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画作赏析

画作赏析

发布时间: 2020-12-21 02:02:41

1. 墨虾的画作鉴赏

此画作颇具抄特色,画面袭单绘虾六只,其余背景尽数省略。虾的数目虽多,却穿插有致,丝毫不显杂乱,显出其构图的高明之处。作者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不仅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也生动地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及其各异的姿态,精准而不繁琐。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生活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及其运用笔墨的技巧和能力。此图虽然没有任何背景陪衬,却仍能令观者感受到群虾在水中畅游的怡然自得之情,其旺盛的生命力跃然纸上。画面右侧作者自题“中东先生雅属,壬午秋九月,白石作”。下钤一朱文方印“齐大”。

2. 中山出游图的画作赏析

在该图中画家以复水墨制代替设色法,利用干湿浓淡变化和简约的线条组合,勾勒渲染了钟馗与妹妹出行游乐的场景。图中,馗妹身后怀抱猫的侍女可以说是一位过渡式人物,连缀了观众的整个视线,她回眸注视着的是一群有着生活表情、形态各异的小鬼们,这无疑是作者富于观察生活的经验体现。布局形式上,整个行进队伍错落有致,横线竖线交错安排,而对小鬼们肢体粗细的强调,使人有一种对青蛙的奇特联想,在潜意识中感觉画面具有跳跃感。
此画很明显的漫画特征给人一种宣泄之感。画者自题其画曰:“髯君家本住中山,驾言出游安所适?谓为小猎无鹰犬,以为意行有家室,阿妹韶容见靓妆,五色胭脂最宜黑……”诗与画充满荒诞、诙谐的味道,可见他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已经深入骨髓,愤恨燃尽即是无奈,文人无奈的极致就是深刻的嘲讽,这也就更进一步证实画家是—个极富个性的人。另外他的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不仕,生活十分窘迫,家中“坐无几席”,每次俯伏榻上都以他儿子的背为案作画。《中山出游图》正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3. 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1、我们要了解哪些时期的画是注重透视关系,而哪些时期的是不那么注重的。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画特别注重透视,那么你欣赏画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在那些不注重透视关系的风格里面,你就不应该用透视来判断画的好坏。

4. 世界美术作品赏析

一、莫奈《印象·日出》。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当时有个批评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印象。日出》一画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是“印象派”。“印象派”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当时一些科学家对于色彩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写生实践,发现了过去长期不被人们注意的一些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的色彩上引起了一个重大革新。

5. 朝元图的画作赏析

永乐宫原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唐时将其建为吕公祠,宋金改祠为观。元中统二年毁于大火,后又在原址上新建了纯阳万寿宫,通称万寿宫。1959 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全部建筑和壁画整体迁移到芮县龙泉村五里庙附近。
永乐宫在元朝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至今仍保留着元到明早期的道教壁画800 余平方米,规模宏伟,精美壮丽,灿烂辉煌,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瑰宝。永乐宫遗留的宗教壁画作品,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壁画艺术的高度成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永乐宫各殿中,以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壁画最为精彩。在纯阳殿,以52幅壁画演绎着吕洞宾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同时也折射着宋、元时代的社会生活。壁画中官吏、平民、农夫、乞丐的服饰装束,使用的器皿、设施,居住的亭台楼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等都成为了极有价值的图文资料。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集中了永乐宫近一半的壁画,《朝元图》为其主要内容。“朝元”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壁画上有泰定二年(1325)及河南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题记,由此可见这幅图的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工。
画面上共有人物 290个左右,以8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其余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 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中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倾听,有的沉思,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
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但在这人物繁杂的场面中,作者又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 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气氛。
壁画中人物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用笔劲健而流畅,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带飞舞飘逸,有如满墙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用色方面,采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丰富,绚烂而协调,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装饰性,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绚烂夺目。我们来看一下在三清殿西壁中部下层的一幅奉宝玉女像,来体会一下这幅壁画中用笔用色的妙处。奉宝玉女在金母元君的身后。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她头戴花冠,上身穿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仪态端庄。面部和衣纹的线描都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总之,《朝元图》是永乐壁画中的精品。

6. 格尔尼卡的画作赏析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
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比喻了在战斗中最无辜的百姓,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在其之下,是一位妇女,她朝着自由女神走去,象征着人们渴望和平和自由;而在第四段,那个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征着战斗中不屈的战士,他手那拿一支剑,最妙的是他剑上的小花,赞颂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战争结束后,他以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的荣誉参加了战后第一次美展,并于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以后,他又参加保卫和平运动,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宣传画《和平鸽》。毕伽索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毕生的努力。

7. 画作鉴赏

一看就是复梵高的 罂粟花

开罗一家轻罪制法庭12日作出裁定,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埃及文化部副部长穆赫辛沙兰及其他十名梵高名画《罂粟花》失窃案相关人员3年监禁。

同时被判刑的还包括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馆馆长里姆巴希尔和博物馆安全部门负责人等。该法庭法官表示,这11名被告在案件复核前可以暂不入狱,但每人必须交纳1万埃镑(约1753美元)的保证金。

埃及文化部长胡斯尼当天出庭作证。他否认下属对他拒绝拨付资金加强博物馆安全设施的指控,并出示文件证明一份总统令批准了1000万美元用来整修该博物馆。

胡斯尼8月21日证实,哈利勒博物馆收藏的梵高画作《罂粟花》被人从画框中切割后盗走,下落不明。随后调查显示,这家收藏着很多珍贵艺术品的博物馆安全措施极为虚弱,馆内安装的43个监控摄像头仅有7个能正常工作,而警报系统则完全失灵。

目前,这一被盗画作仍无下落。埃及内政部长易卜拉欣阿德利9月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推测,这一案件可能系博物馆内部人员作案。

《罂粟花》又名《花瓶与花》,是梵高重要作品之一,价值约5000万美元。1978年这幅画就曾在埃及失窃,失而复得后重新回归哈利勒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8. 画作赏析:

你这什么话

朦胧之感

9. 如何欣赏一幅画作

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个人感受,通常的方法是:感受—理解—再感受,这同人的认知过程是相一致的。

第一个感受,要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对画面整体效果的观照上,通过对画面总体形式的观察,结合你对生活和艺术的经验,从中获得一个新鲜的印象。这种感受可能来自你对作者高超技艺的折服,也可能来自对画面组织精巧的惊叹,更重要的应该是体验到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所引发的一种情感的上升。获得这种感受是艺术欣赏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感受的强度取决于作品的品质和你所投入的审美情感强度,而不一定依赖你对艺术知识的掌握,所以说在欣赏作品的第一个阶段,艺术知识不多的人同样也可以获得艺术享受。

无疑,你所获的艺术感受是创作者的期望和他精心准备的,艺术家利用他的技术和激情,通过动作和材料将他的意愿和情感表现在画面上,以期感染观赏者,这也是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欣赏的第二阶段既是寻找和发现艺术家是利用什么方法实现他的目的的,或者说是画面中的哪些因素对我们的情感产生了作用。这一阶段是欣赏的理解阶段。知识和经验在这一阶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对艺术家身世和个性的了解,对作品样式风格、流派的归类和对作品绘制方法的了解,都会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因素。对艺术经验不多的人来说也可利用其它方面的知识帮助理解画面的内容和含义。一般说来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条件:

(1)作品结构严密、完整,有很强的秩序感,每一个线条和色块都有明确的含义。

(2)画面从整体到局部生动、自然,充满运动的形式。

(3)作品形式强烈,形象特征突出。

(4)内容深刻,警世辅人。

(5)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在作品欣赏的这一阶段,我们要完成:第一,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达到意图的手法;第二,要找到作品中使我们产生联想和共鸣的形式。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艺术家对自然、生命深刻的理解和他丰富的情感以及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

经过欣赏的前两个阶段,我们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找到了画面中形式与形式之间,观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现在我们再重新审视整个作品,就会发现作品更加真实可信,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和感受更加完整、深刻。在与作品面对面的观照中,我们仿佛回归到美的自然,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永恒,也仿佛洞察了艺术家的灵魂。

10. 画的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