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秋怀诗王苹赏析

秋怀诗王苹赏析

发布时间: 2021-03-04 02:45:35

『壹』 字“蓼谷”的山东历史文人是谁

王苹(1661~1720)字秋史,号蓼谷山人,自称七十二泉主人。清代济南历城人。祖籍临山卫(今属浙江),后迁居历城。因他写有诗句:“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的名句,时人称之为“王黄叶”。苹年轻时性情狂放,酷爱诗歌,“人以狂士目之”。少年时曾至山西,中进士前后两度至江浙,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诗篇。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被授任知县。王苹为人至孝,因母亲年老不愿远行,遂改任成山卫(今属山东荣成)教授(明、清州县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传授学业)。此间讲习诗文,与诸生研讨学问,赢得学生们的敬爱。因成山卫僻处海隅,不便奉养老母,一年后弃官还乡。在趵突泉西元代万竹园旧址结庐潜居,专注于诗文写作。因其庐舍筑于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二十四位的望水泉之上,故将所居称之为“二十四泉草堂”,同时在草堂前后辟地种菜,开凿池塘,并导泉为溪,萦回园内,使园内又成为读书吟诗的胜地,时人称为王氏“南固”,曾有诗云:“百年竟落书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一生赋诗3000多首,传世诗集有《二十四泉草堂集》,其中收诗1000多首。其文集乾隆年间由胡德琳删订后,称《蓼村集》。

代表诗作

【秋怀诗其一】秋声跋扈土垣东,促迫村庄万树红。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平分一亩宫。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

『贰』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秋怀诗王苹秋声跋扈土垣东, 促迫村庄万树红。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


小题1:前两联写出复了秋风制的萧杀。(1分)首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秋风跋扈、摧红树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嚣张萧杀;(1分)颔联用雁阵低飞、秋虫哀鸣衬托秋风的紧促凄冽。(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诗人通过写自己细读农书,汲水灌园,像刘备一样躬耕田园;(2分)表达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归隐田园的愿望。(2分)

『叁』 能不能帮忙赏析一下秋怀诗 王苹 前两联的修辞手法 还有最后一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运用拟人修辞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归隐田园的愿望秋怀回诗王苹 秋声跋扈土垣答东, 促迫村庄万树红。 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 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平分一亩宫。 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

『肆』 古诗问题

高适
端午 登高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颗诗心 一样情怀——江总与岑参的重阳诗比较谈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岑 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重阳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关于这个节日的来源,古籍早有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古代,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佳节来临,兄弟姐妹,亲朋至友,总是欢聚一堂,共度良辰。“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宋祁《九日置酒》),大家开怀畅饮,竟至于“诸山未醒重阳酒”(王苹《秋怀诗》),“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会饮》)。而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能团聚的人,则“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韩琦《乙巳重阳》)平时为公务所累,为家事所牵,到了重阳,似觉宽余,人们便要开怀畅饮了。但重阳饮酒,只是节日活动的一个内容。佳节之际,适值菊花吐蕊之时,故赏菊品菊,便成了古时节日的风尚。宋代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重阳后菊花二题》),虽是讥诮之语,但藉此,不难想象节日这天,“出门俱是看花人”的空前盛况。重阳节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如登高、插茱萸、放风筝等。“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孟浩然《九日》),“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高骈《风筝》)等诗句,都再现了重阳佳节那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习。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一直戍守边关的诗人,眷恋家乡,记挂社稷,字里行间,渗透着思乡意、爱国情,一腔热血,忧国忧民。

应该说,这不同时代的两首同题材诗作,题旨是很接近的。作者“每逢佳节倍思亲”,但这种思念又不只为区区儿女情所囿,而能廓开胸襟,系念国家、人民,其情怀,不是给人凄苦,而是予人激昂,情感强烈,感染力强。

诗歌以情感人,怎样将这种“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共鸣,诗人总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采取不同的艺术角度。江总的诗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相对地说,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情感要率直强烈了许多。作者赋陈其事,直接叙状自己的行动心理,表情达意。前两句先叙自己的节日无聊。据史料记载,陶渊明九月九日没酒喝,心中闷闷不乐,便坐在宅边菊丛中采菊,远远望见穿白衣的王弘送酒来,便匆匆迎上去,捧起酒就喝。而现在岑参却更不如陶令。当然,作者并非要像陶潜那样有酒则喜,他的“强欲登高”、“无人送酒”只是突现自己的孤寂、失落。何以有这样的情感?后两句则袒露心迹,兵荒马乱,战燹不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菊花无情,自开自谢,可鲜艳的花朵却硝烟笼罩,其景其情,何其悲哀!作者不只因孤身在外,念起故乡的菊景,而是伤时感事,表露反对战乱,渴求和平的心迹。

角度虽有异,诗心出一辙。江总和岑参,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但都有一颗关心国运和民瘼的诗心,其拳拳情愫,不能不给人以启迪、激励。

当然,古代也有不少诗人在佳节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时到秋末,万物零落,天气寒冷,风露交加;草茂已去,园木凋谢;天宇澄彻,空阔渺远;哀蝉声断,群雁南鸣。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一诗描写的重阳景象,诗人由景衰色弱,联想到人生的劳顿与死亡,表现了重阳这个特定节日的独特感受。与陶渊明有同样感慨的还真不少。宋朝李清照《醉花阴·重阳》词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卷帘,黄昏东篱,把盏临风,怎能不黯然销魂?哪里只是“人比黄花瘦”,分明是触景生情,情使形劳!重阳之时,正处深秋,人们望着“落木无边江不尽”(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的萧瑟景色,自然会想起人生的秋天,感叹韶光易逝,上述两篇作品正是这种感情的流露。其他如“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陈师道《九日寄秦觏》),“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朱熹《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鲁渊《重九》)等,都是这种感情的流露。我们不能说发出这些感叹的诗人思想境界不高,因为封建时代令有才智者境途窘迫,难展宏图,“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乃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但也确有不少诗人于萧瑟中振作,积极进取。元代张养浩《九日》咏叹:“云山自笑头将鹤,人海谁知我亦鸥。幸遇佳晨莫辞醉,浮云今古剧悠悠。”诗语蕴藉,风度潇洒,显示了豁达的襟抱。宋代苏洵尽管是“佳节久从愁里过”,但仍然“壮心偶旁醉中来”(《九日和韩魏公》)。宋代另一诗人韩琦则“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表现了自己一生正气、矢志不渝的志向。明代李东阳的笔下,重阳美景境界开阔:“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九日渡江》)。而唐代白居易那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襟怀,更是令人钦敬:“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人以金黄郁郁的菊花喻少年,以中间夹杂的白霜孤丝喻年长,作者并不以孤独年老而寡欢,却以少年意气在“歌舞席”上一展风采。这种青春焕发的精神、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用世的思想,给人启迪、促人奋起!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主义领袖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云:“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短短一首重阳之作,诗人怀挚友,发豪情,表达爱国尽忠的诚心,抒发忘我报国的志向,其一腔爱国热血,汹涌澎湃,悲壮激昂,撼人心魄,动人魂灵!这种感情基调,与江总、岑参诗中所流露出的,还是比较接近、令人可敬的!

『伍』 秋怀诗(王苹)中前两联中“秋风”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给你标准答案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