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伯之书赏析
❶ 与陈伯之书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演,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象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予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象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象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知自己离去,西河将被秦占领)而痛哭流涕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同学你好
有帮助请点好评或者采纳
祝你新的一学期学习进步!
❷ 与陈伯之书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
陈伯之于南朝齐末曾为江州刺史,梁武帝萧衍起兵攻齐,招降了他,任命其为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并封为丰城县公.梁武市天监元年(公元502年),陈伯之听信部下邓缮等人的挑唆,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奔北魏,为平南将军.
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冬天,梁武帝命其弟临川王萧宏统率大军伐魏,陈伯之前来抵抗.时丘迟在萧宏军中为记室,萧宏让他以私人名义写信给陈伯之,劝其归降.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
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❸ 与陈伯之书使用的历史典故
《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招降书。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回帝命答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今安徽寿县)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丘迟即写下脍炙人口的《与陈伯之书》。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❹ 与陈伯之书的作品鉴赏
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气势磅礴的对比,描写陈伯之原来的风光和如今的狼狈。“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这几十个字把陈伯之勇武善战、审时度势的品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其后又把陈伯之取得的诸多骄人战绩进行了一番渲染。
于是,这与后文“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种而鼓战,对穹庐以屈膝。义何劣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陈伯之今昔境遇的极大不同,又暗含对陈伯之已经失去,识时务、英勇等品质的讽刺。
第一段写以势压人,从第二段开始,转为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劝导。作者先说明陈伯之并非真的不明事理、反复无常,只是因为一时糊涂才会投敌。接下来作者仔细说明了当今皇帝的宽宏慈,表示朝廷不会对陈伯之早年的叛变行为进行惩罚,同时也晴含“如此明君圣朝,舍之其谁”之意:为了赢得对方的信任,作者还引用了历史上众多君臣相得,明君不加罪于罪臣的事例,告诉陈伯之,如果他投降,便会为圣人之道所称颂,所谓“夫迷鎏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而且还隐晦暗示,这不仅不会成为陈伯之的污点,还会成为一段佳话,这是从名誉角度发诱惑陈伯之。
第三段,全段运用对比手法,将陈伯之的个人安危荣辱与民族大义相对照来进行劝说。此段核心是“夷夏有别”。指出不论异族现在威势多么强盛。终究会走向灭亡,华夏中原的正统绝不会断送在异族手中。
第四段,作者质问陈伯之:难道你想与必定灭亡的异族一同覆灭吗?对比上段的温情与苦心,此段显得极为严肃。其中道理更是不容反驳。如果说作者之前对陈伯之动之以情,是为了让他放松内心的防线,此段则希望晓之以理,彻底击垮对方的戒备之心。
第五段,作者还对陈伯之现在的心情进行了揣度。作者以文人惯用手法,浓墨捕写故乡风貌,意图唤起陈伯之内心的乡情,触及他不能返乡的苦痛,所谓“暮春三月,江南革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仇,抚弦登陴,岂不怆恨”应该说,这是义人作者在“以己之心”揣摩武将陈伯之的心情,人类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笔下醉人的江南风景,勾起陈伯之的返乡愿景刻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一股脉脉温情,但作者出人意料地转了笔锋,写到了当今的形势。皇帝圣明,天下安乐,四方来朝,唯有北魏不明形势,存狼子野心,必将自取灭亡。将天下形势剖析得如此清晰,陈伯之也该懂得选择了。
纵观全文,作者打的攻心战,对其心理的攻势处于有张有弛的交替变换中。忽而威门,忽而苦劝;一会儿是大义凛然的使者,一会儿是为其着想的老友;先晓之以理,后摄之以势,再动之以情在这样的攻势下,陈伯之的心理防线崩溃。
此文的第一个特色即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文中不仅包括陈伯之自己昔荣华与今狼狈的纵向对比,丘迟和陈伯之之间的情况进行对比,既以深明大义进行感化,又用现实形势进行利导确,收到这封书信,陈伯之一方面为信中情感所动,另一方面迫于形势,“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此文第二个特色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自出机杼。 明朝文学家张溥:“其最有声者,与陈将军伯之一书耳!”
现在文学家钱钟书谓:《梁书·陈伯之传》称“伯之不识书,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有事,典签传口语。则迟文藻徒佳,虽宝非用,不啻明珠投暗、明眸卖瞽,伯之初不能解。想使者致《书》将命,另传口语,方得诱动伯之,拥众归梁;专恃迟书,必难奏效。迟于斯意,属稿前亦已夙知。论古之士,勿识史书有默尔不言处,须会心文外。见此篇历世传诵,即谓其当时策勋,尽信书真不如无《书》耳。”
❺ 与陈伯之书
丘迟《与陈伯之书》赏析
《与陈伯之书》南朝•梁•丘迟
原文: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
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已,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就。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潜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❻ 《与陈伯之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这封信情理兼长,气势充沛,委曲宛转。丘迟对陈伯之责之以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力。指出对方弃梁归魏的危险,又渲染梁朝的宽大为怀,用故国之思感染对方,终使陈伯之悔悟。
文中运用对比,使言情动人,说理透辟。文中对陈伯之的由齐投梁和由梁降魏,作了两层对比:其一,从认识上是明智与昏聩的对比,其二,从结果上是“壮”与“劣”的对比。另外,作为骈文,用典较多,铺排渲染,还插入一段“江南草长”的动情描写,给骈体文也带来一股清新气息。总之,此文既有骈体文富于雄辩、词采华美的特点,又包含了优美的写景和写情段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❼ 与陈伯之书节选的译文
《与陈伯之书》 (节选) [南朝·梁]丘迟
原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译文:
暮春三月之时,江南碧草萋盛,各色的杂花开满树丛,群莺穿梭飞忙。看到故国军队的旗鼓,回想起
往日的生活,持弓登城以望远之际,怎不令人黯然伤情!正因为如此廉颇才渴想能重为赵将,吴起临
别西河才掩泪悲伤,这是人之常情,难道唯独将军没有这种感情吗?希望您尽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
争取幸福的前途。
❽ 试分析《与陈伯之书》为何能打动陈伯之
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气势磅礴的对比,描写陈伯之原来的风光和如今的狼狈。“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这几十个字把陈伯之勇武善战、审时度势的品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其后又把陈伯之取得的诸多骄人战绩进行了一番渲染。
于是,这与后文“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种而鼓战,对穹庐以屈膝。义何劣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陈伯之今昔境遇的极大不同,又暗含对陈伯之已经失去,识时务、英勇等品质的讽刺。
第一段写以势压人,从第二段开始,转为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劝导。作者先说明陈伯之并非真的不明事理、反复无常,只是因为一时糊涂才会投敌。接下来作者仔细说明了当今皇帝的宽宏慈,表示朝廷不会对陈伯之早年的叛变行为进行惩罚,同时也晴含“如此明君圣朝,舍之其谁”之意:为了赢得对方的信任,作者还引用了历史上众多君臣相得,明君不加罪于罪臣的事例,告诉陈伯之,如果他投降,便会为圣人之道所称颂,所谓“夫迷鎏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而且还隐晦暗示,这不仅不会成为陈伯之的污点,还会成为一段佳话,这是从名誉角度发诱惑陈伯之。
第三段,全段运用对比手法,将陈伯之的个人安危荣辱与民族大义相对照来进行劝说。此段核心是“夷夏有别”。指出不论异族现在威势多么强盛。终究会走向灭亡,华夏中原的正统绝不会断送在异族手中。
第四段,作者质问陈伯之:难道你想与必定灭亡的异族一同覆灭吗?对比上段的温情与苦心,此段显得极为严肃。其中道理更是不容反驳。如果说作者之前对陈伯之动之以情,是为了让他放松内心的防线,此段则希望晓之以理,彻底击垮对方的戒备之心。
第五段,作者还对陈伯之现在的心情进行了揣度。作者以文人惯用手法,浓墨捕写故乡风貌,意图唤起陈伯之内心的乡情,触及他不能返乡的苦痛,所谓“暮春三月,江南革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仇,抚弦登陴,岂不怆恨”应该说,这是义人作者在“以己之心”揣摩武将陈伯之的心情,人类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作者笔下醉人的江南风景,勾起陈伯之的返乡愿景刻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一股脉脉温情,但作者出人意料地转了笔锋,写到了当今的形势。皇帝圣明,天下安乐,四方来朝,唯有北魏不明形势,存狼子野心,必将自取灭亡。将天下形势剖析得如此清晰,陈伯之也该懂得选择了。
纵观全文,作者打的攻心战,对其心理的攻势处于有张有弛的交替变换中。忽而威门,忽而苦劝;一会儿是大义凛然的使者,一会儿是为其着想的老友;先晓之以理,后摄之以势,再动之以情在这样的攻势下,陈伯之的心理防线崩溃。[1] [2]
此文的第一个特色即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文中不仅包括陈伯之自己昔荣华与今狼狈的纵向对比,丘迟和陈伯之之间的情况进行对比,既以深明大义进行感化,又用现实形势进行利导确,收到这封书信,陈伯之一方面为信中情感所动,另一方面迫于形势,“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3]
此文第二个特色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自出机杼。
❾ 与陈伯之书的翻译与原文
《与陈伯之书》
一、原文
1、第一部分: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
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
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
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
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2、第二部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夜郎滇池,解辫请职;
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二、翻译
1、第一部分: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
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
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
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
(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
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
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
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
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
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2、第二部分: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
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 (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
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
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三、注释
顿首:叩拜。
无恙:古人常用的问候语。
不假:不借助,不需要。
往哲:以往的贤哲。
(9)与陈伯之书赏析扩展阅读:
1、作者简介
丘迟,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八岁便能属文。初仕齐,以秀才迁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从事中郎。诗文传世者不多,所作《与陈伯之书》,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明代张溥辑有《丘司空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2、创作背景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战乱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
作者和陈伯之本来都是齐朝大臣,一个官至太中大夫,一个是冠军将军、骠骑司马。丘、陈二人虽是同朝为官,却是文武相对,德行相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作者《与陈伯之书》的产生。
3、作品鉴赏
本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机杼,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优秀骈文。今天读来,仍能给我们以美的艺术亨受。
❿ 与陈伯之书的含义是什么
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