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我的母亲赏析

我的母亲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1 17:02:21

Ⅰ 我的母亲老舍课文解析中心思想

《我的母亲》老舍课文解析中心思想是:
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专忘的深情。主要记述父亲属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中心思想: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赏析
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文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
读后感:
《我的母亲》却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老舍这时“絮叨”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为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灌养生命的景语结晶成的。“她一生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从中读到的分明是一个游子的丧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凉。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我却落泪!落泪!这难道不正是老舍文章的伟大之处吗?

Ⅱ 我的母亲老舍赏析

赏析:

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

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

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

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

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2)我的母亲赏析扩展阅读:

《我的母亲》介绍: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作者介绍: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庆春,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 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侍奉老母,规规矩矩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

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

《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

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中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并且,现在老舍的作品均已进入小学、初中的课文。1966年,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诺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Ⅲ 邹韬奋 《我的母亲》的赏析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赏析】

第一个片段母亲背我看花灯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母亲讲小说声泪俱下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母亲为我流泪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Ⅳ 我的母亲赏析句子老舍

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老舍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与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老舍在文章中叙述了老舍的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老舍的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老舍的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老舍,使得老舍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与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老舍的母亲”相照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老舍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老舍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

老舍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老舍的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老舍又何尝不想这样呢?

“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老舍的母亲起居的情况,怕老舍的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老舍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老舍的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

老舍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老舍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与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Ⅳ 老舍我的母亲句子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句子赏析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这是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
这句话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这些句子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Ⅵ 我的母亲的作品赏析

《我的母亲》贯穿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如何做人。胡适的母亲更多的是督促胡适用功读书,所以小时候的胡适是同龄人中最用功的,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是小胡适第一个去开学堂的门。
胡适的母亲管教他很严,但“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胡适一句或打胡适一下,保护着孩子的自尊心。这既难能可贵又很重要,母亲对胡适的这种人格尊严的维护,让他能在人生路上抬起头来走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母亲绝不放过胡适的任何一点错误,当胡适说了轻薄的话,到晚上人静后,胡适的母亲罚他跪下,重重地责罚一顿。“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这样点点滴滴做人处事的淬炼无疑会对孩子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的养成形成很好的自律。母亲在大家庭中与家人相处有宽容、隐忍、温和、仁慈的一面,也有刚性、倔强、原则问题决不退让的一面。有碍人格尊严的事,母亲是绝不宽容的。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以身示范对胡适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让胡适懂得了自己什么事该做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也不能做。孩子从父母的一言一行里,构建着一个成长的模型,这样的“身教”比任何高标的说教影响力都大。胡适就在母亲提醒、督促、呵护、责罚中一点点地明白做事的准则、做人的道理,他在母亲为人处世、身体力行的经营中修养着自己的性情。有人说母亲是一所学校,母亲用那纯正的心灵和端正的身教,传授和示范着做人的道理,滋润了孩子的心灵,影响了孩子的德行,惠及了孩子的人生。
《我的母亲》,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
从小失去父亲,在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中生活的胡适,童年的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安静的读书成为失去父亲庇护的胡适一种躲避是非纷乱的最好办法,也成为他小心眼里要变得强大给母亲争气撑腰的最好途径。小小的他看到了母亲的很多委屈,很多隐忍,很多坚强,很多柔弱,同时他也承载了许多责任,许多期望,许多退让,许多苛责。如此,他没有变成一个问题少年,或以暴制暴反叛对抗,或自怜自艾懦弱敏感,而是成为一个好脾气,能宽恕人、体谅人的谦谦君子,成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母亲对他的爱与教育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该文一共写了7件关于母亲的事,这7件事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识大体、懂进退、刚柔相济、严慈并进的母亲形象。母亲用舌头舔胡适的病眼,更有让胡适终身受益的教诲和母亲用自己言行所传达出来的人格品行的标杆:母亲天刚亮就把胡适喊醒,不允许胡适养成睡懒觉的习惯;醒来后看胡适清醒了,就帮胡适反省昨天言行有误的地方。母亲不识字却很识事,她也许不懂“君子一日三省吾身”的道理,但她却懂得及时帮助孩子总结得失的重要。母亲把教育孩子的时问选择在早晨是很见用心的,如果昨天犯了错,当时就批评,孩子可能一下子不能接受。待睡了一晚上了,事也过了,气也消了,这时候,心平气和地说几句,孩子一般都能听得进去。早晨接受了妈妈的教诲,这一整天孩子说话做事就会特别小心。 一、白话语体文章特征
1、在写作的目的上,白话语体强调考虑读者接受的通俗性;
2、白话语体强调语言表述的明白晓畅。 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整篇散文朴素清新,文章毫无成人的姿态,也无学者的深沉,作者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
3、在写作的思想和艺术意义上,白话语体并非无原则的“白描”,而是历尽绚烂后的平淡——强调文章承载高深思想的诠释化境。
二、文章结构
1、因果连环的结构,使文章有整体感
《我的母亲》一文,前三段写作者别样的童年,第二部分写别样的母亲,第三部分写别样的人生。其结构极其严谨,一气呵成,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不同的母亲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未来,母亲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别样的母亲”会给孩子“别样的童年”。比如文中母亲用自己默不作声的善良和镇定自若来处理婆媳矛盾,这给作者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痕迹,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使作者认识到善良是任何人应该有的美好品质之一,作者以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一直善良做事、善良为人,留下了众多的口碑和许多的佳话,别样的童年经历和来自于别样的母亲的影响,这样自然给作者一个“别样的人生”。这几个环环相扣的事件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使文章有了一个严谨、紧凑的因果关系,使文章具有了独具魅力的整体感。文章的几个部分就因为这种内在的关系而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
本文的一个写作秘诀——因果连环的结构,增强文章的完整感。
2、正面侧面相结合,使文章有了立体感
《我的母亲》在结构的三大块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特殊的母亲”。母爱似海,文中的母亲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是在她身上涌现出的不平凡的品质让任何人都叹为观止,何况作为她的儿子的作者更是感同身受,他在母亲的羽翼下成长,关爱倍至,对此作者细致地正面描写了母亲的品质,几件小事就让一个和蔼却又严厉,是慈母也是严父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3、用典型细节来证明,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在这篇文章中有写作秘诀,再进一步探索会发现,在写母亲对胡适的影响时作者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或情景来表达的,这就是细节。胡适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浸透于朴实的细节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如果换个思维想想,作者不是如此详细的叙事,而是每件事都很简略地提到,对每件事所用笔墨都平分秋色,而不用具体的事情或细节来加以描述,其表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人与人不同,当然所处的事也会不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自己写作的源泉,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感情是编造不出来的。惟有熟悉才能写得真切感人,惟有熟悉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

Ⅶ 老舍我的母亲文段赏析

《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Ⅷ 我的母亲邹韬奋赏析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内她的容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Ⅸ 我的母亲 句子赏析

1.作者胡适以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刻画了母亲对我学习方面的要求、督促极为严版格语言质朴权、真切,饱含作者对母亲的敬佩和爱戴。
2.以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母亲对我的管教除了严格之外,更多的是慈祥爱护,照应前文母亲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的中心句,体现胡适的感激和审查的爱。

Ⅹ 《我的母亲》季羡林赏析400字

读了季老的《怀念母亲》, 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在季老的笔下,他描写出失 去生母的悲痛欲绝,以及留学他 乡时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在 留学期间,他对祖国母亲魂牵梦 萦,每天盼望回到祖国。季老从 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他先从日记中摘录思念母亲的 文字。后来,又摘录散文《寻梦 》中思念母亲的文字。季老用这 些文字,表达了他对亲生母亲崇 高的敬意和对祖国母亲真挚的爱 慕。
读了《怀念母亲》,我更深 地感受到母爱有多伟大,我是多 么地依赖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啊,总是 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总到 失去母亲后,才会愧疚。到那时 ,才会发现母亲给予我们太多, 而我们回报得太少。想到这里, 我暗下决心:在学校,我会认真 学习,不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 放学回家后,我会珍惜和母亲在 一起的时光。我要学会为母亲分 担家务,多和母亲说几句贴心的 话,做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从 今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敬自己 的母亲。
虽然,我未尝过思念祖国母 亲是什么滋味。一想起那些海外 华侨人士,想起他们,我便能感 受到他们思念祖国母亲的心情。 今后,也许我没有机会出国,但 我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 责,好好报效我的祖国母亲。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