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赏析艾青
⑴ 艾青的诗《手推车》的中心意象和主题是什么
1、诗来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自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
2、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3、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4、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1)手赏析艾青扩展阅读:
1、《手推车》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初创作的一首新诗。
2、这首诗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这片大地的贫穷与调,所以这首诗也是诗人对于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而又怆痛的抗议。
3、这首诗行文严谨但不失流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⑵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
诗人艾青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 《我爱这土地》, 写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
如何表达对於祖国的最为深沉的爱?诗人没有直呼"热爱呀"之类的口号,也没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浓缩在小鸟那"嘶哑的喉咙"的"歌唱"中。
"歌唱"也不是轻柔空灵的,而是无比凝重深沉。因为祖国那"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惨遭蹂躏, 面临沦亡。最后, 诗人以小鸟之死,把诗情升华到顶点,而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浑融合一,则是诗人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
(2)手赏析艾青扩展阅读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⑶ 手推车、艾青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内史命运深容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⑷ 艾青诗选中刈草的孩子的中心感情和手法的赏析
写一首好诗很不容易。
写诗是要有技巧的。
"没有技巧的诗人像什么呢--
没有翅膀的鸟,永远只会可怜地并着双脚急跳。
没有轮子的车辆,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 。"(《诗论》)
技巧在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论》)
然而,读者看了这首诗,不能不称道这是一首好诗,道理何在呢?
平凡的小事里不一定没有诗。
问题在于如何发现,如何把握,并在这种把握中渗入作者的意图。让人读了之后能有所感悟,并从这感悟中得到启示。
小孩子割草,这事很平常,却被诗人感觉到了什么。诗人要写这《刈草的孩子》,如何着手呢?如何写出诗意来呢?诗人没有写这个孩子的来龙去脉,姓字名谁,来自何方。没有写他的家境,没有写他的喜怒哀乐。诗人只是写他割草的一个画面:"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诗人为什么只写这样一个画面呢?诗人的意图达到了么?很简单,诗人认为这样写已经足够了,一个艺术品完成了。
这里好像没有什么技巧,太简明不过了。其实,这里不仅有技巧,而且有着很高的技巧,只不过达到了天然的程度,使人几乎感觉不到罢了。
诗人只选取了孩子割草的一个画面,而没有冗繁地写其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技巧。"削尽冗繁留清瘦"(郑板桥语)是很重要的技巧要求,也是一种美学要求。诗人很懂得这个道理。诗人在构思这首诗的时候,从选材到剪裁,在脑子中已经进行了加工,写什么不写什么,已经在脑中过滤。这个加工过程虽然别人看不见,不得而知,但这是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没有这个加工过程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过程的成功与否,是和诗人的生活经验,以及诗人的审美能力息息相关的。高明的诗人加工出来的是精品,不高明的当然就可能是次品了。《刈草的孩子》这样选材和剪裁,正说明了诗人的高明。
诗人在写这八行诗的时候,看似漫不经心,仔细观之,诗人也是运用了技巧的。诗人有意地在诗中强调了孩子割草的动作,他"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并强调了"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进而强调"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诗人强调、突出这些,是由诗人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考虑的。
诗人只写这样一个画面,是有意图的,如果没有意图,这诗便苍白了,其技巧也成了枯枝败叶。诗人的意图是:小小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他没能去上学,他没有在爹妈身边撒娇,从小就承担起劳动的重负。都夕阳西下了,他还没有回家,还在割草。他是多么辛苦!由此,诗人进一步告诉读者,在那样的时代,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这困苦甚至也直接压在了孩子身上。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困苦生活,多么不公平,多么不人道!从孩子割草这件小事中,引起了诗人的联想和诗人内心的愤慨!
诗人的技巧,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意图。
技巧对于写诗是很重要的,没有技巧便没有诗。但诗的技巧不是无根的花朵,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受内容的支配,必须受诗人审美能力的支配,才能有效地充分地显示它的作用。而审美能力的高低,又是和作家的修养分不开的,修养是作家创作的基础。就像土壤一样,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艾青说:"一个作家的审美能力是最容易被发现于他的作品里的:当他选取题材的时候;当他虽竭力想隐瞒,但终于无意地流露了他对于一些事物的意见的时候;当他对于文字的颜色与声音需要调节的时候;
我们就了如指掌地看见了作者的修养。"(《诗论》)
这话说得再中肯不过了。修养的高低,是诗人能否写出好诗来的关键。修养,当然是多方面的修养,思想的、知识的、艺术的等,技巧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项。
加强修养,在诗的园地里"割"下更多的好诗吧!
(来自360网络)
⑸ 求:艾青《手推车》赏析
《手推车》作者: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⑹ 艾青诗选中《黄昏》诗人用了哪些手法
《黄昏》这首诗表达得这样动人,是诗人用了虚实结合的抒情方式,并且采用了回以点带面的巧答思。
1、这首诗以实写开始:“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白光的而使我沉溺地承受它的抚慰的风啊/一阵阵地带给我以田野的气息……”而后,诗人很自然地转向虚写:“我永远是田野气息的爱好者啊……/无论我飘泊在哪里/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那如此不可排遣地困惑着我的心的/是对于故乡路上的畜粪的气息/和村边的畜棚里的干草的气息的记忆啊……”全诗以实写虚,以生动的意象来传达诗人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沉的怀念。
2、这首诗以点带面的写法是很明显的。诗人对于土地、特别是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沉眷恋,是集中以干草和畜粪之气息困惑着我的心来写出的,只点出对这一形象的“记忆”,把诗人的感情就全部带出了。这样写不仅省去许多笔墨,而且凝练集中,形象更鲜明,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
可以参考网络提供的答案。
⑺ 艾青的《手推车》表现了怎样的艺术特点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
1、独特意象的营造.诗人以“手推车”作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的象征性形象出现的。
从这一幅画面里,他给我们展示出的不仅是受凌辱受奴役的土地,更是让读者正视这惨淡的人生。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在时代和民族的悲欢里,使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真挚、广阔的联系。
2、诗歌在光、色、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丰富而活跃。阴沉的天色和灰黄的土层配合,造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的声响,刻画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
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浓郁凝重,从而烘托出一个悲哀的主题来。此外,诗歌格律严整,形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的可读性及感染力。
(7)手赏析艾青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当时,中国士兵在律北线、在残壁废垒间浴血抗战,艾青为民族解放战争所振奋,从南方来到北方。在北方,他看到了抗战的持久与艰巨,也目睹了黄河流域民生之多难。
在这里,有的人照旧穷奢浮佚,寻欢作乐,而人民——诗人的父老兄弟,则在生死线上挣扎;黄土地——民族与人民的母亲,为悲哀的风卷去了春天的绿色和秋阳的光辉,冻结在裹冷与静寂里。于是作者创作了这首诗以表现北方农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⑻ 艾青诗选《手推车》赏析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
赏析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⑼ 艾青诗选中盆景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艾青诗选中盆景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记叙加描写。《盆景》是 艾青 1979年2月23日所写的 现代诗。
1979年2月,刚获得平反不久的诗人随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了盆景展览,此时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由眼前的盆景,联想到自己长达20年的坎坷和苦难,联想到十年动乱中自由被践踏、个性被压制、人性被扭曲的社会现象,于是,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溶入客观对象中去,写下了《盆景》一诗。
(9)手赏析艾青扩展阅读:
《盆景》赏析
读着这些诗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那个动乱的年代。
十年动乱,凡是经历过的人,回想起来都会不寒而栗。那是怎样的年代呵!国家的经济、文化不仅遭到严重残民害物,几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遭到了摧残,人性被践踏着,灵魂被扭曲着,这真是一场空前的民族的灾难。
诗人经历过这场灾难,他的痛苦不亚于任何人。对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早就想揭露,他早就想控诉,可是,那时他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被剥夺了写诗的权利。诗人这种欲发而不能的痛苦,恐怕要比别人深重多了。这种种痛苦在诗人心中积淤着,等待着喷发。
重见天日之后,1979年,诗人参加作家访问团到南方访问。在广州参观花圃的时候,诗人看到了盆景,这盆景一下子触动了诗人的心灵,诗人在当时就迅速记下了自己的感受,后来经过修改,写成了《盆景》一诗。
无可非议,盆景是一种艺术,而且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在小小的花盆里,经过精心培育和加工,会呈现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它能给人以美感,能给人以愉悦。
然而,此时此刻,这盆景在诗人眼里是病态的,诗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它们的痛苦,这痛苦正是诗人所经历过的。由盆景,诗人联想到那个动乱的年代对人性的践踏、对灵魂的扭曲。
诗人从这崭新的角度,喷发出了积淤很久的控诉和愤怒。诗人利用了盆景的生存状态,贴切而深刻地抒发出了自己的思绪。
这首诗,从头至尾是写盆景,然而,无处不是在写人,是在控诉那个动乱的年代,以使人们警醒:那样的痛苦年代再也不能重演了!
这首诗,诗人在着力刻画盆景的生存状态,诗人发挥了自己具像描绘的特长,准确而生动地勾画出盆景的形象,形成了这首诗的感人力量,也构成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盆景,它们与其它景色不同,它们“在各式各样的花盆里,受尽了压制和委屈,生长的每个过程,都有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任人摆布,不能自由伸展不错,诗人写得很准确,盆景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存活的。
同时,诗人又是在写那个动乱的年代,那时,有多少人“受尽了压制和委屈,在“铁丝的缠绕和刀剪的折磨下生活呵!
⑽ 艾青 手推车 赏析
全诗结构错落有致,散文化的篇章布局安排使全诗具有独特的随心所欲的韵致。在谋篇布局上再一次显示艾青作为一个绘画出身的诗人的匠心。
两段诗分别是两幅画,两幅浸透着北国人民的悲哀的、色调阴沉的画,几组意象如“枯干·了的河底”,使“天穹痉挛的尖音”,“冷雪凝冻的日子”,“贫穷的小村”,“车辙”,“独轮的手推车”,“寒冷与寂静”,“广阔与荒漠”等等,其情感基调与色彩是山致的。
共同渲染出压在北国人民头上的沉沉的悲哀,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惟有独轮车固执的尖音,,暗示着某种终将爆发的反抗。艾青不愧为一个造境的高手,只几组意象便形象地勾勒出一九三八年的北国人民的生活图画。
画面凝重深沉,很容易让人读出艾青蕴含于其中的对与他血脉相连的人民的深沉的爱。因为有爱,所以他感受到的悲哀和苦痛才格外地沉重,甚至凝成一幅幅流淌不动的画。
(10)手赏析艾青扩展阅读:
《手推车》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初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
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这片大地的贫穷与调,所以这首诗也是诗人对于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而又怆痛的抗议。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当时,中国士兵在律北线、在残壁废垒间浴血抗战,艾青为民族解放战争所振奋,从南方来到北方。在北方,他看到了抗战的持久与艰巨,也目睹了黄河流域民生之多难。于是作者创作了这首诗以表现北方农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