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赏析北岛迷途

赏析北岛迷途

发布时间: 2021-03-16 12:55:17

㈠ 北岛的''迷途"的理解

“你”指寻找的对象--美好的东西,是确定的,但这美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则又是不确定的,是指友谊?爱情?理想?美?还是指人?物?事业?都无法确定,但似乎又都包容于其中,这无疑又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也为读者的欣赏留下空间。

㈡ “迷途”(北岛)点评,要快极限(一天)

《迷途》以本我为中心,揭示了对现实的迷茫和无奈。这首诗虽然诗人内心复杂,思想迷乱,但仍然能看到诗人渴望宁静,纯真的内心。诗里面:“鸽子、森林、蓝灰色的湖泊”都是童话一样的世界,作品的主题表现对现实的迷茫,希望得到解脱和寻找出路。“一颗迷途的蒲公英”这种幼小与内心在迷途中产生的单薄有机结合,加深了读者心理感受,在非现实的理想状态下“蓝灰色的湖泊”中,看到的仍然是“微微摇晃的倒影”,说明诗人在对现实的不平静与理想中宁静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在视觉上是一幅画。在诗中“微微摇晃”“深不可测”正是作者本人,那种对现实的忧虑和深不可测的眼神,也无法看清方向,理想依然是遥远的。在此,作者内心的疑问由现实向虚似中的倒影发出,诗人的诗与内心的表白,与真实的个性相结合,在视觉上与内心的感受上形成冲击。有些读者认为诗人的诗难懂,晦涩,但我们看到诗人不是在刻意地追求隐晦,而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和渴望,这正是诗人的性格。

㈢ (理解赏析)北岛的一首诗《界限》

首先看一段文字:

我把自己躺平在一块巨岩上
然后从胸口掏出
大把大把的蓝
涂抹天空

——洛夫

上面这段文字是台湾诗人洛夫在《背向大海》里的诗句,在这里我为什么引用?主要就是这段话或许能帮助楼主理解为什么【我在流动】。这里并不是我在流动,而是我跟着河水在流动,或者说我的影子在流动。

引用上面一段文字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提到一个名词【超现实手法】,洛夫是一个惯用超现实手法的诗人。而在一篇极具分量的对北岛诗作的负面评论中。就对北岛意象的运用持质疑态度,认为这已经变成了超现实的想法了。——《江弱水:孤独的舞者。没有背景与音乐——从欧阳江河序谈北岛诗》

先不管评论方式是否得当,单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这首诗歌就是没有声音,只有空间跟影像。

北岛做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相对来说是比较隐晦的。读懂这种诗需要一种解码器。比如《迷途》中“鸽子”就是代表希望,理解这种诗歌最简单的方式是抓【诗眼】,这首的诗眼是【对岸】。

好吧,我真的是准备认真给你写赏析的,可是我查了一下这边这个回答已经说得差不多了:http://..com/link?url=6XoxvQ8--qjTuJUa

如果这样还帮你到你的话麻烦追问,哪儿不明白都能够追问。我尽力给你解答!
同时我看到你连续提问了两个北岛的诗和一个顾城的。等我有空帮你解答吧。
请相信我关注的领域,可参考我的回答记录!

㈣ 北岛迷茫的诗,我想读到北岛有关迷茫方面的诗歌

北岛《迷途》诗欣赏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8月2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当过编辑,后在欧美多国担任教职及驻校作家,80年代移居美国,曾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获古根海姆奖学金.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1970年开始写作,1978年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出版的诗集有:《陌生的海滩》(1978年)、《北岛诗选》(1986年)、《在天涯》(1993年)、《午夜歌手》(1995年)、《零度以上的风景线》(1996年)、《开锁》(1999年),其他作品有:《波动》及英译本(1984年)、《归来的陌生人》(1987年)、《蓝房子》(1999年).北岛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代表作有“太阳城札记”和“红帆船”等.“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迷途》以本我为中心,揭示了对现实的迷茫和无奈.这首诗虽然诗人内心复杂,思想迷乱,但仍然能看到诗人渴望宁静,纯真的内心.诗里面:“鸽子、森林、蓝灰色的湖泊”都是童话一样的世界,作品的主题表现对现实的迷茫,希望得到解脱和寻找出路.“一颗迷途的蒲公英”这种幼小与内心在迷途中产生的单薄有机结合,加深了读者心理感受,在非现实的理想状态下“蓝灰色的湖泊”中,看到的仍然是“微微摇晃的倒影”,说明诗人在对现实的不平静与理想中宁静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在视觉上是一幅画.在诗中“微微摇晃”“深不可测”正是作者本人,那种对现实的忧虑和深不可测的眼神,也无法看清方向,理想依然是遥远的.在此,作者内心的疑问由现实向虚似中的倒影发出,诗人的诗与内心的表白,与真实的个性相结合,在视觉上与内心的感受上形成冲击.有些读者认为诗人的诗难懂,晦涩,但我们看到诗人不是在刻意地追求隐晦,而是发自内心的表白和渴望,这正是诗人的性格.
当今的网络诗提倡晦涩,刻意追求朦胧,违背自已的个性去追求属于他人的高度,这种方向是错的.诗有品,有性.写诗只有根据自我的个性去发展,学习他人的经验而又不失自我,不刻意地去追随,就是一段成熟的发展过程.任何学习,借鉴只有在完善自我发挥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诗境不一,诗性不一.诗人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挖掘自我,不断学习,才会进步.诗是自由的,自然的,高雅的,人性的自然畅露也是生命的共同感悟.只有敢剖析自我,面对现实,摒弃低俗,才能与他人共享你的精神世界.
附:
【迷途】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颗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赏析北岛《和弦》
这首诗主题是和弦,利用四个不同的场景来发出和弦之声,诗人仍然在追求着理想的世界,那种纯净.四段的后两句重复着“孤零零的,海很遥远”,不难看出诗人内心在向往那片海.在诗人的一生中,可以想像追求着内心的海,海的自由,辽阔,而自已是一座孤岛,希望自已的世界,在海洋的怀抱里,享受大自然的恩泽.
在第一段中,是一段童话一样的世界,如梦如幻.“小湖”在诗里可以联想眼睛,内心,世界.作者喜欢湖,蓝色的,充分自由的,内心的世界;第二段是一种动态的现实,在街上看到的景;第三段在身边的景,几个男孩“拨动着吉他吟唱”这种和弦是一种沉思“烟头忽明忽暗”,但“海仍很遥远”.我就象“野猫孤零零的”.最后一段,诗人就象所有的男人一样,把对大自然的爱,象心爱的女人一样相结合,这种柔美如“波浪悄悄涌来”,“汇成柔和的曲线”.但仍是一个“梦孤零零的”“海很遥远”.
整体诗表面柔和,有色调和境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向往和心底发出的和弦声,这四段是一个大世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美,但是很遥远.这与我们现在的现实很一至,大家都向往内心的纯美,享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谁不愿意在海边无忧地生活,这是大家的和弦和内心.
附:
【和弦】
树林和我
紧紧围住了小湖
手伸进水里
搅乱雨燕深沉的睡眠
风孤零零的
海很遥远
我走到街上
喧嚣被挡在红灯后面
影子扇形般打开
脚印歪歪斜斜
安全岛孤零零的
海很遥远
一扇蓝色的窗户亮了
楼下,几个男孩
拨动着吉他吟唱
烟头忽明忽暗
野猫孤零零的
海很遥远
沙滩上,你睡着了
风停在你的嘴边
波浪悄悄涌来
汇成柔和的曲线
梦孤零零的
海很遥远

㈤ 求北岛的《迷途》全诗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㈥ 迷途的<<迷途>> 北岛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这种亦真亦幻、光暗闪烁的色彩正源自对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诗作者有明显的怀疑与自省意识,从而更强化了诗歌涵义的暧昧。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克服障碍—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但诗人并不能无条件地相信这个目标,因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双寓意无穷而又空洞的“眼睛”。这“眼睛”,也许是进一步迷途的诱惑,但也是对于下一次寻找的召唤,一如诗歌开首处“鸽子的哨音”。
我们受诗人的召唤走上征途,但目标并不明确,一如那双眼睛,只能闪烁在森林深处幽暗的湖泊中。但寻找的过程是充满意味的,它在时刻的迷途、转向和顿悟中摸索前进,于矛盾和迷惑中寻得个人的理解。因此,这首诗又恍似一篇阅读的寓言,提醒着我们诗歌阅读中的微妙之处。

㈦ 北岛的《迷途》赏析

初看《迷途》,一种深深的触动油然而生,我不懂,为何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符,在北岛的组合下会有如此的效果。回头寻觅北岛在其中注入的灵魂,我找到了“绿叶与鲜花”的足迹。
《迷途》中的意象,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可在北岛的巧妙安排下,却产生了并不普通的境界。“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着你。”鸽子是家喻户晓的,但在这里用的是鸽子的特殊身份——信使,因而产生了奇妙的效果。我寻找着你,是追随着鸽子的“哨音”,这溢满了相思之切。但鸽子毕竟是动物,这消息是否确切,是否是带给诗人的,都是不确定的,这就给诗人的寻找蒙上了一种或隐或现的神奇色彩,前途有着希望可又充满迷茫。开门见山,诗人含蓄地体现了主题“迷途”二字。“森林”的出现,连“天空”都给挡住了,它的高与的大,让人顿觉“山穷水复疑无路”,很形象地表达了中途跋涉的艰难。九牛二虎,竭尽所能,为的是不一定能找得到的你。这也许并不明智,但其中勇往直前的坚定,深深地感动着我,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本来鸽子就是一个很不可靠的信使,可诗人接下来的向导竟然是“迷途的蒲公英”。蒲公英本来就是随风而飞,毫无自己的意志选择,更何况在诗人眼中还是迷途的。这更增添了诗人对能达到目标的渺茫和不自信。蒲公英把诗人带向了湖泊,没有说明没有交代,但这一意象的出现,却让人明白已到了终点。诗人找到你了吗?没说。可湖泊是“蓝灰色”的,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几乎濒临崩溃的心,这巨大的失望,仿佛是置身于一片灰蒙蒙的空阔境界中,累得快要到下了身边却没有可以依靠的东西的无助与失落。到这里,诗人把“迷途”这一主题经过三步推上了颠峰,让人想到了寒窗苦读十几年,换来的却是名落孙山的痛苦。
后来诗人笔锋一转,把我们从绝望的悬崖推上了成功的领奖台。想不到在这看似无望的湖泊,诗人找到了望眼欲穿的“你”,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在这里“倒影”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微微摇晃的倒影”使诗人先不见你而突然发现“你”,显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诗人发现的是“你”“深不可测的眼睛”而不是整一个的“你”,这既含蓄地表明诗人已功德圆满,而又进一步为之前的不发现增强了合理性。好诗!

㈧ 北岛 迷途 写作背景

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中国诗坛出现了一股名之为“朦胧诗”的风潮,习惯了新中国政治诗歌样式的读者多用此来指责这一批作者的晦涩难懂,因为他们在一首诗中找不到一个简洁明了的“中心思想”,也看不到曾经熟知的昂仰气派。在阅读“朦胧诗”的过程中,读者遭遇的一片“象征的森林”,众多意象枝繁叶茂地伸展着,昏暗了原本应该笔直宽阔的道路,读者在“小路上”时刻面临“迷途”的威胁,又随时有着柳暗花明的惊喜。这种阅读经验打击了当时人的期待视野,但似乎更切合诗歌本身的要求。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迷途》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而且由于内容的关系,它几乎也成了我们阅读诗歌的一个寓言。
“朦胧诗”之所以朦胧,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这批诗人重新发现了诗歌意象的繁复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维的跳跃、逆转和矛盾共存修正了以往诗歌的单意性和线性思维模式。如在这首诗中,“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 “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 “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这种亦真亦幻、光暗闪烁的色彩正源自对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第二个原因是,诗作者有明显的怀疑与自省意识,从而更强化了诗歌涵义的暧昧。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克服障碍—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但诗人并不能无条件地相信这个目标,因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双寓意无穷而又空洞的“眼睛”。这“眼睛”,也许是进一步迷途的诱惑,但也是对于下一次寻找的召唤,一如诗歌开首处“鸽子的哨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次寻找。我们受诗人的召唤走上征途,但目标并不明确,一如那双眼睛,只能闪烁在森林深处幽暗的湖泊中。但寻找的过程是充满意味的,它在时刻的迷途、转向和顿悟中摸索前进,于矛盾和迷惑中寻得个人的理解。因此,这首诗又恍似一篇阅读的寓言,提醒着我们诗歌阅读中的微妙之处。

㈨ 北岛迷途的象征意

“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这种亦真亦幻、光暗闪烁的色彩正源自对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诗作者有明显的怀疑与自省意识,从而更强化了诗歌涵义的暧昧。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克服障碍—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但诗人并不能无条件地相信这个目标,因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双寓意无穷而又空洞的“眼睛”。这“眼睛”,也许是进一步迷途的诱惑,但也是对于下一次寻找的召唤,一如诗歌开首处“鸽子的哨音”。

我们受诗人的召唤走上征途,但目标并不明确,一如那双眼睛,只能闪烁在森林深处幽暗的湖泊中。但寻找的过程是充满意味的,它在时刻的迷途、转向和顿悟中摸索前进,于矛盾和迷惑中寻得个人的理解。因此,这首诗又恍似一篇阅读的寓言,提醒着我们诗歌阅读中的微妙之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