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海子麦子熟了赏析

海子麦子熟了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3-12 07:57:11

❶ 熟了麦子的作品赏析

海子的《熟了麦子》,是一幅微观乡土画。诗写的是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叶落归根的父亲,在灯前认清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的三叔,“老哥俩/一宵无言”。阔别了几十年的兄弟团聚时“一宵无言”,作者没有说明原因。但根据诗中的内容,兄弟俩,一个在外混迹江湖,一个在家伺弄土地,一个城,一个乡,一个洋,一个土,一个香,一个臭,“一宵无言”其实远不止“一宵”,还会有很多次的“无言”。作者在诗中不动声色,但却无声胜有声。他是在告诉读者,亲情疏远的祸根来自于城乡差别,亲情如此,乡情、社情更是如此。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的意愿。
开篇的一个“那”,表明作者是在追忆往昔,其实他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黄土”。在这里,作者做了这样一个虚拟:“兰州”不是实指,是对乡土中国的指称;“在水面上混”象征了一种漂泊状态,而且是三十多年,最后终于在新麦熟了的季节回家了,标志了精神还乡的成功,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的无限眷恋。麦地成了他的乡土情怀借以抒发的深度意象。这一意象的含义是泛化了的,作者以故土情结生发出来的对于广大乡土的眷恋之情,与工业社会人们精神的麻木、空虚构成对照,诗歌升华为一种精神的乡愁。
诗的开头写“新麦熟了”,结尾又写“熟了麦子”,主要是在于烘托诗的画面,而不是在于突出诗的深意。父亲从坐着羊皮筏子归来,由散而焦聚;“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由聚而扩散。前者渲染广度,后者在此基础上又引入深度,使这幅乡土画浑然卓著。诗中对三叔的书写,就是作者对像三叔一样的勤劳厚实的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高高在上的简单同情和俯视,里面包含有对幸福和苦难的理解,对生活的辛酸而温情的体验。

❷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简单的说吧!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主要是反映了诗人本人的一个思想斗争过程!从现实来说,海子想回到现实的尘世生活中,因为活于诗歌世界中的他是孤独的(主要反映在“从明天起……”的尘世生活的描写);然而从诗歌理想来说,海子又绝对不愿放弃自己的诗歌理想,不想过平庸的生活(主要反映在“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面朝大海,留给尘世的就只是孤独的背影,在诗歌的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与自己的诗歌理想为伴),于是,产生了一个思想的强烈斗争!

❸ 海子的诗

1、《亚洲铜》

作者:海子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2、《阿尔的太阳》

作者:海子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够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一切

瘦哥哥凡·高,凡·高啊

从地下强劲喷出的

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

是丝杉和麦田

还是你自己

喷出多余的活命的时间

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太阳

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烧得旋转

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

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要画就画橄榄收获

画强暴的一团火

代替天上的老爷子

洗净生命

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

烧吧

3、《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4、《夜色》

作者:海子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5、《日记》

作者: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6、《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作者:海子

我想我已经够小心翼翼的

我的脚趾正好十个

我的手指正好十个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

我死去时别人又哭

我不声不响的

带来自己这个包袱

尽管我不喜爱自己

但我还是悄悄打开

我在黄昏时坐在地球上

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晚上

我就不在地球上 早上同样

地球在你屁股下

结结实实

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或者我干脆就是树枝

我以前睡在黑暗的壳里

我的脑袋就是我的边疆

就是一颗梨

在我成型之前

我是知冷知热的白花

或者我的脑袋是一只猫

安放在肩膀上

造我的女主人荷月远去

成群的阳光照着大猫小猫

我的呼吸

一直在证明

树叶飘飘

我不能放弃幸福

或相反

我以痛苦为生

埋葬半截

来到村口或山上

我盯住人们死看:

呀, 生硬的黄土 人丁兴旺

7、《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❹ 求一篇关于海子的文学评论,作文也可以。

不合时宜的时代怀念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八十年代,是诗歌最辉煌的年代,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当我长大到应该迷恋诗歌的时候,其实那个时代已经离我远去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我偷看过他给母亲写的热情洋溢的诗歌,既羡慕又为自己难过,长这么大,似乎从来没有哪个男孩为我写过哪怕只言片语。我爱上的一个人,最初打动我的也是他为另外一个女孩写的情诗。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诗集,父亲常常成套地往家里搬各种诗人的集子,订的杂志大多也和诗歌有关。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他常常会忘乎所以地在我面前朗诵一首让他心潮澎湃的诗。那时候,我只是觉得父亲好笑,不过看到他发表在当地报纸和杂志的诗歌作品时,也会有几分崇拜。但是,我依然对诗歌没有任何感觉。

1989年,我才6岁,那时候父亲带着我去了很多地方旅行,在陌生的城市里,看到一群群的人拉着旗帜在路上有条不紊地行走,我不明白那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热闹,他们的表情肃穆而激昂,我问父亲他们在干嘛,父亲说“他们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我想,他们要表达什么呢?可是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我看到父亲的脸色很凝重。我猜想,也许这些人只是像我一样喜欢热闹并且不愿意回家,所以找个借口在街道上游荡。
海子在那一年自杀,死去的时候和我现在的年纪一样大。那一年,我常常听到父亲和朋友们谈论的字眼中充斥着“海子”、“卧轨”、“自杀”,他从来不会当面和我谈这些,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这些显得过于沉重了。那段时间经常会听到父亲轻轻的叹息,那本黑色封面的《朦胧诗选》,是他翻得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北岛、顾城、海子……我好奇地翻阅着那本让父亲皱眉的书,默默地记住了这些名字。
时隔20年,我依然不了解海子,不了解诗歌,不了解那个时代。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我必须试着去靠近他,熟悉他,诠释他。我知道,任何解读现在看来都很苍白,叶匡正说“20年了,我依然不敢怀念他。读他的诗句,就会看到自己人到中年的污浊与卑微。我们的青春、我们血液里的诗人,竟被尘土和世俗掩埋得那么深。怀念他,只有让我更加羞愧。”对于80后一代而言,海子是一个有些许陌生的符号,现在有多少人还会像我们的父辈那样,如痴如醉地捧着海子的诗歌深情地朗诵呢?
现在读海子的诗,心情是复杂的,我心里清楚地知道那道隔阂,永远都无法消除。我们没有经历那段迷惘的岁月,那个混乱的时代,我们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北岛说:“诗歌本来就是很边缘化的东西,和八十年代初的热闹相比,也许目前诗歌的处境更真实。”与其说大家凭吊的是海子,还不如说大家凭吊的是那段永远无法挽回的纯真年代。在这样的时代怀念海子,显得多么可笑和不合时宜。就像当初我注视着自己的父亲时想,他的样子真好笑。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纪念海子逝世20周年
魏建军
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西川《怀念》

一、引子
1989年3月26日黄昏,对于一个名叫海子的人来说,“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夜里风大/听风吹在村庄/村庄静坐/像黑漆漆的财宝/两座村庄隔河而睡/海子的村庄睡得更沉。”
这是一个义无反顾走向死亡的诗歌的精灵,在先后写了七份遗书后,选择了“适时而纯洁的死亡”。
这个日子将永远让我们铭记。
这个人将永远与他的诗歌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3月26日也仅是一个平常的日子,遗憾的是,我们太容易遗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醒甚至铭记。
海子其实知道,“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海子其实不知道,我们需要他,就像一个人需要粮食和水。

二、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 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 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 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 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 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 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 从北刮到南, 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春天,十个海子》

这个含着质询、诘难、激情、绝望、反观自身生命的春天的人,作为黑夜的儿子,他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每一个海子都是自己孤独的绝对,真实的质朴。他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吟唱着高洁的理想,操心着一家人的嘴、吃和胃。曙光对于黑夜的儿子,便是最后挣扎的力量,便是幸福的最初和最后。“曙光”在吗?它在又不在。它在某些人的话语中,它在我们全力的期待中,它招摇过市,它转瞬即逝,它或许根本就不曾来过。
清醒的诗人一定看到了自身的曙光。
敏感的诗人一定被它所伤。
洞察力极强的诗人一定看到了曙光背后的意思。
在这里,一个肉身的海子,因为具有了神奇的思想,因为具有了精神的最初和最后的源动力,他被分裂成不同个精神实体。他所吟唱的悲伤,焦灼地伤及自身也伤及每一个苦难的心灵。他是一个人,他是我们,他是最先那个面对生命困境长久沉睡,低低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的疼痛的化身。
面对他所热爱和憎恶的东西,海子很疲倦。我们也很疲倦。
可是,这是春天,这是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世俗意义上的春天。他似乎感到这里不属于他,因为他“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这里是世俗意义上的北京,可是“夜晚的血/梦中的火/照亮了破碎的城市/北京啊/你城门四面打开/内部空空。”
诗人的人格和诗歌理想都放逐在这个极具变革性的社会中,他内心的自信和脆弱都需要呼应和肯定,可是除了几个朋友,除了一些还在孤独中创造精神价值的人,谁能真正理解他呢。他是这个时代孤独的“王”。世界对于他,是隔膜的存在,人心对于他,是失望的所在。他所要建构的是生命的长诗,他所要战胜的不是一种观念、一个人、一次失恋、一斤温饱全家人的棉花和蔬菜。他所要追问的是生命中精神的终极意义,他所要实践的是生命到底有多种可能性。尽管在世俗意义上“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在春天,十个海子要全部复活。他要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一骑绝尘后,疼痛将在大地上弥漫。

三、三次受难和三种幸福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夜色》

海子诗歌中的三次受难和三种幸福,非常具有深意。流浪是人生中一种处于游移状态的不确定感。在夜色中的流浪,不仅是身体的漂泊,更是心灵的劳顿。流浪对于人,是疲倦,是忧伤,是饥饿,是破衫,是卑弱,是颜面无存,是泥泞坎坷,是拿把雨伞寻找远方,是一次次的到达,一次次的出发,是生活无着落后困境中的谓叹和感伤。在现代化的语境中,不仅是海子,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身体和精神的流浪者,每个人的家园终其一生都在流浪的路上,每个人终其一生也许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家园将生活在我们的想象里,将生活在过去,家园将像一个梦魇贯穿在我们的身体和心魂里,让我们无所凭依,让我们两手空空。当海子说“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当海子在村庄感到“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时,“麦地和乡村”已经不能全部承接海子的期望,在农业文明受难,工业文明急剧加深的时代,“麦地和村庄”将成为我们最后的温暖,最后的疼。
如果说流浪对于诗人是一种受难的美,那么爱情呢?
爱情是对一个苦难者的拯救吗?
海子的爱情经历让很多人扼腕叹惜,因为他先后爱上了4个女孩子,但逐一在世俗意义上失败。“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可是如果仅仅把海子对爱情的需要和失去理解为他不幸生活的致命的温柔一刀,那也太委屈这4个女孩子了。因为,海子之于现实的爱情,无疑附着了很多理想的色彩。当爱情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很多人都把希望归结到婚姻上,可是,爱着,一起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倾慕、对于要直面一个“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的海子来说,4姐妹在现实面前肯定要“想一想”,要颤抖,要动摇,要爱向别处。
世界上,没有女人,男人会是什么?
世界上,一个诗人,没有爱情,他的诗歌会缺少什么?
世界上,一个被爱情灼伤的男人,在他忧伤的诗歌中,他向我们要苦苦诉说什么?
可是,海子说:“我不是要苦苦诉说/不是在青春的峡谷中/作出叛徒的姿势/我是心头难受的火啊!”
诗人为什么如此难受,因为“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那么,爱情对于他,也是一种理想,并非实在,虽然他在现实中体味到了爱情的幸福和疼痛。因为没有幸福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疼痛的受难。这时,我们不仅要问女人啊,你为什么不爱上一个诗人?
空旷的回声是:诗人啊!你是一个受难的人,你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避让的人,你是在不断的失去中孤独地咀嚼忧伤的人,最让你受伤的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最爱的女人,你最亲的亲人啊!
因为当一个诗人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不仅要面对诗性的世界,还将面对尘世的泥土和雨水。于是“生存”对于诗人也将是一次困苦的受难。
海子来自农村,“苦难”和“贫穷”滋养了海子,也造成了巨大的内伤。“在月色的照耀下,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我被抬向一面贫穷而圣洁的雪地,我被种下,被一双双劳动的大手,仔仔细细地种下……”他在感到自己被贫穷灼伤的同时,他一定想过要改变这种窘迫的境地。对于一个浪漫的抒情诗人,当他感到现实的苦难,当他意识到自己随时将受到生存的威胁,当一家人的“嘴、吃和胃”无劲的抖颤,这将是一件多么扫兴多么现实多么艰难多么内疚多么无望的生活方式啊!
“生存”对于他,无疑是一次不幸的受难。
那么“幸福”呢?海子则幸福地说,我有“诗歌”、“王位”、“太阳”。
为什么“诗歌”让他感到幸福,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诗人,他因诗而活,为诗而死。他活着是一首诗,他死后是一首绝唱。回响和激荡在我们心中的是那些我们默默吟咏的诗行。清清浅浅之中,诗流窒息了我们,诗流唤醒了我们,诗流成全了海子,诗流映照出海子的孤独和我们的浅薄。诗流之所至,哗然一片又寂然无声。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海子心里,诗歌神圣到是“王”在写,那么,“王位”对于海子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一个诗人,他要得到和丧失了什么呢?是太阳还是王位?
深思“王位”和“太阳”这两重意象,在海子的诗歌写作中,是一个脉络上的两根青筋。这两根筋时时在充血,在暴涨,在让诗人的内心躁动不安。这两个意象有异物同质的特性:需要时时旺盛的燃烧、都很孤独、都很瞩目、都有强烈的征服欲,一旦冷却或丧失,内部的结构将严重失衡。但欣慰的是,海子曾经很幸福地拥有了它们。
难过的是,海子得到和拥有的当时时间是短暂的。他像一个“王”一样孤独地在类似《太阳》式的诗行中留下了车辙般的印迹后,让诗歌进入了超越当时时间的永恒时光中。欣慰的是,他仍然可以说,“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四、温暖的诗与可爱的人
20年风雨如烟,回首看海子留下的诗歌,除了美丽和忧伤,其不可替代之处则是别样的温暖。让我们先读几首诗歌:

《熟了麦子》

“麦子熟了/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坐着羊皮筏子/回家来了/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灯前/认清是三叔/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麦子熟了。”

《五月的麦地》

“五月的麦地/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幸福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找到我/幸福说:‘瞧 ,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我爱你,花楸树。”

《遥远的路程》

“雨水中出现了平原上的麦子/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天已经黑了,下着雨/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

《日 记》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引用这些诗,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要纪念海子,要理解海子本身的价值最好的方式当是好好地读他的诗,好好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在虚无中反抗绝望,在苦难中心怀感恩,在批判中走向超越,在冷漠中给予温情,宁做精神的永恒知己,不做物质的短暂情人。

《熟了麦子》中海子对三叔的书写,就是对像三叔一样的勤劳厚实的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高高在上的简单同情和俯视,里面则包含有对幸福和苦难的理解,对生活幸酸而温情的体验。
《五月的麦地》是《麦地》篇中温情的延续和放大。这是一首非常有胸怀的诗歌。“五月的麦地上,全世界的兄弟们要拥抱,要背诵各自的诗歌”,是诗歌让我们走在一起,是诗歌让我们共同拥有了五月的麦地,是诗歌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即使我们相聚,然后离开,“我”在五月的麦地,也会梦想众兄弟,也会看到家乡的卵石,黄昏的天空,布满哀伤的村庄,也会孤独一人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读这首诗,我不想穷尽心思地找那些最后导致诗人死亡的诗歌意象,因为当死亡成为一个既成的事实,我们的心头没有必要时时笼罩着诗人死亡的阴影,从而忘记了诗歌本身。如果说诗人在诗歌中透露了未卜的先机,则只能更加证明诗歌的伟大,以及诗人先知般的感悟力,只能证明他是真正在用生命写诗。
《幸福一日》里“一棵秋天的花椒树”“无限热爱着新的一日”,不断强调“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椒树”这个比“幸福”本身还幸福的“花椒树”,它“健康、富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即使这颗花椒树就是幸福一日的花椒树,即使海子就是幸福一日的海子。
《遥远的路程》中诗人在“天已经黑了,下着雨”时,还“坐在水上给你写信”,这种钟情无处不在,这种虔诚无处不在,这种书写无处不在,这种温情无处不在。
《日记》篇中,诗人面对“姐姐”这个在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较自己偏大的女人身上,寄托了无限的思念和无边的希望。姐姐是如此纯粹,思念是如此纯粹,海子是如此可爱。“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海子这个“迷恋于荒凉的泥土,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的诗人,这时竟如此真诚投入地想念一个美丽的让自己暂时“放下人类”的女人,今夜,哪个女人不为之动容,哪个女人敢说海子不可爱,哪个女人会失掉“今夜”,哪个女人不会因为这首诗温暖一生,幸福一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篇死亡者的呓语,他把死亡极度的美化,因为他的精神已经准备游离尘世,他才会如此用情如此挚爱的祝福人间。“从明天起”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因为他对今天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当他醒来,他意识到他不幸和幸福的源泉是什么?他偏执地认为今天的他缺少这些幸福的因素: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会幸福吗?他已活在自己建构的幸福中,我们无从知晓。这对幸福的描述如此简单又如此艰难,在尘世的人们,我们觉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极美的事了,海子也以为这样,只是我们的大海不是他的大海,我们的春天不是他的春天,那些开放的花儿也只是生命飘逝的绝唱。
关于幸福,我们理解了什么呢?是一所房子和蔬菜,是一个灿烂的前程,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海子没有得到的,我们会得到吗?
关于海子,我们理解了什么呢?是温情的祝福还是绝望的呼吸?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给每一条河和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一条条河和一座座山真的会因此而温暖吗?
海子期待着,我们也期待着。因为只要身体或精神不死,对幸福的追求和描述就永远也不会穷尽。

五、“评价海子让我很痛苦”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2009年3月24日《新京报》采访西川时,西川说了一句话:“评价海子让我很痛苦。”作为海子的朋友,作为海子的诗歌兄弟,作为海子去逝后义务忙于海子善后事务的授权人,20多年来,他承担了太多的情感重量,承担了太多热爱海子的诗友对海子诗歌及生活的询问。他写了《怀念》、《死亡后记》和几篇序言纪念海子。“海子的自杀激怒了两类人:一类是那些怀有高尚然而脆弱的道德理想的读者;另一类便是自身尚在谋取功名的诗人。”他们关注海子,不是因为海子诗歌的成就,而是别有用心。同时,西川还对有人把死亡美化、渲染的行为作了沉痛的反思:“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辉煌,我肯定说那是件凄凉的事,其中埋藏着真正的绝望。有鉴于此,我要说,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和时代生活中的种种黑暗、无聊、愚蠢、邪恶真正较量一番。一种阴郁的气氛只能培养狭隘的头脑,这对于写作是相当不利的。”西川还说“对我而言,海子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朋友。他有优点,也有弱点,甚至有致命的弱点。我想我们应该对死者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就像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那样,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些导致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他的切肤之痛,至于海子那导致海子自杀的形而上的原因,肯定有人比我有更多的话要说。”
《新京报》也说:“有人觉得,海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人觉得,海子从未离开过我们。有人觉得,海子只是一个孩子;有人觉得,海子是王。有人觉得,海子是不错的招牌;有人觉得,即使现在看来,海子也是殉道者,是先知,是英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海子。”
当读完上面西川先生及《新京报》的引文,首先是致敬,因为没有西川,我们要了解海子具体的生活会非常艰难,20年后,海子、骆一禾相继离他而去,留下无法言说不想言说的悲伤,在具体的生活中,他一次次的走进风中,凭着友谊和爱艰难地做着关于海子的事。这些事有些已经完成,有些尚需努力。当有一天一个人被一个特殊的日子提醒,甚至必须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痛苦是复杂的。其次,痛苦之所以侵入他的心灵,缘于他对公众理解海子诗歌及其精神的不满,他不想因为他的介入影响了公众对海子客观的评价,他不想因为他的旁观使公众失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海子。
比如他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所有人将它认为是很明亮的诗,实际上它背后是非常绝望的,这是快要死的人写的诗呀!这种东西,收到中学课本中,中学生只能看到最表面的一层,不知道背后危险的冲动,老师也不敢讲,老师也不一定理解。”
不管我们知不知道诗歌背后危险的冲动,老师能不能真正理解和讲述海子的诗歌,这些诗既然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就会努力去解读它,去理解它,去感受它。虽然美是危险的存在,但如果不正视和追求美的话,我们形而下的活着是不是太缺少了什么。我想通向诗歌和美的途径异常多样,也异常艰难。人活一生有诗读,能读一两首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不一定自杀就是对美的终极追寻,在另一种意义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也同样需要超凡的勇气和温情的目光。
因为在时空的隧道中,有些地方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有些人我们永远无法忘记,有些情义我们永远无法偿还。“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诗人, 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你无力偿还/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
那么,我们活着,“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2009年3月25日写于北京

❺ 求海子诗 麦子熟了 解读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水面上

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

回家来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油灯下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只有水烟锅

咕噜咕噜

谁的心思也是

半尺厚的黄土

熟了麦子呀!

一个意象被诗人反复运用,当然还不只是因为它在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是诗人情感生活和心灵创伤的一个标记,更重要的是,它还须具备艺术表现的潜能,富于艺术表现力。“麦子”不仅仅只是粮食,生存的根基。“麦子”又是“种子”,虽然渺小,但和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未来和希望所在。如海子所言:“而以后世代相传的土地正睡在种子袋里”(《农耕民族》)。

麦子的这一属性,具有了一种象征功能,因而在诗中,海子每每以“麦子”自况。海子自言,他是“空气中的一粒麦子,绝望的麦子”(《四姐妹》),他无助无望地期待着黎明或是在黎明中无望无助地期待,是一粒“美丽负伤的麦子”(《黎明之二》)。海子有着远大的精神追求,在现实中却举步维艰。这个出身卑微的诗歌才子,在黎明前的夜色中,在荒凉的山岗上,孤独无助地盼望,绝望而深情的歌唱。以“麦子”自况的心态,成就了海子许多经典的诗篇: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四姐妹》)

泉水白白流淌

花朵为谁而放

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

吐着芳香,站在山岗上

(《黎明之二》)

“麦子”虽然渺小,但却深深地依恋大地,“麦子”是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苦苦执着于理想的追求者的象征。

文章引用自:

❻ 熟了麦子的介绍

这首诗写于1985年1月20日,收入《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和《海子诗全集》时都名为《熟了麦子》,而1989年第6期《人民文学》发表时却名为《麦子熟了》,并且与这些诗集中收录的《熟了麦子》有不小的差异:“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在回家的路上/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坐着羊皮筏子/回家来了//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灯前/认清是三叔//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当时作者已经去世,这可能是经过编辑者重新调整的版本。原诗以海子的诗集为准。

❼ 海子的诗《熟了麦子》中三叔和父亲的形象

“在水面上混”象征了一种漂泊状态,而且是三十多年,最后终于在新麦熟了的季节回家了,标志了精神还乡的成功,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的无限眷恋。麦地成了他的乡土情怀借以抒发的深度意象。这一意象的含义是泛化了的,作者以故土情结生发出来的对于广大乡土的眷恋之情,与工业社会人们精神的麻木、空虚构成对照,诗歌升华为一种精神的乡愁。
父亲从坐着羊皮筏子归来,由散而焦聚;“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由聚而扩散。前者渲染广度,后者在此基础上又引入深度,使这幅乡土画浑然卓著。
诗中对三叔的书写,就是作者对像三叔一样的勤劳厚实的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高高在上的简单同情和俯视,里面包含有对幸福和苦难的理解,对生活的辛酸而温情的体验。

❽ 段子里说的麦子是什么意思还有麦子熟了啥意思

体现了一种乡情,用面对麦子丰收的情感来替换了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
原文: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麦子熟了
作者简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❾ 海子《麦地与诗人》赏析

这是一首采取询问与答复的形式,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关于乡村的短诗。
海子的诗有着浓重的乡村情思,以致被称为“乡土诗”。 海子麦地诗以中国农村最广大的贫瘠的土地和村庄为整体背景。麦子是诗人承受痛苦的最敏感最细微的神经细胞,是雪和太阳的导体,是诗人拥抱大地所得到的收获泪水。中国农村是贫穷的,一片麦子对诗人来说不是安慰、童话,而是对良心的质问和考验。诗人听到大地在黄金外衣下的询问,他走向大地的中心,仿佛一个人独自与神灵对话,贫瘠的土地和生动富有的激情构成了海子土地情思的根本扩张力。海子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在一无所有中创造情感和想像的诗人,这种丰盛的精神财富最终要归还于土地的赠予。因为“人类的痛苦/是他(麦地啊)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海子笔下的田园风光、普通的麦子,都不带有农村文化的味道。在海子的笔下,所有的山水村庄都变成了生命寂静时的清泉和无止息喷发着的苦难流动的火焰。海子把他少年时代乡村生活经历所获得的“麦地”形象化作生命的本质,化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主观情境,化作他出类拔萃、简约、流畅而又铿锵有力的诗歌语言,仿佛沉默的大地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海子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广大贫瘠的乡村,使我们看到了大地上升和沉落时的永恒的光。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