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鹊踏枝的赏析

鹊踏枝的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3-06 22:50:55

❶ 求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赏析!以及其有关资料

http://202.113.21.169/yejiaying/04zhushu/tangsongci/tsmjcsx004fys1.htm
你可以去查一下叶嘉莹教授的有关冯延巳的研究的文章,他是专那方面的权属威

❷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的赏析

从这首词的结尾“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人们会知道它是一首写思妇闺怨的艳词,从全词的内容看,也的确如此。而除了闺怨之外,这首词还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联想。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当作景物,而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犹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如果再进一步,把这自然生命的悲剧与人生的种种悲剧联系起来看,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广的意蕴,如叶嘉莹女士所说,“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了。
这种联想,并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由作品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而来:“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飘零,与人生中的良辰易逝、生命无常,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执著地企图在彻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转瞬之间,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虚空之中,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随风一样。梅离枝头,尚且流连“多情”;人生中的好景不长、笙歌散去,又怎不让人感到可悲可叹、无可奈何!
作者在这首词中的感慨,似乎是飘忽无端、不可确指的。但通过合理的联想,读者似乎又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这个词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凉,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陨落的意义。而这些,正体现了冯延巳词意蕴深广、“堂庑特大”的特点。

冯延巳的词里,不乏艳情的描写。如“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鹊踏枝》)、“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燕脂脸”(《归自谣》)等等,与“花间”词并无明显的区别。但他也有些作品,既不同于温庭筠的“艳”,也不同于韦庄的“浅”,更绝少《花间集》中的色情味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些词的风格,那就是“雅”。

❸ 如何赏析晏殊的《鹊踏枝》

庭院里的菊花笼罩在雾气里,像是郁郁含愁;兰花也仿佛在朝露中饮泣。挂着丝罗帷帘的屋子里有寒气透过,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联翩飞去。明月啊,你不了解人间离愁别恨之苦,还把你的银辉,从晚间到清晓,斜射进我朱漆的窗户。

昨晚刮了一夜的西风,把树上碧绿的叶子吹得光秃秃。清晨起来,我独上高楼,凭栏眺望,望断天涯路。情郎啊,要给你寄上一封彩笺写成的情书,可山长水阔,路途遥远,你今又在何处?


❹ 赏析一下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意韵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
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答: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
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
答: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像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
答: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❺ 鹊踏枝 冯延巳 古诗文阅读赏析

(1)、此词描写闲情难以排遣的苦闷。起句为反句,强调苦闷之深内之久;同时有笼罩全篇容之效。或答,笼罩全篇或营造意境。
(2)、关系式:“河畔青芜堤上柳”是引起了“新愁”,“新愁”亦如萋萋芳草、条条柳丝般每年生发、绵延纤长。景象是:表现了词人独自立于小桥风露之中的景象,暗示出词人孤独、寒冷、寂寞之情的终难摆脱。

❻ 如何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原文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冯延巳的这首《鹊踏枝》是写春日之感怀。每每到了春天,就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了心头。

饶宗颐评曰:“具见开济老臣怀抱。”

看过翻译的都知道,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他心中有一种常存的惆怅、忧愁,还有独自一人的寂寞、凄冷。

于是他想借本诗传达一种感情的意境,并且表现出了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何谓闲情?

一个人,当他闲下来的时候,不明就里地出现的情绪才是闲情。你不妨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么一刻莫名地感伤,莫名地惆怅?!

我想,这样的情愫大抵每个人都会有。中国文人,一直以来就有“闲趣”与“闲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说的是,即便“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也仍然还是有某种忧愁无法释然,积郁之情难于言表。

为何呢?

结合他的命运或许会有答案。

冯延巳身处五代南唐,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常常在词中隐约流露对南唐衰败的忧伤。也是他,第一次在词中表现出生命的忧患,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这渗透其中的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便是他格局大于前词的关键所在。

故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冯词:“深美闳约”。冯煦在《阳春集·序》中评价:“其旨隐,其词微……周师南侵,国势岌岌;中主既昧本图,汶不自强……翁负其才略,不能有所匡转,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这样的评价,可谓是一言中的。

❼ 求:冯延巳的《鹊踏枝》一字赏析,就是对一个字进行专门的赏析. 注意,是一个字对应一段话赏析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的“瘦”字,用的传神,

词人确实承回受不起这份沉重的忧愁和伤答感,却又抛掷不下或不愿抛掷,便只好每日在花前饮酒自醉,借以消愁解恨.揽镜自照,猛见朱颜消瘦,不免心惊;但深情难忘也难解,为此而病酒伤身,憔悴消瘦也是应该的,值得的.这里我们不禁想起柳永《凤栖梧》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表现的正是一种虽九死而未悔的深情与执著.

❽ 鹊踏枝 晏殊 赏析

1:拟人
,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回主人答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❾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时人,曾位居宰相之职。说来也是奇怪,每到乱世的时候,总是出文人少出政治家。其中以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为盛。也许因为乱世,文人更懂得生命、生活的可贵,而尽情地歌颂之,或者,文人感慨时局之乱,懂得排遣郁闷的心情。所以他们的作品比起一般时期的作品而言,更具真情实感!也因为战乱遗失,保留下来的不多而弥足珍贵!对他们的文章,后世读者因此带着这样的心情审读,多了份包容,少了些苛刻。
本词也被某些书刊收录在欧阳修作品里,但《阳春集》里收作为冯延巳的作品应是可信的,早在北宋初期就有传本。
“谁道闲情抛掷久”,也有得出版物中是“抛弃”不是“抛掷”。从词意上理解:“抛弃”有遗弃、丢掉的意思;“抛掷”不是把东西抛开,而是搁置、闲置、遗忘的意思。单从本词词面看上阕“谁道”有反问、质疑之意,其中“久”和下一句“每到春来”,很显然是周而复始,有连续性的,遗忘之意显露殆尽,而不是“抛弃”掉了,彻底的意思;再联系全词,其中“闲情”实际上指与佳人相娱。“谁道闲情抛掷久”,劈空而来,来得很突兀,就像大声反驳别人对作者的质疑一般,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效果,也是一种写实,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是一首佳人埋怨作者时的辩解词,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与佳人约会,突然造访,佳人顿时喜极而泣,一下子扑在作者的怀里,然后不断地捶打着作者进行撒娇,甚或是“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柳永《锦堂春》)的场景,然后,作者为自己辩解,很委屈地娓娓道出这首词来。上阕大意应是:谁说我把你抛在脑后了?事实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即便每每春天来临,春光明媚令人心情豁然开朗之时,我惦念你的心情还是与往常一样沉重。我常常把院子里的花儿当作是你,与你觥筹交错,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哪怕由此喝坏了身体,我也“与伊喝得人憔悴,朱颜渐瘦终不悔”。
下阕,夹叙夹议,以景反衬心情。“河畔青芜堤上柳”句突然一看,似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呢?其实作者名义上是写景,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惆怅和感叹!这样就承上启下了。河畔的青芜和堤上的杨柳还有盼头,每到春来就开始绿了,而我呢?却“此‘恨’绵绵无绝期”,与你相会却没有定数,不知是那一天啊!“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中的“新愁”是指除了“与佳人相会”外的另外的愁绪。为了与佳人相会而不得,作者有点生气了,拟人化地对着“新愁”发问,除了与心上人相思这种“愁”外,还有什么能岁岁年年这样折磨我?意即所有的“愁”都不及我对你思念而不得的那种“愁怨”。没有办法,我只得形单影只到小桥上去眺望你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久久不得平静。作者实写“风满袖”之“满”,实际上强烈地体现“心里之空”和“身体之羸瘦”;“袖”是“满”的,“心里却是空的”,不要看我的衣袖“丰满”了起来,实际上是风,而我还是因为思念你依然那样羸瘦。鲜明的对比,体现作者非凡的写作艺术。“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是风息,树林平静。“新月”是风起云涌,“月隐其行”,风息林平,月亮重新探出头来。意思是:你看,我对你的思念有多么厉害,“愁云密布”和树林摇曳不定也是因为我不平静心情所影响的,我离开之后,它们一切都恢复了平常。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刻画一男性青年失恋后痛苦心情的写照。“传统下的独白”却不这么认为,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诸多文献资料分析,古代女性因男人抛弃或移情的情况比较多,而且也客观,男人却很少有这方面折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笔者坚持认为这仍然是“闺怨”引发的词。
(传统下的独白)

❿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的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王国维:“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人间词话》附录二)
陈廷焯:“‘独立’二语,仙境?凡境?断非凡笔。”(《云韶集》卷一)
唐圭璋:“末两句,只写一美境,而愁自寓焉。”(《唐宋词简释》)
陈廷焯:“可谓沉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白雨斋词话》卷六)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