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牡丹亭赏析文

牡丹亭赏析文

发布时间: 2021-03-10 02:40:54

Ⅰ 怎样从文学角度赏析《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

Ⅱ 昆曲牡丹亭音乐赏析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 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Ⅲ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全文翻译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拓展资料

赏析

《游园惊梦》小说的最终主题——人生如梦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与没落,构成刺激性的对照。对于没落,是无奈的现实,钱夫人无力去改变,于是就只剩下追忆与怀恋,自己并不能超脱出来,把这一切视若浮云。窦公馆门前两旁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停了下来”。

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钱夫人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的。”这种对台湾的不认同感,并不仅仅得自于钱夫人自己,而是败走台湾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绪。

比如来台几十年,窦公馆请客仍用上海的厨子,刘副官仍顽固地操着苏北的口音。这些都是去国之人的乡愁的整体表现,他们对台湾、对台湾的现状并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而是顽固地坚持过去的生活(比如票友会),顽固地眷恋着大陆。

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在六十年代,作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政治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台湾本土的人脱离大陆本土文化的母体,对这些传统文化并没有多高的欣赏能力,也就没有多少眷恋。人心不古作为一种现实,文化遗民们无力去改变,便只有承认,而他们对昆曲的坚持和喜爱,仅仅是对故旧文化的怀念,也是作者文化乡愁的表现。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可是就因为太讲究纯美、纯粹精神,丝毫不肯接受现实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里,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脱节,再也无法受到欣赏和了解。

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如此,《游园惊梦》小说,从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史,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文化——的沧桑史。

同样的暗示含义,亦可引申到社会型态问题上,那就是,影射贵族阶级和农业社会的没落,平民阶级和工业社会的腾起,小说结尾,窦夫人问钱夫人:“你这么久没来,可发觉台北变了些没有?”钱夫人沉吟了半晌,侧过头来答道:“变多唆。”走到房门口的时候,她又轻轻的加了一句:“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

“变”一字,就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主题。“起了好多新的高楼大厦”,即比喻工商业社会之兴起。我们还注意到,今日宴会里唱《游园》的后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会”虽然还存在,“贵族阶级”却已隐逝无踪。

Ⅳ 牡丹亭游园原文~~

【绕地游】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

(4)牡丹亭赏析文扩展阅读:

《游园惊梦》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

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Ⅳ 《牡丹亭》《惊梦》赏析

纵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牡丹亭��惊梦》赏析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 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亦号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汤显祖“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汤显祖个性耿介刚直、不肯趋炎附势.年青时因拒绝首辅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无缘进仕.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三十三岁的时候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当权,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后改官南京詹事府主簿,又迁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历数神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间的朝政,诸如科场舞弊、弄臣贿赂、言路阻塞等弊端,触怒了神宗,被谪迁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终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临川闲居,寓所号“玉茗堂”,汤显祖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其所作《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这四大传奇因均有梦境构想,被并称“临川四梦”,其中尤以《牡丹亭》为人叹赏,时人谓“《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他自己也说“一生得意惟在‘牡丹’”.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盛赞汤显祖的杰出成就,将之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写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回到闺房后就做一梦,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后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牡丹亭》以强烈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无情地抨击了腐朽封建道学的理念束缚,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重情思想.其中《惊梦》是《牡丹亭》中最精彩的一折,低回婉转地描摹出了“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那种自伤自怜自怨自艾的情绪.数百年来,人们以昆曲深婉缠绵的曲调反复地吟唱这一折,清丽悠远、深情感伤的旋律与幽怨哀婉的情绪相得益彰,人们吟唱着杜丽娘的伤感无奈,直唱得口角生香.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正值青春年少,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他们的一片爱女之心使得他们力图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把杜丽娘塑造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被隔绝在深闺大院,“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几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遭到父母的责骂,她只能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史来打发时光.杜宝为了把女儿调教一个合乎闺阁的大家闺秀,请个老先生教女儿读书,陈最良是一个典型的老学究,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脑子的封建教条. 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苦闷的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鼓动下,准备到自家的花园游玩,《惊梦》一折就从这里开始.
旦和贴都是剧中女性角色,旦的分类很多,一般有十二旦的说法,这里指杜丽娘.贴是丫鬟,此处指春香.“介”相当于元杂剧中的“科”,描写人物的神态、体态.杜丽娘走上舞台,唱了一首【绕池游】,抒发自己清晨醒来百无聊赖的情绪.“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里小庭深院”,春天的早晨,莺啼婉转唤醒梦中人,梦中醒来感受到春光撩人的烦乱.“遍”,到处都是.“人立小庭深院”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刻画了一个被帘幕阻隔在闺房深处中孤独寂寞的女性形象.春香不谙情事,春天的生机让她由衷的感到欢欣.看到杜丽娘郁郁寡欢,就怂恿她趁着大好春光梳着应景的发型去赏春.“宜春髻子”,相传立春那天,妇女剪彩作燕子状,戴在头上,上贴“宜春”而字.杜丽娘心里却没有一丝快慰,感叹自己的心情“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杜丽娘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的情绪下游园,奠定了整折戏的忧怨感伤的基调,正因有了如此微妙复杂的心理基础,才引出了下文“伤春”.【步步娇】写杜丽娘怀着难以名状的烦闷和自我欣赏的心情开始梳妆打扮.袅晴丝,一般有两种解释,一则说太阳穿过灰尘照进院子,一条若有若无的光线照进来,人的情思也如同这晃晃荡荡的光线无法平静.一则直接把“晴”同“情”,写人的情思起伏不定.在思绪万千的心情下,杜丽娘戴上亮晶晶的花钿,穿上华丽的锦裙,并从镜中欣赏自己的美丽.如花美丽的少女从镜子里面审视自己的容貌、身段、神态,不禁沉醉.【醉扶归】是杜丽娘自怜的集中表现,当春香从外在的衣物饰品上赞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时,杜丽娘却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抛开外在装饰的陪衬,直接指向对自己不加任何雕饰的天生丽质美的欣赏,她认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鱼沉雁落鸟惊喧,花羞月闭花愁颤,极写杜丽娘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美丽的欣赏爱怜.春香并不能真正理会杜丽娘的美丽,杜丽娘的美丽也正是“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了,“恰”,如同.杜丽娘用美丽的春天自喻,为后文伤春埋下伏笔,暗示“伤春”即是“自伤”.自己如花的美丽无人了解更无人欣赏,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反差造成了杜丽娘心灵深处的强烈失落,一种孤独无偶的情绪沁满了心灵,这就点明了上文杜丽娘所感喟“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这种郁郁寡欢心情的来由.
【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人生欲望.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赞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既是赞叹花园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诘不肯走进自己生命欣赏自己美丽的人,具有着双重的意味.杜丽娘抒发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诗词中这种主题非常多,“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感叹形成了女子“伤春”的传统.备受压抑的杜丽娘内心深处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使得初入园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观赏,杜丽娘由此联想到自己,不仅悲从中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句话出于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们在涂金错采的游船中赏春游玩,直到把三春看尽.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在昆曲演员们慢回首低沉吟的缠绵哀婉咏叹下,杜丽娘的内心情怀被反复地抒发.【好姐姐】大力渲染了春天的美丽.“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青山上到处都是红色的杜鹃,“啼”字是从杜鹃鸟泣血联想而来,寇准有诗云“杜鹃啼处血成花”,杜鹃鸟以血染红了自己的美丽,恰似美人以美丽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蕴涵着隐隐悲壮之美.“荼 外烟丝醉软”,“荼 ”,一种晚春开放的小花,荼 花外是如烟的暖暖春光,春光如烟似梦,一个“醉”字写出人沉醉春光里心酥身软的感受.“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虽然美丽,但是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候才开放,怎么能在春花中占得花魁呢!这里深寓着杜丽娘对自己美丽的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感伤.“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闲凝眄”,凝神.只听见燕子呢喃明快如剪,黄莺歌唱音调圆润甜美.以上从所见所感所闻展示了春天无限的美丽.春光越是美好,无人欣赏才越让人惋惜,伤春之意格外浓烈.那种觉醒后的向往格外强烈,而现实的束缚又使得杜丽娘沮丧灰心.“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便”,即便.“十二”,虚指,犹言所有.看也看不够的春天美景只能被断壁颓垣环绕,即便自己把所有的景致都看遍了也难以改变“三春无人见”的命运,只能徒然增加自己的烦恼.虽伤春,但更伤“我”.在《惊梦》中,杜丽娘的感情起伏非常大,从青春意识觉醒所带来的烦闷到对爱情的朦胧渴望,以及这种渴望无法实现的无奈,从赞美春天到伤感春天以及伤感个人命运的无法把握,杜丽娘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游园被加以细腻地描摹.
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象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成秦晋”.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原本对爱情朦朦胧胧渴望也明确了.她悲叹青春虚度,才貌淹没“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游园后,杜丽娘在梦中与俊美的柳梦梅云雨缠绵,使得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得到了顶峰,因而导致了她在对自由和爱情的憧憬中日渐衰弱最终埋骨幽泉.她期盼自由、幸福,但愿“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对爱情的强烈向往使得杜丽娘在死后还在追寻,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还魂结为夫妇,汤显祖由衷地赞美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
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妇女生存状态最惨烈的时期,贞节牌坊和裹小脚这两种对女人进行戕害的手段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整个社会从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女人的生存进行了严厉的规范,而且理学家们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正日益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一种道德准则.这种对人性本能的极端压制也导致了当时倡导性灵主张的兴起.杜宝夫妇对女儿的严厉要求正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自觉执行,而杜丽娘被春光唤起的生命觉醒也正是性灵之强烈的形象说明.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艺术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青年争取自由幸福爱情的艰苦斗争,赞扬了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尤其对女性的自我拯救给予了正面的肯定.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成为中国古代幽怨女子的典型.浪漫主义名剧《牡丹亭》行世后,家传户诵,那凄凄戚戚的剧情和幽婉哀怨、缠绵深情的声腔,曾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妇女的反应尤为强烈.据说当时有许多青年女子读了《牡丹亭》,先后为之伤情而亡. 如与汤显祖同时代的娄江女子俞二娘,读了《牡丹亭》后,深为剧中杜丽娘的遭遇所打动,联想到自己在爱情上的挫折,不禁感慨万分.她把自己的哀怨用朱砂一句句记录在《牡丹亭》剧本上.在《惊梦》折上,她注道:“我睡觉也常常做梦,只有梦中才能见到平时见不到的东西,就像丽娘见到的那样”.全剧评注完毕,她另抄了一份,打算托人捎给汤显祖.但不久因感伤太过,忧愤而亡.汤显祖知道后,特别感动,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追悼她:“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诗前还写了个小序:“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十七惋愤而终”.另外,当时扬州还有个叫金凤钿的女子,读完《牡丹亭》,就给汤显祖写了封信.信上结合自己不幸的婚姻,抒发了内心的痛楚,还表示愿意委身于汤显祖.信发出后,她就朝思暮想,盼着汤显祖能给她复信,终于相思成疾.待汤接着信赶来扬州时,金凤钿已经去世.汤显祖深感惋惜,便出资为她营建了庐墓.而杭州女伶商小玲色艺双佳,但爱情遭到很大的挫折,在对感情的体验上,她对杜丽娘的感伤和无奈有着深深的共鸣,因而扮演杜丽娘分外传神.每当演到《寻梦》《闹殇》几出戏,真若身临其境,缠绵悱恻,忍不住珠泪盈眶.一次在唱到《寻梦》【江儿水】“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因悲伤过度,竟倒在台上气绝身亡. 明末曲家吴炳在传奇《疗妒羹》中通过女主人公乔小青,概括了这些殉情女子的忧伤与哀愁.小青自己被卖给一个叫褚大郎的商人作妾,为大妇所不容,被幽禁在后园.夜深入静时,她便独自挑灯夜读《牡丹亭》,读到悲切之处,不觉和泪研墨,赋诗吟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后仿丽娘写真,留像而逝.更有三女评《牡丹亭》的佳话.《长生殿》作者洪升有个好友叫吴吴山,初聘黄山女子陈同.尚未完婚,陈便去世.陈同生前酷爱《牡丹亭》,一边看,还一边加以评点.得病后依旧倚枕而读,爱不释手.她母亲多次劝阻不成,不得已把书偷偷拿去烧了.幸好上卷放在枕头底下,才免于一炬.陈同死后,吴吴山看到了这卷幸存的《牡丹亭》,见上面密行细字,评语极精辟动人,有几页还斑斑点点沾满了泪痕,让他惊叹不已! 不久,吴吴山娶了清溪女子谈则.谈则在看到陈同评点的《牡丹亭》后竟也爱不释手.她叹息下卷不存,便从书市购来了下卷,仿照陈同的意思补评下去.吴吴山读了谈则的评语,简直与陈同如出一手,更是惊讶.不料,谈则评完《牡丹亭》也竟一病不起,离开了人间.几年后,吴吴山继娶古荡女子钱宜.钱宜看了几页陈、谈评注的《牡丹亭》就人了迷.她一边看,一边也在书页上注下了自己的感想.全书注完,她对吴吴山道:“以前曾听说有个叫小青的女子评过《牡丹亭》,但后人不得见.眼下陈、谈两位姐姐,评点得如此精湛,何不把它刻印出来让其流传呢?”吴吴山听了点头称是,答应了她的请求,钱宜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作为刻板资金,到清康熙年间,三妇合评的《牡丹亭》终于刊刻行世了.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红楼梦》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荆摇荡,如醉如痴,站在路边,黯然神伤,足见《牡丹亭》影响之巨,感人之深.《牡丹亭》不仅在女性的内心世界掀起了波澜,其自伤自怜的心绪在男性世界也得到共鸣.“士不遇”是那个社会形态中男性尤其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人士大夫最常见的状态,不遇的佳人、失宠的宫妃都成为男性自喻的形象,诗词中“男子做闺音”几乎成了一种抒情模式,杜丽娘在《惊梦》中抒发的自伤自怜自怨自艾情绪就是他们本人真实的体验,文人士大夫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无奈和伤感他们有真切的体验和共鸣.
《牡丹亭��惊梦》无论是主题、曲词还是唱腔,在社会上都引起了普遍共鸣,成为昆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被人们长期叹赏与吟唱.

Ⅵ 求《牡丹亭 寻梦》里唱词[江儿水]的赏析和鉴赏

【原创】杜丽娘由“惊梦”而“寻梦”。惊梦惊破了她的青春萌动,遭家长一回番“慈戒”又去寻梦答,“寻梦”一出则是对“惊梦”所作出的婚姻恋爱自由向往的惯性动作,唱词【江儿水】则是全出矛盾激化的集中经典之词。心被无端由来的愁愫牵住栓牢,又不知觉地来到了梅树边,头一句就将杜丽娘之愁动作化——说明她的萌动以及她魂牵梦萦云雨故事就是在这梅树下。可惜花草可以由人恋与不恋,生死却不能随人愿,所以便有几多的哀怨哟!这一句又用花草与其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她自己不能左右命运的悲哀。此句为经典词句,用了三组叠词,堪比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之韵,深化了哀怨效果,把整出的韵味及思想推向了一个顶峰。自己的心魂早就和梅树成了一片呐!这江南的梅雨天,和着我呢,去这个梅树根下和自己的情人相见!这一句颇有“潮有信,不如嫁与弄潮儿”的深闺痴想之意,弄潮儿不可能嫁与它,杜丽娘也不可能真下梅树根下去,却为后来她哀怨而死埋了小小的伏笔。汤大师把女子的心理把握的入木三分。
胶东作家家宏拜上

Ⅶ 汤显祖《牡丹亭》最精彩的一段

《牡丹亭》最精彩的一段---《游园惊梦》

《牡丹亭·惊梦》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游园惊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折。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

Ⅷ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话什么意思 有什么寓意

意思是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院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牡丹亭·惊梦的大意内容

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

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锢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

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8)牡丹亭赏析文扩展阅读:

赏析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此曲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

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Ⅸ 帮我想一个题目吧,关于《牡丹亭》的赏析

长亭梦里空遗恨,迭罗深处泪浸衣

词语】:迭罗

【注音】:dié luó

【释义】:牡丹品种之一。

Ⅹ 《牡丹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想爱就爱、与美好事物生死相随、无怨无悔的个性意志。并且她的这种个性意志突出地表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也就是说她的思想与行动同步,这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也是杜丽娘形象塑造的最光彩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