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客舍赏析
❶ 桂州腊月 戎昱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出处] 全唐诗:卷270_13 作者简介: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生卒年不详。曾举进士,登第与否,记述不一。得到杜甫的器重。曾任辰州刺史、虔州刺史。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桂州刺史李昌?幕僚,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友》较有名。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诗中常有“愁”、“泪”、“哭”、“啼”、“悲”、“涕”等字),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别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罗江客舍》、《客堂秋夕》、《从军行》、《江城秋霁》、《送陆秀才归觐省 》、《霁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怀》、《八月十五日》、《出军》、《红槿花》、《桂州岁暮》、《旅次寄湖南张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两首为最著名。《塞下曲》写戍边将士在劫空敌塞(虏塞)后凯旋归来,“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场面十分壮阔,撼动人心.《移家别湖上亭》写诗人搬家与“湖上亭”道别,亭边的“柳条藤蔓”仿佛系着离情,那黄莺也象与久居此地的诗人认识似的,因为将要离别连连地叫了四五声(“频啼四五声”),写得很是生动有趣。集五卷,今编诗一卷。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932035.html?wtp=tt
❷ 含有夜的诗词
别看我就是一只羊
求所有带有“夜”字的诗句,或词句
1、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5、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8、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1、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3、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4、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5、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追答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 。
夜月登坛醮,松风森磬声 。
夜深彭衙道, 月照白水山 。
夜深经战场, 寒月照白骨 。
夜台沦清镜,穷尘埋结绿。
夜闻秋声,吹动岑寂 。
夜寄崔主簿,幽人寂无寐 。
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 。
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
夜堂深处逢,无端银烛殒 。
❸ 红槿花中越鸟啼在字花中指什么动物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诗中常有“愁”、“泪”、“哭”、“啼”、“悲”、“涕”等字),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别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罗江客舍》、《客堂秋夕》、《从军行》、《江城秋霁》、《送陆秀才归觐省 》、《霁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怀》、《八月十五日》、《出军》、《红槿花》、《桂州岁暮》、《旅次寄湖南张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两首为最著名。《塞下曲》写戍边将士在劫空敌塞(虏塞)后凯旋归来,“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场面十分壮阔,撼动人心.《移家别湖上亭》写诗人搬家与“湖上亭”道别,亭边的“柳条藤蔓”仿佛系着离情,那黄莺也象与久居此地的诗人认识似的,因为将要离别连连地叫了四五声(“频啼四五声”),写得很是生动有趣。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❹ 描写寒冷的雨的唐诗宋词诗句
太多太多了,请参考部分,比较出名的一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冷雨表达的感情:寒雨的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1、满江寒雨正萧骚(唐·杜牧·《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
2、雨後轻寒犹未放(宋·欧阳修·《蝶恋花》)
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唐·李煜·《相见欢》)
4、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宋·苏轼·《虞美人》)
5、寒雨连江夜入吴(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翦翦轻寒雨後(宋·无名氏·《西江月》)
7、霏微尽日寒塘雨(宋·黄庭坚·《菩萨蛮》)
8、暮烟寒雨(宋·柳永·《鹊桥仙》)
9、伏雨朝寒悉不胜(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10、沾衣况是新寒雨(清·纳兰性德·《蝶恋花》)
11、草屋寒灯雨(宋·曹组·《点绛唇》)
12、多寒易雨(宋·朱敦儒·《清平乐》)
13、红杏梢头寒食雨(宋·毛滂·《蝶恋花》)
14、寒雨霏霏江上路(宋·王之道·《蝶恋花》)
15、宿雨朝寒(宋·王之道·《点绛唇》)
16、雨电乱寒空(宋·王质·《水调歌头》)
17、谡谡东风作雨寒(宋·赵长卿·《鹧鸪天》)
18、近寒食雨草萋萋(唐·无名氏·《杂诗》)
19、湿云吹雨寒(清·纳兰性德·《菩萨蛮》)
20、丝雨湿轻寒(宋·韩淲·《临江仙》)
21、经雨斗添寒(宋·宋太宗·《缘识》)
22、或来或去寒无雨(宋·宋太宗·《缘识》)
23、二月寒食经新雨(宋·宋太宗·《缘识》)
24、萧萧微雨晚来寒(宋·吴儆·《浣溪沙》)
25、雨後纱窗几阵寒(宋·朱敦儒·《卜算子》)
26、雨罢寒生(唐·冯延巳·《采桑子》)
27、雨罢寒生(唐·冯延巳·《采桑子》)
28、罗衣怯雨轻寒透(宋·张孝祥·《虞美人》)
29、寒雨连日夜(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30、到处冷烟寒雨、为君愁(宋·毛滂·《虞美人》)
31、落花夜雨辞寒食(宋·吴文英·《菩萨蛮》)
32、冷烟寒雨又黄昏(宋·毛滂·《玉楼春》)
33、斗吐出、寒烟寒雨(宋·蒋捷·《贺新郎》)
34、雨过寒轻好清昼(宋·晁补之·《洞仙歌》)
35、别泪飞寒雨(宋·洪适·《点绛唇》)
36、廉纤细雨褪馀寒(宋·王千秋·《西江月》)
37、清明雨过杏花寒(宋·王千秋·《西江月》)
38、雨打茅堂六月寒(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39、山云带雨寒(元·王冕·《有感 其四》)
40、孤灯寒照雨(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41、泽国寒多雨(宋·陆游·《夜雨》)
42、寒雨连三夕(宋·陆游·《夜雨》)
43、丝雨绵云五月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44、玉山高并雨峰寒(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5、雨{上雨下酸}寒食(宋·释妙伦·《偈颂八十五首》)
46、鶗鴃一声寒食雨(宋·王仲修·《宫词》)
47、忌雨嫌风更怯寒(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48、晓梦惊寒初过雨(宋·王采·《蝶恋花》)
49、暮雨生寒(宋·周邦彦·《齐天乐》)
50、雨馀寒薄(宋·赵师侠·《满江红》)
51、夜来和雨宿寒溪(宋·释道宁·《偈六十三首》)
52、寒雨飒飒枯树湿(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53、乍雨乍晴寒食路(宋·王诜·《玉楼春》)
54、细风蔬雨鹭鸶寒(宋·贺铸·《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55、破屋悬寒雨(元·王冕·《遣兴 其一》)
56、寒雨萧萧(宋·董颖·《薄媚 西子词》)
57、陋屋雨来初变寒(宋·陆游·《初寒》)
58、丝雨酿寒轻(宋·杜安世·《朝中措》)
59、黄昏寒雨(宋·汪元量·《忆秦娥》)
60、阁雨浮云寒尚轻(宋·卢炳·《鹧鸪天》)
61、雨逗一分寒(宋·陈著·《卜算子》)
62、窗寒新雨晴(唐·牛峤·《菩萨蛮》)
63、淮波寒重雨疏疏(宋·赵佶·《临江仙》)
64、雨後晓寒轻(宋·魏夫人·《好事近》)
65、寻忧夜雨寒(元·王冕·《遣兴 其三》)
66、竞出寒雨余(宋·陆游·《白发》)
67、夕雨寒声小(宋·赵令畤·《虞美人》)
68、茆檐寒雨夜萧萧(宋·陆游·《感旧》)
69、分付一檐寒雨(宋·毛滂·《更漏子》)
70、涧底雨寒愁束薪(宋·陆游·《书意》)
71、侧寒斜雨(宋·吕渭老·《望海潮》)
72、滴空阶、寒更雨歇(清·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73、雨後寒轻(宋·仲殊·《柳梢青》)
74、一郡荆榛寒雨中(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75、雨趣轻寒(宋·丘崈·《沁园春》)
76、寒雨伤百草(唐·孟郊·《感怀》)
77、卷雨楼前寒翠拥(宋·石孝友·《玉楼春》)
78、暮雨乍收寒浅(宋·陈东·《西江月》)
79、雨娇寒食(清·郑燮·《念奴娇 桃叶渡》)
80、小庭寒雨绿苔微(唐·顾夐·《浣溪沙》)
81、带雨方知国色寒(唐·罗隐·《牡丹》)
82、□□寒雨来(宋·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83、暮天丝雨轻寒(宋·张榘·《水龙吟》)
84、蒙蒙寒雨湿裘茸(宋·张耒·《绝句》)
85、冷烟寒雨埋荒草(宋·王采·《渔家傲》)
86、雨寒云不起(元·王冕·《山中杂兴 其四》)
87、梨花寒食雨馀天(宋·陈三聘·《西江月》)
88、满载松林寒雨(元·冯子振·《鹦鹉曲 松林》)
89、果然寒雨中(宋·梅尧臣·《汝坟贫女》)
90、雨後寒轻(宋·宝月·《柳梢青》)
91、寒雨灯窗(宋·吴文英·《宴清都》)
92、江雨晚生寒(元·王冕·《对雨 其一》)
93、燕未成家寒食雨(宋·吴锡畴·《春日》)
94、寒江暮雨频(元·赵孟*·《巫山一段云 朝云峰》)
95、朝来寒雨晚来砧(近代·宁调元·《秋兴,三叠前韵》)
96、雨涩风悭如此寒(宋·刘过·《梅花》)
97、雨入轻寒(宋·刘辰翁·《汉宫春》)
98、为君挑尽寒雨(元·张可久·《百字令 赠弹一弦子张文秀》)
99、冲雨冲风不怕寒(宋·陆游·《蔬圃绝句》)
100、雨多萧萧蚕簇寒(宋·张耒·《有感三首》)
101、雨色秋来寒(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02、疏雨冷烟寒食(宋·韩淲·《风入松》)
103、雨长新寒(宋·史达祖·《醉落魄/一斛珠》)
104、澹烟疏雨耿寒林(宋·曹勋·《杂诗二十七首》)
105、潇潇寒雨满江楼(元·王冕·《秋夜偶成 其六》)
106、地炉封火欺寒雨(宋·陆游·《题庵壁》)
107、隔窗寒雨(宋·周邦彦·《早梅芳/喜迁莺》)
108、炉暖听寒雨(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颇深暖尽日率困於吏牍比夜乃得》)
241、汀洲暮雨寒(唐·李中·《寒江暮泊寄左偃》)
242、雨昏石砚寒云色(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
243、栈云寒欲雨(宋·陆游·《剑门关》)
244、白日寒生阴壑雨(·郁华·《乙亥中伏逭暑牯岭》)
245、朝雨催寒细似毛(宋·胡寅·《和单令》)
246、雨打寒林晚复昏(宋·卫宗武·《宣妙寺偶成》)
247、雨寒日暴浑无赖(宋·魏了翁·《次韵黄侍郎沧江海棠六绝》)
248、向寒雨望中(宋·李坦然·《风流子》)
249、冷落江天寒食雨(宋·吴琚·《浪淘沙》)
250、老龙吟彻寒潭雨(宋·戴山隐·《满江红》)
251、寒雨夜猿啼(唐·武元衡·《送严绅游兰溪》)
252、空城寒雨来(唐·贾岛·《泥阳馆》)
253、雨过陵阳晚树寒(唐·刘沧·《经麻姑山》)
254、萧萧寒雨夜(唐·翁洮·《苇丛》)
255、暗山寒雨李将军(唐·韩偓·《山驿》)
256、松竹寒时雨(唐·黄滔·《贻李山人》)
257、角声经雨透云寒(唐·李洞·《寄东蜀幕中友》)
258、古陵寒雨集(唐·周朴·《句》)
259、霏霏寒雨数家村(宋·陆游·《小舟自红桥之南过吉泽归三山》)
260、高斋寒雨中(宋·陆游·《雨中独酌》)
109、杏花疏雨逗清寒(宋·张榘·《浪淘沙》)
110、移病何妨寒雨中(宋·陆游·《初寒在告有感》)
111、轻风袅寒雨(宋·邵雍·《秋怀三十六首》)
112、不胜多病畏寒雨(宋·陆游·《初晴》)
113、薄寒吹雨罩花村(宋·胡寅·《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114、庭院轻寒新雨过(宋·张耒·《寒食》)
115、雨沫飘寒沟(唐·李贺·《崇义里滞雨》)
116、寒梢雨里愁无那(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
117、海雨寒濛濛(唐·贾岛·《辞二知己》)
118、冥冥寒食雨(宋·刘一止·《冥冥寒食雨》)
119、寒雨连天夜入吴(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21、脉脉摇寒雨(宋·孙惔·《点绛唇》)
122、犹寒欲雨暮春天(宋·刘辰翁·《山花子》)
123、蜡屐冲寒雨(元·王冕·《会友》)
124、夜雨鸣寒蛩(宋·陈师道·《妾薄命二首》)
125、一帘新雨杏花寒(宋·方岳·《春暮》)
126、宿雨送寒秋欲晚(宋·陆游·《题酒家壁》)
127、着雨归来燕子寒(宋·艾性夫·《失题》)
128、数点杏梢寒食雨(宋·张元干·《天仙子》)
129、水亭暮雨寒犹在(唐·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130、欲寒还暖雨还晴(宋·吴芾·《久欲乞归未得一日蒙恩放归不胜欣喜涂中得十》)
131、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宋·吴文英·《高山流水》)
132、半乘寒架雨(宋·董嗣杲·《齐天乐》)
133、疏雨寒烟(元·张玉娘·《苏幕遮 春晓》)
134、雨中乙种寒蔬(宋·陆游·《秋获後即事》)
135、寒蛩虚馆雨萧萧(宋·艾性夫·《哭环州先生》)
136、连雨催寒黄着苔(宋·曹勋·《天台书事十三首》)
137、廉纤小雨破花寒(宋·梅尧臣·《再和》)
138、寒雨敲青箬(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烂熳二十八枝》)
139、那复凄寒雨(宋·张九成·《拟古》)
140、夜雨轻寒拂晓晴(宋·张耒·《暮春》)
141、天地寒更雨(唐·王昌龄·《别刘諝》)
142、雨砌长寒芜(唐·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143、寒雨落池声(唐·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144、雨叶敲寒(元·张翥·《水龙吟 西池败荷》)
145、雨叶敲寒(元·张翥·《水龙吟 西池败荷》)
146、风香雨色昼阴寒(宋·仇远·《言怀》)
147、黄叶古祠寒雨积(明·于谦·《岳忠武王祠》)
148、木花滞寒雨(唐·李贺·《高平县东私路》)
149、冷烟寒雨(宋·柳永·《受恩深》)
150、江上今朝寒雨歇(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151、冷烟寒雨(宋·柳永·《受恩深》)
152、料看雨、玉笙寒拥(宋·翁元龙·《玲珑四犯》)
153、木花滞寒雨(唐·李贺·《高平县东私路》)
154、山风吹雨堕寒声(元·王冕·《归来》)
155、仍当寒雨余(宋·陈师道·《寄黄充》)
156、寒添雨后秋(宋·方回·《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
157、寒皋微雨馀(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158、入寒长云雨(南北朝·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
159、暮归冲雨寒无睡(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160、雨映寒空半有无(宋·刘敞·《微雨登城二首》)
161、雨作春寒断是寒(宋·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
162、几雨几晴寒食时(宋·方岳·《海棠》)
163、江楼黑寒雨(唐·岑参·《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164、蕙帐夜雨空寒(宋·侯置·《凤皇台上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165、雨後轻寒天气(宋·沈端节·《如梦令》)
166、快雨薄寒一夕间(宋·晁说之·《京居秋感五绝句》)
167、半帘豆雨语寒螀(宋·陈普·《自哂》)
168、寒蔬雨半荒(宋·方岳·《不寐》)
169、卤簿蒙寒雨(宋·王禹偁·《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170、萧骚寒雨夜(唐·杜牧·《栽竹》)
171、雨馀山景寒(唐·韦应物·《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
172、天寒楚塞雨(唐·岑参·《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173、多雨鸟声寒(唐·李嘉祐·《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174、山寒雨不开(唐·杜甫·《放船》)
175、雨湿禁花寒(唐·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
176、暮雨生寒(宋·袁去华·《垂丝钓》)
177、杏香寒、乍湿西园丝雨(宋·周密·《一枝春》)
178、雨馀天色渐寒渗(宋·无名氏·《花前饮》)
179、鸟浴寒潭雨(唐·许浑·《发灵溪馆》)
180、松风洒寒雨(唐·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181、海雨随风夏亦寒(唐·许浑·《朝台送客有怀》)
182、怕寒愁雨尽低垂(唐·段成式·《折杨柳七首》)
183、蛮花送雨寒(唐·许棠·《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184、雨中青草寒(唐·方干·《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185、碧烟和雨锁寒林(唐·沈彬·《金陵杂题二首》)
186、疏雨动轻寒(元·张玉娘·《南乡子 清画》)
187、经雨晓烟寒索寞(宋·黄庭坚·《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188、寒花经雨尚黄香(宋·艾性夫·《人名诗戏效王半山》)
189、不是风寒即雨寒(宋·陈造·《早春十绝呈石湖》)
190、雨歇巫娥翠黛寒(元·王逢·《钱塘春感六首》)
191、寒雨泊孤舟(唐·刘长卿·《送李使君贬连州》)
192、寒雨对巴丘(唐·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
193、去入楚江寒雨(宋·晁补之·《宴桃源/如梦令》)
194、闻寒雨(宋·张元干·《上西平/金人捧露盘》)
195、寒雨萧萧落井梧(唐·罗隐·《听琴》)
196、一丘寂寞寒雨(元·杨果·《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花草粹编卷十二》)
197、秋风戒寒雨三日(宋·陆游·《雨三日歌》)
198、去年寒雨中(宋·陆游·《雨中登楼望大像》)
199、寒雨路从岩涧出(宋·葛绍体·《诸暨道中五首》)
200、馀寒雨湿衣(宋·徐铉·《早春旬假独直寄江舍人》)
201、馀寒逗雨(宋·卢祖皋·《眼儿媚》)
202、沙雨鹭鸶寒(唐·卢拱·《江亭寓目》)
203、雨涧天寒(元·张翥·《踏沙行 题赵善长王元章,为杨垓合写三友图》)
204、浅寒收雨东风起(元·邵亨贞·《水龙吟 戊申灯夕,云间城中作 以上四印齐本》)
205、雨涧天寒(元·张翥·《踏沙行 题赵善长王元章,为杨垓合写三友图》)
206、山连欲雨寒(宋·陈与义·《心老久许为作画未果以诗督之》)
207、晓浪喷寒雨(宋·祖无择·《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208、春城雨暂寒(唐·韦应物·《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209、春城雨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210、暮入寒江雨(唐·柳中庸·《江行》)
211、茅亭暮雨寒(唐·戎昱·《罗江客舍》)
212、更闻寒雨劝飞觞(唐·张南史·《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213、鸡塞雨寒(宋·吴泳·《鱼游春水》)
214、浅雨微寒春有思(宋·彭元逊·《瑞鹧鸪》)
215、蟋蟀声寒初过雨(唐·白居易·《九日寄微之》)
216、一足独拳寒雨里(唐·雍陶·《咏双白鹭》)
217、雨昏寒浪挂帆迟(唐·许浑·《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218、雨中寒树愁鸱立(唐·李咸用·《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219、四更寒雨一灯明(元·王冕·《过渔浦》)
220、寂寞卧寒雨;拒霜更可怜(宋·陆游·《秋花叹》)
221、静眠寒苇雨飕飕(唐·郑谷·《鹭鸶》)
222、雨后寒花特地香(唐·韩偓·《秋深闲兴》)
223、晚云藏雨碧山寒(唐·韩偓·《重和》)
224、寺寒三伏雨(唐·黄滔·《游东林寺》)
225、天寒雾雨正霏微(宋·陆游·《渔家》)
226、身寒立雨鸡(宋·陈著·《山居避难六首》)
227、久雨收寒潦(宋·宋庠·《河阳秋思六首》)
228、雨侵寒牖梦(唐·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229、空斋入雨寒(唐·张说·《闻雨》)
230、叶沾寒雨落(唐·韦应物·《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
231、寒砧雨外闻(唐·皇甫曾·《秋兴》)
232、涧花寒夕雨(唐·耿湋·《登钟山馆》)
233、雁迷寒雨下空壕(唐·许浑·《故洛城》)
234、寒雨入停蝉(唐·李频·《送友人游太原》)
235、号彗寒溜雨(唐·郑损·《玉声亭》)
236、并闻寒雨多因夜(唐·崔涂·《途中感怀寄青城李明府》)
237、寒雨萧萧灯焰青(唐·杜荀鹤·《馆舍秋夕》)
238、寒食月明雨(唐·崔道融·《春闺二首》)
239、渐寒沙上雨(唐·唐求·《送友人归邛州》)
240、又道是、连朝寒雨送行客(近代·王国维·《摸鱼儿 秋柳》)
261、雨送新寒半掩门(宋·陆游·《雨中泊赵屯有感》)
262、雨寒疏竹上牵牛(宋·黄庭坚·《寄题莹中野轩》)
263、秋声入雨寒(宋·艾性夫·《杉树牌晚憩》)
264、江雨洒灯寒(宋·方岳·《重阳》)
265、一枕寒声湘浦雨(宋·高尧辅·《句》)
266、疾风甚雨暮生寒(宋·胡仔·《句》)
267、寒村夜雨断人烟(宋·林亦之·《鲍待用挽词四首》)
268、雨挟东风作嫩寒(宋·王希吕·《湖山十咏》)
269、晚雨催寒着破裘(宋·赵蕃·《寄怀子进昆仲三首》)
270、积雨了知寒在候(宋·赵蕃·《晚秋郊居八首》)
271、每寒食雨后夜凉(唐·白居易·《重题别东楼》)
272、庭寒雨半收(唐·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
273、拂帘寒雨响(唐·卢纶·《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
274、寒雨飒飒枯树湿(宋·文天祥·《十五拍》)
275、寒雨秦邮夜泊船(清·王士祯·《高邮雨泊》)
276、寒雨萧萧夜打蓬(清·沈德潜·《雨泊话旧》)
277、三径寒松含宿雨(宋·白玉蟾·《初冬即事》)
278、淡淡轻寒雨后天(宋·朱淑真·《春霁》)
279、微寒雨后天(宋·陈棣·《叠韵春日杂兴五首》)
280、寒空雨止暂霏微(宋·方回·《喜雪》)
281、溪声带雨寒(宋·顾禧·《野眺》)
282、雨压轻寒春较迟(宋·楼钥·《杨花》)
283、雨送初寒问箧衣(宋·苏辙·《十日二首》)
284、轻寒漠漠雨霏霏(宋·王同祖·《春日杂兴》)
285、乍雨微寒养麦天(宋·杨公远·《三用韵奉酬》)
286、一雨顿能寒(宋·赵蕃·《骤寒二首》)
287、江柳影寒新雨地(唐·白居易·《赠江客》)
288、疏疏宿雨酿寒轻(宋·杨缵·《被花恼》)
289、雨悄风轻寒漠漠(宋·王沂孙·《淡黄柳》)
290、朝来雨寒一阵(宋·姚云文·《洞仙歌》)
291、寒檐寂寂雨霏霏(唐·崔瓘·《赠营妓》)
292、雨借九秋寒(唐·张登·《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293、寒雨萧萧不可闻(唐·徐凝·《八月望夕雨》)
294、拥听寒雨暖于绵(唐·徐夤·《纸被》)
295、更疏雨、寒灯断魂(元·陈孚·《太常引 以上二首见词品卷五》)
296、怪雨腥风入座寒(宋·苏轼·《丁公默送蝤蛑》)
297、荒烟寒雨暮山重(宋·王安石·《句容道中》)
298、恶风催雨剪刀寒(明·袁宏道·《桃花雨》)
299、东风一扫寒雨尽(宋·陈造·《次韵徐监岳四首》)
300、林塘扫寒雨(宋·李石·《山亭三首》)
❺ 苏轼《独觉》全诗的赏析,特别是诗中的字要有注释,谢谢。
赏析
诗题《独觉》,暗含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之深意。“谁尽了”的一声长叹,唤起了读者对千古英雄的荣辱进退的沉思,感悟出“是非成败,万事皆空”的真谛。
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上,只不过是急匆匆的过客。因此,柳宗元能乐天安命,与世无争,先后在永州、柳州辛勤耕耘十五载,最后终老南荒,至今还深受人们景仰。
注释
窗牖(yǒu 友)窗户。牖:《说文·穴部》“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寥落:稀疏。
良游:尽兴之游。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末事:琐碎小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经世:处理国家大事。经,治理。
尽了:全部实现。尽,悉也,备也。
(5)罗江客舍赏析扩展阅读
苏轼《独觉》的文学成就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❻ 关于自伤的成语
救死扶伤、
伤风败俗、
遍体鳞伤、
触目伤怀、
伤天害理、
恶意中伤、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无伤大雅、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两败俱伤、
出口伤人、
劳民伤财、
构怨伤化、
物伤其类、
伤夷折衄、
以养伤身、
触目伤神、
养虎伤身、
痛心伤臆、
有伤风化、
伤心蒿目、
再实之根必伤、
反裘伤皮、
黯然神伤、
败材伤锦、
霸陵伤别
❼ 唐代诗人戎显的简介
莫非是说戎昱?
戎昱(rong 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生平介绍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 为辰、虔二州刺史。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诗中常有"愁"、"泪"、"哭"、"啼"、"悲"、"涕"等字),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别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罗江客舍》、《客堂秋夕》、《从军行》、《江城秋霁》、《送陆秀才归觐省 》、《霁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怀》、《八月十五日》、《出军》、《红槿花》、《桂州岁暮》、《旅次寄湖南张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两首为最著名。《塞下曲》写戍边将士在劫空敌塞(虏塞)后凯旋归来,"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场面十分壮阔,撼动人心.《移家别湖上亭》写诗人搬家与"湖上亭"道别,亭边的"柳条藤蔓"仿佛系着离情,那黄莺也象与久居此地的诗人认识似的,因为将要离别连连地叫了四五声("频啼四五声"),写得很是生动有趣。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作品赏析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今湖北江陵)人,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 补充一部分诗:
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途中寄李二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出军
龙绕旌竿兽满旗,翻营乍似雪中移。
中军一队三千骑,尽是并州游侠儿。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客堂秋夕
隔窗萤影灭复流,北风微雨虚堂秋。
虫声竟夜引乡泪,蟋蟀何自知人愁。
四时不得一日乐,以此方悲客游恶。
寂寂江城无所闻,梧桐叶上偏萧索。
从军行
昔从李都尉,双鞬照马蹄。
擒生黑山北,杀敌黄云西。
太白沈虏地,边草复萋萋。
归来邯郸市,百尺青楼梯。
感激然诺重,平生胆力齐。
芳筵暮歌发,艳粉轻鬟低。
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远戍报烽火,孤城严鼓鼙。
挥鞭望尘去,少妇莫含啼。
江城秋霁
霁后江城风景凉,岂堪登眺只堪伤。
远天螮蝀收残雨,映水鸬鹚近夕阳。
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
江上柳送人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人看几重恨,鸟入一枝低。
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
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
辰州建中四年多怀
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
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
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
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
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
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
八月十五日
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
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桂城早秋
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
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
卜命知身贱,伤寒舞剑频。
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
塞下曲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
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
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苦哉行五首(宝应中过滑州洛阳后同王季友作)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
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
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
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
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
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
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
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
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
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
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
登楼望天衢,目极泪盈睫。
强笑无笑容,须妆旧花靥。
昔年买奴仆,奴仆来碎叶。
岂意未死间,自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万事痛苦业。
得出塞垣飞,不如彼蜂蝶。
妾家清河边,七叶承貂蝉。
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
亲戚不相识,幽闺十五年。
有时最远出,只到中门前。
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
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
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
弯弓猎生人,百步牛羊膻。
脱身落虎口,不及归黄泉。
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
可汗奉亲诏,今月归燕山。
忽如乱刀剑,搅妾心肠间。
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
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
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
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
苦辛行
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
如今刀笔士,不及屠沽儿。
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
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
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
天地生我尚如此,陌上他人何足论。
谁谓西江深,涉之固无忧;
谁谓南山高,可以登之游。
险巇唯有世间路,一晌令人堪白头。
贵人立意不可测,等闲桃李成荆棘。
风尘之士深可亲,心如鸡犬能依人。
悲来却忆汉天子,不弃相如家旧贫。
劝君且饮酒,酒能散羁愁。
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
长安秋夕(一作中秋感怀)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罗江客舍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
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
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赠岑郎中
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
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
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
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
闻笛(一作李益诗)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汉上题韦氏庄
结茅同楚客,卜筑汉江边。
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
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闺情
侧听宫官说,知君宠尚存。
未能开笑颊,先欲换愁魂。
宝镜窥妆影,红衫裛泪痕。
昭阳今再入,宁敢恨长门。
衡阳春日游僧院
曾共刘谘议,同时事道林。
与君相掩泪,来客岂知心。
阶雪凌春积,炉烟向暝深。
依然旧童子,相送出花林。
玉台体题湖上亭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
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
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湖南雪中留别
草草还草草,湖东别离早。
何处愁杀人,归鞍雪中道。
出门迷辙迹,云水白浩浩。
明日武陵西,相思鬓堪老。
赠别张驸马
上元年中长安陌,见君朝下欲归宅。
飞龙骑马三十匹,玉勒雕鞍照初日。
数里衣香遥扑人,长衢雨歇无纤尘。
从奴斜抱敕赐锦,双双蹙出金麒麟。
天子爱婿皇后弟,独步明时负权势。
一身扈跸承殊泽,甲第朱门耸高戟。
凤凰楼上伴吹箫,鹦鹉杯中醉留客。
泰去否来何足论,宫中晏驾人事翻。
一朝负谴辞丹阙,五年待罪湘江源。
冠冕凄凉几迁改,眼看桑田变成海。
华堂金屋别赐人,细眼黄头总何在。
渚宫相见寸心悲,懒欲今时问昔时。
看君风骨殊未歇,不用愁来双泪垂。
泾州观元戎出师
寒日征西将,萧萧万马丛。
吹笳覆楼雪,祝纛满旗风。
遮虏黄云断,烧羌白草空。
金铙肃天外,玉帐静霜中。
朔野长城闭,河源旧路通。
卫青师自老,魏绛赏何功。
枪垒依沙迥,辕门压塞雄。
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古意
女伴朝来说,知君欲弃捐。
懒梳明镜下,羞到画堂前。
有泪沾脂粉,无情理管弦。
不知将巧笑,更遣向谁怜。
听杜山人弹胡笳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
杜君少与山人友,山人没来今已久。
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
座中为我奏此曲,满堂萧瑟如穷边。
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
胡天雨雪四时下,五月不曾芳草生。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
回鹘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
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证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
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
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咏史(一作和蕃)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桂州腊夜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
玷玉甘长弃,朱门喜再游。
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
养骥须怜瘦,栽松莫厌秋。
今朝两行泪,一半血和流。
题招提寺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赠韦况征君
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苦节难违天子命,贞心唯有老松知。
回看药灶封题密,强入蒲轮引步迟。
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
闻道桃源去,尘心忽自悲。
余当从宦日,君是弃官时。
金汞封仙骨,灵津咽玉池。
受传三箓备,起坐五云随。
洞里花常发,人间鬓易衰。
他年会相访,莫作烂柯棋。
庐陵太守近隳官,霞帔初朝五帝坛。
风过鬼神延受箓,夜深龙虎卫烧丹。
冰容入镜纤埃静,玉液添瓶漱齿寒。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入剑门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
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
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
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
《至京兆尹李銮》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戎昱年轻时风流潇洒,器宇不凡,很有文采,京兆尹李銮很赏识他,希望他做自己的幕僚,并想把女儿嫁给他,只不过李銮嫌他的姓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戎族同字,心里不是很喜欢,他希望戎昱改一下姓氏,婚事便可定下来,戎昱知道后写下这首诗,即便是对李銮的感谢,又申明不愿因婚事而易姓的想法。其中,"千金未必能移性,一一诺从来许杀身"是流转一时的名句。
野史逸闻
戎昱
韩晋公滉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郡有酒妓,善歌,色亦闲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滉,召置籍中。昱不敢留,俄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令歌送之,遂唱戎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耶?"妓悚然起立曰:"然。"泪下随言。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十笞之。命妓与百缣,即时归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出《本事诗》)
【译文】
晋公韩滉镇守浙西,戎昱是其属内的刺史。郡内有一名侍酒妓女,善于唱歌,姿色也很娴雅标致,戎昱对她有深厚的感情。浙西乐将听说这位妓女善于唱歌,便告诉了韩滉,将她召来安排在乐妓队伍里。戎昱自然不敢挽留,立即于湖上游宴时写作歌词赠给她,并且说:"到那里以后,让你唱歌时,一定要首先唱这曲歌词。"到了浙西后,韩滉为她设筵,自己端起酒杯,令她唱歌送之,她便唱起了戎昱赠她的歌词。唱完后,韩滉问道:"这是戎刺史寄情于你的一首歌吧?"妓女惶恐地起立答道:"是。"边答边流下了眼泪。韩滉让她更衣待命。在座的客人都为她担忧,不知主人会如何发落她。韩滉召来乐将责问道:"戎刺史是一位名士,寄情于这位妓女。为什么不了解这种关系就把她召来安置在这里,酿成了我的过错?"于是打了他十棍子,命令赠给她百匹细绢,立即把她送回去。戎昱写的那首歌词是:"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
❽ 渔家傲 陆游赏析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陆升之,字仲高,山阴人,与陆游同曾祖,比陆游大十二岁,有“词翰俱妙”的才名,和陆游感情好。陆游十六岁时赴临安应试,他正好与陆游同行。公元1150年(高宗绍兴二十年),陆升之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升之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据韦居安《梅磵诗话》记载,陆游有《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以讽之,诗云:“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莫忧持晚,姑记乞身归。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指责他的行为有背于道义,要取得功名富贵,就不应不择手段,以致为舆论所非议,因此陆游劝他及早抽身。仲高见到陆游的诗就很不高兴。其后陆游入朝,仲高亦照抄此诗送行,只改“兄”字为“弟”字。两人的思想分岐,是因对秦桧态度不同而起。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其党羽遭受贬逐,仲高因此也远徙雷州达七年。公元1163年(孝宗隆兴元年),陆游罢枢密院编修官,还家待缺,而仲高自已雷州贬归山阴。
是时两人相遇,对床夜话。由于时间的推移和情势的改变,彼此之间的隔阂也已消除。陆游应仲高之请作《复斋记》,历述其生平出处本末,提到擢升大宗正丞那一段,说在他人可以称得上是个美差,仲高升,任此职却是不幸。在大节上,陆游仍不苟且,但口气却委婉多了;还称道仲高经此波折,能“落其浮华,以返本根”,要向仲高学习。陆游入蜀后,乾道八年在阆中曾收到仲高写给他的信,有诗记其事。据《山阴陆氏族谱》,仲高死于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六月,次年春陆游在成都始得讯,遂作《闻仲高从兄讣》诗。
这一首《寄仲高》的词,当是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以前在蜀所作,只述兄弟久别之情,不再提及往事,已感无须再说了。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陆游心境如此,感触自心中油然而发,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言只凭设想,相寻了无定期,用笔不多,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同于杜牧;而后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已出,不见用典的痕迹。这三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❾ 槿花,是指什么动物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诗中常有“愁”、“泪”、“哭”、“啼”、“悲”、“涕”等字),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别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罗江客舍》、《客堂秋夕》、《从军行》、《江城秋霁》、《送陆秀才归觐省 》、《霁雪》、《江上柳送人》、《辰州建中四年多怀》、《八月十五日》、《出军》、《红槿花》、《桂州岁暮》、《旅次寄湖南张郎中》等,其中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两首为最著名。《塞下曲》写戍边将士在劫空敌塞(虏塞)后凯旋归来,“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场面十分壮阔,撼动人心.《移家别湖上亭》写诗人搬家与“湖上亭”道别,亭边的“柳条藤蔓”仿佛系着离情,那黄莺也象与久居此地的诗人认识似的,因为将要离别连连地叫了四五声(“频啼四五声”),写得很是生动有趣。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❿ 有名诗人的字 号
1、王维,唐代大诗人,字摩诘,代表作《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别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过香积寺》等。
2、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代表作《古风》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庐山瀑布》等。
3、杜甫,唐代大诗人,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4、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王安石的成就主要是词和文,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代表作有《桂枝香 金陵怀古》《泊船瓜洲》等。
5、赵翼,字云菘,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常州市)。清代史学家。主要代表诗歌是《论诗》组诗,其中第二首最有名,“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组诗等,散文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7、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的成就略高于诗歌。散文代表作《封建论》《三戒》、《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诗歌代表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等。
8、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代表作《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竹枝词》等。
9、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人,和李商隐一起并成为“小李杜”。诗歌代表作《感怀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泊秦淮》、《山行》等,散文代表作《阿房宫赋》。
10、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代表诗歌《正气歌》《过零丁洋》,代表词作《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11、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湄山人。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的天才人物。唐宋八大家,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词代表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老夫聊发》《江城子 十年生死》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