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油画赏析

油画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1 09:19:39

㈠ 油画作品如何欣赏

如何欣赏一幅油画作品
近年,油画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装饰居所墙面时,常常会选用一些水彩画,中国画和油画。尤其是油画,更受人们青睐。
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西洋画包括油画,木版,铜版,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西洋油画被引进我国仅有三百多年,而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过是上个世纪初叶的事。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创作都有了一席之地。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五颜六色的胡乱拼凑,也不能是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应该形成能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的,并且变化无端,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色调是油画的灵魂。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末,这幅油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
除以上要求外,油画还讲究构图,笔触,节奏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现代油画创作大致上分为两大类: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
所谓抽象油画,就是在画面的表现上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代之以一种意念,意象的表现。这种绘画没有具体的自然界的形象,只有色块,线条,点面等等。读画者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如赵无极大师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种。抽象绘画的艺术理论形形色色,但可用一句我国古人的话来概括,即" 大象无形 "。
通常,人们有一个误区,以为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都叫抽象画。其实,这些艺术流派,不过是突破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的框架,并没有把形象抽取掉,至多只是把现实的形象加以现代化的表现,加以变形与夸张罢了。
当前,我国也出现了不少自诩为抽象派的画家,有些画家形成了一定风格,作品也有相当深度,但有些人可能缺乏素描基础,又没受过现实主义绘画的严格训练,误以为随便涂涂抹抹就是抽象画了。这样的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又没有刻意匠心,仅仅流于了形式。其实,它大大歪曲了抽象绘画的主旨。
在具象绘画中,除了全然写实的之外,有浓郁装饰趣味的,有变形的,或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多种形式。
总之,如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油画创作不论就内容或就表现形式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要让各种流派的作品在油画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㈡ 油画赏析

萨尔瓦多·达利的名作——《记忆的永恒》
图片见此处:http://www.dysx.cn/sxblog/user1/12/upload/200611285229.jpg

简单赏析:作于年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
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作者简介:
萨尔瓦多.达利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 。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他的囗才、他的动作、他的相貌、他的胡须和他的宣传才能。他用所有这一切,在各种各样的语言中造就了超现实主义这一个专有名词,去表示一种无理性的、色情的、疯狂的而且是时髦的艺术。达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十足的超现实主义者,以至其它的超现实主义者对他的笃诚和绘画成就,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主要的证据也许就是他那些绘画,没有人能够否认得了他那无尽的才能、想象能力或者他所显示的强烈信心。

㈢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赏析

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五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前的瞬间,深入刻画人物的英雄气概,通过人与山的比拟造型和象征意义,将人物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狼牙山峰的造型结合起来,用人物身影与山峰叠印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

在统一的气势中不同人物的动作、眼神,又巧妙地富有变化,五位人物的魁伟身影与作为背景的险峻山峰浑然一体,比山峰高大,较背景醒目,群像呈现出山形的稳定结构,轮廓参差起伏,节奏强劲有力。

《狼牙山五壮士》为当代画家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油画赏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58年,詹建俊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就接到了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为刚成立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一幅表现中国革命军事历史题材的作品。

在规定的题材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一直感动着他,于是,他便接受了这个主题的创作任务。他深入狼牙山山区考察写生,走访当年跳崖的幸存者葛振林采访他们的身世和事迹。终于,在1959年,他创作完成了这一幅油画作品。

作者简介

詹建俊,满族人,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北京市美展”一等奖。

㈣ 不懂油画的人该如何欣赏油画

什么是油画。油画的前身其实是蛋彩画,后来经过一个画家的改良之后开始发扬光大,成为了主要画种之一,特别是在西洋画之中。而那个画家也因为他的伟大贡献被称作油画之父。油画是用植物油和颜料混合在一起在画布上作画的。油画的主要特点就是即使颜料干燥了,但那一幅画仍然能够保持光泽,并且色彩丰富鲜明。并且因为绘画时讲究由深到浅,所以画完之后通常会有一种立体感。想要欣赏油画,就要懂得油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第二方面,艺术技巧。想要从这一方面对油画进行赏析,就要对油画的基础常识有着基本的了解。因为油画所使用的材料跟水墨画是不一样的,而这一点也是油画的特点,所以就可以从这一方面对油画进行赏析。画家如果能熟练使用各种技巧和工具,就能准确地表达出画家的意思。

㈤ 如何欣赏油画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五颜六色的胡乱拼凑,也不能是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应该形成能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的,并且变化无端,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色调是油画的灵魂。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末,这幅油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除以上要求外,油画还讲究构图,笔触,节奏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㈥ 怎样鉴赏一幅油画和写鉴赏评论

鉴赏和写作是两件不同的事情。鉴赏可以不输出成型的观点,可以停留在感受的阶段,但写作则需要成型的论点,而且要有独到之处才有写的意义,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抒情和别人观点的重复,就不具有写的价值。

艺术鉴赏有多种层次,基本可以分为感性层次,理性层次。前者是先于后者的,但通持续性长于后者。感性层次的鉴赏通常与情感和感官关系更密切,通常指一幅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情感心理感受,比如愉快,悲伤,温柔,刚强,活拨等等。理性层面则相对复杂,需要切合观众的历史文化知识体系,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去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比如思想性、社会性、政治性、哲学性等等。如果要做到到位的鉴赏,需要具备系统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不能瞎看。具体到一幅油画作品,需要知道作者,国别,时代背景,风格流派,师承关系,作品内容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以及作品中图像志相关的象征意味,隐喻,还有关于作品创作本身的知识,比如技法材料甚至作品的收藏修复史,另外如果要做到高水平的赏鉴,还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前人对该作品和画家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准确定位和发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论文写作则要看文章规格和字数要求。
如果是严肃地写评论,首先必须要做文献综述的工作,即尽量广泛地搜集既有的关于该作品及画家的评论著作和论文,阅读后进行论点归纳,并综述前人的论点。在文献综述之后即可以展开自己的评论。综述部分要做到尽量全面但不冗长繁复。自己论述部分要做到有理有据,行文要有条理,合逻辑,尽量避免滥情,做到评论作品而不是吹捧作品。

基本步骤就是如此,并不复杂,但需要你自己对自己的学识先做一次清晰的梳理。

㈦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鉴赏

罗中立以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虽没有华丽色彩,也没有宏大场景,但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腻丰泽,被业内评价为“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

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

(7)油画赏析扩展阅读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父亲》属于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这是一幅“很大很大”的普通农民肖像画。

画中人物头裹白布、手端旧碗且在阳光照射下满脸黝黑,其脸上有,似岁月的刀刻出、又似五线谱谱写的皱纹,眉弓上有,如早晨叶片上的露水,大粒而欲滴的汗珠,还有凸出的眉弓与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宽厚的鼻翼以及鼻梁右侧粗黑大颗的苦命痣,仅剩一颗门牙、半张的嘴、干裂的唇和手中端着的这碗浑水,形成呼应,似乎这老人刚经过一阵辛苦的劳作,口干舌燥,正想端着水喝,突然来了一个熟悉或陌生的人,老人眼光注视着这人的情景。

《父亲》是1980年罗中立根据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以及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创作的作品。

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

《父亲》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20世纪70年代农民进城主要是淘粪,把粪作肥料。为了这个肥料,生产队、公社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就是为了这个肥料,画家附近的厕所里都有农民住在里面,那时候城里面每一个厕所都有农民住在里面。

农民过年的时候也守在那个地方,所以农民的那个神态和姿势,引起作者很大的震动,之后,他就画了守粪的农民,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有了现在这幅作品,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去掉了“我的”二字更名为《父亲》。

《父亲》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是一幅典型的乡土写实主义作品,表现了画家罗中立的乡土主义情怀,是罗中立本人对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坚守与挑战,也是为落后的农村及农民代言,让人们关注农民,关注那朴质的美与勤劳的品格。

作者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父亲》能够激起人们对于普通农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艺术融铸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

命运给予他为土地的兴衰而抗争的责任,命运同时也给予他为家庭的成败而打拼的勤奋,命运给予父亲善良的心,纯朴的情,与世无争的信念,在阳光下晒得那么自然黝黑的皮肤。即使这一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从未有一声嗟怨,只要看到那秋日阳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黄,微笑就一年一度地涌上心田。当人们凝视一个阳光下的慈父时,它的意义已不仅限于农民的力量所在,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已经涉及了人类灵魂的象征。

㈧ 1981年孙滋溪的《母亲》油画赏析一百字左右

赏析如下:

《母亲》传达出的特殊感受,正是时间永恒的主题,伟大的母爱之情,这一刻骨铭心的感受恰恰来自画面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烘托。

独特的构图,采用了二元空间的三联画的表现形式,“中堂”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左右两幅联是烈士写给婴儿启明的遗书手记,并对遗书原物放大写生。遗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见,人物形象的意蕴与文字符号的语义,就如此交相辉映地一并呈现于观众眼前,它仿佛拉开了历史的大门,把我们带到那个时代。《母亲》这部作品,画家把烈士血泪凝成的遗书变成一种艺术形象同画面结合在一起,使遗书同画面在构图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次空间的三联画的表现形式,使作品的主题内涵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完美体现。

拓展资料:

    孙滋溪:男,1929年3月生人,山东省龙口市兰高镇(原山东省黄县文基镇)文姜村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油画《天安门前》、《母亲》、《同学》、《五子棋》。石版画《小八路》,文学插图《林海雪原》等。

    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发布讣告,原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孙滋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30日22点3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㈨ 如何欣赏油画

1、观察来画面时,重点放在源对画面整体效果和光照,通过对画面总体形式的观察、结合生活和艺术的经验,获得一个新鲜的印象。新印象该是最淳朴、最直观。


㈩ 油画鉴赏

分析下莫奈的技法吧,印象派其实发起的就是一场光色的运动,色彩关系比提升到了前所没有的地位。之前的画都是色彩依附于形上起作用的,印象派抛弃了对对象自身结构的死缠烂打,侧重于描绘物象表面的光色关系。印象画派的好多作品都在不厌其烦的描绘同一个对象如教堂和桥之类的物象。其实就是在研究某段特定时间物象的光色关系。其实最能代表印象派的技巧的画家是修拉,用机械的色点组合出的画面虽然理性冰冷,却很能阐明印象派的理论。莫奈的彩点是有机的热组合。画面的随机性也颇能打动人。在作画的莫奈眼里世界就是各种各样的色点组成的合理正确的组织这些色点才是他想要的。当然空气空间感,受光背光色彩冷暖关系不色关系都是依附这些色点存在的。作品是一种标准的直接画法,画完就完成了,不需要后期的刷润色油和保护油之类的程序。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