迷恋着她的美丽,或者还加上她的能干,而她对他却是真情实意。她在夫家穷困之时嫁过来,与丈夫艰难地缔造这个贫穷的家。“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日子稍微好过,他却变了脸,另有新欢。但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力图劝说他回心转意。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诗用泾浊渭清作比,径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妇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故妇罢了。“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固执地留恋着对丈夫旧情。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末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以前的日子你都忘记了吗?你以前也曾经是爱过我的呀!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这种笔墨,把女主人公的温柔痴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劳动妇女温柔美丽的动人形象。

作者还写出了勤劳善良、温柔多情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 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当然,文学作品正是要描写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这软弱固然是女主人公性格的弱点,但却正是这篇作品的成功之处。作者正是要描写一个具有温柔而软弱的特殊性格的特殊人物形象。正象《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性格既温柔而又刚强一样,都是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各自的不同性格,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诗中的另一人物就是女主人公的丈夫。这是一个以色取人、冷酷无情的奸邪之徒,但是全诗没有一句对他作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虚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悲苦的倾诉来隐现他的性格。当他处在贫困之时,他看上了美丽善良、温柔多情而又能干的女主人公,骗取了她对他的爱情。即使在那时,他也不过把她当作过冬的干菜,冬天一过,他便过河拆娇,又迷恋上了在他看来更美丽漂亮的新人。为了达到遗弃妻子的目的,他无故掀起夫妻间的纠纷,从开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比兴中,可以感到他阴沉沉的脸色,怒气冲冲。他不听妻子哀哀劝说,反用各种卑鄙残忍的手段从身体上和感情上折磨妻子。作者把丈夫新婚之欢乐与妻子遭遗弃之悲苦对照起来写,写出了弃妇苦楚之深重,更反衬出丈夫绝情到了残忍冷酷、全无心肝的地步。这些都没有做正面的具体描写来体现,只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如泣如诉的陈述,将这个登徒子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这就是艺木上的虚写。在这方面,《谷风》较之《氓》有不同之处,虽然都是刻画了性格基本相同的男主人公的形象,但《氓》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近乎指着丈夫鼻子的控诉来正面表现的,而《谷风》则是用侧面和反面的衬托来表现的,两者都收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真可谓异曲同工。

这篇名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除了以一实一虚的写法刻画了两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之外,还用了其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善于运用气氛的渲染。开头两句比兴烘托出整个作品的哀怨悲若的基调,以冷雨阴风交加的天气描写,创造出一种悲剧性的艺术氛围,给全诗定下了一曲哀歌的悲剧性的调子,使读者一开始就沉浸在这种悲剧的艺术境界中。关于这两句诗,朱烹说:“比也。习习,和舒也。东风谓之谷风。……言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如夫妻和而后家道成。“(《诗集传》)但我们考察诗意看,下文以“以阴以雨”来形容“谷风”,正是说明“谷风”造成了阴雨不断的恶劣气候,明显地描绘出了—派凄风苦雨的景象,象征着下文的丈夫之“怒”,所以“谷风”应解为“来自溪谷的风,即大风”。 (余冠英《诗经选》)而“习习”也不是如朱烹说的“和舒也”,而应是“大风声”。 (高亨《诗经今注》)此二句不仅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气氛,而且这两句本身也是丈夫狂暴性格的象征,其含蕴就丰富深远得多。但是这首诗确实用了比,而且所用的几个比喻,不仅比喻得贴切,而且有变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形象。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比喻丈夫只重颜貌而不重品德。“葑”和“菲”这两种植物可食用的主要是长在地下的根茎,而不是长在地上的叶。所以人们采“葑”、“菲”主要是采其“下体”。而女主人公的丈夫所重的是女人的容貌而轻其德行。所以“采药采菲,无以下体”,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好色的品格特征。“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两句是女主人公自比其苦的,朱烹说:“言荼虽甚苦,反甘如荠,以比己之见弃,其苦有甚于荼。”(《诗集传》卷二)但这个比喻与前一个比喻不同,是用反话的形式提出,很深刻地表现出了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巨大痛苦。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点是只提出用作比喻的事物,而没有提出被比喻的事物,比喻的意思是借用作比的事物来表现的,这是借喻,形象与事物结合得隐约而更密切。但第二个比喻中又用了一个“其甘如荠”的比喻,用荠的甘甜比“荼”之“甘”(当然荼是苦的,但在女主人公看来,仍然是甜的),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明喻。可见其用比方法是同中有变。用明喻的还有“宴尔新婚,如兄如弟”,不仅写出了丈夫新婚之乐,而且对比了自己之苦。用借喻的还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比喻自己的容貌与新人相比较也不见得丑,也很生动形象。仅从以上几个例子即可看出,本诗的比喻是同中有变,灵活而不呆板,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性格,加强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其次,本诗所用的比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Ⅸ 赏析诗句的答题格式

诗歌赏析答题格式熟记答题表达格式

1、【锤炼字词答题格式】手法(表现手专法或修辞手法)属+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

___特点,表达了诗人—___的情感。

2、【品味语句答题格式】手法(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

表达了诗人__的情

3、【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4、【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或文义+主旨情感) 5、【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越朴时刻拥有多位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对小初高的语文成绩提分十分有效,更设置了一键试听功能,先体验再付款,欢迎登录越朴时刻小程序或下载注册“越朴时刻”APP。

Ⅹ 赏析诗句的方法是什么

这个是我前几天回的过的一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下:

文学赏析内的不是文学本身,容而是从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来诠释的。有一篇文章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文学鉴赏方法举隅】。

“入乎其内”就是走进作品。所谓: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而“出乎其外”就是直接从本质思维上去感知,即:远而观之,超然看世界。或者换个通俗的说法:旁观者清。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出乎其外】,比如《红楼梦》的开篇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沧浪诗话》中说: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文学欣赏中不能出乎其外就会造成认知不足,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PS:楼主可以把具体的诗歌拿来分析。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