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好文章赏析

好文章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4 00:33:46

『壹』 几篇著名的散文带赏析.

●于情深处——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

五月草长莺飞,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暧昧。这样的春日,适合捧一本丰沛的大书在阳光下闲览。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正是手边一种: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风而立,书内夹有同样的书签,季羡林的题款颇有古荷风姿。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荷举。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张中行在序言中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这三个词,用于荷花也适合。在我看来,季先生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专,所通梵巴语、吐火罗语,均属国内绝学,是公认的学界泰斗,其精深与朴厚,均可想见,恰如荷花灼灼其华,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读他的散文,难以意会,就像不爱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领会其清净与孤高。

大学问家长于散文随笔者多的是,季羡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过之者寥寥。这情,一是对散文写作的迷恋,书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华梦忆》写于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怀》写于同年12月20日——步趋期颐之年尚笔耕散文不辍,应该寄托着无限的生命情绪吧;二是季老表达的对世事人生的深情,全书共十辑,“寻根齐鲁”,“魂断德国”,“清华梦忆”,“燕园春秋”,“拥抱自然”,“馨爱市井”,“感悟人生”,“品味书香”,“屐叠芳草”和“收藏落叶”,从年轻时的才俊文章,壮年时的得意佳作,到耄耋之年的怀旧之文,贯穿始终只一个字——情。人老情不枯,相反却浓厚有加,这已经奇了,季先生的奇特之处还不仅在此:一方面理智发达,足以成长为大学者,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修炼成散文大家。
季先生是学问家里少见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说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远大于欢意。他喜爱动物花草,“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马缨花慰寥寂寞,二月兰同其痛苦,牡丹、香橼振奋精神,枸杞、夹竹桃凭添诗意,二十岁与兔子,八十多岁与老猫、喜鹊经历同样的悲欢离合。在他眼里,书,斋,小胡同,山水,无一不关情,可以说寓情深于草木虫鱼,寄心魄于日月星辰。还有家国之爱恨,凡世之情爱,最让人不能卒读的是他的怀人之作,悼师友之谊泪湿青衫,念母亲之恩五内俱焚,尤其《母与子》、《三个小女孩》、《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夜来香开花的时候》、《重返哥根廷》,几乎就是和着泪写成,在明媚的五月,读来添无限惆怅。同样怀胡适,张中行写来满纸诙谐,季羡林忆得却通篇心酸,这种情感,在他写陈寅恪、吴宓、傅斯年、沈从文、胡乔木中俯首皆拾。季羡林散文向来被视作“学者散文”一派,因为他学问大,饱经忧患,又见多识广;敢说真话,又洞明世事,集史、识、才、情于一身。但他的情之浓,郁之深,悲之切,同类大家中恐怕无人能及。季羡林写他最喜欢的书,是《史记》、《红楼梦》,杜甫诗,李煜、纳兰性德词,等等,多是悲郁之作,想来也就释然。

说来也怪,季先生深情如斯,却几乎不提自己的情感纠葛。前些日子翻看杂志,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季羡林婚恋的文章,是根据季先生回忆录《留德十年·迈耶(Meyer)一家》写的。年轻的季羡林在留学德国时与迈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恋,一台打字机是他们之间的桥梁,但季羡林因为国内有妻儿,拒绝了爱情。季羡林在回忆录中写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文章最后说,有好事者被这段爱情故事所感动,专程到哥廷根遍寻伊姆加德的下落,最后终于找到了她。结果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终身未婚,独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机依然静静地放在桌子上。

好一对深情人。可惜了。这是题外话。季羡林先生文章一片真情,有口皆碑。对于他的高深学问,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只有景仰,抑或淡漠,而对他表达的情感世界,却可以品味,甚至妄加揣测。季羡林在谈到散文创作时曾写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叙述文,也必须有点抒情的意味。这是他的为文之道,亦是为人之道,散文人生,此之谓也。学问无大小,人生无贵贱,文章无高低,情感却有真假浓淡深浅——算是这个春天我读季老文章的一大收获吧。

●清塘之荷 生命之韵——季羡林《清塘荷韵》赏读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八十六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脱尽浮华,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哲理,情感朴素真挚。细加品读,如同品尝陈年佳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让人回味,令人叹服。

『贰』 一篇好文章加赏析

他刚进初中那年,母亲抱回哇哇大哭的她,她哭是因为饿,尚不知失去双亲之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他异常欣喜。 他读高中时,牵了她小小的手,送她进幼儿园,她总是在他松手的刹那,用力扯下他来,踮起小脚,柔软的小嘴在他颊上,亲一下,再亲一下,旋即转身,跑向她的教室,他总担心她摔跤,跟在身后喊:小妹,慢一点!她快乐的应答着,却不转身,裙裾上的蝴蝶结在奔跑中,展翅欲飞。 高中毕业,他考进本地学府,她正好7岁。医生说,7岁,是做心脏手术的最佳年龄。他请假,和妈妈一同照顾她,他看到父亲签字的手在颤抖,心便紧了又紧,却买了她喜欢的卡通画册,一字一行,惟妙惟肖的读给她听。术后她醒来,费力的叫一声“哥”,声音飘渺如云烟,惹得他跑出病房,抱着医院的水杉树,如孩童般大哭。 他大学毕业,很多次机会可以去更大的城市,找更适合他的职位,可是他始终不肯。母亲催促,他只是沉默,急了才说:我走了,小妹会死掉!母亲骂他乱讲话,却不再逼他去外地。 初夏,菱角新上市,她便吵着要他买来吃,他不肯,怕硬硬的菱角磕破她的手或唇,她便假装呜呜哭泣,却透过指缝看他的反应,他明知,也不揭穿,依了她,买下两斤菱角,一个一个用菜刀拦腰切断,再一个一个挤出粉白的米来,她只顾捡了丢进嘴里,急得他连声喊:慢一点哎,小祖宗!她得意的笑,捡一个大粒的,扔进他的嘴里。 她高中,身体更虚弱,成绩总是不及人家,他索性换了一份清闲的工作,薪水少了很多,却可以每日下班回家辅导她,她哭,他哄,她笑,他亦笑:“小妹,你几时才长大?” 她进大学,他已近而立,依旧单身。她开始带男孩子回家,开心甜蜜的模样。母亲催他结婚,他只好谈下一个女友,她见了,很礼貌的叫他女友为姐姐,彼此牵手去那个叫阿呀呀的小店买女孩子的红妆。 翌年开春,他在女友的要求下去北京发展,担心着她,她轻松笑曰:老哥你怎么那么罗嗦,什么事,爸妈和男朋友替我罩着啦!秋天,没有任何预言与铺垫,她心脏病突发,他匆忙赶回,已再也不能听到她叫他哥。 她曾带回家来的那个男孩子叫住他:我从来就不是她的男朋友,她只说哥不是亲生胜亲生,为她牺牲太多,要给他正常的生活。 他细心替她收拾卧室,宛如她同往日一样放学就要回来,却在梳妆台上,碰到他送她的不倒翁,剧烈的摇晃中,他看到底部刻有细如蚊蝇的两行小字: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那是她的字体,大概是在他去北京后刻上去的吧?他抱着不倒翁,跌坐在地,心痛如裂。 他一直在等她长大,却不知道,水逝流年里,她已然懂得,世间有一种爱,叫成全……

『叁』 好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去欣赏一篇好文章

好文章的特点是动人心弦,引起感情共鸣. 要欣赏一篇好文章用心去读就可以了
麻烦采纳,谢谢!

『肆』 怎样赏析文章

一、看文章的主题。主题鲜明,立意正确,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看文章的内容。要叙述清楚,事情脉络通顺,情节感人,有说服力、感染力。
三、看文章写作特点。如:寓情于景、文字夸张、感情细腻、故事倒叙等等。
另外,文章的赏析还是要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赏析赏析,就是分析和鉴赏。要抓住那些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并挑出典型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你所分析的每一句话,都要来自原文,是从原文中得出的结论。之后的鉴赏,就是在分析完文章后,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升华,应为考卷上所给的文章基本都出于名家之手,所以尽管美化提升就好。若是为普通文章写赏析,那也可以把不足和失误之处写出

一,语言特色的赏析
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二,写作手法的赏析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例,《哨子》《帆》《萤火虫》。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例,《范进中举》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例,《白杨礼赞》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例,《麦琪的礼物》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例,《白杨礼赞》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白杨礼赞》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孤独之旅》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例,《爱莲说》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伍』 200字美文摘抄+赏析

200字美文:

人人心中都有-汪清泉,洗濯你地灵魂,滋润着你地生命。只是因为日常地琐碎生活地纷杂,才掩蔽了她地环佩妙音,朦胧了她地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

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地面具,拆去心园地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地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丝悠然地脆鸣。这是-首真善美地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地良知,走出世俗地樊箱,在灵魂地高处,你终于感念到-波必然地律动。

这是-支真善美地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5)好文章赏析扩展阅读:

文章内容赏析:


或许只有像书中所写,只有在夜阑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才能真实地,尽情地审视自己。

日本的东山魁夷有这样的一句话:在人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清泉,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

当你半夜突然醒来,你会从自己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只有用心泉才能熄灭如火的妒忌,只有用心泉才能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变得洒脱自在。

行走于《心泉叮咚》的字里行间,忽然间意识到人生并不是本想的那般无趣——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结交许多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朋友;

学习并不是想象那样困难——紧张的气氛中,我们只要有真心就能磨穿铁砚。

一颗真诚的心能使我们原本黯淡的生活添彩。

『陆』 优美散文及赏析

原文阅读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有删节)
耿翔
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大地知道。
当我还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跟着年迈的父母,像蚕儿结茧一样,完成将被土地封闭的童年时,一种内心的躁动,使我对来自土地的每一种声音,都十分敏感,都想通过声音的翅膀,飞抵一片比麦田,更令人动情的地方。
莫扎特,我不知道在你生活的大地上,声音的翅膀,最初是怎样飞翔的?当你用耳朵,听见花的骨朵,轻轻地颤动出季节的消息时,你的内心,是否被音乐的潮水浸湿了?那时,站在维也纳郊外的山坡上,你是否做着这样的遐想:大地的内心,也是五颜六色的。要不,这些永远被踩在脚下的泥土,怎会生出这样美好的花朵?正是土地,给了你这样的遐想,正是这样的遐想,塑造了你的童年。由此,世界和我,在百年孤独之后的今天,还能通过你的音乐,排遣内心的寂寞,从而在一种不受时空约束的层面上,让精神获得神的愉悦。
大地呵,为了富人,也为了穷人,就这样精美的安排着大地上的事情。
现在,坐在把泥土隔在水泥和钢筋之外的长安城里,我想着远在百里的一块大地。尽管我的脚步,对于它已经很陌生了,但它关于泥土的神话,将永远在我的心田里疯长。
其实,我在穿过所有麦田的时候,都是从屋后的园子里开始的。
那是母亲种着黄花、韭菜、茄子和豆角的园子。
我甚至相信,不仅园子里各种开得热烈的菜花,是母亲种出来的,就是那些在各种花间,飞得热烈的蝴蝶,也是母亲种出来的。我最爱看母亲在园子里摘菜,因为那时,就有许多蝴蝶,落在母亲的脊背、肩膀和头发上,也在采摘着什么。每每陷入这样的画面里,我发现母亲的身上,就集合了乡村里的所有声音。如果把它们用乐谱记下来,且由竹制的笛子演奏出来,就是对乡村精神最经典的歌颂。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把浮现在母亲身上的音乐读出来,让它成为我出生的大地上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我坚信,莫扎特的全部音乐,都是从母亲身上对大地上的事情,一种最天才的阅读。可以这样想象,当父亲领着他和姐姐,在欧洲大地上为音乐奔走的时候,他的母亲,永远像一位集合着大地上的声音,时刻出现在他想象里的音乐之神,护佑着他,为了后来的我们能听到他天才的音乐,而从大地上的事情里汲取声音的力量。
面对莫扎特,我不能不平静下来,回到母亲没有走出的那片乡土上去。
在那里,我的所有记忆,都与声音有关。在母亲弯腰劳作的园子里,我听过蝴蝶的颤翅声;在母亲祈雨背水的后沟里,我听过老狼的凄哭声;在母亲挖药走过的土城里,我听过野兔的打洞声;在母亲洗衣的涝池里,我听过土蛙的鸣叫声。其实,我能长成一位诗人,用像青铜一样的汉字,写我日出日落中的村子,写我晴天雨天中的乡亲,是因为每天清晨,我第一眼看见的世界,都是在窗户自然成型的画框里,母亲梳着她的长发。随着木质的梳子由上至下的滑落,我听见阳光在她的长发里,发出光亮的声音。
我不知道这就是音乐。但我对这个画面的欣赏,一直持续到我离开故乡。 案例赏析
阅读一篇文章,就像认识一位朋友,要通过数次交流、多方接触,才可能逐渐透过外表,听懂他内心的声音,读出他潜在的光华——如果他有的话。然后再决定是与他相交相知,还是点头而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读文章又比交朋友要简单。因为人是善变的,这一刻说的想的,下一刻可能就变了。而文章一旦创作出来,发表之后,就是相对固定的,不再是完全属于作者的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眼光,阐述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一切从“头”开始,读文章当然也要从题目开始。《读莫扎特与忆乡村》已经很明确地点出了所写的主体内容:和阅读莫扎特的音乐有关,和回忆养育自己的乡村有关。
初读文章,有几个生动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儿时的作者在野外麦田里极目远眺,年幼的莫扎特在郊外山坡上冥思遐想,美丽的母亲在屋后菜园里摘菜劳作,身上落满了蝴蝶。还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耳旁:有蝴蝶的颤翅声,有老狼的凄哭声,有野兔的打洞声,还有母亲梳理长发的光亮的声音。
读出这些,只能说我们把散落在文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找到了,那该怎样把它们串联起来呢?
我们可以想象着让自己的思绪从眼前的文章飘散开去,一直飘到长安城内的一间小书房里,落下来,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耿翔的中年男子,叼着烟斗,眯着眼睛,坐在藤椅上,静静地聆听着音箱里传来的一首莫扎特的奏鸣曲。看他出神的样子,应该是从这天籁一般的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吧!
也许是想到了儿时在乡村聆听过的真正的天籁吧,那麦场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柳树上高亢嘹亮的“知了”声,后园里抑扬顿挫的蛐蛐声,田埂间窸窸窣窣的虫子爬行声……
也许正是这些声音使他从繁杂忙乱、重复琐碎的农活中抬起头来,意识到应该用心地体会这大地上的美丽。而周围的人包括他的母亲,却无暇顾及这一切,低着头一心忙着手里的活计。那日见伛偻的腰身,愈发黢黑粗糙的皮肤,都是全心全意服侍这片大地的印记。只有这样的忠诚,大地才会赐予他们活下去所必需的粮食。他们意识不到也从不敢想要离开这片养育而又束缚了自己的土地。
而他却望着远处暗暗地想,这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之外,应该有更美丽的一片天地吧。
也许正是这来自“内心的躁动”和对远方的向往,驱使他乘着“声音的翅膀”飞到了“一片比麦田,更令人动情的地方”。
在人到中年的时候,他已经听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读过了各种各样的画卷,却再也听不到那天然的、原始的大地内部的声音,再也看不见小时“每天清晨”“第一眼看见的”“在窗户自然成型的画框里,母亲梳着她的长发”的情景。
他之所以对莫扎特的曲子一见钟情,再读倾心,就是因为从中他听到了大地内心的声音,看到了失落已久的美景。
在听曲子的时候,他经常这样想,莫扎特应该和“我”有同样的体验、同样的向往吧?他应该也曾经“站在维也纳郊外的山坡上”,和“我”有相同的遐想:大地的内心,也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吧,要不然,这些只能永远被踩在脚底下的泥土,怎会生出这样美丽的花朵,散发出这样的芳香?他对大地上声音的敏感也应该和“我”一样,他也会深深地沉浸在那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里,密林中松鼠的嬉闹声里,不远处教堂悠扬的钟声里,乡间小路上的有节奏的马蹄声里吧?
不同的是,“我”为了追求更多的“美丽”,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一个花枝招展、富丽堂皇却没有“美丽”的地方。而莫扎特却对大地的内心作了“最天才的阅读”,在母亲的“护佑”下,与父亲、姐姐奔走在欧洲大地上,用音乐向世人诉说着大地容颜的美丽、灵魂的沧桑。
他也许有些后悔自己离开了母亲和故乡,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当初不选择离开,现在又怎能真正认识到母亲的伟大、麦田的美丽?又怎能做到对田园发自内心的欣赏?他决定把这些都写下来,把对母亲的怀念,对家园的向往,对莫扎特的感激,对美丽深层次的领悟,都记录在纸上。
应该从哪儿写起呢?他沉吟了半晌,想到了屋后的菜园子,母亲在那里因地制宜地种了些瓜果蔬菜。记得母亲在园子里摘菜的情景,“有许多蝴蝶,落在母亲的脊背、肩膀和头发上,也在采摘着什么”。当时只觉得蝴蝶飞得好看,母亲在花和蝴蝶的掩映下也很好看,而现在想来,正是母亲摘菜的情景给了我最初的美丽的震撼,也意识到,只有像母亲一样,专心致志地在田地里耕耘劳作,才是对大地所作的最忠诚的崇拜,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大地的内心。
母亲没有走出那片乡土,但她不是一直生活在大地的内心深处吗?
他在莫扎特天籁般的钢琴奏鸣曲中,拿起了笔,极为平静地走进了那片“美丽的乡愁”。
现在我们把刚才飘散出去的思绪拉回来,再读文章,咦,这不就是我们刚才深入作者的内心所体会到的一切吗?
要读懂作品,最好的途径就是深入作者的内心。那么怎样才能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最直接、最单纯地融进别人的世界呢?请允许我引用宗白华先生的一段话来阐述这一点并结束这一次的阅读: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原文阅读
山中避雨
丰子恺
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 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案例赏析
《山中避雨》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佳作,闪烁着多种美的光彩。从不同的角度阅读,会体验到不同的美。
体验情感: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
我们可以先整体感知一下文章,梳理其行文的脉络。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均起伏有致,本文亦不例外。本文情节简单,没有什么波澜,“不平”主要体现在“我”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上。
“我”初时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是“一伏”,情绪有些低落。但“我”毕竟是高雅之士,很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让“我”“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这是“一起”。“我”因体味到了这境界的好处,情绪开始回转。为了安慰两个因游山不成而“怨天尤人”的女孩,“我”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奏。两个女孩很“欢喜”,和了琴声歌唱,“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甚至“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而“我”也尝到了有生以来没有尝过的“音乐的趣味”。这又是“一起”,文章的情感至此达到了高潮。但“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要离开了。村里的青年们和我“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感情又趋伤感。这又是“一伏”。
初读文章,可以感受到文章在“伏—起—起—伏”的情感跌宕中缓缓地向前推进着。
体验内涵:水到渠成的意蕴抒发
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再对文章进行分解阅读。看文章的每个段落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包含着哪些深刻的思想意蕴,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组成本文的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叙事—抒情—悟理。
1.先由事及情。
文章先叙述“我”同两个女孩(作者的两个女儿)到西湖山中游玩之事,这本是件乐事。可是“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避雨,游山不成,从而有了“扫兴”之情。可“山中阻雨”之事却意外地让我感受到了“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让“我”有了“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的感兴。为了安慰两个女孩,“我”借了胡琴拉奏,女孩们和三家村的青年们一起和着歌唱之事,又让我感到了“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最后,三家村的青年们送“我”上车、和“我”惜别之事,还让“我”有了依依难舍的淡淡忧伤。如此,情随事显,丝丝入扣。
2.后由情化理。
文章由事及情,读罢使人如沐春风。但作者并未到此戛然而止,而是又由情化理,开始回味:山中的“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只有像“我”这样的文人、画家,也即“雅人”才能欣赏,这是“独乐”,曲高必和寡。而拉琴歌唱得到的乐趣是雅俗共赏之乐,是“与民同乐”。“独乐”“与民同乐”,孰乐?答案显而易见 。作者继而深思:胡琴这种乐器便宜、普及,“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文章最后,作者通过感受与三家村青年的依依惜别之情,更是体味到了“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的“乐以教和”的深刻道理。至此可见,作品不是专为述写生活细节而写,也不是为普通的体验而感,而是有着深刻、宏大的内涵。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推及这样深重的人生与历史思考也许并不是作者刻意追求的,但却是原文所到达的效果,有水到渠成之感。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没有对世事人生的忧叹与哀伤,只有一个文学家、一个画家、一个音乐家对生活对世界的唯美追求。
掩卷沉思,因了文章的启示,我们的思绪也不再只停留于文章本身。“乐以教和”的道理,我们在今天不同样有着现实的需要吗?
体验语言: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运用
三读此文,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品味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
全文使用纯粹的口语,简洁明了,没有任何修饰,称得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这并不妨碍其动人的魅力,原因何在?仔细品味发现,本文的语言平易朴实不假,但并不平淡无味,而是于平易中写出了神采气韵。
比如对文中人物的刻画。他写自己的言行:一句“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正面带微笑客气地向茶店主人提着请求;一句“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让我们又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实与幽默。他写女儿们的言行:“你会拉的?你会拉的?”两个相同的问句又让我们看到了两张大睁着眼睛又惊又喜的面孔。寥寥数语,鲜明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另外,他写阿庆,写裁缝司务大汉,写三家村的青年,均有此效。
品味这样的语言,让我们对何谓生动传神的语言有了深刻的体验。
此文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阅读,比如写作的手法等,不同的角度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

『柒』 如何写好一篇赏析文章

赏析要分开来写,先要写赏,主题是什么,也就是你观赏的是什么?也就是灵魂是什么,然后才是分析,将欣赏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得出结论,然后加上你的观点,这就是一篇赏析作品,无论你对作品中的结构、主人公、或者作者等等一些问题有任何看法,你都可以写出来,当然不能违反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些道德伦理和国家法律的原则,其他的你都可以把对这篇作品的看法写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捌』 《好了歌》赏析文章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

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

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

(8)好文章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红楼梦》里第一回出现的。当时,晚年落泊的甄士隐拄着拐杖,到街前来散散心,听一位跛足道人唱的。

跛足道人对这首《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隐射小说情节,借此表达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传递其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译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抱怨聚敛的还不够多,等到聚敛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对你说如何恩爱,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随了别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