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他们唱歌赏析

他们唱歌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1 14:19:27

1. 她没有开口唱歌,然而一看却知道这妇人的灵魂是用歌声喂养长大的。求这句话的赏析。谢谢

说明这个妇人唱歌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美妙的歌声与她的灵魂合一,所以可以相信她唱出来的歌声肯定不俗。

2. 歌唱祖国 歌词赏析

《歌唱祖国》复问世的时代制,也是爱国歌曲爆棚的时代。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情绪感召,当时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作者,都不禁提起手中的笔,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歌唱祖国的歌曲。

而师从洗星海等海归音乐家的王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参加了抗日救亡的歌咏活动,其创作的《歌唱祖国》,可以说是红色音乐家们在建国之后对革命传统的继承性作品。

《歌唱祖国》虽然是王莘个人的创作,但却是建国初期一代中国人豪情、理想和信念的一种缩影。同属爱国歌曲,但与诞生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战斗气息十足的《义勇军进行曲》相比,建国前的爱国歌曲重心在救国,而《歌唱祖国》更侧重的,则是建国。

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歌唱祖国》,则因为和平时代的到来,而更多集中在对今天的骄傲和自豪,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展望。《歌唱祖国》常被做为出旗曲在国旗出场之前演奏,因此它也被称为“第二国歌”。

3. 赏析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句话

鸽子来象征和平,同时他们也是最为普源通的动物,如此不但暗含嘲讽,同时表现了德国侵略者的蛮横,风趣地抒发了小弗朗士的愤慨
以前学过的课文.表现了作者不受屈服的心,和深深爱国之情.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作者要表现的就是民族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控诉,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4. 音乐鉴赏会要求唱歌吗

会讲一些基本的乐理,介绍中外经典的曲子或是乐器。通过聆听曲子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那届最后考核是两个选择,第一是去讲台唱首歌,第二是写关于音乐鉴赏的论文,自己决定

5.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赏析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这首诗保持了诗人前期诗作中的丰富想象和生动描写的特色,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全诗四节,结构严谨。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么。不难看出,“早晨”、“希望’等等,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较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句。这就使第一节中所有的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两个漂亮的意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两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捧给了我们。

何其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诗艺上造诣很深。1938年他从四川去延安。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利于我们理解诗人和他的这一首诗。

6.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赏析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内讲述了容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首歌婉转悠扬,适合用笛子全按作2吹奏,速度要慢。

7.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赏析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这首诗保持了诗人前期诗作中的丰富想象和生动描写的特色,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全诗四节,结构严谨。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么。不难看出,“早晨”、“希望’等等,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较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句。这就使第一节中所有的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两个漂亮的意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两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诚之心捧给了我们。

读法:
(·是停顿)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
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8. 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赏析

会唱歌的鸢尾花》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朦胧诗”的典范之作。它集中了“朦胧诗”的基本的修辞手段。
在你的胸前
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
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
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
为什么是“鸢尾花”呢?这种并不怎么常见的花卉,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革命文艺的大花圃里,多少显得一些突兀,令人惊讶。全诗16节,表达叙述者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温情呵护的生活愿望和回应时代的呼应而主动承担“历史责任”之间的矛盾心情,以及这一矛盾如何被克服的心理过程。第1—6节是清新婉转的爱情诗,所选择的意象和呈现的意境带有童话色彩。从第7节开始语调变得雄壮。注意体味这两个段落在意象的选择、抒情主体的形象和叙述语调上的变化,以及这两种情感和意象并置于诗中所产生的“感伤”情调,由此来理解题记“我的忧伤因为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选择几个段落,分析诗中如何使用修饰性语词和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看看这些修辞方式是怎样传达出叙述者的曲折情感。
《会唱歌的鸢尾花》创作于1981年,一个“她的个人生活面临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有两点背景值得重视“一是它写于作者结婚前期;二是围绕她诗歌的难以调和的争论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人们针对这首诗中“跳跃的情绪结构及多层次的空间结构”阐释出了截然不同的意义,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有人直接提出不能理解甚至认为造成了思想的“支离破碎”。这正好反证了诗人在这首诗含混的结构中正是掩藏了自己矛盾焦灼的思想碰撞出的“沉默的话语”。

通过舒婷的这首诗我们首先可以从中发现的“症候”是诗中通过形成了“受难”与“爱情”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的鲜明对照,消解了在朦胧诗中反复出现的“斗争”哲学下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主题。纵观《会唱歌的鸢尾花》全诗可以明显地发现诗中至始至终由两种不同情感氛围、不同心理内容与情感色彩的世界构筑而成。一个是“我”与所爱的人所营造的温馨甜美的爱情世界,与之相对的是“我”被使命所驱使,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受难”的世界。全诗共有十六节关于爱情世界的描写只占六节,而对于“受难”的描写则占到了十节。“受难”这一主题在舒婷的诗歌中并非首次出现,在她写于1980年的《在诗歌的十字架上》中诗人便对这一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主题进行了引用与渲染。在这两首诗中都出现了“十字架”这一蕴含浓厚基督教氛围的核心性意象,虽然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我”是背负着十字架而《在诗歌的十字架》上“我”是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是这些从耶稣基督为了人类而自愿献身赎罪中提炼出的觉醒的“一代”诗人们为了人民、正义、真理而自愿献身的“受难”主题却是一致的。

9. 会唱歌的鸢尾花的作品鉴赏

对这首诗的内容,评论家们有分歧,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纵观全诗,可以明显地发现诗中有两种不同情感氛围、不同情感色彩的世界。诗歌1至6节、写的是清新婉转的爱情,写了“我”与所爱的人营造的温馨甜美的爱情世界。从第7节开始,语调变得雄壮,表现了诗人在时代的洪流、生活的熔炉中的使命感、责任感。较真实地反映了舒婷那个时代的青年从迷惘到沉思到沸腾的心路历程。这首诗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情感细腻、奔放,语言轻盈、含蓄、委婉而富有激情,有错落有致的音乐美和精致立体的画面感。
诗的一至六节,是轻柔缠绵的爱情歌唱。诗人以女性特有的温婉吟唱着恋爱中那种流连忘返的感觉。第一节写鸢尾花轻吟浅唱,情人气息吹动,月光丁当作响……诗人熟练地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造成一幅婉转流动的画面。阅读时注意体会那种声音的质感。第二节颇具童话色彩。“我”的梦境中出现了“雪地”、“森林”、“斜塔”、“圣诞树”、“溜冰鞋”、“神笛”、“童话”、“焰火”、“喷泉”等诸多意象,这些意象如此密集地出现,烘托出充满异国情调的童话般的世界。第三节转入现实生活的回顾。每句都用“我”作为开头,在农村插队时的劳动,回城后脚手架下的辛苦,补习文化知识,孤独而惶惑的漫步……一个个场景叠加,这是“我”挥之不去的往事,也是一代“知青”共同的生命体验。第四节用了四小段排比,都以“让我做个……的梦吧”的祈使旬开头,韵脚和谐;注意体会“宁静”、“安详”、“荒唐”、“狂悖”这四种不同的梦境,表达了对爱人的依恋,对相互信任的渴望以及对纯情和激情的向往。
第五、六节是对两人世界的进一步描绘,“月球”、“高速列车”、“旋转”、“雪崩”等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意象似乎令人眩晕,而“田野”、“阳光”等传统意象带来的又是寂静和谐的审美感受。第五节诗将这反差很大的两极并置,一面是世界向后倒去,时间疯狂旋转;另一面是画中的田野,淡淡的阳光。诗人以细致的敏感捕捉到了爱情给人的两种不同感受,并通过这两组意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六节的最后一行,“但是……”是全诗的情感转折。沉浸在温柔甜蜜的爱情中的“我”,从第七节开始,被时代唤醒,而不得不看到自己的历史承担,并勇敢地肩负责任走向未来。从意象的选择上看,“猩红”的热血、“清醒的大海”、沉重的“十字架”,都表现了壮怀激烈的特点,原来的梦境却如蒲公英一般飞散了。诗人把温柔的爱情比作轻灵美丽的蒲公英,突出了它与时代赋予“我”的沉重的责任(十字架)相比轻如鸿毛,但它的“飞逝”仍然令人惘然。“十字架”这个意象本来就具有宗教的沉重感,要求背负之人自我牺牲,甚至是自我献祭。“我”为时代的呼唤而吹散了沉浸在温柔乡里的蒲公英去背负沉重的使命,不免一时怅然若失,有如站在无路可走的“环形山”问,这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情绪。
从第九节开始,这首诗的格调渐趋激昂。“三角梅”和“野天鹅”都是诗人的自我比喻,一个真正的抒情主人公开始了充满自信的咏叹:拒绝“在花瓶上摇曳”,拒绝在“栏杆的春色”中流连,充满生命力地在风雨和严寒中接受洗礼。那么,是什么使沉醉在童话般的梦幻中的小女孩,转换成如今风雨无阻和展翅高飞的奋斗主体呢?接下来的一段,“民族”第一次旗帜鲜明的出现在诗中。舒婷这一代诗人对祖国、对民族是怀有深沉的责任感和真挚的爱恋的,“跑道”、“冲刺”、“终点”点染的是田径场上的赛跑的景象,这也曲折地表达了整个民族经过十年“文革”,已经被时间落在后面,而“我”作为历史的承担者之一,“没有权利休息”,只能永不停顿地与时间赛跑。
接下来的几节,几乎是交替着“我”对爱情的流连和对历史使命的坦然承受。一方面“我”还是“你”的笨姑娘,不会变得让“你”辨认不清;另一方面“我”又充满骄傲与激情,迎着阳光,“站得笔直”。对“黄皮肤”和“黑头发”的强调,使“我”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民族承担者的身份,因此在第十四节诗人假设了一个为祖国母亲而成长并最终献出生命的场景:“微笑着”“从母亲肩头滑下”,血仍在“燃烧”。这个假设是无怨无悔的宣言,轻灵缈远中流动着热血沸腾的青春,是那一代人对祖国母亲的承诺。
最后两节是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景。诗歌的叙述语调由激昂重新回归温婉,并且浸润着淡淡的忧伤。“我”希望爱人在没有自己的日子里,不要沉浸在孤独与悲伤之中,而是要为理想重新站起来。“橄榄树”和“鸽子”都是和平的象征,是“我”用生命换回的和平。诗的结尾,“我”幻化成“会唱歌的鸢尾花”,在清晨被爱人发现。所有忧伤、犹疑、激越、昂扬的情绪在这个氛围中也变得更具有婉转悠扬、一唱三叹的艺术美。
在艺术表现上,《会唱歌的鸢尾花》可以说是朦胧诗派修辞手法的大演示,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从传统的月光、鸽子、橄榄树到个人色彩的小篮子、脚手架、路灯下的身影,整首诗在一系列象征中展开,而构成全诗最关键的象征是“鸢尾花”和“十字架”,我们甚至可以说,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蕴,才能真正地理解整首诗。此诗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充分运用了复调手法,也即在二重或多重展开的情感场域里,表达复杂的人生经验、理想追求与感情世界。这首诗产生于舒婷个人生活(包括诗歌艺术)即将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这种不同面向构成的复调或多重性情感世界,具有极大的张力空间。这些色调不同的内心元素,或在各自不同的区间和向度展延,抑或相互穿越叠合,构成一体的两面或多个面向以至复杂的聚合形态。正是由于这些多重的交织、对话,甚至对立、转换,形成了舒婷诗歌情感表达的张力空间和复调艺术形式。 这首诗写得柔情而崇高,忧伤而壮丽,是一部深情瑰丽的人生交响曲。
--邵子华
《会唱歌的鸢尾花》清新、明丽而不乏开阔的意境,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中前后两种诗绪与意象的对照反映了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奇的语言组合令人耳目一新。
--段轩如,高玲《中外文学名作赏析》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