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赏析
❶ 美文赏析10篇
跟我一样 - - 呃
❷ 10篇摘抄加赏析(摘抄400字赏析100字)快
1.心泉丁冬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灵魂..
赏析:生命中本就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放下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弹去身上的纤纤尘土,带上感恩生活的心态,用心灵去聆听大自然的歌声。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一切真的美好如初。
2.高耸的山川是一道风景。它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又执著地向着高远的天空进发。它能够始终保持峻拔的状态,始终被人们仰望,是因为它能够摆脱一切束缚,骄傲地兀自挺立云霄。
奔流的长河是一道风景。它发源于林间汩汩的清溪,又豪迈地朝着浩瀚的海洋跋涉。它在旅途中变得强壮,呼啸着穿过峭壁,壮阔地流红坦荡的平原,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它能够释放出让我们惊叹的伟大力量,径自去实现一个更远大的理想。
赏析:世间的万物都有着独特的美,它可能奔放外向,也可能深藏不露。我们自己也是一道风景线,至少,我们是真正的自己。
3.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耀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赏析:闭上眼睛,想着朋友跟我的一切感动,原来我们是如此的幸福。友谊如母亲般无私,他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与你温暖。慰藉你创伤的心灵。
4.在这个世界上,各个族裔以及他们所携带的各种宗教文化习惯等等,甚至他们所寻求的自身利益,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分钟发生着类似的矛盾和冲突。从波黑战争到非洲图西族胡图族之间空前野蛮的种族杀戮,几乎不胜枚举。从人类的许多战乱中,都有一颗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的坚硬内核隐含其中。而这个世界的人们还在越走越近,叫人看着多少捏把汗。至今我们尚不知道,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对付这样一个越来越小的地球和越来越近的距离。所以,美国民众现在先行一步所面对的种族问题,就无疑显得意味深长。
赏析:在这里,作者指出了美国种族歧视问题出现的前提,即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也许在中国这样一个一个过去长期封闭,现在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家讨论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我们往往会隔岸观火,因为我们不曾想象如果外国人大量涌入中国,并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和我们共享社会资源时,我们社会的面貌,百姓的生活将会面临怎样的变化和挑战。因此,如果我们以一种简单的逻辑推断去批判美国的种族问题,必然是不客观,不全面的。
5.关键的是,他们又按照逻辑推断出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人的基本权利,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他们所要清理和清算的,好像并不仅仅是英国王朝。
他们的面前分明出现了我曾经向你提到过的,当今美国黑人女诗人玛雅.安吉鲁的问题:人是不是需要解放自己?人是不是需要解放别人?人能不能够不解放别人只解放自己?人能不能不解放自己只解放别人?
赏析:这样的问题指导着的美国先民开始审视黑奴问题。如果将对于“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追求解释为美国人的终极理想的话,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在人权问题上喜欢对其他国家“说三道四”,而同样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欧洲国家似乎没有那么强的“癖好”。在这一点上,美国有它根深蒂固的文化基础。这种基础直接体现在美国的宪法中,而这部宪法绝非一纸空文。
6.在那个时候,宗教在一开始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宗教思考本来就应该是非功利的思考。他们把自己与世俗世界拉开距离之后,探索人与神的深远的哲学问题。这样,任何可能找到的世俗利益的借口,都必须被拒留在宗教的门外。由于北美的生活环境,使得各种宗教的思考内容,也很早就包含了奴隶问题和不同种族如何相处这样的问题。当然,不同的宗教在这些问题上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清教徒们始终没有放弃这样一个出于宗教理念的道德诉求。也在一百多年来逐步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思考。这种气氛最终导致了在独立战争前后,北方对于奴隶问题的彻底反省。
因此,这里走过的最初一段路程。并不是你我原来所想象的,奴隶制从兴起到终结的历史,就完全是白人奴隶主和黑人奴隶之间压迫和反抗的对抗史。基于我前面提到过的原因,当时黑人还不可能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实际上,从一开始,这就是人类良知和愚恶的角逐。你已经看到,在这一段历史中,这场角逐主要发生在北美殖民地的白人内部。这时,我们发现,原来人类的人性反省是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赏析:本书中作者一直试图通过种族问题解决的历程告诉我们:人类的特性之一是思考的一个永远与人性有关的最基本问题。作为整体的人类,他不得不始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道德自省和良心拷问。这种思考成为了推动人类由“兽性”转向“人性”的过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宗教起得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迫使人类去思考,反省,忏悔,改过。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宗教的作用,第一我们一向认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就是经济基础,第二是就中国而言,所谓的“教徒”只有祈求保佑的心态,却没有接受感召的诚心。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教化,而缺少对“人类”的前途命运的反思。
7.在美国独立时的13个州里,大部分州的奴隶制的废除,就是白人,富人,甚至是奴隶主们,经过理性反省,决心通过他们手中的立法权,从法律上解决黑人奴隶问题。也就是亲手通过立法程序,将自己的一份重要财产化为乌有。他们中间哪怕是最激烈地反对奴隶制的代表,都是如此。看到这段活生生的经历,我发现,原来人类的历史并不见得都是我们一向以为的,仅仅是“惟利”或者说“唯物”在那里驱使和推动。这个时候才觉得,人类历史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这不是我们习惯的少数职业革命家和热血青年,抛家弃产投向革命的故事。这是作为代表整个社会利益集团的立法机构,用立法的手段,仅仅为一个人性反省和道德理由而放弃自身利益的一个行为。
北方当时在白人民众中日益强大的反奴隶制力量,对于民众的唯一感召就是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原则。因此,你可以想象,这个国家从开始建立,它的民间就有一种与利益无关的近乎天真的人道追求。这种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追求,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思想主流。这使得它在今天的思维方式中都保存了这样的传统,以至于从外部看去,常常使许多成熟世故的民族,觉得它莫名其妙,无从理喻。
你将看到,一个国家的立国理念,是在呼吁人道,还是在“以革命的名义”和“公众正义的名义”呼吁仇恨,它的人民将走过的路径是不相同的。
赏析:对于美国历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应该只是套用公示般地去理解,因为美国不是一个直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国家。相反,它的始祖是以清教徒为代表的“高级人类”。他们在这个国家尚未诞生起来的时候,就赋予了它“人性”(不是“奴性”)的良好“基因”。在宗教的保驾护航之下,“人人生而平等自由”的建国理想长久不衰地成为社会进步的引擎和向导,由此诞生的各种制度也造就了美国今天全面的发达。而这些制度的诞生和完善显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最早的移民(大部分是政治移民)带着逃离宗教迫害和政治动荡的目的,怀着对自由的追求来到这片新大陆的时候,历史的发展就有了另一种可能。
而我们作为一个“成熟世故的民族”,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遗传的是完全不同的“基因”。所以探讨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是无法置于同一语境下的。
8.一种法律来源,是这个国家,地区或者群体,对于一个命题的思考和反省的结果。他们因此制定一个规则,愿意共同遵守。对违规者按法规进行认真惩处。这样的法律逻辑性强,执行的过程也比较清楚。诚然,这样的法律仍然会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因为人类在某一个阶段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但是,它是认识一步走一步,也许前进的脚步缓慢,但却是扎实的。这种法律,我常常用大白话叫它是“真诚的法律”。
另一种法律来源,是对外部压力妥协的结果。一些地区,它自身并没有产生与这条法律相适应的认识基础,但是出于种种压力,不得不诞生这样一个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从一开始就有着“违法”的强烈冲动。这样的法律,它的目标可以定得非常高,看上去可以比那些“真诚的法律”更“漂亮”。可是一触及现实就会完全面目全非。我把它叫做“虚假的法律”。
赏析:因此,“虚假的法律”不同于“恶法”。它的问题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执行,当一个社会没有实行法治的基础的时候,再好的法律出台也只能是看上去“漂亮”。法制的发展根本在于社会的进步,而不是法规的更新。而社会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人一开始就有一种遵守契约的自觉,因此有遵守最大的契约——宪法的自觉,也有监督宪法和法律运作的自觉和机制,这是他们的宪政和法治得以生存的土壤。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恰恰缺少这样的土壤。中国要走法治的道路,就必须改变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壤的质地,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9.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赏析: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很难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一个“宁静致远”。是的,只有宁静,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让心宁静吧,你会变得更加美丽而有内涵,你会变得更加成熟而又稳重,你会和快乐结缘和成功握手。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也就守住了整个世界。【永远的苏武】
10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11【 鼎湖山听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 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现已开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
【赏析】
《鼎湖山听泉》是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时,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优美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章不写看泉而写听泉,颇具新意。文章开头交待背景:因为山雾弥漫,“眼不见,耳则愈灵”,所以才有机会欣赏到这美妙的音乐。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从黄昏到入夜,着重写到了夜晚听泉的感觉,一系列比喻的妙用,使听泉的感觉更具象化,而结尾由听泉而产生的联想,使文章显得情趣盎然,余韵悠长。 品读这篇文章,感性的我有很多感触,整合成两个字。“美” 与“ 心”。
❸ 美文600字赏析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❹ 美文赏析
我的世界真孤寂
孤寂,多么忧伤而无奈的字眼,宛若一盏昏黄的灯,点亮悲伤的情愫。我的世界,孤寂而悲凉。
窗外凛冽地寒风呼啸着吹过,叶片全部凋零的树枝抽打着玻璃,空无一人的房间显得寂寞至极。心脏痛地难受,孤独的感觉压迫、刺激着每一根敏感的神经。
踮起脚向窗外望去,渴望找到一点温暖。凝视良久,又失望地将目光转回房间:马路上匆匆驶过的车辆;匆匆走过的陌生人;匆匆离开大树的落叶,在阴沉的天气中静默。何来温暖?有的,不过是匆匆的寂寥罢了。
房间的颜色是病态的苍白,苍白的墙壁、苍白的天花板、苍白的卧床被褥、苍白孤单的人儿。好想打开那扇紧锁的门,逃离这样孤苦伶仃的空间。只是努力过了,依旧没有结果。
多想要一点点色彩,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装点自己孤寂的世界。
也许你会想: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般心情?沉默当做回答:心累了,世界,自然会无言而孤独。
心怎么会累?你也许会接着问。张张嘴,无声地答道:“只是秋天的感伤,生活的无奈,学业的繁重……这一切一切重担,加起来的重量使身子疲乏,使心灵劳累。”
那个世界,是心灵。锁住的“人”,是梦想。梦想当作家;梦想画漫画;梦想游遍千山万水;梦想尝遍酸甜苦辣……怎奈何,一身担子放也放不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词中最爱这首《相见欢》,断断续续的忧伤,缠绵哀婉的语言,用墨色勾勒出一幅令人肝肠寸断的图景。
窗外冷雨纷纷,屋内哀伤弥散。长长地一声轻叹道出心中的烦恼。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我应了一声:“来了”,急急忙忙起身,拧开房门走了出去。低声喃喃:“该去上学了”。再见,世界……孤寂的,世界……反锁上房门,将它隐于内心,不希望别人看到。
现实的窗外,秋风萧瑟,只是,午后的阳光正好。
评语:
整篇文章烘托出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婉转凄凉。可我们正处于春华之季,过度地对世间百态报悲之心是不好的。只要细心发现、观察,世间那飘渺的爱也会勾住我们的心。别忘了“午后的阳光正好”!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好句多,很成功。希望你以后能再接再励,天天开心。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❺ 凉州词 其一 赏析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1,应驮白练到安西2。
注释
1 碛(qi,器):戈壁、沙漠。
2 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所陷。
赏析
张籍的《凉州词》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并使人看到雁飞的地点是边城,时间是日暮,天气是阴雨。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春暖季节。这前两句:一写从边城仰望的天空景。一写在边城俯视的地面景,都是在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的景物。诗的后两句则把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
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写的是在沙漠上级缓行进的一队驮运货物的骆驼,但句中却并没有出现骆驼和押运人员的形象,只有从沙漠上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这是以声传影,因声见形的妙用。这里只需写铃声之传来,自会凭联想艳声音转化为形象,自会在脑际浮现一支连延不断的驼队渐行渐远的图景。帛道猷诗“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陵峰采药触兴为诗》),道潜诗“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入夜归”(《秋江》),白居易诗“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都与这句诗的机杼相同。
作者之所以为驼铃声所吸引,其诗笔之所以转向那一串飘荡在沙漠上的铃声,是因为他身在边城,蒿目时艰,他的一颗无比沉重的心已随那逐渐向西方消逝的驼铃声而越过了沙漠,飞到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之中的安西四镇(治所在今新疆库车)。诗的末句“应驮白练到安西”,正是作者的情思所注,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唐代自安史乱后,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直至新疆西部)东部各州县先后陷于吐蕃。这首诗大约写于穆宗长庆(821—824)年间,作者五十多岁时,安西已经陷落了三十多年。听到这西去的驼铃声,曾身历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国运的衰微,想到那条经由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从而想像这支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在这“应驮白练到安西”一句中,含有无穷感慨,无穷悲愤.其言外之意是寻绎不尽的。作者在另一首《泾州塞》诗中也曾致慨于“道旁古双堠,犹记向安西”。以之与“应驮”句对照,可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看到他的悲慨之深。
这首诗题作《凉州词》,因而有的选本把篇首的“边城”二字解释为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认为前二句是“写凉州春暮景色”(中华书局出版《唐人绝句选》),但从同题的第三首诗看,张籍写这首诗时,凉州为吐蕃侵占已有六十年之久。它不可能写于凉州。而《凉州词》只是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个乐曲名称,盛唐诗人王翰、王之涣等都有以《凉州词》为题的诗篇,只是按这个乐曲写的歌词,其内容不必是写凉州。再联系同题第二首诗“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巡边使客行应早,每待平安火到来”,这第一首诗写的“边城”,应当只是当时与吐蕃对峙处面向沙漠的一座城镇而已。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时,这是一个需辨明的问题。
❻ 求这篇美文的赏析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唐仕伦 郑兴利)(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
放心吧,有我们在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鲠在您的咽喉,红肿、发炎、结疤。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飞溅的血泪湿透你最苍白的灵魂。飘的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你在永恒中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的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袅袅的萧声撞击着你酸涩的痛楚,一双女人的手锁住了一个崩溃的王朝,一个男人不小心输掉了半壁江山。所有抗争都成了徒劳,生命不可承受离别的凝重的伤痛,沉闷的绝望笼罩着你那脆弱的心灵。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风雨千年,沉默千年。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地跋涉着,那凄婉的故事在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朔。穿过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斑的守望,悲怆而来。在时光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弯下腰,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泣血的故事。一切,便凿开一段圣洁的伤感。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你流着泪,淌着血,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也震憾着千年的沧桑。
走近你,没有陌生的词能修饰你苍凉的华丽,只有白发插满时光的隧道,猎猎张扬。一个民族,因为你而自豪。走近你,我无法诠释你生命的密码。但我驻足之时,面对着沉默的你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走近你,我才发现你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哪里,都交融着你的历史。日月穿梭,回时转序都融入你那高耸的身躯。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请停止你的哀怒,停止你的哭泣,停止你的悲伤,停止你的迷茫,因为有我们在。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生命会再度辉煌!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精神会带着绚丽!放心吧,有我们在,绝版的你从此不再绝版!
名师点评
这篇思接千载的佳作,有两点颇值借鉴:一是角度不凡:对历史风云、古典文化不了然于心,是无法写出如此佳篇的。从这个角度说,写“坚守绝版的文化”这一话题,是需要勇气、智慧与才情的,作者显然做到了,而且写得很漂亮!不管是阿房宫里那场大火,还是长城边的血泪,虽然满载历史的辛酸,但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怎能忘记。二是情感独特:文章不仅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才华,更能看出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与热爱,这种情感超越了一般的情感范畴。
[文二]
你的欲望 我的悲怆
张捷
不能用枪,要用棍棒,因为枪弹会损坏小海豹雪白的皮毛。杀戮让小海豹头开脑裂,有的在剥皮时还在痛苦地挣扎蠕动。前来保护自己孩子的成年海豹也难逃乱棍。纯洁安静的冰面上一片凄厉叫喊,鲜红的血将方圆十几里的白色世界渗透。
六七十年代,每年春天,这幕惨剧都会在加拿大东海岸上演,只为满足欧洲对海豹皮的需求。
如今,被加拿大政府允许的商业捕杀再度如火如茶。这次遭殃的是雄海豹。l997年有40万头海豹被杀。
一位中国环保人士到加拿大,当地人说,这一轮加拿大海豹被杀,是为了给你们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补肾。
他无法否认。国内的电视屏幕上,一位因出演潘金莲而成名的女星,正每天在电视广告中唠叨:人人都为礼品愁,我送北极海狗油——海狗,就是海豹。
他们可能不会想到,为了自己的私利,中国渤海湾的斑海豹已经濒临灭绝了,加拿大海豹接着遭殃。
从远古的漫长岁月中一起走来,人类虽一直利用动物,但并未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工业革命后,征服自然的工具不再是手、斧头,而是机械、科技。人类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如此有力。心存畏惧的生存挣扎,终于演化为肆无忌惮的欲望释放。
不只如此,几乎每个让人类激情迸发的单词,背后都有一曲动物的哀歌:
爱情。每年中国几百万只相思鸟被送到日本,供少男少女表达浪漫爱情。为了一只鸟成为笼中物,捕捉过程中会使20只鸟死于非命。
美食。毛里求斯的渡渡鸟被当做“活罐头”吃绝了。中国海口市正时兴用野生鸟类熬粥。一家美食城赫然打出灯箱广告:“鸟的王朝,粥的世界。”
时尚。“沙托什”,可以从指环中穿过的戒指披肩,用藏羚羊绒织就,贵逾黄金。
健康。熊胆汁清肝明目,且除痔疮。虎骨、麝香各种以动物为原料的药酒,效果显著;而中国东北虎,目前仅余7只(野生)。
战争。1991年波斯湾海域战火纷飞。海湾内形成一片长56公里、宽16公里的油膜。所经之处200万只海鸟丧生,一些特产鱼种永远消失。
利润。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
许多野生物种甚至还没有被人类认知,就已永远消逝了。在地质时代,鸟类平均300年灭绝一种,兽类是8000年。如今,自然界植物灭绝的速度是每小时一种,动物是每天一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一切动物皆为平等”,这种论点对多数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不那么容易接受。可即使只为人类自身着想,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对其他生命的不节制行为是一种不妙的事。
(摘自《兰州晚报》,有改动)
[品评]
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贪欲给动物世界带来的悲剧性后果。试想,动物的被戕害,意味着生态被破坏。生态不平衡使人类不再拥有和谐宁静的家园,人类为贪欲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也就不言自明了。文章以事实说话,因确凿的事实而形成很强的警策力量,特别具有现实针对性。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赏析: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储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道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❼ 400字美文摘抄及400字赏析,一定要有赏析阿,不然没分。。。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人生,很多时候要学会放弃!(开篇点题。)
放弃一个心仪却无缘份的朋友;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虽然放弃这些很艰难和无奈,但我认为这是智者的选择!也许放弃时,你会生出很多伤感和沮丧,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然物外的精神,虽伤感但美丽! (本段两句话,分别为两个分论点——放弃是智者的选择;放弃后留有的遗憾也是一份美丽。以下内容围绕这两个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展开。)
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有种感觉,想期待某种感情成为生命中的永恒。可是过了很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然后才懂: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对已经有的东西要学会放弃。)
有时候,为了追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况且,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之”,一旦你得到它,日子一久你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所以也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因此,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也未必是你最明智的选择。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获得和放弃。应该获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发现尽力而为之后,此事依然与自己无缘,就要潇洒地放弃。获得往往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对拼命追求的东西要学会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往往要在经历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对待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运用辨证观点分析问题,用安静超脱的精神克服过多的欲望,放弃是智者的选择。)
有人说:有遗撼的人生才是最完整的人生,因为残缺也是一种美。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撼,人生必有遗撼。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往返!遗撼是一种美,一种卓绝的、痛苦的美。(分论点二:遗撼是一种美。)
我一直崇尚遗憾与残缺的美,并非我是清教徒而对苍凉情有独钟。我认为苍凉有苍凉的凄美,很欣赏作家张爱玲所说“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一直崇尚遗憾与残缺的美)
人生多憾事,世上无圆满。世界上原本是没有圆满,正因为人生有很多的遗憾,世界才有落英缤纷的美丽。“遗憾”相对于圆满来说是一种残缺的美,因此学会了放弃,也将是人生一道风景。(人生多憾事,世上无圆满。)
我认为,有时放弃更是一份美丽。你可以让心中那份美好成为你灵魂深处弥足珍贵的一道风景,并将它定格在你的未来人生旅途,定格在被你崇拜的对象心中。放弃过后,心灵有了一种恬静和从容,恰似一缕檀香暗浮,会温馨着未来的如歌岁月。(我认为,有时放弃更是一份美丽。)
诚然,有时候美丽的不是风景,而是人的灵魂。如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叹风景的佳妙,喜欢让疲惫的心灵在美丽的风景中陶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陶醉其中的,并非纯自然的风景,而是隐匿于风景之中的灵魂。有时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唯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有时候美丽的不是风景,而是人的灵魂。)
夕阳易逝、花开花落、人生往往很多时候是不快乐的。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同时,其实也给来我们永远的答案。请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吧!
(对多变的人生,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拥有的遗憾让人更绻眷,夜半无眠的思念,让人更觉留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对分论点总结:遗撼是一种美。)
明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学会放弃吧,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放弃过后,就请收拾起心情,继续走自己的路吧。一星陨落,黩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星星,你将获得太阳;收拾心情,继续走吧,你终将收获自己的美丽,相信总有一处风景等着你!
学会放弃,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美丽!(结尾分别对两个分论点进行总结,重申中心论点——“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15.未命名
好多个春了,我一直看着冬青花开。也好多次了,我总是在冬青花开的时候折下一小穗,悄悄地递到鼻边,反复的闻着它那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我承认我不注意冬青这花当它衰败的时候会是什么模样,也许是很凄美的吧,也许也是很壮烈的吧?
春意正浓,气暖怡人。上班的闲隙里,我在一片绿草地上漫步,看书,思索。
遥望着小镇的街道,总感到它许久以来是那样的冷清,孤寂,让人心寒。看来今天也不会生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吧,我在想。不过,好奇的双眼还是期盼能在那冷清的街上猎奇到什么?
一切如故,除开一些稀疏的人影,最显眼的就是那一树正迎春怒放的冬青花!
往日默默无闻的一棵树,多少次路过它的身旁都不注意,今天它却在远处牵引着我的视线。就像我们人吧,当谁在我们周围默默流汗,悄无声息的奋斗时,又引起谁的注意?只是当他一鸣惊人的时候,我们才悟出他早就存在了与生俱来的一种美。因此,善于发现美的伯乐,不得不令我们肃然起敬啊!
我旁边也有一排修整得像一块砖的冬青,但它四季常青,也不开花的。街道旁的那棵冬青,无拘无束的生长着,从不遭受剪刀的修理和园丁的指指划划。远远看过去,它极像老女人的头发,雪白的发丝散披下来,飘逸中略显一丝野性。
冬青的花在开,开得正浓,开的正紧,像在赶集,每一枝都争先恐后的。
许是花开得太多了吧,一穗一穗的压弯了枝头。在远处凝视它,隐隐约约地闻到缕缕清香。
论貌美,论浓艳,冬青花是排不上号的。它的花骨朵就像一粒粒米白色的沙子,白里泛黄。一粒粒打着球儿精致着,粉嫩着,透出一股子喷薄的生命力。绽放的花瓣也是小得像一粒谷子,近看,你便会发现,冬青花白中透着淡黄,淡黄中隐隐藏着嫩嫩的草绿来。无论是白,是黄,还是绿,都像是被晨露洗了似的,显得潮润、明亮、富有温馨、甜蜜、清香感。
它不是花中的大家闺秀,而是小家碧玉。
它不喜欢浓抹,却钟情于淡妆;它也不喜欢大肆宣扬,却深藏不露。它用自己的幽香引来了蜂围蝶阵,它也用自己的含蓄之美赢得了人们的垂青,赞叹,倾倒。
在以前中学的校园里,我就是在一次偶然的路过时发现了它的,而且还是在一个比较幽静而且人迹罕至的角落里。也算得上是机缘巧合吧。在这之前我是想不到它还会开花的。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常常是见它在庭院里被园丁修整得很完美无缺的一排排,方的,要么就是圆的。
但我却是喜欢没有被修整过的冬青树,也喜欢冬青的花。喜欢它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里独自散放一份淡淡的清幽,无怨无悔的在春天里奉献自己生命中最绚丽的一刻。它无忧无求,并不刻意去轰轰烈烈地活着,但求生命里的那份纯真与静美。
赏析: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16.未命名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 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
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
“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想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解读] 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小岛快要下沉了,爱向各种人求救。富裕表现出的是贪婪自私,虚荣表现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现出的是消极萎靡,快乐表现出的是忘乎所以。只有时间,宽厚,仁慈,博大,乐于助人,解人危困。在这里,时间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时间永恒,爱心伟大,时间使爱美丽,爱使时间增辉,时间和爱谱写了一曲美的旋律。
17.与执著同行
郭蕊
居里夫人与执著同行,终于发现了一种美妙的放射元素――镭;爱迪生与执著同行,终于在上千次试验后发明电灯,给黑夜里的人们送来一片光明;贝多芬与执著同行,虽然两耳失聪,但仍然创作出命运的交响;司马迁与执著同行,奉献给人们一段精彩的史家绝唱……
与执著同行,可以让我们坚定步伐,可以让我们永不言弃,可以让我们抵达成功的彼岸……
崎岖的山路上,一位步履匆匆的盲僧向一位老人问路:“罗撒宝寺在哪里?”老人答道:“翻过两座山就是。”见盲僧毅然前行,老人不禁担心的问道:“长老双目失明,怎么翻山越岭?”盲僧头也不回,从容的抛下四字:“心中有道……”
相信盲僧定能到达心之所向的罗撒宝寺。他那“心中有道”简单四字,道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与执著同行的信念。
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精妙绝伦的字,源于他与执著同行,坚持不懈,以致每日洗毛笔的水池成了墨池。而其子王献之,少年时练了几天字已不错,但拿了父亲批阅过的字帖让母亲看,母亲却一语中的说出只有那“一点”像他父亲的字,事实上那“一点”正是其父所写。 此后献之谨遵父训,习字用尽家中几大缸水,终于也成为一代书法名家。可以看出,王氏父子与执著同行,终于书法盖世。
……
与执著同行,也就注定要风雨兼程,但执著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与执著同行,也就注定要面对孤寂抑或辛酸。但执著告诉我们:“为了得到荆棘尽头那芳香的玫瑰,即使被扎的满身刺痛,又有何妨?”执著总是用坚定的目光注视我们:“与我同行,你会收获一篓篓惊喜。”
与执著同行的居里夫人告诉我们:“我乐意执著于对未知元素的探索,它带给我无限乐趣与惊喜。”与执著同行的爱迪生说:“我认定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去实现,即使失败了上千次,谁又能说那一千零一次不会看到成功的身影?”与执著同行的贝多芬说:“音乐是我生命,我执著于音乐的创作就像我执著于自己的生命。”与执著同行的司马迁告诉我们:“因为我看到父亲临终时寄予我的那执著的眼神,所以我记载历史的笔不能停下……”
执著是水滴穿石的不懈,执著是夸父追日那不辍的脚步,执著是精卫填海那坚定的信念……
人生道路上,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位同行者,那么就选择执著吧,与执著同行,就如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尽头寻找美丽的绿洲。
赏析:干净、利落之作.可以看出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底,从作者的笔端流露出了这篇精美的文章.也许越是经历苦难,才能感受到甘甜。在这苦与甜中需要那份执着去连接,为了希望而执着的拼搏,为了希望而感受磨难.等待我们的也许是失败,也许是困苦,然而我们拥有青春,我们可以卷土重来,生命的火焰,把我们的天空照的通红。
评论(2)|26
1029763572 |二级采纳率30%
擅长:暂未定制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检举|2009-02-07 21:23星·花·火|六级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唐仕伦 郑兴利)(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
放心吧,有我们在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鲠在您的咽喉,红肿、发炎、结疤。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飞溅的血泪湿透你最苍白的灵魂。飘的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你在永恒中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的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袅袅的萧声撞击着你酸涩的痛楚,一双女人的手锁住了一个崩溃的王朝,一个男人不小心输掉了半壁江山。所有抗争都成了徒劳,生命不可承受离别的凝重的伤痛,沉闷的绝望笼罩着你那脆弱的心灵。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风雨千年,沉默千年。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地跋涉着,那凄婉的故事在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朔。穿过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斑的守望,悲怆而来。在时光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弯下腰,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泣血的故事。一切,便凿开一段圣洁的伤感。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你流着泪,淌着血,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也震憾着千年的沧桑。
走近你,没有陌生的词能修饰你苍凉的华丽,只有白发插满时光的隧道,猎猎张扬。一个民族,因为你而自豪。走近你,我无法诠释你生命的密码。但我驻足之时,面对着沉默的你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走近你,我才发现你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哪里,都交融着你的历史。日月穿梭,回时转序都融入你那高耸的身躯。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请停止你的哀怒,停止你的哭泣,停止你的悲伤,停止你的迷茫,因为有我们在。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生命会再度辉煌!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精神会带着绚丽!放心吧,有我们在,绝版的你从此不再绝版!
名师点评
这篇思接千载的佳作,有两点颇值借鉴:一是角度不凡:对历史风云、古典文化不了然于心,是无法写出如此佳篇的。从这个角度说,写“坚守绝版的文化”这一话题,是需要勇气、智慧与才情的,作者显然做到了,而且写得很漂亮!不管是阿房宫里那场大火,还是长城边的血泪,虽然满载历史的辛酸,但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怎能忘记。二是情感独特:文章不仅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才华,更能看出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与热爱,这种情感超越了一般的情感范畴。
❽ 冬阳童年骆驼队句子赏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句子赏析
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容易的事,在旧北京却经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骆驼队。因为爸爸买煤,使“我”有机会细细地看这样一种大个动物。“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2、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这句话显然问得没头没脑,所以妈妈才问:“谁?”正是这看似没头没脑的话,才把小小“我”内心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❾ 3篇美文赏析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唐仕伦 郑兴利)(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
放心吧,有我们在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鲠在您的咽喉,红肿、发炎、结疤。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飞溅的血泪湿透你最苍白的灵魂。飘的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你在永恒中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的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袅袅的萧声撞击着你酸涩的痛楚,一双女人的手锁住了一个崩溃的王朝,一个男人不小心输掉了半壁江山。所有抗争都成了徒劳,生命不可承受离别的凝重的伤痛,沉闷的绝望笼罩着你那脆弱的心灵。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
风雨千年,沉默千年。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地跋涉着,那凄婉的故事在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朔。穿过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斑的守望,悲怆而来。在时光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弯下腰,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泣血的故事。一切,便凿开一段圣洁的伤感。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你流着泪,淌着血,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也震憾着千年的沧桑。
走近你,没有陌生的词能修饰你苍凉的华丽,只有白发插满时光的隧道,猎猎张扬。一个民族,因为你而自豪。走近你,我无法诠释你生命的密码。但我驻足之时,面对着沉默的你的时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力量的翻滚。走近你,我才发现你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哪里,都交融着你的历史。日月穿梭,回时转序都融入你那高耸的身躯。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请停止你的哀怒,停止你的哭泣,停止你的悲伤,停止你的迷茫,因为有我们在。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生命会再度辉煌!放心吧,有我们在,你的精神会带着绚丽!放心吧,有我们在,绝版的你从此不再绝版!
名师点评
这篇思接千载的佳作,有两点颇值借鉴:一是角度不凡:对历史风云、古典文化不了然于心,是无法写出如此佳篇的。从这个角度说,写“坚守绝版的文化”这一话题,是需要勇气、智慧与才情的,作者显然做到了,而且写得很漂亮!不管是阿房宫里那场大火,还是长城边的血泪,虽然满载历史的辛酸,但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怎能忘记。二是情感独特:文章不仅能充分展示考生的才华,更能看出其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与热爱,这种情感超越了一般的情感范畴。
只有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