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杨万里插秧歌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3-13 03:57:46

Ⅰ 杨万里的插秧歌诗的意境

插秧歌》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万里《插秧歌》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赏析:

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

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与艰辛。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

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诗中的“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歇半霎”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莳”指栽种,“匝”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里。

Ⅱ 插秧歌杨万里赏析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宰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1]

Ⅲ 宋·杨万里《插秧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作者在街州乡村见到农民男女老幼
冒雨插秧后写的.诗中所写当是亲眼所见,连大
儿,小儿都参加了插秧劳动,这无疑是全家总动员
性的抢种.小孩子竞能经受住这种紧张劳动的考
验,说明农家儿自幼学习种庄稼的朴素情怀,活儿
虽是艰苦,但并不畏惧.这也应该说是乡村儿童之
一趣了.

Ⅳ 杨万里的《插秧歌》的翻译

插秧歌翻译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

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原文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4)杨万里插秧歌赏析扩展阅读

《插秧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杨万里,南宋诗人。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Ⅳ 杨万里的插秧歌的意思,谢谢!

这首诗是作者在街州乡村见到农民男女老幼冒雨插秧后写的.诗中所写当是亲眼所见,连大儿,小儿都参加了插秧劳动,这无疑是全家总动员性的抢种.小孩子竞能经受住这种紧张劳动的考验,说明农家儿自幼学习种庄稼的朴素情怀,活儿虽是艰苦,但并不畏惧。

Ⅵ 插秧歌杨万里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忙时节,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图景。

Ⅶ 杨里万的《插秧歌》是什么意思

作品注释
⑴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⑵插秧: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⑷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 ⑸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 ⑹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2]
作品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宰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这首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2] 杨万里像

Ⅷ 插秧歌杨万里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表现了甚么

形容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 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与艰辛。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诗中的“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歇半霎”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莳”指栽种,“匝”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里。

求采纳

Ⅸ 杨万里插秧歌翻译

这是一幅描绘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宰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Ⅹ 杨万里的插秧歌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显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