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七兄弟赏析

七兄弟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3 03:53:35

⑴ 散文赏析

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美丽的花,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
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决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的迎接着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作品赏析: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
“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
“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
总之,若花儿开了,你认真去体会,你会发觉它的过程有总有无限多的故事

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⑶ 七子之歌-台湾 赏析

在邶这个地方,有七个孩子的母亲不安于在家里待着。七个孩子就自己表现的很差劲,很苦恼,希望能以这种方式让母亲回心转意。有个诗人就创作了一首《凯风》怜悯这七个孩子。我国从尼不楚条约签订到旅顺、大连成为租界,先后丧失了七部分,他们失去了祖国的养护,受着异国人的虐待,感叹他们的悲哀之情,大概要超过《凯风》中那七个孩子,因为想到他们是与中华母亲最亲切的七部分,于是为他们各做了一章歌,用来抒发无处诉说的孤苦,眷恋、怀念祖国的深深哀痛,也用来鼓励振作、奋发起来。国家的边疆分崩丧失,日子已经这么久,国人却很漠然的看着这一切。难道看不到法兰西的Alsace-Lorraine吗?“精诚所至,金石能开”。如果真的能像这样的话,中华的“七子”的归来岂不是指日可待吗?

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

那是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七子之歌》歌词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

回来.

合:母亲!母亲!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虽然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今天的广东省湛江市)

东海(岛)和硇洲(岛)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法国强租"广州湾"(今湛江市)的租借地图'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同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诗中的"东海"为"东海岛",”硇洲”为”硇洲岛”]

诗歌赏析

这首诗一题作《魏城逢故人》。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市);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市);昆仲,即兄弟。诗人游锦江时结识了蔡氏兄弟,在他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收到这两兄弟从成都寄来的书信。于是,诗人便写了这首感情真挚的诗回复他们——
“一年之中,居然有幸两次游历锦江;第一次正值春风吹绿之季,第二次恰在秋云舒卷之节。芳草萋萋,似乎有意绕绊马蹄;流云依依,好像故意将楼台遮掩。青山有心,别恨令他肝肠寸断;绿水含情,离愁让她梦中咽泣。今天,因为想念你们而回头眺望锦官城;然而淡烟迷茫、乔木高耸,我们中间还隔着绵州呢……”
诗人首联回忆往事,流露惊喜之情:大诗人杜甫曾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赞叹,锦江历来就是“天府之国”的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玩的季节。两个“值”字,既有际此春秋佳日之意,又蕴含有幸与君相逢之意。诗人表面上是在简单交代游历锦江的时间,但实际上却包含着对锦江“景美人佳”的无比怀念。现在自己已经到了绵谷,可朋友还念念不忘寄来书信,自己怎能不欣然回顾呢?
颔联记游,极写锦江之美:诗人上句承“前值东风”写春景——锦江之畔,芳草萋萋,连绵不尽,它们好像对自己依恋有情,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下句承“后值秋”写秋景——天远风轻,秋云舒卷,美丽的云彩也仿佛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故意把楼台层层遮盖。“碍马”,给人以“踏春归来马蹄香”的美妙联想;“遮楼”,给人以“云遮高楼、缥缈似仙境”的感觉。“碍遮”二字,用笔迂回,明明是诗人深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不忍“跑马观花”、不喜欢“一览无余”,却偏说是草和云在故意“碍”“遮”。就像我们常常故意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正话反说,在充满俏皮味道的话语中,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依恋,含蓄而出,显得别有滋味。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境界。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蔡氏兄弟,但“芳草”尚且“有情”,人还用说吗?
颈联比拟,抒写离愁别恨:锦江的山水风光如此迷人,诗人自然不忍离开,于是在他的眼里,锦江的山水都好象有了人的情感——要走了,山会因我的离去而牵绕着别恨、肝肠寸断;水会因我的离去而魂牵梦萦、咽泣有声。实际上,真正肝肠寸断、魂牵梦萦的不是锦江的山水而恰恰是诗人自己!不言己而言人,对面着笔,比拟出之,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之情,更显真挚深婉。
尾联应题,抒发怅绪作结:诗人之所以对锦江充满怀恋之情,除了它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外,同蔡氏兄弟的情谊更是主要原因。最后诗人说:今天因为怀想你们,回头再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更何况,中间还隔着一个绵州呢?“望而不见,聚而无期”的怅惘之情,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传出,更显得忧伤迷离。友情之深、怀想之切,尽在其中矣!
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齐整工巧,“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唐宋诗举要》)是诗人颇受好评的代表作之一。
罗隐一生历唐末文、武、宣、懿、僖、昭、哀七个王朝,大半生都过着仰人鼻息的幕僚生活,所以他的诗文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愤懑和讽嘲之意。他拥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除了诗歌而外,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也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据说,鲁迅和毛泽东都很重视他的作品,鲁迅评说其《谗书》“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毛泽东对《甲乙集》中许多首诗都划有浓圈密点,粗略统计约有九十一首。噫!罗横不“横”,罗隐不“隐”。名与命,命与名,冥冥中若有数焉!

⑸ 四海之内皆兄弟成语故事赏析

发 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释 义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范指天下即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和睦共处.常用来形容无论到何处都有人愿意来帮助你.出 处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事 例 也,便收了罢.★明·徐渭《英烈传》第六回 近义词:四海皆兄弟
典故
故事: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孔子 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司马牛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便问道:“不忧愁,不害怕,这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 随后,司马牛告辞了孔子,接着,司马牛见到了其师兄子夏.司马牛便忧愁的说道:“人家都有兄弟,那是多么的快乐呀,唯独我没有.” 子夏听了安慰他说:“我曾经听说呀:‘一个人死与生,要听从命运的安排,富贵则是由天来安排的.’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水浒传》译文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有的直译成《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有的意译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所有译作中,翻译得最为准确、最为精彩也是最有影响的,还当数它的第一个英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这个英译本便出自赛珍珠的笔下.赛珍珠对中国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她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致谢词便是以《中国小说》为题的,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她的这番话赢来了文学大师们的热烈掌声,因为她在数年之前翻译的《水浒传》在西方的流行,已经让人们对中国小说刮目相看了.
赛珍珠曾把《水浒》译成英文
译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1933).赛珍珠翻译《水浒传》还是2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当时南京出售着《水浒传》的好几个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回.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她认为这个版本最好,因为较长的版本结尾大多是好汉们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则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既有艺术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因素.《水浒传》的口语化文字对中国小说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赛珍珠对这种文字风格很是赞赏.而小说的政治内容对她的吸引力则更大.她十分清楚,“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人,也不论他们持有什么信仰,无一不喜欢《水浒传》,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她也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在首都南京有好事者散布谣言说,农民运动正在传播一首革命歌谣,诉说农民生活的艰辛:“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后来一查才发现原来它不是“马克思主义歌谣”,而是《水浒传》上的一首诗.所以,赛珍珠认为小说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腐败的官府之间的斗争”.在赛珍珠眼里,梁山一百单八将类似于英国中世纪追随罗宾汉的绿林英豪,他们并非存心造反,只是受环境逼迫,万般无奈之下才揭竿而起的;他们是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公民,所反抗的是邪恶的势力和无道的社会.
赛珍珠除了教学之外的成就
就是埋头翻译《水浒传》.前后耗时五年,终于将《水浒传》翻译成了一千多页的英文.而书的原名“水浒”通常被译成“Water Margin”,指的是书中许多事件的发生地.赛珍珠认为书名这样去译,西方读者肯定不知所云,她先后试用过《侠盗》、《义侠》等名,但自己都不甚满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来灵感,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在纽约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这本上、下两卷的译著时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为名.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在美国很是畅销,从中国杀将过去的这批“梁山好汉”,一下子就“窜”上了美国权威的“每月图书俱乐部”的排行榜.

⑹ 七下语文课后古诗赏析(人教版)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⑺ 古诗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春宫曲》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评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寒食》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评析】: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评析】: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宫词》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评析】: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⑻ 七言绝句古诗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望庐山瀑布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王维[朝代]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夜雨寄北
[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作者] 张继[朝代] 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泊秦淮
[作者] 杜牧[朝代]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嫦娥
[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滁州西涧
[作者] 韦应物[朝代]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 贺知章[朝代]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 王翰[朝代] 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 杜甫[朝代]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⑼ 刘君良兄弟情深 赏析

刘君良,瀛抄州饶阳(今河袭北饶阳)人。时代聚居,他的兄弟们虽然多达四从(亲叔伯兄弟关系叫做从,四从表示四代血缘关系),都像亲兄弟一样,一尺布、一斗粟,都不私存。大业(隋炀帝年号)末年,国家发生饥荒,刘君良的妻子劝他分家,就偷偷地取来树上鸟窝的草,交叉放置在众多的鸟窝中,让群鸟发生争斗。全家都感到奇怪,刘君良的妻子说:“现在天下大乱,到处都是战争,鸟类尚且不能相容,更何况人呢!”刘君良就听从了她。 分家后一个多月,才知道了妻子的计谋。半夜,揪住妻子的头发大声说:“这就是败家的贱人!”把兄弟们都召来,哭着告诉他们实情。当天晚上就抛弃了妻子,又和兄弟们住到一起,情谊和从前一样。赶上盗贼群起,乡里依靠他建造了堡垒几百处,并起名叫做义成堡。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深州别驾(官职名)杨弘业到了他家,发现有六座院子,但是只有一个厨房,他的子弟好几十人,都懂礼节,杨弘业非常感叹的离开了。

⑽ 求龙应台《目送》中 ,那篇《明白》的赏析。 求求求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们总是说老人就像小孩,其实正是这个道理。人慢慢长大,成熟,到最后衰老,心智同样盛极而衰,回归童稚。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难以忘怀的过去,特别是那些发生在我们“爱恋自己的青春”时期的事情。“我”和丽茹的母亲之所以时光会错乱,最大原因在于她们并没有放下年轻时候的回忆,不管哪回忆是苦是甜,都是她们记忆和思维的归宿。

作者的“明白”是明白了母亲内心最深处的感情,隐藏在母亲心里、平常不能开口的那一份记忆。为了子女,母亲可以故作坚强,可是人老了,就受不住了,老人的记忆回到了自己最刻骨铭心的那一处——作者再一次体察到了母亲的爱。这句明白,也昭示了她内心的痛楚,因为对母亲的伤痛无能为力而深深难过。

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妙龄女郎,那是因为她们就如同20多岁的自己,那时还不能明白母亲,对母亲的关心无动于衷,甚至是厌烦,而现在,她们已经50多岁了,当了母亲,也明白了当时母亲对自己的爱,可是这时的母亲已经时光错乱了,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她们已经错过了。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生本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以前关心照她们的母亲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是她们关心照顾母亲了,也许在人生最后,她们能做的只有默默地陪伴,维护母亲最后一丝尊严;同时妙龄少女是美的象征,象征母亲一去不复返的青春,那是母亲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

(10)七兄弟赏析扩展阅读:

《目送》关注的是自己的人生亲情感悟,收录的73篇散文写父亲的离逝、母亲的衰老、儿子的成长、朋友的牵挂、兄弟的同行、失败与脆弱、失落和放手,不见刀光剑影,唯感清风拂面、动人心弦,处处都有我们感同身受的亲情滋味,篇篇皆是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

书中插有作者“走在路上凝望时间”的自拍照片,温馨有味,情趣盎然。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龙应台承认《目送》在她年轻十岁时是写不出来的,而我也承认在我年轻十岁时是读不出《目送》中蕴含的思想深度与情感浓度的。

周国平先生曾说“读书是与大师的灵魂进行交流”,我以为读书要达到那样的境界,读者理应同样具有时间的历练和反观人生的静思。

读完《目送》,几乎过了整个夏天。带着豁朗的感悟,我在心底深深地感激龙应台先生能用冷静、隐忍的笔触,以真挚、朴素的方式,展现自己曲折的心路,分享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感情、最刻骨铭的伤痛。

通过笔记自己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让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我们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龙应台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是啊,在这世上,路终归要一个人走,只是希望我们今世的缘分能够更长一些、希望我们此生的凝望能再久一点……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过的爱。

再多的“伤逝”与“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在幻变的岁月中我们唯有心怀感恩坚定前行,学会懂得花满春枝的悲欢,学会珍惜身边至亲的眷念,学会目送自己的时光和故事,学会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参考资料: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读龙应台的《目送》-人民网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