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临江仙送王叔济赏析

临江仙送王叔济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3-13 19:43:33

⑴ 临江仙 赠丁玲 赏析字!

漫卷
是随意吹卷,在夕阳西下的城墙上来回摆动着的红旗在太阳的余晖下被风随意地吹卷着,这难道不是一副优美的画面吗?飘

漫卷
表达出一种动感让人可以产生动态的联想,另外,红旗

落日,感觉红旗是主动的,并不是被动的,隐喻革命事业是充满希望的,而西风隐喻反动势力随意围剿我们并不能把我们怎样,虽然我们只是一座孤城,所以通过这两个动词即真切地描述了当时的一个具象的瞬间,又隐含了革命所处的外部环境,同时反映出了革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体现出了一种意境美。文
字既是描述出丁玲的气质,文静或者文气,又隐喻了她的职业是作家,以文章为革命的武器,所以文这个词是双关的手法。

⑵ 临江仙上下阙赏析分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⑴淘尽:荡涤一空。
⑵渔樵:渔翁和樵夫。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谋而合的感触。即使明代的杨慎受到宋代苏轼的影响,那也一定是怀着深深的同感,不仅限于字句修辞的模仿。
杨慎之所以能够以这样高远而深邃的眼光看待历史,产生出这样令人触痛的感慨,写下这样气度宏阔的词篇,跟他的个人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明代文人中,杨慎的才气学识与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称奇的。他的父亲是太子的老师,家境优越,他24岁就中了状元,春风得意,成了众口一词赞美与羡慕的蜀中才子。然后为官十年,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龙颜”,让皇帝不高兴,杨状元和他的众多位同事在宫门外被剥掉裤子和尊严,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然后谪戍边关,在当时边远而落后的云南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暂。杨慎愈老愈深悟这一点。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数百载之下,犹自慷慨激昂。淡语深刻,绝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但又非要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这或许就是所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的境界。
杨慎不是生来命运多舛,而是曾经那样春风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富贵家学,生而拥有;功名爱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想回到从前平静的生活,再想回到美丽的故乡,已经不可能。
天赋的才华加之别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词更加体现出淡语深刻,举重若轻的浑然大气。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感悟生命的本质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痛彻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难,借鉴别人的人生感悟有时候也会使人们豁然开朗。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事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付。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
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⑶ 临江仙 元好问的赏析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⑷ 徐昌图的《临江仙》赏析

“回头烟柳来重重”一句重自重二字,将身去而意留的情景作了生动的、多层次的体现。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见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续“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再“重”、三“重”、四“重”、五“重”,乃至无数“重”,送行者的身影,也就逐渐模糊,终于望而不见了。从行者方面说,情景如此;又何尝不然。“烟柳”乃常见之词,一旦用作“回头”的宾语,又用“渐重重”修饰,便场景迭现,意象纷呈,人物栩栩欲活,其惜别之情与飘蓬之恨,亦随之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头等者既为重重烟柳所遮,“回头”已属徒然,这才沿着“西去”的方向朝前看。

二句所写,都是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作为对问语的回答。船在水上行进,现在还未起风···为了麻醉自己,只管喝酒。两句妙在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

⑸ 临江仙的赏析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创作背景◎

晁补之从小就擅长写文章,颇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与才干。但是,因受牵连于新旧党争,后来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民“降通判应天府毫州,又贬处信二州酒税”。这首《临江仙》就是在那时写成的,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一种出世入世的思想斗争。

◎赏析◎

词的上片写自己清苦的生活,以一种表面上淡泊的意境,表露了自己 徨苦闷的心情。他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存。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唯其夸张,才愈发流露出一种委屈孤愤的情绪。下面三句所描绘的似乎是十分恬淡超脱的隐士生活:在松林捣药,向竹丛漫步,水源已尽而足犹未驻,去涛四起仍茫然远眺,便分明凸现出了一个胸积沉郁者的形象。“水穷”两句用得最妙,作者化用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这不仅是格律的需要,而且也是内容的需要。王维是真心退隐,因而寓居终南山陲,每当兴至,便信步于山林深处,直走到山溪源头,便席地而坐,仰观飘然的云涛自山坳腾起,这是何等的恬静淡泊!穷水源,看云起都出于有意无意之间,摩诘是心景合一的。晁补之则不然,他是愤郁难抑、百无聊赖才向林间漫步散心的,山溪已尽而足犹未止;他是心事重重的,怀归思远才闷坐崖头,晚云四起而仍在茫然远视。水自穷,云自起,词人的心思全不在这里。词序一改而意境全非。——晁补之是身在景中而心存景外啊!

词的下片更跃进一层,作者借一只夜鸟的悲啼,倾诉自己萦怀难解的谪居之怨,思乡之苦,构思之巧,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既用啼声打破了上片结句创造的看似宁静的氛围,揭示出词人内心的不宁静,又使词意宕开一步,引出下文披露的怀归之情。“醉耳”二字用得极好。古来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都喜欢声称“但愿长醉不愿醒”,可实际上他们正是十分清醒地承受着痛苦的折磨。果真是“醉耳”,又怎能被幽禽的悲啼所震动!接下去三句明里写鸟鸣,暗里写心声,层层深入。“月斜西院愈声悲”,一个“愈”字,说明幽禽的悲鸣一直萦绕耳边,随着时光的推移,愈来愈使心灵受到强烈震颤。走出世归隐与世无争的道路吗?青山虽然无限美好,放浪山林的生活虽能使自己暂离仕途的烦恼,但终非自己的夙愿,词人岂甘这样默默地度过余生?“不如归”,这布谷的哀呼,不正是词人的心声吗?鸟犹思归,何况逐臣!

整首词都表露出了作者苦闷、愤懑的心声。

⑹ 苏轼《临江仙》的赏析

赏析: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作者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全文内容: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白话翻译: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6)临江仙送王叔济赏析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⑺ 求纳兰《临江仙》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 , 层冰①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 爱他明月好 , 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 , 转教人忆春山②。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 西风多少恨 , 吹不散眉弯。
【注释】
①层冰 :厚厚之冰。
②春山 :春日之山 。又, 春山山色如黛, 故借喻女子之眉毛, 或代指女子。这里指代亡妻。
③湔 (jian) (四声)裙 : 即溅裙。见《淡黄柳·咏柳》注⑦。此谓亡妻已逝, 即使梦里相见, 可慰相思, 但好梦易断, 断梦难续。
【讲解】
本首与下一首《临江仙》所咏之柳都是 " 寒 " 柳, 与前几篇又有不同。本篇则是借咏柳而抒伤悼之幽情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 :" 言中有物, 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评价甚高。毛泽东对本首词作了" 悼亡 " 二字的批语 ( 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 点明了本篇写作之旨。 ( 赵秀亭又对此旨作了阐释, 见 " 辑评七 ") 这二首皆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深情思念, 不胜悲怆, 缠绵低徊的凄苦之情。
【辑评】
一、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容若《饮水词》,在国初亦推作手, 较《东白堂词》 ( 佟世南撰 ) 似更闲雅。然意境不深厚, 措词亦浅显。余所赏者, 惟《临江仙·寒柳》第一阕, 及《天仙子·禄水亭秋夜》、《酒泉子》 ( 谢却茶蘼 ) 一篇, 三篇耳, 余俱平衍。又《菩萨蛮》云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 亦凄惋, 亦闲丽, 颇似飞卿语, 惜通篇不称。又《太常引》云 : ‘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亦颇凄警, 然意境已落第二乘。"(1986 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第 4 册 )
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容若《饮水词, 才力不足。合者得五代人凄惋之意。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 :‘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 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 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1986 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第 4 册 )
三、《词则大雅集》: 缠绵沉著, 似此真可伯仲小山, 颉颃永叔。 ( 转引自张草纫《纳兰词笺注》, 1996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
四、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 清代词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 : ‘余最爱《临江仙》 " 疏疏一树五更寒 , 爱他明月好, 憔悴也相关 " 。言之有物, 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之作。' 陈廷焯强调 ‘比兴 ', 从这观点出发自然对此词十分推许。不过, 纳兰性德咏寒柳, 也确是 ‘言之有物 ' 。他写的既是受冰雪摧残的寒柳, 也是一个遭到不幸的人。整首词, 句句写柳, 又句句写人, 意境含蓄幽远, 是一首写得比较成功的咏物诗。 "(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五、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 :" 咏物词要写好很不容易, 正如南宋著名词人张炎在其论词著作《词源》中所说的那样: ‘体认稍真, 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 则晦而不明。 ' 如果单纯地就物咏物,即使刻画形容到维妙维肖的地步, 总也呆板无神, 意义不大, 算不得上乘之作。所以论者多以为好的咏物词必须‘不离不即 ', 也就是既不偏离所咏之物, 又不黏着于物上, 而做到有物有情。容若这一首咏寒柳之作, 就在咏物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且’收纵联密, 用事合题’ ( 此八字为《词源》对咏物词所提的要求 ), 实际上借物寓情, 因物见意, 所以自臻妙境。对此, 连一向对纳兰词持较苛的陈廷焯也表示叹服, 评为‘言中有物, 几令人感激涕零 '(见《白雨斋词话》卷六 )" 。 (1988 年远流出版公司 )
六、毛泽东《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悼亡 " 。 (199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七、赵秀亭《纳兰丛话》:" 性德《临江仙·寒柳》, 文廷式推为《饮水》压卷, 陈廷焯亦赏之。然今人多不知此词所云, 以不解 ' 湔裙梦断续应难 ' 句意也。黄天骥引李义山《柳枝词序》注之, 亦强作解人。按‘湔裙 ', 用窦泰事也。《北齐书·窦泰传》: ‘窦泰, 字世宁, 大安捍殊人也。初, 泰母期而不产, 大惧。有巫曰 :" 渡河湔裙, 产子必易。 " 泰母从之, 俄而生泰。' 容若盖以喻卢氏难产而死也, 则此词亦悼亡之作。"(1992 年第 4 期《承德师专学报》)

⑻ 临江仙 (一朝离别等闲轻)赏析

临江仙一 犹记殷勤风月事,耳边软语深盟。 一朝离别等闲轻。 我心仍似火,君意已如冰。 陌上春风杨柳色,年时曾许青青。 而今薄性学飘零。 此生缘已误,来世许无情。 临江仙二 命字几人勘破,红尘如履寒冰。 江南江北各飘零。 清辉依次减,不照病心情。 窗畔依然萱草,如今褪尽青青。 前盟终负与前程。 此生犹未定,何必许来生。

⑼ 王国维 临江仙 赏析

许多花是“红花还须绿叶扶持”,也有许多花是花和叶虽同生长在同一颗树上,却彼此无缘,此消彼长。像两个有情无缘的人一样,总是阴错阳差、失之交臂。诗人的温柔敦厚,把这种幽怨,寄托在梅花、梅叶的彼此参商上,对对方,没有半句责难,只自怨自艾:叶,生得太迟了……——摘自《诗意每一天》 估计没有什么典故和背景吧!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这两句读起来总有种说不出来的酸楚!

⑽ 求临江仙全文翻译和赏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858
咏史,抒怀,人生,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
①淘尽:荡涤一空。
②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③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④蓦(mù):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⑤在廿一史弹词第三段《 说秦汉》中,原文共11句,因为受各影视、文学、音乐等作品(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广为流传的是前四句。▲
有用(932)没用(205)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email protected]
译文及注释二
佚名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
(1)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2)淘尽:荡涤一空。
(3)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4)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5)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6)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7)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8)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9)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有用(311)没用(96)
参考资料:
1、岳淑珍校注.杨慎词品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
2、王文才选注.杨慎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
鉴赏
佚名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