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拟咏怀名句

拟咏怀名句

发布时间: 2021-03-03 18:27:01

Ⅰ 关于三国演义的名言歇后语成语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三)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4、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

(1)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 来舞魏宫前。”

(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Ⅱ 蒋寅拟与避有哪些论正方法

一.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征

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又译作“本文间性”,这个术语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在不同批评家的著作里被给予不同的定义、赋予不同的意义,甚至因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命题日益增多而被指责为大而无当的理论神话。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乐于使用这个概念,因为它“囊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使文学写作中的引用(citation)、暗示(allusion)、参考(référence)、仿作(pastich)、戏拟(parodie)、剽窃(plagiat)及各种方式的照搬套用有了概括其本质和统一性的理论视角。根据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一书对互文性理论的源流、学说及其批评实践的梳理,我认为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的定义最简洁地说明了互文性的含义:“每一篇文本都联系着若干篇文本,并且对这些文本起着复读、强调、浓缩、转移和深化的作用。”《互文性研究》的作者将互文性归结为文学的记忆,它分别由文本、作者和读者所负载,形成文学写作中的变换和联系。这无疑是有见地的,记忆本是文化自身积累和衍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就文学而言,记忆还不能全部说明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加上摹仿,互文性的形成机制才能得到全面的揭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到宋代,释惠洪将这种摹仿合理化,在《冷斋夜话》提出“脱胎换骨”的理论:

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如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甚佳,而病在气不长。西汉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气长故也。曾子固曰:“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乃古人用心处。”所以荆公作《菊诗》则曰:“千花百卉雕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支。”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如李翰林诗曰:“鸟飞不尽暮天碧。”又曰:“青天尽处没孤鸿。”然其病如前所论。山谷作《登达观台》诗曰:“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缓而立意精确。舒王作《与故人诗》曰:“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江头路,到老相逢得几回。”乐天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作》诗曰:“儿童悮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学者不可不知。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即脱胎换骨究竟是黄庭坚的说法还是惠洪的引申发挥,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我倾向于认为是惠洪的发明,脱胎法是沿袭前人的意思而重新造句,接近皎然的“偷意”;换骨法是引申改造前人的意思,类似皎然说的“偷势”,但已不局限于一联一句,而扩大到全篇的取意。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在语词、主题、结构三个层面中,语词的互文不用说是最普遍的现象,国外研究中国诗歌的学者也注意到,“《诗经》《楚辞》以来的著名古典作品里的用例,作为最理想的诗语的典型,优先地而且系统地被继承下去。新的诗语产生,大致只限于在现有作品中找不到与它相适应的用例的场合”。这使得古今诗歌文本因这继承性而形成紧密的文本关联。被誉为集古典诗歌大成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点,在宋人看来便是“无一字无来处”。揭示杜诗语句的出典,找出它们与前代作品的渊源关系,一直是宋代以来注家最倾注心力之所在。今天用互文性理论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常见的用典、用事、用语现象,研究意象与语汇的语义生成方式,更让我们对古典诗歌创作与注释中对“无一字无来处”的追求获得全新的认识,并形成古典诗歌艺术和诗歌史研究的一个新的知识生长点。语词互文较为常见,有关用典研究的论著已有专门探讨,本文不再涉及,而只就结构和主题层面的互文现象作些考察。

相比语词层面的互文,主题和结构的互文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常见,有时需要独特的眼光才能发现。清代诗论家田雯提出的“诗文演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杨升庵曰:“郭象《庄子注》云:‘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运矩;主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柳子厚演之为《梓人传》一篇,凡数百言。毛苌《诗传》云:‘涟,风行水成文也。’苏老泉演之为《苏文甫字说》一篇,亦数百言。皆得脱胎换骨之三昧。”知此则余之论白、杜之诗,了然无疑义矣。

田雯这里所举的诗、文中的“演法”,都属于发挥前人作品的片言只语或脱胎其主题的例子,单从语词表面有时已很难辨认新文本与前人作品的关系。吉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将这种经过转换或摹仿已无法由语词直接辨析的互文性称作超文性(hypertextualité),它是互文性关系中比较隐晦的一种。好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向建立在涵咏和玩味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广泛熟悉和细致阅读是对批评家的基本要求,因此历代批评家和注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有关作品互文性的各类例证,可以让我们从容地讨论互文性问题,关键就看用什么方式更方便。就诗歌而言,我觉得根据互文形成的原因,将互文的类型分为标题摹仿、主题摹仿、风格摹仿三类,似乎比较简明。它们通常都依赖于经典化的名篇,因此名篇摹仿就不必再专设一类。

先看标题摹仿的互文,它指前后作品因标题相同而发生摹仿关系。这通常出现在有意识的拟作之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商隐与杨亿的同题之作《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杨)

李商隐诗前三联连续排比历史上与泪有关的典故,尾联以更进一层的笔法突出灞桥送别之悲,结构很是独特。《西昆酬唱集》中杨亿、钱惟演、刘筠的《泪》二首,都是摹仿李商隐之作,但钱、刘二首除偶有体物语(如“蜡炬风高翠箔轻”、“银屏欲去连珠迸”),不似原作以人生情境贯穿全篇外,尾联也没有李诗那种提纲挈领的意味。清初张笃庆《拟西昆四诗》,“泪”一首则取闺怨主题,一意到底,也没有仿效李商隐的写法。只有杨亿一首亦步亦趋,结构完全脱胎于原作,尾联也用了同样的笔法。如此彻底的结构摹仿当然是很罕见的,通常都是由部分的构思或语词摹仿形成作品间的互文。

主题摹仿的互文在许多情况下与标题摹仿重合,因为主题词经常突出在标题中;同时它也经常与题材的因袭部分重叠,除拟古或乐府题之外,许多主题摹仿本来就是基于相同题材的。自古以来文学选本按题材分类编排也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摹仿,人们写作某一主题时,很容易从流行的选本或类书中找到可供摹仿的范本。请看《全唐诗》卷二所收的唐高宗李治《七夕宴悬圃二首》: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我很怀疑这是高宗同一首诗的两个稿本,或者有一首是他人之作,误编在高宗名下。不管怎么说,两章的构思取意过于相似,只是中两联内容调换了一下位置。有学者认为“靥碎晓星残”的隐喻袭自陈后主《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的“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其实《艺文类聚》所收庾信《镜赋》已有这一比喻。陈叔宝诗未收入唐初类书,而《艺文类聚》卷四所收的一系列七夕诗文表明,高宗诗四联的内容只不过是前代作品的重新排列组合。其中隋王眘《七夕》是与高宗诗内容重叠最多的一首:

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首联同为天河、凤驾,颔联都有落月,只是星换作了云,颈联也是写欢促别长,尾联更是不约而同地只着墨于织女重上织机,掩泪独悲,而不及牛郎,两诗无论立意或构思都很相似。考虑到唐初类书的编纂和流行都与宫廷的文学教育有关,我们有理由推测高宗二诗与王眘诗之间可能存在摹仿关系。这种由立意—构思的摹仿形成的互文在《文选》和类书盛行的唐代,在唐诗盛行的宋、元、明代,在宋诗盛行的清代,都是很常见的。

风格摹仿的互文,是更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古人通行的师法原则是得性情之近,就各体之宜,即选择师法对象首先考虑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作家,具体到写作某种体裁时再选择擅长此体的作家。这样,一般情况下的写作,更多地是以对某个作家某种风格的摹仿为主。即以所谓拟古而言,除陆机、江淹等少数作家外,也不是摹拟某些作品,而是摹拟一种风格或抒情方式。如庾信《拟咏怀二十八首》即属于摹拟阮籍《咏怀诗》的表现形式,李白《拟古十二首》则是摹拟《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古诗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文选》卷二九)

太白则曰: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李太白全集》卷二四)

太白诗意完全脱胎于古诗:采荷思远,欲赠无由,怅望不已;诗的抒情主人公也同样是空闺思妇。这种摹仿是公开的,标题还特别声明,很可能是诗人早期创作留下的习作;也有特定境遇下的模拟,如清初陈祚明久客京师,病中无聊,以《古诗十九首》各诗首句开端拟其风格自抒己情。成熟作者的摹仿,除个别作品在题目中标明外,往往都不显山露水,甚至还要掩藏摹仿的痕迹——蹈袭毕竟不是才华丰富和有创造力的表现。贺裳说“盗法一事,诋之则曰偷势,美之则曰拟古。然六朝人显据其名,唐人每阴窃其实”,就是指的这种差别。当一种风格成为时尚后,作者们经常是通过摹仿经典作品来实现风格化的追求。比如李攀龙曾说“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颇臻其妙”,李颀的作品因此而被明七子辈奉为楷模,李攀龙诗中清楚可见摹仿李颀的痕迹。李颀最著名的七律《送魏万之京》写道: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一作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全唐诗》卷一三四)

李攀龙有一首《送皇甫别驾往开州》(《沧冥先生集》卷七),明显可见李颀诗的影子: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云山送玉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李攀龙诗送皇甫别驾往开州与李颀诗题旨相同,同用下平声五歌韵,韵脚重了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与李颀诗的关系。虽然造句不太模拟李颀,但诗的结构却脱胎于后者:首联送别从昨日写起,颔联将远行之愁换作远谪之悲,颈联也用了黎阳树、瓠子河两个专有名词叙写前途所历,同时带出夏秋季节的变换,尾联以勿蹉跎岁月相激励,尤见脱化李颀诗的痕迹。相似的结构、韵脚,再配以慷慨的意气、浏亮的声情,李攀龙就成功地实现了对李颀原作风格的逼真摹仿。查为仁《莲坡诗话》称王士禛《午日观竞渡寄怀家兄兼答辟冒疆感旧之作》“深得义山神味,正不妨与《九日》诗格调相同”,也是同样的例子。

摹拟作风是明代诗文创作中最显著也是最为人诟病的特征。自李梦阳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举世风靡。嘉、隆以降,“王元美、李于鳞绍明北地、信阳之业而过之,天下学士大夫蕴义怀风,感慨波荡以从之”,一代诗文创作遂笼罩在以摹仿剿袭为能事的拟古风气中,而明人对盛唐诗的摹仿也成为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互文现象之一。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明人之学盛唐,虽然也不乏字袭句拟、生吞活剥的例子,但上乘之作都属于整体性的风格摹仿,隐约能看出某篇作品的影子,却又不易指实字句的因袭关系。这是因为明人的诗歌创作观念并非摹拟二字即可概括,他们同时还讲求变化,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拟议以成其变化”。相对摹仿对象而言,拟议是求合,变化是求离。也就是说,摹仿的目标本来就有似与不似或者说形似与神似的差异。更何况对许多作者来说,创作的意图根本就不在于摹仿,皎然的“三偷”因此才被后人视为笑柄。除了那些毫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同不同于前人的极端的自我表现论者,大多数作者的摹仿本身,或在摹仿的同时都希望超越摹仿的对象,希望自己的艺术表现更胜原作一筹,所谓“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或者像美国作曲家罗芮姆(Ned Rorem)很俏皮的表达:“天才的定义在于他有没有偷的能力。”而那些将独创性放在首位的作家则不仅不屑于摹仿,甚至在意识到前人作品时还要故意廻避艺术表现层面的相似。这在陆机《文赋》即已有表达:“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叶燮《原诗》论前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曾说:“夫惟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大之。使前者未有是言,则后者亦能如前者之初有是言;前者已有是言,则后者乃能因前者之言而另为他言。”后者为避免蹈袭、重复前人之言而另为他言,便是自觉的规避意识,前人用“犯”与“避”作为指称蹈袭和规避的概念。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咏古诗未经阐发者,宜援据本传,见微显阐幽之意。若前人久经论定,不须人云亦云。王摩诘《西施咏》、李东川《谒夷齐庙》,或别寓兴意,或淡淡写景,以避雷同剿说,此别行一路法也。”即以王维、李颀为例说明唐代诗人的规避意识。通常认为,即使学习和模仿也要避免表面的相似,如方东树提出“学《选》诗当避《选》体”,主张“不但避其词与格,尤当避其意。盖《选》诗之词格与意,为后人指袭,在今日已成习熟陈言。往者海峰先生好拟古人之意格,岂不为客气伪诗乎?今学汉魏、阮公,当玩其文法高妙,气体雄放,而避其词意”。这种规避表面上扫清了本文间互文性的痕迹,但它本身恰恰是互文的结果,当然也应该视为互文的一种形态,或许可称为“隐性的互文”。如此说来,诗歌写作的基本宗旨其实是要超越模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将互文性作为诗歌的基本问题来讨论呢?这是因为,互文性研究不是仅仅要说明不同作品间存在的相似性和模仿关系——这是古代诗歌批评极为关注的问题,它更关注这种互文关系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即使将古代诗歌批评常见的模仿关系辨析(如三偷之说)姑置一旁,互文性研究要作的事仍然还更多。上文提到的拟议和规避就不是模仿所能涵括的互文的概念,虽然它们从来就是贯穿在诗歌乃至文学写作的重要原则,但其间的内在关联迄今缺乏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规避与互文性的特殊关系,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从而与之相关。晚清徐鼒有一首《题露筋祠壁》诗写道:

湖前湖后绿云堆,湖上菰蒲绕岸回。老尼拾柴小尼爨,不知门外白莲开。

单独看这首诗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一点比较奇怪,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尼姑不知门外白莲开放。是暗示“空门气味长”,尼姑们不知世间风光吗?如果我们熟悉王士禛著名的《再过露筋祠》一绝:“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就知道,徐鼒所以写尼姑“不知门外白莲开”,正是他意识中有王诗存在。王士禛这首七绝在清代非常有名,“论者推为此题绝唱”,陆以湉认为“诗不即不离,天然入妙,故后来作者皆莫之及”。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经典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后代作者的艺术思维,即使他无意摹仿,诗思也会不经意地与之相关。在王士禛以前的作品中,如谢肇淛《露筋祠》(《小草斋集》卷五)云:“白璧自不涅,微驱何所求?至今女郎祠,飒飒英风秋。惆怅千古事,月照清淮流。”熊文举《露筋祠》(《雪堂先生集选》卷五)云:“依依不似苎萝村,蝼蚁乌鸢达者尊。底事蚊蟁常聚散,烟波江上立贞魂。”都没有写到白莲,而自从王士禛诗成为此题绝唱,后人的诗思就常与白莲相连了,徐鼒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例子。

徐鼒的露筋祠诗虽可以说明诗歌史上一些作品间互文性发生的原因,却还不足以成为互文性研究的典型例证。互文性研究对文本关系的考察不只着眼于一个文本从以前的文本中获得了什么,即“文本渐次吸收外部材料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从文本的关联中了解新出文本较原有文本增添了什么,提升了什么。由此着眼,则黄景仁《绮怀》与李商隐《无题》的关系可作为一个有趣的个案。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对李商隐《无题》的摹仿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据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五载:

武进黄仲则《绮怀》诗十六首,人多传为中表之私。但观诗中如“妙谙谐谑擅心灵,不用千呼出画屏”等语,似非闺秀身分,想不过婢子略有慧心者。又云“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曾作龙华宫内侍,人间驵侩恐难胜”,则为青衣小婢无疑矣。又“夤缘汤饼筵前见”,若果中表之亲,纵已适人,亦不必夤缘始得见也。宜黄陈少香先生曩客毗陵,闻彼处士夫言之甚悉,皆指为仲则姑母某姓之婢,似可无疑。总之,义山《锦瑟》,诸说不一,皆可为寄情之什,作香草美人观可也。

无论其本事若何,到诗人写作《绮怀》时,当年的恋人已嫁为人妇且有子嗣,他只有缠绵而无望地追忆少年时代这段不可明言的初恋,于是李商隐风格绮旎而又旨趣隐晦的《无题》自然地成了他仿效的范本。正如旧日注家所指出的,“义山不幸而生于党人倾轧、宦竖横行之日,且学优奥博,性爱风流,往往有正言之不可,而迷离烦乱、掩抑纡回,寄其恨而晦其迹者”。黄仲则的初恋虽不便明言,却也无须故作隐讳,事实上《绮怀》的题旨是相当清楚的,一个个记忆的片段包括与情人的初识、幽会的欢爱,离别与重逢的怅恨,连缀起对往事的追怀。除了情人的名姓被隐去,所有的情节都像是自叙传,因此它全然放弃《无题》的象征倾向,而集中摹仿其语词和修辞,然后是取意和构思。

首先我们看一个纯粹在语词层面因袭李商隐诗的例子,那就是第三首:“旋旋长廊绣石苔,颤提鱼钥记潜来。阑前罽藉乌龙卧,井畔丝牵玉虎回。端正容成犹敛照,消沉意可渐凝灰。来从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本章追忆与情人幽会的情景。第四句的“乌龙卧”用《搜神后记》所载晋代张然的故事。张然有狗名乌龙,其妻与家奴私通,想谋杀张然。关键时刻,乌龙咬伤家奴,救了主人。这个故事虽与幽会有关,但用以比拟诗人的密约幽欢,终究不贴合两人的身份。黄景仁所以用“乌龙”之典,应是源于李商隐《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一)的先例:“遥知小阁还斜照,羡煞乌龙卧锦茵。”同样的,“玉虎”句也是脱胎于李商隐《无题》(同上卷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可作为一个旁证。黄景仁《绮怀》确实常从李商隐诗中借用词语,最典型的是第十五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次句“银汉红墙”明显是因袭李商隐《代应》(同上卷三)“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一联,原诗的比喻表现换成写实,平添一层幽艳绝俗的浪漫色彩。花下吹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萧史、弄玉的故事,但我却认为此句的取境脱胎于李商隐《银河吹笙》(同上)“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一联。如果说“银汉红墙”还是“偷语”的话,那么这就属于“偷势”了。而颔联两句又可以说是“偷意”,不是么?上句是从李商隐《无题》(同上卷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化出而反用其意,下句暗用李商隐《凉思》(同上卷三)“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之意,又脱化姜夔所造而经高启袭用出名的“满身风露立多时”之语,遂成语意双绝的不朽名句,一个怀着绝望的痴情追忆刻骨铭心的初恋的诗人形象也呼之欲出。后来读者无不激赏这一联,包括同时代的名诗人洪北江、杨荔裳。两句语浅情深,缠绵中又有着香奁体难以企及的天然浑成,说不出的悱恻动人。颈联的取意则借助于李商隐另一首《无题》(同上卷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更锤炼其修辞的表现力。李句譬喻虽奇警,但仅着眼于展示结局;而黄句在强化结果的直观性呈现的同时,更补充表现了内心情感的缠绵和一次次经受创伤的过程,使两个比喻更具有视觉的刺激性,从而更强烈地传达内心的创痛。这已不能说是简单的摹仿了,而应该说是高度艺术性的改造,是对原有修辞之表现力的大幅度提升。明代谢榛曾说:“作诗最忌蹈袭,若语工字简,胜于古人,所谓‘化陈腐为新奇’是也。”黄景仁《绮怀》对李商隐诗作的摹仿,正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

稍加紬绎就会发现,黄景仁对李商隐的摹仿实在很少停留在语词上,更多地是借助于语词进入构思的层面。因而理清其间的互文性,对于《绮怀》的解读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比如第七首写道: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此诗第五、七句也与李商隐《无题》有关,这次是取《无题四首》(同上)其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和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联。不同的是,这里既不是借鉴,也不是改造李商隐的艺术表现,而是用李商隐的艺术表现为引子,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就像音乐家以前人作品的一个乐句为动机发展出一个乐段,前人谓之“出处”。这乃是构思层面的匠心,取什么内容和朝什么方向发展,都有多样的可能性。比如“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是在肯定“蓬山远”的前提下立论,强调即使不远也阻隔难逢;若取另一首《无题》(同上)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就会发展为别一种意思了。确实,一个动机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手上可能有许多种发展,正向、侧向、反向,一般来说正向肯定少于后二者,因为从独创性的角度着眼,诗家总是偏爱“翻案”的。且看《绮怀》第十六首: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Ⅲ 白天驰这个名字打分是多少

文化印象96 分。(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格数理73 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天:天指天空,也指自然界或天然的,以及万物的主宰。(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15,660次)
《说文解字》释云:顚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驰:意指车马等奔跑,快跑,向往,传播,传扬等。(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6,380次)
《说文解字》释云:大驱也。从马也声。

总评:

天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驰驰系男子名常用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天搭配。
字义天表示天兵、天穹、天地;驰表示传扬、向往、疾行,意义优美。
音律白、天、驰的读音是bái、tiān、chí,声调为阳平、阴平、阳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白为半包围结构,姓名学笔画5画;天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4画;驰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5-4-13,五格俱佳。
意蕴成语驰名天下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驰名天下 别有洞天 驰名中外(解释)
海阔天空 驰名当世福地洞天 璧坐玑驰(解释)

趣味解释:

绿野苍茫驰骏马蓝天浩翰搏雄鹰
天高碧宇随鹏举路远轻风任马驰
海阔天空地驰骋
大鹏俯视万春寨天马驰骋五里街

名言名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天下有情人。
-庾信《拟咏怀诗 十九》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毛泽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天涯何处无芳草。
-宁调元《王君衍约作北郭昌华之游,黄晦闻、李茗柯》

名言名句

名人用字:

叶天士:清代名医,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贾驰:中国古代(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其代表作主要有:《横吹曲辞·入关》、《复睹三乡题处留赠》等。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

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

五行属相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

结构解析外格 14
(阴火) 1白 5天 4驰 13天格 6
(阴土)人格 9
(阳水)地格 17
(阳金)总格 22 (阴木)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6解析安稳余庆吉人天相数。
地格17解析突破万难的刚柔兼备数。
人格9解析大成之数,或成或败,难以把握。
外格14解析为人慷慨,施恩招怨,浮沉不定。
总格22解析秋草逢霜的两士相争数。
三才解析
(天人地)虽成功运不佳,但若任劳任怨,苦干巧干,则境遇可安定。
基础运解析
(人地)基础稳定,有财运,但可能有不满意之事发生。
成功运解析
(人天)容易遭受劳苦,但终究苦尽甘来,可能得到成功。
人际关系
(人外)是非判断力强,富有活动力,但过于逞强好胜,较能宽容他人,有济困救贫之侠义气概。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Ⅳ 6.求下列古诗文名句

12。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版为曲。援萝权临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萍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慽。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13。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14。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15。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Ⅳ 求索名言

传语又称来纣力能索铁自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 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 庾信《拟咏怀》

Ⅵ 饮酒的名句

饮酒的名句
1、少年行 唐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专饮,系马高楼垂属柳边
2、饮中八仙歌 唐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3、苏幕遮·怀旧 宋 范仲淹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将进酒 唐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5、渔家傲 宋 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Ⅶ 庾信拟咏怀其七经典之句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Ⅷ 汉魏晋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名句名篇,thanks

两汉时期的 汉赋名家 贾谊 ,吊屈原赋 , 鹏鸟赋 , 陈政事疏 ,过秦论 。 晁错, 论贵粟疏内容 ,守边劝农疏 ,言兵事疏 。司马相如 , 子虚赋 ,上林赋 。 司马迁的史记 。 王充 , 论衡 。 班固 , 汉书 , 两都赋 。 张衡 ,两京赋 四愁诗 。
魏晋时期 诗赋 曹操 曹操集, 名篇, 蒿里行 短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王粲 ,七哀诗 登楼赋 。 诸葛亮 出师表 。 曹丕, 燕歌行 。 曹植 ,五言诗 ,白马篇 , 名都篇, 赠百马王彪 ,辞赋 ,与杨德祖书 , 洛神赋。 阮籍 ,咏怀诗 , 大人先生传。 嵇康 ,与山源绝交书, 幽愤书 , 琴赋 。 陈寿 三国志 。干宝 搜神记 。陆机 文赋 。 谢灵运 谢康乐集 。 范晔 后汉书 。 鲍照 拟行路难。 谢眺 谢宣城集。 刘勰 文心雕龙。 庾信 ,拟咏怀 哀江南。

Ⅸ 喜欢诗词,就来一把诗词名句接龙,看你能接多少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庾信《拟咏怀》)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陌上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李端《听筝》)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杜甫《梦李白二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西洲曲》)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刘禹锡《竹枝词》)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
(王维《少年行》)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高适《燕歌行》)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经·绸缪》)
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
(时大本《咏白燕》)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晏几道《蝶恋花》)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寄李亿员外》)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刘禹锡《竹枝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古诗十九首》)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王安石《江上》)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木兰花》)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怅诗》)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吴伟业《圆圆曲》)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赠卫八处士》)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