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石头城的名句

石头城的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3-14 12:24:00

A. 谁给我<<乌衣巷>>的和<<石头城>>的感悟!!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
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
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
燕子阅尽世事沧桑。晋朝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诗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认和复归旧巢的本能,从有理中写出无理,从无理中隐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不可能那么长寿、也不可能代代相续地飞
回原地方。但诗可以凝缩时间,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它奇思独具地以
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
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
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写出的燕子也是极有历史深度的千古名燕。这就难怪如《江南通志》
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上“来燕”二
字了。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
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
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
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
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金陵五题》的
第一首,把刘禹锡称为“诗豪”的白居易对之“掉首苦吟,叹赏良
久”,称赞“石头题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
矣”。刘禹锡将这些话录入组诗引子,可见他自视此诗为得意之作。
金陵为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古都,当时殿阁富
丽、声色繁盛,一班君臣不惜以亡国作代价来追欢逐笑。但自从隋朝
灭陈,唐高祖又把扬州都督府从金陵移到扬州后,这里就变成古城荒
草的世界,变成历代诗人凭吊历史沧桑的对象物。刘禹锡此诗,妙就
妙在它以淡远的笔墨,写石头山、长江潮,写故国空城受山围潮打,
却寂静得没有什么帝都气象的生命力反应。山围得周遭严密,似乎还
可以令人联想到当年虎踞龙盘的模样;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见到
的只是空城,已经不知当年的灯火楼台、彻底歌舞的繁华为何物了。
诗歌由地写到天,在地上失落了的,想从天上找到答案。秦淮河东面
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的,但
它升起东方、待到夜深,也还只是清光飘零地从城垛(“女墙”)上
照进城来。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
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意象之
间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集成的效应,讲述着一个没有故事的故
事,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故事,一个具有宇宙意识的关于
常与变、瞬息与永恒的故事。这样的诗人也就是哲性诗人、或诗性哲
人了。

B. 关于所有刘禹锡名句!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酬乐天咏志见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

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浪淘沙》

C. 石的诗词名句

唐·杜牧《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
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

《珊瑚石》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歪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宋·苏轼《雪浪石》
余在中山得石,黑质白章,如蜀孙位字知微所画。水有跳波溅沫之状,因名之曰“雪浪石”。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揭城下作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伦。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园山水聊心存。

明.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蒲松龄《题石》
遥望此石惊怪之,插青挺秀最离奇。
不知何处曾相见,涧壑群言似武夷。
南宋诗人陆游——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唐代诗人李贺——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郑板桥——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青门饮 石宝寨

宝塔孤岛,
明珠山耀,
拔岩附壁,
依山建造,
九层浮雕,
三层戴帽,
春潮翻作人潮。
寻古访幽去,
情趣妙。
游船如梭,
峡江环抱,
白云拂塔,
佛光高照。
文史氛围萦绕,
走马观花,
浮皮潦草,
静伫缕思,
意远境高,
梦幻袅空缥缈。
眉飞又色舞,
入云霄 ,
塔顶逍遥。
先祖文明瑰宝,
后人承袭富饶。

遥望此石惊怪之,插青挺秀最离奇。不知何处曾相见,涧壑群言似武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 《石头城》中那一句是千古名句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E. 刘禹锡写过哪些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3.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1.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9.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

2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F. 刘禹锡写的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3.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1.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9.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

2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21.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22.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刘禹锡《庭竹》

23.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庭竹》

24.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2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G. 石头城--刘禹锡以及 锦瑟--李商隐 高分跪求!!!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於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於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著「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裏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

李商隐《锦瑟》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一生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无题》诗,更是代代共诵,人人传唱。
李商隐的《无题》诗确实堪称一绝。所谓“无题”,是诗人别有寄托而又不愿明说,就用“无题”名篇。此外,也有诗人仿照《诗经》的办法,取诗的起首二字作为标题,而标题又不能概括全诗的主旨,这类诗仍属于“无题”之类。
李商隐的诗集开篇第一首,题为《锦瑟》,人们也把它看作是无题的作品。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论。相传宋朝时,“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读了《锦瑟》也觉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师苏东坡请教。可见一千多年来,这首诗成了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原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每一联都是朦胧的。首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忽而又醒来,“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乎,蝴蝶之梦周欤?”这是朦胧的梦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纵观全联,写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异,而怅恨则一。朦胧的自然景象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地使人怅惘迷恋呵!
通读全诗,我们便会发现: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究竟是一位情人呢,还是某种令其神往、促其献身的政治目标?诗中没有明说,也未曾暗示。诗人把这最大的“一团模糊不清”交给了读者。
总起来看,《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诗也”。
但许多人却刻意求深,力图发掘出这首诗的所谓“隐秘”。有的认为,李商隐“婚王氏,时年廿五,意其妇年正同,夫妇各廿五,适合古瑟弦之数。”有的认为,“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 “或云锦瑟,令狐楚之妾。”他们断言《锦瑟》是悼念一个女人的作品。
然而,许多人都不同意这种索隐式的解释。倒是苏东坡对《锦瑟》一诗的解释,既照顾了全诗中间两联四句与“锦瑟”的关系,又能概括五十年的饱和着复杂的思想感情。他说:“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如:“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不过,作为表现一般的“适、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诗,对于李商隐来说,又当有它特定的含义。所谓“庄生晓梦迷蝴蝶”,在“适”中又蕴含了“迷惘”的成分,这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所特限了的;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在“和”中又孕育着“可望而不可及”的短暂希望和最终破灭,这同样是被“当时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隐这首《锦瑟》诗的中间两联四句中,似乎还存在“獭祭”的痕迹。唐宋人作诗每有先得佳句而后成篇的,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难。金代元好问对《锦瑟》早有论定: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他的见解,应当是颇有见地的。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博爱),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梦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早年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其晚年的丧偶和官场失意时他笃信起佛教。

社交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与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

H. 刘禹锡<石头城>运用了那些意向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寄托诗人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后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如元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I. 《石头城》这首古诗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展开诗句又该如何讲解

(转)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著「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裏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

J. 写石头的诗词名句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双石 白居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太湖石 白居易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录自《河岳英灵集》 王昌龄
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渔父词/渔父 惠洪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

渔家傲 辛弃疾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鬼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玉楼春 辛弃疾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旅次石头岸 张祜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过石头城 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陈宫怨二首 许浑
风暖江城白日迟,昔人遗事后人悲。草生宫阙国无主,玉树后庭花为谁。地雄山险水悠悠,不信隋兵到石头。玉树后庭花一曲,与君同上景阳楼。送朱可久归越中 贾岛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