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红岩第八章赏析

红岩第八章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3-09 12:34:24

Ⅰ 红岩的精彩片段注明第几章,加赏析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最后,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谅你一个女共产党员,还制服不了?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帮你打开嘴巴.来人!” 接着,传来一阵狼毫似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的屋脊上,被松了下来.... ”现在愿意说了吗?” 魔影狂乱地乱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 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间....血水飞溅... ”说不说?” 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Ⅱ 《红岩》的精彩片段加赏析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最后,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谅你一个女共产党员,还制服不了?你不愿讲,好嘛,我们帮你打开嘴巴.来人!” 接着,传来一阵狼毫似的匪徒的狂吼.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的屋脊上,被松了下来.... ”现在愿意说了吗?” 魔影狂乱地乱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 ”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 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间....血水飞溅... ”说不说?” 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追问:
还有么
回答:
江姐一个字一个字清楚地口述着回信,孙明霞坐在旁边仔细记录着她的话.
......晚上,通过墙头上的秘密通道,渣滓洞每间牢房的战友,在暗淡的狱灯下,传阅着江姐动人心弦的回答.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第十五章
红岩》 第八章(茶园被捕)的赏析

在血染的红旗下成长 ——读《红岩》有感 时光荏苒中国共产党在努力奋斗向前的途中已迎来了九十年的华诞。作为成长在党旗下的新一代我们虽然未经历风雨磨练但却对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我阅读了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红岩》。这是一曲血与泪的悲歌。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故事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华子良、双抢老太婆等一批革命英雄的坎坷事迹为背景谱写出了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定意志与不屈毅力的激昂旋律。 《红岩》是以真实的革命历史为背景再现了革命者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为革命必胜的信念不懈奋斗的事迹。在这里我看到了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江姐天真可爱但面对敌人却同成年人一样勇敢的小烈士——“小萝卜头”;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 小说的主人公江姐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她对党忠贞对敌战斗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静对革命同志意往情深。当她正满怀憧憬的想象着未来的生活时却收到了突如其来的噩耗。她的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了头颅被高高的挂在城头上示众。江姐顿时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是我所无法想象但江姐并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堪一击而是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勇敢。把她的刻骨之痛深深的埋在心底把满腔悲愤化为革命的动力。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在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坚决要求要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她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出内心的痛苦要舍小家为大家。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们为了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将又粗又长的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间。面对着这样十指连心的刺骨疼痛江姐没有丝毫的动摇她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特务们的严刑逼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为了不暴露越狱的计划保护其他同志江姐镇定地、毅然地走向了刑场。在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的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她无愧于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我不禁思考江姐一个柔弱的女子是怎样的勇气支撑着她的意志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使得她对党如此忠诚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很多人都忘了本忘了那些为了解放战争为了抗日战争洒过汗流过血甚至献出了生命的先辈们。太多的人都在这个花花世界里迷失了自我与方向。他们忘记了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忘记了对党的忠诚忘记了为人民而服务原则。多少政府人员假公济私动用公款来满足私人的贪欲多少政府人员滥用职权的做着危害一方的事周久耕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为贪污种下了恶果成克杰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一处败笔陈良宇踏上了不能回头的罪恶之路„ 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同样要身怀远大的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时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也从心里佩服他。这不仅因为他为当地的人民增了光更因为他为我们这一辈的青年添了彩。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它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

Ⅲ 红岩第八章好句赏析

好句: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
赏析:这句话说得很对,因为泪水只会是留给弱小的人,而对于勇敢的人,他们只会勇往直前,不畏险阻。然而泪水只会让人显得更加弱小不堪,除了增添泪水以外,没有任何作用,也不能解决问题。这是李敬原教导给成瑶的,也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具备的一项能力。
不喜勿喷,望采纳。

Ⅳ 红岩7至9章故事概括

第七章:许云峰看出了郑克昌的可疑,安排陈松林撤离,区委会议改期,指示甫志高撤退郑克昌和魏吉伯抓人失败,甫志高回家被抓。
第八章:新生市场茶馆许云峰和李敬原交流工作情况,甫志高叛变出卖同志,许云峰、成岗被捕,李敬原与成瑶谈心,安排她做《山城晚报》的记者。
第九章:特务头子徐鹏飞审讯许云峰和成岗,威逼利诱,毒刑拷打,都没有用,最后不得不用假枪毙结束了审讯。

Ⅳ 《红岩》的经典片段赏析!

红岩》 第八章(茶园被捕)的赏析 在血染的红旗下成长 ——读《红岩》有 感 时光荏苒中国共产党在努力奋斗向前 的途中已迎来了九十年的华诞。作为成长 在党旗下的新一代我们虽然未经历风雨 磨练但却对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坚定 信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怀着十分崇 敬的心情我阅读了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 著《红岩》。这是一曲血与泪的悲歌。解 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特 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 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故事 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华子良、双抢老 太婆等一批革命英雄的坎坷事迹为背景 谱写出了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定意志与不屈 毅力的激昂旋律。 《红岩》是以真实的 革命历史为背景再现了革命者为了推翻 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解救生活在水 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为革命必胜的信念 不懈奋斗的事迹。在这里我看到了英勇 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临危不惧、视 死如归的成岗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江 姐天真可爱但面对敌人却同成年人一 样勇敢的小烈士——“小萝卜头”;刘思扬 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 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 黎明… 小说的主人公江姐是一位杰出的 共产党员。她对党忠贞对敌战斗顽强不 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静对革命同志意 往情深。当她正满怀憧憬的想象着未来的 生活时却收到了突如其来的噩耗。她的 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了头颅被 高高的挂在城头上示众。江姐顿时热泪盈 眶胸口梗塞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 无力站稳脚跟…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 是我所无法想象但江姐并不像普通女性 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堪一击而是表现 出了不可思议的勇敢。把她的刻骨之痛深 深的埋在心底把满腔悲愤化为革命的动 力 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

Ⅵ 《红岩》第八章中成岗悬挂扫帚是什么意思

陈然,是《红岩》中成岗的原型。陈然当时是《挺进报》机关的特支书记,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

Ⅶ 红岩每一章概括

第一章:余新江介绍特务纵火灾情,甫志高开设书店开展学运。重庆大学学生追讨特务。
第二章:郑克昌获得陈松林好感,甫志高指导陈松林工作。陈再入重大认识黎郑。
第三章:兄妹谈心,成瑶被训斥;往事回忆,成岗管工厂。重回组织,担任交通员;接受重任,印刷《挺进报》,接替江姐刻写工作。
第四章:江姐到川北工作,蒲志高送行,华为陪江姐进城,江姐得知丈夫被害,强忍悲痛,找到了游击队,见到了华为的母亲、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双枪老太婆。
第五章:郑克昌伪装积极进步,骗取了甫志高信任,成岗设计新机器更好地印刷《挺进报》,
第六章:“慈居”成为军统特务的老巢,军统少将特务头子徐鹏飞正因与严醉的矛盾,缺乏共产党地下组织情报而烦恼,不得已同意处决长江兵工总厂纵火特务,逮捕云阳县的假共产党案犯,沈阳斋向徐鹏飞密报了黎纪纲、郑克昌渗透进地下党组织的消息。
第七章:许云峰看出了郑克昌的可疑,安排陈松林撤离,区委会议改期,指示甫志高撤退郑克昌和魏吉伯抓人失败,甫志高回家被抓。
第八章:新生市场茶馆许云峰和李敬原交流工作情况,甫志高叛变出卖同志,许云峰、成岗被捕,李敬原与成瑶谈心,安排她做《山城晚报》的记者。
第九章:特务头子徐鹏飞审讯许云峰和成岗,威逼利诱,毒刑拷打,都没有用,最后不得不用假枪毙结束了审讯。
第十章:徐鹏飞大摆庆功宴,毛人凤宣读嘉奖令,山城再现《挺进报》。许云峰识破假宴请,毛人凤利诱真技穷。
第十一章:补叙刘思杨被捕,渣滓洞敌人用断水折磨革命者,龙光华抄叶挺的《囚歌》激励大家意志,老大哥劝大家吃霉臭的米饭,特务屠杀革命者。
第十二章:暴雨过后,余兴江与老师相认;汽车疾驶,许云峰被抬入牢房;许云峰高唱《国际歌》,同志们放声应和;女牢中“监狱之花”诞生,放风时,龙光华取水被打。
第十三章:龙光华牺牲,革命者愤怒。要求追悼龙光华,谈判代表被拘禁,难友们绝食抗议四天不动摇,特务们用米饭肉片诱惑终失败,绝食抗议获得成功。
第十四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游击队途中援救,狗特务奸计得逞。
第十五章:半夜提审江姐,竹签子钉十指,狱友们唱《囚歌》鼓励安慰,趁着放风,各囚室送来慰问信和诗篇。
十六章:战友带来好消息,狱中新年大联欢。
第十七章:陈静(成瑶)戳穿国民党假和谈新闻发布会,众记者提问是否释放政治犯,重庆学生游行请愿,工人宣布全市总罢工。徐鹏飞抓捕成瑶,陈松林批评引导。

Ⅷ 《红岩》每一章的批注或赏析

《红岩》中的好段:

1、在车站出口处,他们遇到了严格的检查,虽然江姐拿出了证件,但是军警还是查看了行李卷,这使江姐感到意外,清楚地看出这座县城完全被一种特别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

2、如果把特务机关的分布比作一只黑色的蜘蛛网,那么,在这座楼房指挥下的各地特务站、组、台、点,正像密布的蛛丝似的,交织成巨大的恐怖之网,每一根看不见的蛛丝,通向一个秘密的所在。这座阴森的楼房,就是那无数根蛛丝的交点,也是织成毒网的那只巨大的毒蜘蛛的阴暗巢穴。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3、他一进店,就注意到,在一个书架旁边,果然有个头发长长、脸色苍白的青年,正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一本厚书。看来他已经站了很久了,瘦削的脸在灯光下更显得阴郁晦黯。甫志高在暗中怜悯地注视着他。这青年,大概就是陈松林提到的那个人吧?

4、一瞬间,他仿佛看见了那部巧妙的机器的影子,正像一部小型的脚踏平版印刷机。……是的,就是这样!可是当他把铅笔伸向绘图纸,眼光刚刚移到洁白的纸上时,机器的幻影却变得模糊乃至空无所有了。

5、汽车在响,大概就是那批他在几个钟头以前下令捕捉的人到了……徐鹏飞又听了一阵,四处都传来一片嘈杂忙乱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他的意志的反应,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志在进行。他又点燃一支烟,随手从公文里翻出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重要的会议记录,公署长官朱绍良主持丙种汇报的记录摘要。他把这文件往已经处理过的文件堆里放去,但临时又改变了念头,把文件拿回来带着胜利者的心情,仔细翻阅了一下。

好句:1.这一年,我见了多少血腥的罪行,任何花言巧语,都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

评价:这句话说明了:任何花言巧语,都掩盖不了事实。在事实面前,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

2.可是,那春雷一般的,万众一心的声浪,一旦升起,怎会被这嗡嗡的苍蝇的阻扰而停歇?

评价:这句话说明了:当万众一心时,才不会被敌人所推垮。

拓展资料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故事。



Ⅸ 红岩7—9章句子赏析

红岩7—9章句子赏析

红岩7—9章句子赏析


Ⅹ 《红岩》第七章第八章读后感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红岩》出版于1961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江苏武进县人。1940年代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红岩》的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红岩》的故事情节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红岩》的主要作者生平

曾经影响过几代人成长、在读者中享有盛誉的长篇小说《红岩》,是由好几位作者集体创作而成的。罗广斌是作者之一,也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作者。

罗广斌,1924年生于四川忠县,40年代参加地下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他被捕关在白公馆秘密监狱。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新中国建立后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长、长寿湖渔场场长及市文联专业创作员。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其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而亡,时年42岁。

与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舍、傅雷等作家不同的是,罗广斌的悲剧是个特殊的案例,他既是极左思潮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作为重庆文革初期的风云人物,在群众组织因意见分歧而形成对立的两派时,他参与了激烈的派性斗争,也是派性斗争的牺牲品。罗广斌死亡至今已有38年了。

因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又是大屠杀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时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出版小说《红岩》后他的名气虽然已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1963年团中央提议推选他为访日代表,被重庆市某些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点”为由否决;第二年共青团召开九大准备安排他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理由被否决。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正好构成了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压抑的。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所感召。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也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开始。

《重庆晚报》载文介绍说:文革伊始罗广斌等作家就向全市发表公开信成立战斗小组,参与造反夺取了市文联领导权,在市级机关团体干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联职工郭青等发起成立造反派组织‘红卫兵战斗小组’,当时罗立刻表示坚决支持并说:怕什么,最多是坐监牢,掉脑袋,全家打成反革命!”摒弃文革的极左思潮,我们从罗广斌这席话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当年参加地下斗争时那个热血青年的风采。只可惜,这次的献身决心从开始就走错了路,这是令我们为之无限惋惜的地方。

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夺权”被中央肯定,各地纷纷闻风而动。重庆造反派内部在夺权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终于一触即发:支持夺权的北航红旗驻渝红卫兵率先抛出了批判罗广斌的文章《罗广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内部的定时炸弹》、《我们为什么要揪罗广斌》,攻击他的帽子一顶接一顶:“周扬黑线上的人物”、“与黑帮分子沙汀、马识途等关系十分密切”,“重庆文艺界最大的铁杆保皇分子”,“山城头号政治大扒手”……

在群众组织两派公开决裂时,罗广斌在选择站到其中一方的同时,也深深陷入派性斗争。1967年2月2日,重庆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发令抓捕罗;2月5日,建工学院红卫兵将罗从家中绑架并抄家;2月8日,夺权方的重庆市革联会宣告成立;2月11日,宣布市文联等反夺权组织为“反革命组织”、“保罗(广斌)组织”,勒令解散……

1967年2月10日就传出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自杀的消息。当年看守罗广斌的人说,罗广斌实在是不堪忍受连续几十小时的精神折磨而跳窗而死。罗当时被关押于大坪马家堡后勤工程学院,审讯者要他必须认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务放出监狱。从5日被绑架到9日深夜,连续几十个小时不间断轮番逼供,罗一支接一支吸烟,还将清凉油涂在烟上,神态异常疲惫痛苦不安。这样彻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罗端着洗脸盆被押到3楼厕所打水洗脸,趁人不备他爬上窗台,高呼“毛主席万岁!”后跳下,坠地后撞在台阶石梯上,当场死亡。

关于罗广斌的死因,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是畏罪自杀还是以死抗争?是谋杀还是逃走时不慎坠楼?……文革中这几种说法曾被造反派对立两方炒得沸沸扬扬。最后却被江青一锤定音说:罗广斌是“叛徒”、“反革命”。那个疯狂的女人在会上表态说:“罗广斌是罗广文的弟弟,有人替他翻案,我们根本不理他。华蓥山游击队,根本糟得很,叛徒太多了。” —— 一时间“华蓥山游击队叛徒很多”、“川东地下党叛徒很多”的传言广泛传播。这说明迫害罗广斌并不是斗争的终结,而是又一场政治迫害的开端。更多的人命运在一个女人的一番信口开河之后,彻底发生了改变。罗广斌的命运确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回顾往事,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那个荒唐年代的气息。直到1978年秋天,罗广斌骨灰安放仪式在重庆隆重举行,至此冤案才得以昭雪。

罗广斌的死,到底应该定性为“牺牲”还是“自杀”,非本文所能够胜任的事。罗广斌是一个有缺点有过失的革命者。借用鲁迅的话说: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而已。特别在现在某些人动不动就讲“牺牲”的时候,更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牺牲。人们看到,凡是开口闭口“改革”,开口闭口说要“牺牲”和“付出代价”的人,他们自己自始至终没有付出过代价,也没有做出过牺牲。不管是主流经济学家、鼓吹国企改革最力的人,还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执行改革最坚决的人,他们从来没有付出过代价,也从来没有做出过牺牲。他们所说的代价和牺牲,都是给别人准备的。而他们自己,只需要大把的捞进银子就行了,同时捞进的还有私家车、两套住宅房,以及别墅之类。还有呢,就是“改革家”的桂冠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美名。至于下岗失业、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大学、穷愁潦倒之类“牺牲”,都由那些被他们所瞧不起的“低素质”的年龄偏大的职工们给包揽完了。—— 他们的境界根本不能与罗广斌同日而语。单凭罗广斌当年放弃家庭的优越物质享受,甘愿过清贫的日子,甘愿冒杀头的危险这一点,就足以反衬出如今口口声声要“改革”和“牺牲”的那帮人龌龊的灵魂。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罗广斌在那场屠杀中幸免于难。在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重庆解放第25天,罗广斌同志向党组织交上了长达几万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狱中意见”是《报告》中的第七部分,共八条,因此称为“狱中八条”。

这是狱中革命者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很可能实行疯狂的大屠杀,他们有话对党讲。“狱中八条”就是披沥赤诚的诉说,是集体意志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商定,如果有人能够活着出去,一定要把狱中同志集体讨论的意见向党汇报。而罗广斌就光荣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传递出来的“狱中八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事隔50多年重温这“狱中八条”,仿佛就是针对今天的现实而写的。白色恐怖时期,考验革命者的是生死关、毒刑拷打关、威逼利诱关。和平年代、市场经济时期,考验共产党员的是名利关、权力关、情色关。意志薄弱者过不了这些关,在生死考验面前叛徒要显露原形,身处花花世界腐败分子要打败仗。

这就是我佩服罗广斌、怀念罗广斌及其战友的理由。我认为,罗广斌和他的同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应该忘记的。
小说《红岩》被称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在众多写革命历史的小说中,《红岩》是以其题材的独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大智大勇、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英雄形象以及作品结构的错综复杂又浑然一体而著称的。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和杨益言、刘德彬一起被分配到共青团重庆市委工作。他们作了数百次革命传统报告,讲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56年底,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把他们口头讲述的重庆集中营里烈士们的斗争事迹材料,整理出版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全国青年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1958年11月应广大青年的强烈要求,组织上希望他们用长篇小说形式反映集中营革命者的斗争事迹。1959年6月初,罗广斌、杨益言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写出小说第一稿。第一稿很不成功,仅仅是把他们积累的素材写了出来。

1959年8月,他们写出第二稿,名为《禁锢的世界》,送交中国青年出版社,广泛征求意见。《禁锢的世界》和草稿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具有了小说的雏形,但也存在问题,最主要的是基调问题,作者悼念死难烈士的心情过重,又拘泥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真实生活的描写,调子低沉压抑,精神不够昂扬,没有充分揭示出狱中斗争的深刻性和烈士们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960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了让作者更好地写作,请他们到京修改作品,这对于他们改写《禁锢的世界》,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在北京,他们一面修改作品,一面参观、学习、访问,打开了眼界,大大提高了对渣滓洞、白公馆的局部斗争和全局关系的认识,使得第三稿的面目为之一新。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技巧上,都较前两稿有明显提高。1961年3月,第三稿完成。

1961年3月,罗广斌、杨益言进京,和出版社编辑座谈,并开始第四稿的写作,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第四稿。其后,他们开始了对第四稿的修改,1961年12月,经过作者和编辑最后加工整理,修改定稿。小说用什么作书名,罗广斌和编辑室的同志,提了十多个名字,如《地下长城》、《红岩朝霞》、《红岩巨浪》、《红岩破晓》、《万山红遍》、《激流》、《地下的烈火》、《嘉陵怒涛》,最后一致商定,给小说取名《红岩》。

1961年12月,《红岩》正式出版,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们在写小说的准备工作中,曾记下了上千万字的材料,整理过二百多位烈士的小传,总共写了三百万字,从初稿到定稿,重写了三次,大改了两次,经过了三个冬春,最后留下四十万字。
《红岩》出版后,很快便在社会上流传开了,特别是在青少年读者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社会上形成了《红岩》热。至今印了二十多次,发行千万册(不包括香港版本),被译成了日、德、英、法、越、朝、蒙等十种以上文字。

《红岩》的人物与原型人物:

江姐 江竹筠
彭松涛 彭咏梧
老石同志 王璞
成岗 陈然
齐晓轩 许晓轩
李青竹 李青林
蓝胡子 蓝蒂裕
老大哥 唐虚谷
丁长发 丁地平
胡浩 宣灏
陈松林 陈柏林
龙光华 龙光章
黄以声 黄显声
小萝卜头 宋振中
许云峰 罗世文、许建业、许晓轩、韦德福
刘思扬 刘国志
华子良 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双枪老太婆 刘隆华、陈联诗、邓惠中(烈士)
余新江 余祖胜
孙明霞 曾紫霞(被营救出狱)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监狱之花 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附: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附: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回忆录,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